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u^(2+)、Zn^(2+)、Fe^(3+)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联合毒性评价
1
作者 蒋湘 李小莲 +4 位作者 梁金荣 张灿凤 刘瑞薇 梁欢予 王锂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37-145,共9页
为了评估与预测铜锌铁离子混合物对海洋环境影响及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单一组分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毒性单位采用等毒性比方法构建4种混合体系研究对卤虫幼体的毒性效应。利用概率单位法分析4种混合体系的24 h、48 h半致死浓度... 为了评估与预测铜锌铁离子混合物对海洋环境影响及水生动物的毒性效应,该研究以单一组分的48 h半致死浓度为毒性单位采用等毒性比方法构建4种混合体系研究对卤虫幼体的毒性效应。利用概率单位法分析4种混合体系的24 h、48 h半致死浓度与安全浓度及置信区间;毒性单位法(TU)评价混合物的作用类型。同时,根据单一金属离子浓度-效应(CRC)曲线运用CA模型与IA模型对4种混合物的联合毒性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铜锌、铜铁、铁锌、铜铁锌混合物安全浓度为1.147(0.803,1.345)、0.190(0.153,0.944)、0.636(0.513,0.652)、0.168(0.126,0.422)mg/L。4种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主要表现为强协同与部分协同效应。模型预测表明IA模型、CA模型对铜铁、铜锌混合物毒性效应在一定区间下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铁锌、铜铁锌混合物的毒性效应与CA模型、IA模型均偏离较远,CA模型的准确性与混合物是否具有加和性有关,当金属离子间有很强的协同效应时,通过模型预测会低估其毒性效应。本研究可为开展重金属复合污染对海洋水质影响和卤虫的重金属联合毒性评价提供参考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重金属离子 联合毒性 浓度加和 效应加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u^(2+)、Zn^(2+)、Fe^(3+)离子对早期卤虫幼体(Artemia saline)急性毒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蒋湘 朱文燕 +4 位作者 许乐乐 吕美霞 魏亦彤 王锂韫 陈道海 《水产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1-48,共8页
在pH8.0、温度27℃和盐度30下,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将早期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放入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的Cu^(2+)、Zn^(2+)或Fe^(3+)离子溶液中。试验容器为有效水体200 mL、直径11 cm、高3 cm的圆柱形食品级塑料盒中,以分析... 在pH8.0、温度27℃和盐度30下,采用静水毒性试验法,将早期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放入浓度梯度按等对数间距设置的Cu^(2+)、Zn^(2+)或Fe^(3+)离子溶液中。试验容器为有效水体200 mL、直径11 cm、高3 cm的圆柱形食品级塑料盒中,以分析纯CuSO_(4)·5H_(2)O、ZnSO_(4)·7H_(2)O和Fe_(2)(SO_(4))_(3)配制一定质量浓度的母液,再配试验浓度:Cu^(2+)0.5~257.24 mg/L、Zn^(2+)4.01~512.86 mg/L、Fe^(3+) 32.14~127.74 mg/L,试验间不充气、不换水、不投喂,通过概率单位法估算半致死质量浓度与安全浓度。结果表明:Cu^(2+)、Zn^(2+)、Fe^(3+)对卤虫幼体的24 h、48 h半致死质量浓度为分别为89.875 mg/L、27.726 mg/L、283.445 mg/L及92.268 mg/L、81.452 mg/L、77.567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792 mg/L、2.933 mg/L和21.103 mg/L;卤虫幼体对3种重金属离子的敏感顺序依次为:Cu^(2+)>Zn^(2+)>Fe^(3+)。本研究结果可为卤虫养殖及海水增养殖重金属污染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幼体 重金属离子 急性毒性效应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的生长特征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许乐乐 雷英姿 +4 位作者 李永芹 蒋湘 刘健强 周晓燕 王锂韫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51-356,共6页
海蟑螂在中国沿海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为半陆生甲壳类生物,常栖息于近海岩礁的石缝中。海蟑螂野生资源量巨大,饲用与药用效果明显,且适应能力强,有很高的科研和实用价值。实验评估了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从出生到60日龄的生长表... 海蟑螂在中国沿海从南到北均有分布,为半陆生甲壳类生物,常栖息于近海岩礁的石缝中。海蟑螂野生资源量巨大,饲用与药用效果明显,且适应能力强,有很高的科研和实用价值。实验评估了奇异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体从出生到60日龄的生长表现,发现在45日龄后,个体体重增加开始明显加快。60日实验期间幼体增重率为7746.51%,特定生长率为7.27%,高于其他甲壳类生物。幼体体长和体宽呈现相近的增长趋势,且体长的增长快于体宽。回归分析显示海蟑螂幼体体重与体长、体宽均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决定系数R2分别为0.90和0.87,故可以通过体长和体宽估算其体重。实验首次实现了海蟑螂幼体的全人工培育,为其成为经济虾蟹类研究的模式动物打下了基础。且实验证实海蟑螂幼体生长速度非常快,有利于人们对其种群的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异海蟑螂 幼体 生长表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种消毒剂对早期卤虫幼体的毒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蒋湘 吕美霞 +4 位作者 许乐乐 朱文燕 魏亦彤 王锂韫 陈道海 《水产养殖》 CAS 2022年第4期12-16,共5页
在pH值为8.0、温度为27℃、盐度为3.0%的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高锰酸钾(KMnO_(4))、甲醛(HCHO)和强氯精(TCCA)3种常用消毒剂对早期卤虫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将受试动物分别放入按等对数间距设置浓度梯度的消毒剂溶液中,通过概率单... 在pH值为8.0、温度为27℃、盐度为3.0%的条件下,采用静水试验法研究高锰酸钾(KMnO_(4))、甲醛(HCHO)和强氯精(TCCA)3种常用消毒剂对早期卤虫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将受试动物分别放入按等对数间距设置浓度梯度的消毒剂溶液中,通过概率单位法估算半致死浓度并求得安全浓度。结果表明,KMnO_(4)对卤虫幼体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1.333和9.003 mg/L;HCHO对卤虫幼体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为2698.019和1671.508 mg/L;TCCA对卤虫幼体的24和48 h半致死浓度为45.217和33.788 mg/L;KMnO_(4)、HCHO和TCCA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481,192.467和5.660 mg/L。卤虫幼体对3种消毒剂的敏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KMnO_(4)、TCCA、HCH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消毒剂 半致死浓度 安全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无针乌贼胚胎期眼部发育相关基因的研究
5
作者 李少刚 李永芹 +2 位作者 许乐乐 陈道海 王锂韫 《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53-560,共8页
为探究日本无针乌贼胚胎期眼部发育的相关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功能分析,从前期试验构建的日本无针乌贼胚胎发育期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与眼部发育密切相关的SIX Homeonox 3(six3)、Eyes Absent(eya)、及Paired Box 6(pax6)基因,采用荧光定... 为探究日本无针乌贼胚胎期眼部发育的相关调控机制,通过基因功能分析,从前期试验构建的日本无针乌贼胚胎发育期转录组数据库中筛选出与眼部发育密切相关的SIX Homeonox 3(six3)、Eyes Absent(eya)、及Paired Box 6(pax6)基因,采用荧光定量PCR分析3个基因在胚胎发育的3个时期——眼原基形成期(SJ1)、功能器官分化期(SJ2)、幼体孵化期(SJ3)8个阶段中相对表达量及变化趋势。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基因在胚胎不同发育期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six3、eya基因从眼原基形成期到幼体孵化期表达量呈上升趋势,并随胚胎发育而显著增加;pax6基因相对表达量从眼原基形成期到功能器官分化期呈上升趋势,而从功能器官分化期到幼体孵化期呈逐渐下降趋势。试验结果表明,six3、eya、pax6基因在基因转录控制网络中发挥不同调节作用,对调控胚胎期眼部发育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无针乌贼 胚胎期 眼部发育 基因表达 调控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H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急性毒性初步研究
6
作者 蒋湘 林文蔚 +4 位作者 许乐乐 梁金荣 叶海琴 陈道海 王锂韫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107-112,共6页
采用半静水毒性试验法研究pH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急性毒性及半致死毒性时间。通过概率单位法分析pH对卤虫的半致浓度及半致死毒性时间,并估算回归方程与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pH对卤虫死亡数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24、48 ... 采用半静水毒性试验法研究pH对卤虫(Artemia saline)幼体急性毒性及半致死毒性时间。通过概率单位法分析pH对卤虫的半致浓度及半致死毒性时间,并估算回归方程与95%置信区间。结果表明:pH对卤虫死亡数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24、48 h的半致死pH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5.031(4.791~5.261)、5.345(5.227~5.467),安全pH为6.50;对应H+摩尔浓度分别为:9.311×10^(-6)、4.519×10^(-6)、3.192×10^(-7)mol/L。pH4.8、5.2、5.6、6.0的半致死时间及置信区间分别为22.275(14.286~28.928)、44.986(33.079~55.288)、89.813(79.244~100.231)、131.971(119.987~145.860)h。该研究为水质酸化对卤虫养殖、卤虫的低pH的耐受性研究及海水养殖中的水质管理提供相关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PH 急性毒性 半致死时间 半致死p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对虾IKKβ基因克隆及其表达分析
7
作者 范嗣刚 孙珍珠 +6 位作者 郭靖 吴昊 邓维德 李翔 黎源 陈燕飞 文菁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837-1846,共10页
【目的】明确日本对虾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基因(PjIKKβ)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各组织和哈维弧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揭示IKKβ在日本对虾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PjIKKβ基因cDNA序列,通过ORF Finder、ExPASy ProtP... 【目的】明确日本对虾NF-κB抑制蛋白激酶β基因(PjIKKβ)生物学特征及其在各组织和哈维弧菌刺激下的表达模式,为揭示IKKβ在日本对虾先天免疫中的作用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PjIKKβ基因cDNA序列,通过ORF Finder、ExPASy ProtParam、SMART、SignalP 5.0、TMHMM、Prot-Comp等在线软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jIKKβ基因在日本对虾各组织及哈维弧菌悬液刺激后的表达模式。【结果】PjIKKβ基因序列全长2794 bp,其开放阅读框(ORF)长2373 bp,共编码790个氨基酸残基。PjIKKβ蛋白包含1个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催化结构域(S-TKc)、1个亮氨酸锌指结构域(LZ)和1个螺旋—环—螺旋结构域(HLH),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无跨膜结构,无信号肽。PjIKKβ与凡纳滨对虾IKKβ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最高(98%),其次是与斑节对虾IKKβ氨基酸序列(97%);多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显示,各物种IKKβ蛋白序列在S-TKc结构域的保守性较高,而在其他区域的保守性低。基于IKKβ氨基酸序列相似性构建的系统发育进化树显示,在甲壳动物分支中日本对虾先与凡纳滨对虾聚在一起,再与斑节对虾聚为一个分支。PjIKKβ基因在日本对虾肝胰腺、肌肉、鳃、神经节、胃、心脏、血淋巴和眼柄等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以神经节、肌肉、血淋巴和眼柄中的相对表达量较高,显著高于在其他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P<0.05);注射后24、48和72 h,PjIKKβ基因在注射哈维弧菌日本对虾血淋巴中的相对表达量上调,且与注射PBS日本对虾的相对表达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PjIKKβ蛋白含有1个S-TKc结构域、1个LZ结构域和1个HLH结构域,在进化过程中非常保守;PjIKKβ基因的组织表达特征及其在哈维弧菌刺激后的表达变化,进一步证实PjIKKβ基因参与了日本对虾的先天免疫应答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对虾 IKKβ基因 哈维弧菌 表达特征 先天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虎斑乌贼生殖腺多肽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 被引量:4
8
作者 陈敏 陈道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9-135,共7页
为了实现乌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以虎斑乌贼生殖腺作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唯一发酵基质,以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和非蛋白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同时,对发酵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研... 为了实现乌贼副产物的高值化利用,以虎斑乌贼生殖腺作为枯草芽孢杆菌的唯一发酵基质,以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和非蛋白氮含量为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及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发酵工艺。同时,对发酵产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及其氨基酸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的发酵条件为:底物质量浓度为30mg/mL,培养基的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4℃,发酵时间60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的蛋白酶活力及非蛋白氮含量分别为(66.66±0.64)U/mL和(1.10±0.02)mg/mL。所得的发酵产物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其羟自由基清除能力、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及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19.40、8.90和1.75mg/mL。氨基酸组成分析表明,发酵产物中赖氨酸含量最高,其抗氧化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的含量分别占总氨基酸含量的63.3%和39.1%,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潜力,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剂或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斑乌贼 生殖腺 抗氧化 发酵 枯草芽孢杆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斑背肛海兔卵营养成分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孙玉林 赵娟 +6 位作者 罗琴琴 李旭艳 曾玲 李锐 潘绮婷 王锂韫 陈道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3期220-227,共8页
为了评估蓝斑背肛海兔(Notarchus leachii freeri)卵的营养水平,为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其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牛磺酸、维生素和无机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鲜蓝斑背肛海兔卵中水分、粗蛋白、粗脂... 为了评估蓝斑背肛海兔(Notarchus leachii freeri)卵的营养水平,为海洋功能性食品开发提供基础数据,对其一般营养成分、脂肪酸、氨基酸、胆固醇、牛磺酸、维生素和无机元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新鲜蓝斑背肛海兔卵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90.73%、2.53%、0.62%和1.76%。脂肪酸共检测出24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占脂肪酸总量的57.51%,其中EPA+DHA占27.28%。氨基酸共检测出17种,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分别为7.41 g/100 g和6.86 g/100 g,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4.76%和32.18%,必需氨基酸构成比例基本符合FAO/WHO模式,分别以氨基酸评分和化学评分进行评价,其第1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胆固醇和牛磺酸含量分别为19.8和180 mg/100 g,牛磺酸与胆固醇的比值为9.09。V D、V E、V B2含量分别为47μg/100 g、42.2 mg/100 g和0.02 mg/100 g。常量元素Ca、Mg、K、Na和微量元素Fe、Zn、Mn、Se等含量丰富。综上,蓝斑背肛海兔卵中各种营养成份丰富、比例均衡,是符合人体营养需求的优质海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背肛海兔卵 营养成分 海洋功能性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与pH对卤虫卵(Artemia cysts)孵化率影响的响应面法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蒋湘 詹棋芳 +4 位作者 许乐乐 梁金荣 连丽森 陈道海 王锂韫 《饲料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07-112,共6页
为进一步优化卤虫孵化条件、提高卤虫卵的潜在经济价值,试验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法分析光照强度与pH对卤虫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利用Design-Expert 12.0分析得到最优试验组合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pH的一... 为进一步优化卤虫孵化条件、提高卤虫卵的潜在经济价值,试验采用中心组合旋转设计与响应面法分析光照强度与pH对卤虫卵孵化率的联合效应,利用Design-Expert 12.0分析得到最优试验组合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与pH的一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两者交互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显著(P<0.05),二次效应对孵化率影响极显著(P<0.01);随着pH与光照强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越接近中心点孵化率变化量越小;光照强度为2 179 lx、pH为7.9为最适组合,最优孵化率为67.28%。对该试验组合进行验证,预测值与验证结果相符。综上,试验得到最适组合光照强度(2 179 lx)与p H(7.9),经试验验证在该条件下卤虫卵孵化率表现最优,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孵化率 光照强度 PH 响应面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乌贼(Sepiella japonica)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蒋湘 许乐乐 +3 位作者 杨长庚 姚淑婷 王锂韫 陈道海 《水产养殖》 CAS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研究湛江海域日本乌贼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捕捞的野生日本乌贼106尾,分别准确测量体长(X1)、胴长(X2)、体宽(X3)、体高(X4)、眼间距(X5)、触腕长(X6)、第一对腕长(X7)、第二对腕长(X8)、第三对腕长(X9)、第... 为了研究湛江海域日本乌贼野生群体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随机选取捕捞的野生日本乌贼106尾,分别准确测量体长(X1)、胴长(X2)、体宽(X3)、体高(X4)、眼间距(X5)、触腕长(X6)、第一对腕长(X7)、第二对腕长(X8)、第三对腕长(X9)、第四对腕长(X10)与体质量(Y)等11个性状,采用多元回归分析、相关分析及通径分析方法,计算所有性状间的相关系数,获得相关性状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剖分出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结果表明,10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极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分析得到胴长(X2)、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为对体质量影响最大的3个性状,其通径系数达极具差异统计学意义(P<0.01),分别为0.580、0.310、0.180;胴长(X2)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体高(X4)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最大;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对体质量的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均主要通过胴长(X2)来间接影响体质量;胴长(X2)的单一决定系数最大,其次是胴长(X2)与体高(X4)共同决定系数,3个性状对体质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到0.970,表明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应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以Y为应变量,胴长(X2)、体高(X4)、第一对腕长(X7)为自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Y=-82.025+11.232X2+14.582X4+12.628X7,决定指数R2为0.970,拟合效果较理想。该研究为后期开展日本乌贼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乌贼 野生群体 形态性状 回归分析 通径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斑背肛海兔不同组织的营养成分分析及评价
12
作者 赵娟 孙玉林 +5 位作者 温倩钰 王淑平 曾巧 黄楚欣 文菁 陈道海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25-130,共6页
该研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蓝斑背肛海兔生殖腺、外套膜、肌肉和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对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斑背肛海兔4种组织中水... 该研究采用国家标准方法对蓝斑背肛海兔生殖腺、外套膜、肌肉和肝脏组织的营养成分(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组成、脂肪酸组成和矿物质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对其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蓝斑背肛海兔4种组织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59.16%~81.01%,42.03%~67.27%,4.85%~9.88%和17.17%~28.52%,最高值分别出现在外套膜、肌肉、生殖腺和肝脏中。4种组织中均检测出17种氨基酸,总氨基酸含量为14.02%~60.36%,必需氨基酸含量为4.48%~13.58%,鲜味氨基酸含量为5.84%~29.55%,三类氨基酸均是肌肉中含量最高;4种组织中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生殖腺中必需氨基酸指数最高,达到82.91。4种组织中共检出16种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为26.95%~63.00%,在肌肉中含量最高;二十碳五烯酸和二十二碳六烯酸之和在生殖腺中含量最高。4种组织中均富含多种矿物元素。综上所述,蓝斑背肛海兔的4种组织营养成分丰富,尤其是生殖腺和肌肉组织营养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和利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斑背肛海兔 组织 营养成分 分析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照强度、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卤虫(Artemia saline)卵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蒋湘 魏亦彤 +4 位作者 许乐乐 吕美霞 朱文燕 王锂韫 陈道海 《水产科技情报》 2021年第4期197-202,共6页
为提高室内循环水养殖环境下卤虫(Artemia saline)的存活率和稳定的产出率,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卤虫卵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卤虫卵孵化率,设置0、1000、2000、3000、4000... 为提高室内循环水养殖环境下卤虫(Artemia saline)的存活率和稳定的产出率,研究了光照强度、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卤虫卵孵化率和幼体存活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研究不同光照强度下的卤虫卵孵化率,设置0、1000、2000、3000、4000、5000 lx共6种光照强度,每种强度设置4个重复组,结果显示,6种光照强度下的孵化率依次为(5.12±2.18)%、(55.68±4.73)%、(59.66±13.04)%、(62.50±19.51)%、(48.29±10.06)%、(38.07±11.04)%,光照强度对孵化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光照强度3000 lx下孵化率最高。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法研究温度及海水类型对孵化后6、24、48 h时卤虫幼体存活率的影响,并对不同水平组合下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双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置2种温度[A1(25.17±0.51)℃、A2(32.03±1.04)℃],5种海水类型[B1(卤水)、B2(卤水+自来水)、B3(海水晶+自来水)、B4(海水晶+纯净水)、B5(天然海水)],每个组合设3个重复组,结果表明,孵化后6 h,温度、海水类型及交互效应对卤虫存活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24 h时,温度、海水类型及交互效应对卤虫存活率的影响有显著差异(P<0.05),其中海水类型对卤虫存活率的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A1B1、A2B2组存活率相同,均为(98.89±1.92)%;48 h时,温度、海水类型及交互效应对卤虫存活率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A1B1存活率最高,为(97.78±1.92)%,A1B2其次,为(96.67±3.34)%;A1B1与A1B2间无显著差异(P>0.05)。综合考虑存活率、卤水价格、运输成本、运行损耗等因素,在水温(25.17±0.51)℃下采用卤水+自来水进行卤虫孵化较为经济和便利,适合于循环水养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虫 孵化率 光照强度 温度 海水类型 存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