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和厚朴酚诱导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伟 林冠文 张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918-1921,共4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诱导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NK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检测不同浓度HNK(0、7.5、15μg/ml)作用Raji细胞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Caspase8试剂盒检测Raji细胞...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NK)诱导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NK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流式检测不同浓度HNK(0、7.5、15μg/ml)作用Raji细胞后细胞周期及凋亡率变化。Caspase8试剂盒检测Raji细胞内Caspase8的活化。RT-PCR法检测Raji细胞Bcl-2、Bad、Bax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 HNK对Raji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其中12、24、48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7.53、12.61、7.4μg/ml。流式显示经HNK处理后,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0/G1期。经7.5、15μg/ml HNK作用24 h后,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8.24±2.53)%、(28.44±2.4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率(4.84±1.15)%(P<0.01)。HNK可显著上调Raji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P<0.05)。RT-PCR显示,HNK处理后Raji细胞内促凋亡基因Bad表达显著上调,Bcl-2、Bax无明显变化(P<0.01)。结论 HNK可诱导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细胞内Caspase8的活性及诱导促凋亡基因Bad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厚朴酚 非霍奇金淋巴瘤 凋亡 CASPASE8 Bcl-2 BAD BAX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曾慧兰 卜欠欠 +8 位作者 陈慧中 覃永亮 李阳 柏小芬 钟启 余泮熹 刘宏伟 刘革修 苏泽轩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78-783,共6页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尼古丁作用MSCs后,硝酸还原酶法测NO的释放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测NOS和i... 目的:探讨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氧(ROS)、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因子生成的影响。方法:尼古丁作用MSCs后,硝酸还原酶法测NO的释放情况;分光光度计法测NOS和iNOS活性;流式细胞技术测ROS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ELISA法测培养上清液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GF-I)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水平的变化。结果:在24 h和36 h,NO水平随尼古丁浓度上升而增加(P<0.05),但在48 h,0.8 g/L与1.0 g/L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NOS和iNOS活性随尼古丁浓度上升而逐渐增加;尼古丁可增加MSCs的ROS水平,并降低线粒体膜电位;在尼古丁作用下,MSCs分泌SDF-1、TGF-β1、IGF-I及bFGF水平下降,ICAM-1、MMP-9及TIMP-1表达均上升。结论:尼古丁通过增加NO、NOS、iNOS和ROS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使SDF-1、TGF-β1、IGF-I及bFGF分泌下降,ICAM-1、MMP-9及TIMP-1表达上升,可能影响MSCs的增殖、黏附、迁移等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间充质干细胞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活性氧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因子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诱导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凋亡的机制 被引量:4
3
作者 覃永亮 曾慧兰 +4 位作者 卜欠欠 钟启 韩新爱 陈洁 苏泽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98-601,共4页
目的:探讨尼古丁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前后,一氧化氮(NO)、细胞内钙离子(Ca2+)的变化及α7nAch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尼古丁作用于MSCs后24、36、48 h,MSCs内NO的释放情况;尼古丁作用MSCs 24 hf,l... 目的:探讨尼古丁作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MSCs)前后,一氧化氮(NO)、细胞内钙离子(Ca2+)的变化及α7nAchR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尼古丁作用于MSCs后24、36、48 h,MSCs内NO的释放情况;尼古丁作用MSCs 24 hf,luo-3/AM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MSCs内Ca2+变化;用RT-qPCR检测尼古丁作用后α7nAchR的表达情况。结果:尼古丁作用MSCs 24、36 h后,各实验组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呈时间、质量浓度依赖性,但在48 h,质量浓度0.8与1.0 mg/mL组,NO水平低于对照组。尼古丁作用后,各实验组质量浓度(0.6、0.8、1.0 mg/mL)的Ca2+荧光强度分别为(141.26±16.01)(、164.90±18.39)、(198.76±17.63),均高于对照组(119.30±14.14),其中质量浓度0.8、1.0 mg/mL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MSCs可表达α7nAchR,且尼古丁作用后表达水平增高,呈时间浓度依赖性。结论:尼古丁可上调人脐带MSCs的α7nAchR表达,并通过刺激MSCs释放NO、升高细胞内Ca2+从而致MSCs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间充质干细胞 一氧化氮 钙离子 α7nAch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可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杀伤活性 被引量:5
4
作者 赵一俏 曹东林 陈伟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观察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整个脐带组织,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树突状细胞。在白介素-4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下... 目的观察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对自然杀伤细胞杀伤树突状细胞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胶原酶消化整个脐带组织,体外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树突状细胞。在白介素-4和粒单-集落刺激因子共同作用下获得大量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将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与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共培养2 d,同时加入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树突状细胞CD11c和CD86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白介素-12的含量,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自然杀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的配体(MICA/B和ULBP1-3)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细胞因子诱导比较,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树突状细胞CD11c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但CD86的表达降低,IL-12的分泌量降低。自然杀伤细胞对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树突状细胞的杀伤效率明显高于单纯细胞因子诱导后的树突状细胞。与单纯细胞因子诱导比较,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后的树突状细胞活化性受体的配体(MICA和MICB)的表达增高。结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能增强自然杀伤细胞对树突状细胞的杀伤活性,这可能与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抑制树突状细胞成熟,上调树突状细胞表面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的配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树突状细胞 杀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卜欠欠 陈慧中 +5 位作者 曾慧兰 覃永亮 钟启 李阳 刘宏伟 苏泽轩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2-366,共5页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超微结构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尼古丁诱导HUCMS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HUCMSCs后,透射电镜(TEM)观察HUCMSCs超微结构变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UCMSCs胞内过氧化氢酶(C... 目的:研究尼古丁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超微结构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讨尼古丁诱导HUCMSCs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尼古丁作用HUCMSCs后,透射电镜(TEM)观察HUCMSCs超微结构变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HUCMSCs胞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化学比色法检测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活性,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丙二醛(MDA)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检测一氧化氮合酶(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结果:尼古丁作用HUCMSCs后,细胞内出现大量空泡状结构,粗面内质网扩张成池,线粒体嵴扩张。细胞内CAT、SOD、GSH活性均显著降低,脂质过氧化产物MDA含量显著增加,呈浓度依赖性。NOS、iNOS活性随尼古丁浓度上升而逐渐增加。结论:尼古丁可增加HUCMSCs的NOS、iNOS活性,使细胞发生凋亡结构改变,呈氧化应激状态,发生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古丁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氧化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间充质干细胞联合NK细胞输注抑制DC减轻aGVHD 被引量:2
6
作者 赵一俏 曹东林 陈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00-206,共7页
【目的】观察骨髓MSC联合NK细胞输注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MSC;取C57BL/6小鼠脾脏细胞,磁珠分选NK细胞;建立C57BL/6→BALB/c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接受移... 【目的】观察骨髓MSC联合NK细胞输注对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后aGVHD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C57BL/6小鼠骨髓细胞,体外培养MSC;取C57BL/6小鼠脾脏细胞,磁珠分选NK细胞;建立C57BL/6→BALB/c小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接受移植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小鼠,MSC和NK细胞移植组,MSC移植组,NK细胞移植组和培养基对照组。根据aGVHD分值,肝、脾、小肠aGVHD病理损害和平均存活时间,评价aGVHD的程度。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IFNγ和IL-12的含量。流式细胞术检测受鼠脾脏细胞CD11c和CD86的表达情况。【结果】根据GVHD分值,肝、脾、小肠aGVHD病理损害和平均存活时间综合评价,与培养基对照组比较,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MSC移植组和NK细胞移植组,发生aGVHD的程度均减轻,以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减轻最为明显。IFNγ的含量,NK细胞组明显高于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MSC移植组和培养基对照组。IL-12的含量,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低于NK细胞移植组和培养基对照组,MSC移植组低于培养基对照组。脾脏DC细胞的含量,MSC联合NK细胞移植组未成熟DC(CD11c+CD86-)和成熟DC(CD11c+CD86+)均低于MSC移植组,NK细胞组和培养基对照组。【结论】MSC联合NK细胞输注降低DC细胞数量,减轻aGVHD,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自然杀伤细胞 异基因骨髓移植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厚朴酚提高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陈伟 孙茂本 谭友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作用前后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和厚朴酚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NK作用前后Raji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流式细...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honokiol,HNK)作用前后人非霍奇金淋巴瘤Raji细胞对NK细胞杀伤敏感性的变化及其可能机制。方法:MTT法检测和厚朴酚对Raji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HNK作用前后Raji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流式细胞仪检测HNK作用前后Raji细胞表面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2、ULBP3)和HLA-Ⅰ类分子的表达以及细胞周期变化。结果:HNK对Raji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HNK作用后,Raji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较HNK作用前显著增强(P<0.05)。HNK作用后,Raji细胞表面MICAB、ULBP2、ULBP3表达显著升高(P<0.05),ULBP1和HLA-Ⅰ类分子无明显变化(P>0.05),同时,细胞周期检测显示Raji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结论:HNK能提高Raji细胞NKG2D配体(MICAB、ULBP1、ULBP3)的表达,从而使Raji细胞对NK细胞的杀伤敏感性增强,以达到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和厚朴酚 RAJI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扩增的Treg预防异基因骨髓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曹东林 陈伟 王玲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0期3474-3476,共3页
目的:探讨扩增后的小鼠CD4+CD25+T细胞(Treg)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Treg细胞;以羊抗鼠CD3ε单抗、羊抗鼠CD28单抗、鼠重组IL-2及辐射过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为共刺激... 目的:探讨扩增后的小鼠CD4+CD25+T细胞(Treg)输注对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BMT)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影响。方法:利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小鼠Treg细胞;以羊抗鼠CD3ε单抗、羊抗鼠CD28单抗、鼠重组IL-2及辐射过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为共刺激因子,扩增Treg细胞;建立C57BL/6→BALB/c小鼠allo-BMT模型,移植受鼠随机分为3组,移植后6~8h后分别予尾静脉输注扩增的Treg细胞、CD4+CD25-T细胞和RPMI1640培养液。以移植后GVHD表现,肝、脾、小肠组织病理形态、生存期为观察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经免疫磁珠法分选可获得高纯度(91.80±2.15)%及具较强活力(97.58±1.23)%的Treg细胞;移植后(4周左右)的扩增后Treg细胞移植组小鼠肝、脾、小肠GVHD病理损害较同期CD4+CD25-T细胞移植组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有一定程度的减轻。3组小鼠移植后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61.45±27.88)d、(18.58±12.39)d和(26.37±15.65)d,扩增后Treg细胞移植组小鼠平均存活时间较CD4+CD25-T细胞、空白对照组小鼠延长(P<0.05)。结论:allo-BMT后输注扩增的Treg细胞可以减轻移植后GVHD程度,延长小鼠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植物抗宿主病 T淋巴细胞 骨髓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PBMCs中CD4^+CD25^+细胞体外增殖及对CD4^+CD25^-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伟 曹东林 王玲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10-1613,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CD4+CD25+细胞体外增殖及对CD4+CD2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性分离方法(MACS)分选出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25+及CD4+CD25-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 目的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来源的CD4+CD25+细胞体外增殖及对CD4+CD25-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磁性分离方法(MACS)分选出CML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CD4+CD25+及CD4+CD25-细胞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的纯度及活力;再以小鼠抗人CD3单抗、小鼠抗人CD28单抗及rh IL-2作为刺激因子,CD4+CD25+细胞与CD4+CD25-细胞共培养,观察CD4+CD25+细胞对CD4+CD25-细胞增殖的抑制效应。结果(1)分选后健康对照组及CML患者PBMC中CD4+CD25+细胞纯度分别为(84.93±2.55)%、(86.32±2.40)%,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2)经MACS分选后正常对照组与CML患者CD4+CD25+细胞活力分别为(98.12±0.68)%、(97.33±0.78)%,两者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3)无论是健康对照还是CML患者的CD4+CD25+细胞均具有明显抑制效应性细胞如CD4+CD25-细胞的增殖,随着CD4+CD25+细胞数的增加,这种抑制增殖的能力也相应增加,当CD4+CD25+T∶CD4+CD25-T为1∶1时,抑制率最大。结论MACS分选法能够分选出高纯度及高活力的CD4+CD25+细胞,分选后CD4+CD25+细胞在体外均能抑制CD4+CD25-细胞增殖,且这种抑制效应呈一定效靶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CD4^+CD25^+细胞 细胞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RNA沉默NK细胞CD158b表达及对异体树突状细胞的杀伤作用
10
作者 曹东林 陈伟 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603-1605,1613,共4页
目的探讨特异性的SiRNA干扰人NK细胞CD158b基因表达对异体树突状细胞杀伤的影响。方法将特异性的CD158b-SiRNA导入人NK细胞后,qRT-PCR及流式检测NK细胞CD158b基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RNA干扰NK细胞CD158b前后对异体DC... 目的探讨特异性的SiRNA干扰人NK细胞CD158b基因表达对异体树突状细胞杀伤的影响。方法将特异性的CD158b-SiRNA导入人NK细胞后,qRT-PCR及流式检测NK细胞CD158b基因mRNA及其蛋白质的表达。LDH释放法检测RNA干扰NK细胞CD158b前后对异体DC细胞杀伤效果的影响。结果特异性siRNA片段能有效降低CD158b mRNA水平,最大干扰效率达72%;脂质体及阴性对照siRNA片段对NK细胞CD158b的表达无特异的干扰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证明转染特异SiRNA-CD158b后CD158b蛋白表达明显下降。RNA干扰NK细胞CD158b的表达后能显著提高其杀伤异体DC的活性。结论特异性的CD158b-SiRNA可有效降低NK细胞中CD158b mRNA水平,明显下调CD158b蛋白表达。RNA干扰NK细胞CD158b后所产生的异源反应性NK细胞对异体DC细胞杀伤效果显著增加,证明通过人工改变NK细胞KIR基因的表达产生KIR-HLA错配的异反应性NK细胞有望应用于异基因骨髓移植中降低GVH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RNA NK细胞 CD158b 异体树突状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遗传学特点对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徐丽 黄竞 +6 位作者 海热萨·阿不力米提 穆妮热·艾尼 巴哈古丽·玉素甫 马平 王雯倩 李黎 岳金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220-2221,共2页
目的本文重点分析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遗传学特点及其对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实验方法:选择维吾尔族NHL患者300例,并对其遗传学特点及其不同化疗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NH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比率为70%,滤... 目的本文重点分析了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遗传学特点及其对不同化疗方案的疗效分析。实验方法:选择维吾尔族NHL患者300例,并对其遗传学特点及其不同化疗方案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NHL患者中染色体异常的比率为70%,滤泡性淋巴瘤、B小淋巴细胞淋巴瘤、DLBCL、淋巴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和前体T淋巴母细胞淋巴瘤染色体异常率较高,通过NHL细胞遗传学异常分析可知DLBCL中复杂核型占86.3%,染色体结构异常及最多的是3,6,1号染色体,41.2%为3q27异常,43.1%的病例有1号染色体异常,6q21、6q23和6q25异常的为23.5%,DLBCL中典型t(14:18)的病例只有2例;对于染色体正常的同一病理类型的NHL,R-CHOP治疗方案,患者的存活率和3年5年存活率优于CHOP、CHOPE等方案;另外,通过分析染色体正常的同一病理类型的NHL和染色体异常的化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可知,染色体正常的同一病理类型的NHL化疗效果在相同的R-CHOP、CHOP和CHOPE治疗方案,效果均优于染色体异常患者。结论:遗传类型为DLBCL、NHL细胞遗传学异常和IgH重排阳性患者,无论染色体异常还是正常的患者R—CHOP治疗效果均优于CHOP和CHOPE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吾尔族 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 遗传学 化疗方案 疗效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12
作者 徐丽 黄竞 +6 位作者 海热萨·阿不力米提 穆妮热·艾尼 巴哈古丽·玉素甫 马平 王雯倩 李黎 岳金芳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B06期2218-2219,共2页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学特征。方法:收治93例维吾尔族NHL病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异常状况,重新复检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标记CD20、CD45R0、CD30、CD15抗体,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非霍奇金淋巴瘤遗传学特征。方法:收治93例维吾尔族NHL病例,分析其染色体核型异常状况,重新复检HE切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p-V9000二步法标记CD20、CD45R0、CD30、CD15抗体,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型,将93例维吾尔族NHL病例随机的分为CHOP治疗组和R-CHOP治疗组,CHOP组治疗46例患者,R-CHOP组治疗47例。结果:93例新疆维吾尔族NHL病例男女比例为1.91:1,发病平均年龄44.54岁,发病部位结内54例,结外39例,B细胞性淋巴瘤76例,占绝对优势,多数的患者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且染色体累及较多,主要部位有3q27异常和13q10异常,治疗效果方面,CHOP组5年内的生存患者为16人(34.8%),R-CHOP组5年内的生存患者为26人(55.4%);结论:维吾尔族NHL的发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纪较小,发病部位以结内多见,最常见组织学类型依次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滤泡性淋巴瘤、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的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并且多数伴有累及多条染色体的核型异常,异常类型多为3t127异常和13qi0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染色体异常 临床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