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uPAR在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中的功能及机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岩 潘云峰 +2 位作者 方霖楷 郭欣 吴云婷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阻断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探讨uPAR基因沉默后对RA-FLS功能产生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收集行关节置换术或滑膜清理术的RA患者的滑膜组... 【目的】采用RNA干扰(RNAi)技术阻断类风湿关节炎(R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FLS)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受体(uPAR)基因的表达,探讨uPAR基因沉默后对RA-FLS功能产生的影响及有关机制。【方法】收集行关节置换术或滑膜清理术的RA患者的滑膜组织,组织块法培养RA-FLS。通过阳离子脂质体转染的方法,转染体外合成的特异性uPARsiRNA;利用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uPAR沉默效果;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改变;Transwell趋化小室测定细胞的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技术分析沉默uPAR基因对RA-FLS中PI3K/AKT通路的影响。【结果】uPAR-siRNA能有效阻断RA-FLS中uPAR基因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沉默uPAR基因后,细胞48、72、96 h增殖抑制率分别为(17.51±2.27)%、(28.62±4.82)%、(22.91±5.78)%,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uPARsiRNA干扰后,被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增加,而S和G2/M期的细胞减少;Transwell趋化小室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特异性干扰组的RA-FLS迁移细胞数(35±11)相比空白对照组(138±21)和NC-siRNA组(136±19)明显减少(P<0.05);转染后的RA-FLS相对于对照组,PI3K、AKT、GSK3β的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uPAR在RA-FLS的增殖、周期及迁移中起重要作用,这可能与其对PI3KAKT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AR 类风湿关节炎 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RNA干扰 增殖 迁移 PI3K/AK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亲环素A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2
2
作者 黄志祥 邓伟明 +3 位作者 谭锦辉 曾昭球 邱可为 李天旺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亲环素A(CyPA)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活动性指标的联系。【方法】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新诊断A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于空腹状态采集血样,并记录患者的毕氏AS疾病活动指数...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亲环素A(CyPA)表达水平及其与病情活动性指标的联系。【方法】纳入年龄与性别相匹配的新诊断AS患者及健康志愿者(HV)各30例,于空腹状态采集血样,并记录患者的毕氏AS疾病活动指数(BASDAI)、毕氏AS功能指数(BASFI)、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Western blot及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PBMC中CyPA蛋白及mRNA表达,Pearson相关分析了解AS患者PBMC中CyPA蛋白水平与病情活动性指标的相关性。【结果】AS患者PBMC中CyPA蛋白及mRNA半定量值分别为0.98±0.28及0.77±0.10,均显著高于HV的0.30±0.21及0.17±0.11(P<0.05)。Pearson相关分析则提示AS患者PBMC中CyPA蛋白与ESR(r=0.521,P<0.05)及CRP(r=0.394,P<0.05)均呈正相关。【结论】AS患者PBMC中CyPA表达较HV上调,且与ESR及CRP密切关联,提示CyPA可能在AS发病及炎症活动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亲环素A 红细胞沉降率 C反应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路径分析
3
作者 陈嘉盈 陈佳丽 +5 位作者 黄赵容 莫选菊 潘霞 唐娟 何懿 孙尔维 《中国护理管理》 2025年第10期1584-1590,共7页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月—10月在广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15例系统性红斑狼... 目的:调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影响因素间的作用路径,为构建针对性的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4年6月—10月在广东省4家三级甲等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的21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自我调节疲劳量表、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慢性病病人健康素养量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和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8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并基于自我调节常识模型,采用最大似然法进行路径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调节疲劳得分为(43.16±8.74)分。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疾病进展恐惧、健康素养、屈服应对及服药依从性是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的影响因素(P<0.05)。路径分析显示,疾病进展恐惧、屈服应对、服药依从性可直接影响自我调节疲劳,疾病进展恐惧可通过屈服应对间接影响自我调节疲劳,健康素养可通过屈服应对与服药依从性间接影响自我调节疲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较高,迫切需要医护人员依据患者的疾病进展恐惧、健康素养、应对方式及服药依从性情况构建干预策略以减轻患者的自我调节疲劳程度,进而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自我调节疲劳 疾病进展恐惧 健康素养 应对方式 服药依从性 路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