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科数据平台的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张辉 刘德成 +2 位作者 王益敏 施辰光 杨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958-1962,共5页
目的基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科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影响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数据平台,筛选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非局麻手术且术后采用连续静脉镇痛的成年患者1445例,根据术后24 h运动VAS评分,将患者分... 目的基于麻醉与围术期医学专科数据平台,回顾性分析影响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通过数据平台,筛选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行非局麻手术且术后采用连续静脉镇痛的成年患者1445例,根据术后24 h运动VAS评分,将患者分成轻度疼痛(VAS<4分,n=976)和中重度疼痛(VAS≥4分,n=469)两组,筛选所有患者术前、术中和术后疼痛发生具有一定相关性指标共21项,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与术后中重度疼痛发生相关的风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轻度疼痛和中重度疼痛两组年龄、性别、麻醉方法、手术级别、禁饮时间、手术麻醉时间、有创监测操作、补液量及术中舒芬太尼和肌松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性别、手术级别、禁饮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和动脉穿刺置管是影响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后急性中重度疼痛发生与性别、手术级别、禁饮时间、术中舒芬太尼使用和动脉穿刺置管有关,值得临床大数据研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与围术期医学 数据平台 术后疼痛 危险因素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工流产手术的最佳剂量探讨 被引量:23
2
作者 肖晓山 周代伟 +2 位作者 陈彬 支勇 廖秀清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B07期283-284,共2页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流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300例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先静脉注射1.2mg/kg的丙泊酚,随后静脉缓慢注射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组0.8μg/kg、B组1.0μ...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小剂量丙泊酚静脉全麻用于人流镇痛的最佳剂量。【方法】300例自愿接受静脉麻醉下人工流产孕妇,随机分为3组。各组均先静脉注射1.2mg/kg的丙泊酚,随后静脉缓慢注射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A组0.8μg/kg、B组1.0μg/kg、C组1.2μg/kg)。监测SBF、DBP、ECG、HR、Rf及SpO2;按优、良、差3级进行麻醉效果评定。详细记录手术持续时间、术毕下床离院的时间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麻醉效果优良者B、C组明显多于A组。麻醉后2min时,SBP、DBP轻度下降、HR减慢,但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有15例发生一过性呼吸暂停,SpO2降至92%~96%。3组手术持续时间、术毕下床的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毕诉注射部位疼痛和下腹痛(宫缩痛)者,A组与B、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1μg/kg瑞芬太尼联合1.2mg/kg的丙泊酚作人流镇痛,是较为合理的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芬太尼 静脉全麻 复合丙泊酚 最佳剂量 人工流产手术 镇痛 麻醉效果 DB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3
作者 刘燕君 刘优凤 +1 位作者 莫建坤 周晓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96-1598,共3页
目的:探讨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42例急诊行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病例按单双日手术分为2组,单日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研究组,n=70):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处... 目的:探讨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患者在手术过程中采用回收式自身输血后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方法:将142例急诊行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病例按单双日手术分为2组,单日为回收式自体输血组(研究组,n=70):用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失血,处理后回输;双日为对照组(n=72):术中不回收失血,仅输注异体库存血。结果:回收式自体输血组:共回收术中血近5万mL,患者回输量为(1 025±950)mL/人。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有效应用于急诊异位妊娠及肝脾破裂手术,既可减少此类患者输注库存异体血,又能即时提供与患者完全相容的同型新鲜血液,快速补充患者的血容量,患者的血常规指标较输注异体血的患者没有明显变化(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输血 回收式 异位妊娠 肝脾破裂 凝血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术后急性疼痛PCIA治疗规范化管理建议 被引量:40
4
作者 黑子清 靳三庆 +9 位作者 李雅兰 刘克玄 刘中杰 彭书崚 屠伟峰 吴先平 肖晓山 徐建国 徐世元 赵国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7-190,共4页
术后急性疼痛(acute postoperative pain,APP)是患者受到手术刺激后的一种包括生理、心理及行为等的一系列反应,其主要集中在术后24~72h,增加患者痛苦及术后并发症,严重者可影响术后康复与生活质量。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急性疼痛 规范化管理 PCIA 治疗 成人 手术刺激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舒海华 李桥波 +1 位作者 叶芳 黄文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711-714,共4页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和给药时间点下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 =6):生理盐水组、芬太尼组、芬太尼对照组、帕瑞昔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皮下... 目的:了解不同剂量和给药时间点下环氧化酶-2抑制剂帕瑞昔布对急性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觉过敏的作用。方法:(1)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n =6):生理盐水组、芬太尼组、芬太尼对照组、帕瑞昔布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于皮下注射芬太尼或生理盐水,并在之前15 min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或帕瑞昔布5或10 mg/kg,在芬太尼注射前、注射后第1~4小时每小时和第1~5天每天进行压尾测试了解机械疼痛阈值。(2)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 =6):芬太尼组、帕瑞昔布-15 min组、帕瑞昔布4 h组和帕瑞昔布d1组,在不同时间点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10 mg/kg,压尾测试同上。结果:(1)皮下注射芬太尼可诱导大鼠机械痛觉过敏;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且高剂量比低剂量的抑制作用更明显。(2)痛觉过敏形成前腹腔内注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机械痛敏,而形成后注射帕瑞昔布无明显作用。结论:早期给予亚镇痛剂量的帕瑞昔布可抑制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机械痛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环氧化酶-2 帕瑞昔布 阿片 痛觉过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司他丁对兔缺血缺氧性海马损伤神经元n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6
作者 梁亚统 刘冰冰 +3 位作者 周代伟 张超城 舒海华 肖晓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50-553,共4页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兔缺血缺氧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控制性降压组(CH组)和UTI预处理组(UTI组),后者在降压之前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 目的:研究乌司他丁(UTI)预处理对兔缺血缺氧性损伤海马神经元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 NOS)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组)、控制性降压组(CH组)和UTI预处理组(UTI组),后者在降压之前静脉注射UTI 50 000 U/kg。TUNEL染色观察海马CA1区细胞凋亡程度,n NOS免疫组化染色观察CA1神经元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 NO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UTI组TUNEL染色的细胞凋亡指数和n NOS免疫组化染色的光密度值均明显比CH组低(P<0.05)。UTI组n NOS和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CH组,但高于Cont组(P<0.05)。结论:UTI可能是通过抑制n NOS蛋白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CH诱导的兔海马缺血缺氧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司他丁 控制性降压 缺血缺氧性脑损伤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Caspas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喷他佐辛用于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反应 被引量:7
7
作者 聂瑞霞 周代伟 +1 位作者 李俊 肖晓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85-786,共2页
目的对比研究喷他佐辛不同剂量与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的气管插管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喷他佐辛0.5mg/kg,Ⅱ组喷他佐辛0.75mg/kg,Ⅲ组喷他佐辛1.0mg/kg,Ⅳ组为舒芬太尼0.4μg/kg,各组药物... 目的对比研究喷他佐辛不同剂量与舒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的气管插管反应。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10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四组:Ⅰ组喷他佐辛0.5mg/kg,Ⅱ组喷他佐辛0.75mg/kg,Ⅲ组喷他佐辛1.0mg/kg,Ⅳ组为舒芬太尼0.4μg/kg,各组药物分别静注4min后行全麻诱导。诱导后四组BIS值降到60以下时行气管插管。观察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插管即刻(T3)、插管后3min(T4)的BIS值、MAP、HR、SpO2的变化。结果四组患者T2~T4时BIS均明显低于T1时(P<0.05)。T3时Ⅰ、Ⅱ、Ⅲ组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T1时和Ⅳ组(P<0.05);T3时Ⅰ组MAP明显高于、HR明显快于Ⅲ组(P<0.05)。结论 1.0mg/kg喷他佐辛用于全麻气管插管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较0.5mg/kg稳定,但不如舒芬太尼0.4μg/kg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他佐辛 全麻 血流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8
作者 林媛 许学兵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619-621,共3页
1951年SvenKiaer最先从牙医手上借来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现代髋关节置换手术创始人Charnley进一步发展了此技术。此后,骨水泥开始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和椎体成形手术。1970年Powell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首先报道了2例行股骨头置... 1951年SvenKiaer最先从牙医手上借来骨水泥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手术,现代髋关节置换手术创始人Charnley进一步发展了此技术。此后,骨水泥开始广泛应用于关节置换和椎体成形手术。1970年Powell等在英国医学杂志上首先报道了2例行股骨头置换术患者在植入骨水泥后10min内出现心跳骤停的现象,随后陆续有文献报道应用骨水泥后出现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心跳骤停、心肌梗死、凝血功能障碍、肺栓塞等一系列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植入综合征 髋关节置换手术 椎体成形手术 股骨头置换术 Powell 凝血功能障碍 心跳骤停 医学杂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管型喉罩在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周代伟 梁亚统 +3 位作者 陈彬 胡忆华 肖晓山 马松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0期3341-3342,共2页
目的:研究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中使用双管型喉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型喉罩插管全麻组(Ⅰ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h(T3)、插管后3 h(... 目的:研究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中使用双管型喉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60例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患者,随机分为双管型喉罩插管全麻组(Ⅰ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Ⅱ组),每组30例。记录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插管后1 h(T3)、插管后3 h(T4)、插管后5 h(T5)、拔管前(T6)、拔管后即刻(T7)的MAP、ECG、HR、SpO2、PET CO2、BIS。观察置入胃管一次成功率、术中有无反流误吸和术后24 h访视有无咽喉痛。结果:T2、T3、T4、T5、T6、T7时Ⅱ组MAP、HR高于T1及Ⅰ组(P<0.05)。Ⅰ组置入胃管一次成功28例(93%),明显高于Ⅱ组18例(60%)(P<0.05)。两组术中均无反流误吸发生。术后咽部不适Ⅰ组6例(20%),明显少于Ⅱ组22例(73%)(P<0.05)。结论:双管型喉罩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全麻超快速脱瘾治疗,利于胃管顺利置入,可减少插管相关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管型喉罩 气管插管 全麻 超快速脱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下拔管期婴幼儿气道反应的比较 被引量:3
10
作者 黄希照 屠伟峰 +3 位作者 胡祖荣 许学兵 苏丹晨 方琴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63-265,共3页
目的 探讨2岁以下婴幼儿唇腭裂手术后不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下拔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6~11月,4月至2岁择期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CET Sev:0.70%~0.60%)、B组(CET Sev:0.5... 目的 探讨2岁以下婴幼儿唇腭裂手术后不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CET Sev)下拔管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2012年6~11月,4月至2岁择期先天性唇腭裂修补术的患儿60例.随机均分为三组:A组(CET Sev:0.70%~0.60%)、B组(CET Sev:0.59%~0.50%)和C组(CETSev≤0.49%).各组患儿均以七氟醚面罩诱导(8%,6 L/min)入睡后,常规诱导行气管插管.术中以2%~3%七氟醚维持麻醉深度.A组和B组停止吸入麻醉药后,恢复足够的自主呼吸(VT 6ml/kg,PETCO235~45 mm Hg).C组的拔管指征:脸部肌肉活动,自主睁眼,且目的性的手部运动.研究对象在拔管后用面罩吸入氧气(100%,3 L/min).在停药至拔管后10 min,所有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均被记录,如:咳嗽、呼吸抑制、喉痉挛、缺氧、分泌物过多(拔管后仍需要吸引)、咬管和呕吐等.同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等.结果 共有12例(20%)发生不同程度的气道并发症事件:C组术后气道分泌物过多、喉痉挛、低氧血症、咳嗽和再次气管插管等术后气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例(30%),明显高于A组的2例(10%)、B组的4例(20%)(P<0.05).三组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与拔管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岁以下的患儿行唇腭裂修补手术,在保证呼吸道清洁和通畅的情况下,一定的麻醉深度更有利于减少拔管继发的呼吸道并发症,而且未延长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氟醚 先天性唇腭裂 气道高敏反应 婴幼儿麻醉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血浆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增加导致疼痛的慢性化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辉 麦春林 +7 位作者 许雅南 林震嘉 揭英桃 熊媖 唐源 刘先国 谈智 周利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2171-2176,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血浆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L12)的变化及其在疼痛慢性痛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经典慢性疼痛模型前后血浆CXCL12时程变化;通过实验观察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外源... 目的探讨外周神经损伤后血浆趋化因子C-X-C基序配体12(CXCL12)的变化及其在疼痛慢性痛化中的作用。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保留性神经损伤(SNI)经典慢性疼痛模型前后血浆CXCL12时程变化;通过实验观察正常小鼠尾静脉注射外源性CXCL12的痛行为学变化,及静脉注射CXCL12中和抗体对CXCL12与SNI诱导机械痛敏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SNI 1 d后血浆CXCL12蛋白明显增多,并持续至SNI 9 d;ELISA数据显示血浆CXCL12浓度从对照(35.10±4.11)pg/mL升高到SNI 1d(90.8±8.33)pg/mL(P<0.05)、并持续增加至SNI 21 d(161.20±18.88)pg/mL,P<0.0001。连续9 d静脉注射CXCL12(1.0~5.0 ng/mL,200μL)剂量依赖性引起双侧机械痛觉过敏;而中和血浆CXCL12能缓解静脉注射CXCL12及SNI诱导的双侧机械痛敏。结论血浆CXCL12的持续增加是疼痛慢性化至关重要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病理性疼痛 保留性神经损伤 CXCL12 中和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诱导的大鼠急性痛觉过敏和脊髓炎性反应有关 被引量:3
12
作者 常路 叶芳 +3 位作者 舒海华 李桥波 杨琳 黄文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20,共6页
【目的】探索芬太尼诱导的急性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脊髓促炎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32),实验组(Fentanyl组)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共4次,每次间隔15 min,对照组(Normal saline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次。于注... 【目的】探索芬太尼诱导的急性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脊髓促炎因子表达的变化。【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32),实验组(Fentanyl组)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共4次,每次间隔15 min,对照组(Normal saline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4次。于注射前1 d(D-1)、注射后1、2、3、4 h及1~5 d对各组大鼠进行压尾机械伤害阈值(Tail flick threshold,TFT)和足底热伤害潜时(Paw withdrawal latency,PWL)两项疼痛行为学测试。注射前1 d,注射后4 h及1~4 d每组随机选取4只大鼠处死,取腰段脊髓,以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NF-κB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PGE2、TNF-α、IL-1β和IL-6的表达。【结果】(1)对照组大鼠行为学(TFT和PWL)及脊髓NF-κBp65、PGE2、IL-1β,TNF-α分子水平与基础值相比无统计学差异。(2)实验组大鼠注射后1h TFT及PWL值升高至最高水平(高于基础水平),随后下降,在注射后第1天降低至最低水平(低于基础水平),随后上升,在第3天恢复至基础水平;脊髓NF-κB、PGE2、IL-1β,TNF-α在注射后4 h、1及2 d表达升高,IL-6在注射后4 h及1 d表达升高。【结论】急性皮下注射芬太尼可引起大鼠的热及机械痛觉过敏和脊髓促炎症因子的升高,且行为学及分子学的改变在时间上平行,提示芬太尼诱导的大鼠痛觉过敏和脊髓炎性反应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痛觉过敏 脊髓 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度肥胖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晓山 屠伟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5期477-479,共3页
关键词 肥胖 术前评估 外科疾病 围手术期 术前准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芬太尼可诱导大鼠痛觉过敏与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过表达 被引量:1
14
作者 常路 叶芳 +2 位作者 舒海华 杨琳 黄文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912-1915,共4页
目的:探索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的表达。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 =32),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或生理盐水共4次,每次注射间隔15 min。注射前1 d和注射后1、2、3、4 h及1~7 d对大鼠... 目的:探索大剂量芬太尼诱导的痛觉过敏模型中,大鼠背根神经节促炎因子的表达。方法:64只雄性SD大鼠分为2组(n =32),皮下注射芬太尼60μg/kg或生理盐水共4次,每次注射间隔15 min。注射前1 d和注射后1、2、3、4 h及1~7 d对大鼠进行压尾机械伤害阈值(TFT)和足底热伤害潜时(PWL)测试。注射前1 d和注射后4 h及1、3、5、7 d每组选取4只大鼠处死,取腰段背根神经节(DRG),以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前列腺素E2、白介素1-β、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的行为学及DRG中促炎因子水平在各个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大鼠注射后1~4 h TFT及PWL值升高,1~3 d降低;DRG促炎因子在注射后1、3、5、7 d表达升高。结论:大剂量芬太尼可引起大鼠痛觉过敏及DRG促炎因子升高。促炎因子表达峰值延迟于痛觉过敏的表现,且持续更长时间,和痛觉过敏无直接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芬太尼 痛觉过敏 背根神经节 促炎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硬膜外镇痛不同给药方式对分娩结局影响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莫国惠 林中原 +3 位作者 刘德成 林世清 张辉 王益敏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4期3378-3384,共7页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持续硬膜外镇痛(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硬膜外间歇脉冲式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CEI+PCEA和PIEB+P... 目的应用网状Meta分析评价持续硬膜外镇痛(continuous epidural infusion,CEI)、自控硬膜外镇痛(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PCEA)、硬膜外间歇脉冲式给药(Programmed intermittent epidural bolus,PIEB)、CEI+PCEA和PIEB+PCEA等5种硬膜外分娩镇痛给药方法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20年2月3日。统计分析数据用ADDIS 1.16.8软件。结果共纳入34篇RCTs,网状Meta分析结果显示:(1)对于器械助产率、VAS评分、低血压和寒颤发生率、新生儿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等,5种给药技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对于剖宫产率,CEI比CEI+PCEA、PIEB、PIEB+PCEA均高;(3)对于第二产程,CEI+PCEA比PCEA长;(4)对于运动阻滞发生率,CEI比PCEA、PIEB+PCEA高,PIEB+PCEA比CEI+PCEA、PCEA、PIEB低。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5种硬膜外镇痛给药技术都是安全有效的;CEI可能是最不推荐的,PIEB+PCEA可能是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娩镇痛 持续硬膜外镇痛 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 硬膜外间歇脉冲给药 网状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的Trizol法提取小鼠皮肤RNA技术 被引量:3
16
作者 林震嘉 张辉 +5 位作者 揭英桃 熊媖 唐源 谈智 刘先国 周利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24-232,共9页
[目的]由于皮肤组织韧性强且存在大量RNA酶,采用经典Trizol法提取的RNA存在易降解质量低等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良的Trizol法实现高质量的皮肤RNA提取.[方法]采用不同处理方式(Tri:Trizol包埋;Pro:RNA样本保护液包埋;Cry:先冷冻... [目的]由于皮肤组织韧性强且存在大量RNA酶,采用经典Trizol法提取的RNA存在易降解质量低等不足.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改良的Trizol法实现高质量的皮肤RNA提取.[方法]采用不同处理方式(Tri:Trizol包埋;Pro:RNA样本保护液包埋;Cry:先冷冻液氮再冷冻-80℃冰箱;LNG:液氮研磨;Cut:采用剪刀剪碎组织)提取的小鼠正常皮肤RNA为实验组;脊髓组织作为参照组,并以咪喹莫特(IMQ)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模型皮肤组织作为保真性验证组.我们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琼脂凝胶电泳法、定量逆转录PCR法(qRT-PCR)等方法来检测经典Trizol法(1-Tri,Nor)和改良Trizol法(2-Tri,LNG-Tri,Tri-Cut,Pro)提取的RNA浓度、纯度和完整性以及IL-1βmRNA表达的差异性情况.[结果]①与脊髓组织相比,经典Trizol法(1-Tri)获得的正常皮肤组织总RNA量要低,DNA污染和5S RNA条带明显,IL-1βmRNA相对表达偏高,说明经典Trizol法在皮肤组织中提取RNA存在局限性,需要进行改良.②在不同小鼠皮肤样本处理组中,改良的2-Tri法和LNG-Tri法获得的RNA浓度更高,同时RNA降解、DNA污染更低,IL-1βmRNA表达更接近正常水平.更重要的是,在小鼠银屑病模型中,2-Tri法提取的RNA样本能真实反映出正常皮肤与银屑病变皮肤之间IL-1βmRNA的变化趋势.[结论]改良的2-Tri或LNG-Tri法分离的总RNA质量好,能可靠地反映生理或病理条件下的mRNA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提取 小鼠皮肤 TRIZOL 银屑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对兔脑神经元c-fos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黄宏艳 肖晓山 周代伟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9-811,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硝普钠诱导的四种低血压水平对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及c-fos表达的影响,了解脑组织对低血压的耐受性以及探讨安全的降压低限。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五组,MAP分别降至基础值的70%(Ⅰ组)、60%(Ⅱ组)... 目的通过观察硝普钠诱导的四种低血压水平对兔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细胞凋亡及c-fos表达的影响,了解脑组织对低血压的耐受性以及探讨安全的降压低限。方法 30只新西兰兔随机均分为五组,MAP分别降至基础值的70%(Ⅰ组)、60%(Ⅱ组)、50%(Ⅲ组)、45%(Ⅳ组)和不降压(Ⅴ组)。目标血压维持1 h,复压2 h处死兔。透射电镜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超微结构,SP法测定该区c-fos表达,DNA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该区细胞凋亡。结果电镜下海马CA1区神经元:Ⅱ组出现细胞肿胀变化,Ⅲ、Ⅳ组出现核固缩及细胞凋亡。c-fos在所有控制性降压组表达增多(P<0.01)。Ⅱ、Ⅲ、Ⅳ组TUNEL荧光强度较Ⅰ、Ⅴ组增强(P<0.01)。结论硝普钠控制性降压可以使海马CA1区神经元出现部分凋亡改变,c-fos能对脑血氧供应变化作出快速反应,且其表达与神经元保护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降压 神经元 超微结构 e-los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腺癌骨转移癌痛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学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林中原 王益敏 +5 位作者 张辉 林世清 刘德成 唐可京 张朝晖 窦云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1期2953-2957,共5页
目的研究肺腺癌骨转移癌痛(metastatic bone pain,MBP)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学以阐释其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肺腺癌骨转移住院患者11例,其中5例患者符合典型骨转移癌痛表现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MBP组),6例... 目的研究肺腺癌骨转移癌痛(metastatic bone pain,MBP)患者外周血转录组学以阐释其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基因和通路。方法选择我院呼吸内科肺腺癌骨转移住院患者11例,其中5例患者符合典型骨转移癌痛表现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4分(MBP组),6例视觉模拟评分为0分(C组)。收集两组患者外周血进行转录组测序,利用R语言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生物学功能富集分析。对DEGs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分析,获得最显著蛋白表达模块及关键基因,并结合TCGA临床数据对关键模块内基因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获得差异基因共2332个,其中上调基因1647个,下调基因685个。GO和KEGG结果显示,DEGs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转导通路和p53信号转导通路上。通过PPI网络分析及生存分析,筛选出4个关键节点基因(CXCL1、CXCL10、CXCR4和GNG7),其中GNG7与肺腺癌患者生存率密切相关。结论趋化因子/趋化因子受体CXCL1、CXCL10、CXCR4与GNG7可能作为MBP的重要预测因子和治疗靶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骨转移癌痛 RNA-SEQ 生物信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每搏量变异度联合心指数在非重症肠道肿瘤患者术中容量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杨琳 舒海华 +3 位作者 常路 叶芳 江伟航 程平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3期3941-3945,共5页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联合心指数(CI)作为首要判断指标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在非重症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6~55岁,随机分为以CI为首要判断指标组(C组)和... 目的观察以每搏量变异度(SVV)联合心指数(CI)作为首要判断指标的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方案在非重症肠道肿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情况。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肠道肿瘤切除手术患者50例,ASAⅠ-Ⅱ级,年龄26~55岁,随机分为以CI为首要判断指标组(C组)和SVV联合CI为首要判断指标组(S组),C组以CI≥2.5 L/(min·m)为目标指导容量管理,S组根据SVV <12%及CI≥2.5 L/(min·m)联合判断。记录麻醉诱导后15 min(T_1)、切皮时(T_2)、肠吻合时(T_3)、关腹后(T4),MAP、HR、CVP、CI、SVV的变化。监测T1、T4时血乳酸(Lac)、氧供(DO_2)、氧耗(VO_2)及氧摄取率(ERO_2)。记录液体量、心血管不良事件、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C组比较,S组输注胶体液量增多,晶体液量减少,低血压发生率降低(P <0.05),T4时DO_2、VO_2均增高、Lac降低(P <0.05),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缩短(P <0.05)。结论 SVV联合CI共同作为首要判断指标的方案可维持更平稳的血流动力学及更好的组织灌注,有助于改善预后,更适用于非重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度 心指数 非重症 容量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下注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诱导机械痛超敏的性别二态性 被引量:2
20
作者 彭湘格 林震嘉 +5 位作者 张辉 冷世泽 唐源 郑钰凡 谈智 周利君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95-402,共8页
【目的】通过正常小鼠皮下注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来研究其对疼痛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10周龄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BSA,0.3μg)、低剂量... 【目的】通过正常小鼠皮下注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来研究其对疼痛行为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将30只10周龄C57 BL/6J小鼠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牛血清白蛋白对照组(BSA,0.3μg)、低剂量M-CSF组(L M-CSF,0.075μg)、高剂量M-CSF组(H M-CSF,0.3μg)。分别于左大腿内侧皮下注射50μL BSA或M-CSF,每日1次,连续3 d。给药前后采用von-Frey机械敏感性测试检测各组小鼠的机械撤足阈值(PWT)。再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皮肤离子钙结合衔接蛋白1(Iba1),L5-L6 DRG及腰段脊髓背角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表达变化。【结果】在雌性小鼠中,只有高剂量M-CSF引起显著的机械痛超敏,而在雄性小鼠中两个剂量都引起明显痛觉异常。机制上,高剂量M-CSF诱导雌性小鼠皮下巨噬细胞大量聚集(Iba1标识);雄性小鼠巨噬细胞呈浓度依赖性增多,但没有雌性小鼠明显。在DRGs中,p-ERK与CGRP表达增多也存在类似的性别差异。值得注意的是,CGRP在雄性小鼠DRG的神经纤维中显著升高。相应地,脊髓背角浅层的p-ERK与CGRP+末梢在M-CSF处理后显著增多,且雄性小鼠多于雌性小鼠。【结论】皮下注射M-CSF诱发的机械性痛觉超敏存在性别二态性,并与外周巨噬细胞扩增和伤害性通路敏化的差异性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觉超敏 性别二态性 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