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HLA-G联合PCT、hs-CRP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感染中的诊断价值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申升 朱春丽 +6 位作者 李琴 周结学 蒙善东 马娟 邓庚国 王晓 刘东(指导)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膜型人类白细胞抗原(mHLA-G)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126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肾功能稳定组4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 目的:探讨膜型人类白细胞抗原(mHLA-G)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0月126例肾移植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肾功能稳定组42例,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AR)组40例,术后发生感染组44例,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比4组外周血mHLA-G、血清PCT、hs-CRP水平,分析这些指标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感染中的诊断价值。结果:肾移植后4周,AR组mHLA-G表达水平最低,与稳定组、感染组、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mHLA-G表达水平最高,明显高于对照组、稳定组、AR组(P<0.05);稳定组mHLA-G表达水平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移植后4周,AR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与对照组(P<0.05),但稳定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AR组、稳定组、对照组(P<0.05)。肾移植后4周,AR组与感染组血清hs-CRP均明显高于稳定组与对照组(P<0.05),且AR组与感染组无明显差异(P>0.05)。mHLA-G联合PCT、hs-CRP与在肾移植排斥反应及感染中的诊断价值明显高于单一检测指标。结论:mHLA-G联合PCT、hs-CRP在肾移植AR及感染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 PCT HS-CRP 肾移植 感染 诊断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巨细胞病毒肺炎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6
2
作者 唐斌 刘东 +3 位作者 吴家清 周结学 黎程 蒙善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176-1178,1181,共4页
目的探讨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监测133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根据其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CsA/FK506+MMF+Pred)的用量,... 目的探讨监测CD4+T淋巴细胞对防治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监测133例肾移植术后受者外周血CD4+细胞计数的动态变化,根据其变化调整免疫抑制剂(CsA/FK506+MMF+Pred)的用量,观察调整用药对CMV肺炎发病的影响。结果共有36例受者CD4+细胞明显下降,发生在术后45~72(61.5±9.3)d,均给予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处理。133例受者有12例出现CMV肺炎,发病在术后58~118(76.2±11.6)d,其中7例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CD4+细胞下降受者CMV肺炎的发病率(27.8%,10/36)明显高于CD4+细胞稳定受者(2.1%,2/97)(P<0.01),在调整用药期间有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P>0.05)。12例CMV肺炎病人8例(66.7%,8/12)治愈,4例(33.3%,4/12)死亡。24例未发病受者在调整用药后CD4+细胞迅速上升,在14d恢复到术前水平;8例CMV肺炎治愈者上升较缓慢,在21d恢复;而4例死亡病人持续保持在低水平。结论肾移植术后CD4+细胞的变化与CMV肺炎发病有密切相关性,依据其变化在CMV肺炎发病之前减少或停用免疫抑制剂是安全的,为预防和救治CMV肺炎提供一条新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肺炎 肾移植 CD4^+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事件的相关性
3
作者 王聪秀 陈文清 +2 位作者 麦若兰 刘东 管保章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4,共12页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中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血管事件发生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0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净化中心首次MHD的189例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随访至2022年10月31日。研究终点为进行血液透析后出现新发的心血管事件。根据X-tile软件计算出的PLR最佳截断值(133.0)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低PLR组(PLR<133.0)和高PLR组(PLR≥133.0),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线特征差异,分析PLR与临床资料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曲线绘制2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曲线,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2组差异的显著性。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为了均衡潜在混杂因素的分布,采用逆概率加权后的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一步分析,探讨PLR与心血管事件的因果关系。结果:与低PLR组患者相比,高PLR组患者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患病率、血糖、超敏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血小板计数较高(P<0.05)。PLR与CVD、CRP、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呈正相关(P<0.05)。Log-rank检验结果提示高PLR组与低PLR组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7.396,P=0.007)。校正了年龄、CVD病史、舒张压、血糖、血清白蛋白、CRP等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HR(95%CI)=1.867(1.023~3.410),P=0.042]。根据PLR分组对基于逆概率加权后建立的虚拟人群进行单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高PLR组的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是低PLR组的1.9倍[HR(95%CI)=1.931(1.033~3.606),P=0.039]。结论:PLR可反映MHD患者炎症状态并可以用于评估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是MHD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PLR与MH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可能存在因果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 心血管事件 慢性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中远期出血处理对策 被引量:5
4
作者 周结学 刘东 +5 位作者 吴家清 黎程 升申 蒙善东 李琴 郑克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3期3900-3902,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中远期出血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6例术后并发血管疾病的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并发移植肾破裂2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3例,移植肾动脉破裂伴瘤样动静脉内...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中远期出血的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6例术后并发血管疾病的肾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特点和诊治方法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并发移植肾破裂2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出血3例,移植肾动脉破裂伴瘤样动静脉内瘘形成1例。6例均经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作出诊断,其中2例经CT明确诊断,3例进一步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明确诊断,1例经血管造影进一步明确诊断。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2例移植肾破裂,1例修补成功,1例行移植肾切除;3例移植肾动脉破裂均行移植肾切除;1例移植肾动脉破裂伴瘤样动静脉内瘘形成患者经血管修补整形成功。结论:肾移植术后的出血发展迅速,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处理不及时往往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早期诊断非常重要,CDFI可作为首选筛查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受者远期肾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唐斌 吕培燕 +2 位作者 许风英 郑克立 刘东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588-1591,共4页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手术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CMV感染与发病情况,将完成3年随访... 目的观察肾移植术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mRNA表达,探讨巨细胞病毒(CMV)感染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选择2000年3月至2005年12月期间手术受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CMV感染与发病情况,将完成3年随访的96例受者分成3组:A组为有症状的活动性感染(n=33),B组为无症状的活动感染(n=33),C组为无活动性感染(n=30)。分析CMV感染、PBMC内TGF-β1mRNA表达和血清肌酐(Scr)三者之间关系,对6例肾功能异常者实施移植肾活检术。结果术后6月3组S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有症状的A组PBMC的TGF-β1mRNA表达水平明显较无症状的B组和C组高(均P<0.01),而术后3年A组Scr水平明显较其它两组高(P<0.01),A组有10例(10/33)出现肾功能异常,发生率较B组(3/33)和C组(3/30)显著增高(均P<0.05)。3组肾功能异常者(16例)在术后6月PBMC的TGF-β1mRNA表达水平较肾功能正常者(80例)明显增高(P<0.01)。肾功能异常患者组织病理提示以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改变为主,符合慢性移植肾肾病(CAN)的病理改变。结论肾移植术后有症状CMV感染是诱发CAN的重要因素,TGF-β1可能介导了移植肾的损伤,早期监测PBMC内TGF-β1mRNA表达对防治CAN发生、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慢性移植肾肾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刘东 唐斌 +2 位作者 吴家清 黎程 蒙善东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049-1050,共2页
目的研究治疗肾脏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顾性分析了5例肾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2.3%(5/217)。5例均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3例同时伴有高脂血症,2... 目的研究治疗肾脏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并发急性胰腺炎的方法。方法顾性分析了5例肾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为2.3%(5/217)。5例均合并活动性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3例同时伴有高脂血症,2例出现肝功能异常。5例患者中,治愈3例,死亡2例。在死亡的2例中,1例为巨细胞病毒性间质性肺炎呼吸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另1例为活动性人巨噬细胞病毒感染爆发性肝功能衰竭合并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结论脏移植术后急性胰腺炎可以由多种因素诱发,但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关系更为密切,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脏移植 急性胰腺炎 巨细胞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供者单肾成人肾移植的疗效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结学 刘东 +5 位作者 吴家清 蒙善东 申升 邓庚国 马娟 郑克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9岁(5~15岁),均捐献给相... 目的:观察儿童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中心2010年1月至2016年5月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供、受者临床资料。6例儿童DCD供者中位年龄9岁(5~15岁),均捐献给相同血型受者。12例受者中位年龄38岁(21~65岁),男4例,女8例,均为首次肾移植,群体反应性抗体均阴性,HLA错配数1~4个。均采用右侧髂窝移植法。结果:12例受者手术均获成功。术后肾功能恢复均较顺利,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移植肾原发性无功能和移植肾功能延迟。其中5例为移植肾功能5 d内恢复正常,5例为移植肾功能10 d逐步恢复,有2例缓慢恢复。1例受者术后出现尿漏,经通畅引流后尿漏停止。1例受者切口延迟愈合,换药后Ⅱ期愈合。术后随访1~36个月,受者和移植肾全部存活,所有受者肾功能均正常。结论:儿童DCD供者单肾成人移植早期临床疗效良好,是一种扩大供者来源的良好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儿童供者 单肾成人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预测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状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王健富 邓庚国 +7 位作者 朱春丽 李琴 周结学 蒙善东 申升 王晓 马娟 刘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39-442,共4页
目的探讨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预测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例高龄供者和相应2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检测高龄供者器官获取手术当日血清Klotho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1、3... 目的探讨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预测受者移植肾功能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6例高龄供者和相应27例肾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肾移植受者的一般情况。检测高龄供者器官获取手术当日血清Klotho和血清肌酐(Scr)水平。检测肾移植受者术后1、3、12个月的Scr水平,计算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受者术后移植肾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肾移植术中的冷缺血时间为(649±245)min,受者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GF)发生率为26%,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为7%。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为537(245~793)pg/mL,Scr水平为(164±62)μmol/L。受者术后1、3、12个月的Scr水平分别为(136±47)、(132±43)、(133±46)μmol/L,相应的eGFR分别为(52±20)、(52±19)、(53±21)mL/(min·1.73m2)。高龄供者血清Klotho水平与受者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呈负相关(P<0.05)。血清Klotho水平预测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不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09和0.769。结论高龄供者术前血清Klotho水平对受者术后1个月移植肾功能具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KLOTHO 高龄供者 边缘供肾 移植肾功能 血清肌酐 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健富 刘东 +6 位作者 邹海波 朱春丽 吴家清 蒙善东 申升 李琴 郑克立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3353-3354,共2页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抗原不同,它组织分布局限,正常生理条件下HLA—G的表达与HLA其他抗原的普遍表达存在不同,仅限制性地表达在一些免疫赦免区.如母胎交界面、胸腺髓质间上皮细胞和眼... 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属于非经典HLA-I类分子.与经典HLA—I类抗原不同,它组织分布局限,正常生理条件下HLA—G的表达与HLA其他抗原的普遍表达存在不同,仅限制性地表达在一些免疫赦免区.如母胎交界面、胸腺髓质间上皮细胞和眼球部分,病理状态下表达于感染、肿瘤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移植功能良好的情况下。HLA—G已经在无排斥的心脏移植、肾移植、肝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受者中检测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肺部感染患者 肾移植术后 HLA-I类分子 临床意义 自身免疫性疾病 母胎交界面 免疫赦免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光化学疗法对大鼠肾移植抗排斥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周结学 刘东 +5 位作者 蒙善东 申升 朱春丽 王晓 庄锦炀 马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44-947,共4页
目的 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单核细胞对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影响。方法 首先手术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离受体大鼠单个核细胞,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紫外线光照的大鼠单核细胞(ECP),根据静脉输注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每组12... 目的 探讨输注体外光化学疗法处理的单核细胞对肾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影响。方法 首先手术建立大鼠肾移植模型,分离受体大鼠单个核细胞,制备8-甲氧基补骨脂素联合紫外线光照的大鼠单核细胞(ECP),根据静脉输注成分不同,将实验分为4组(每组12只),组1接受ECP处理,组2接受传统抗排斥药物,组3接受安慰剂处理,组4非移植组,接受ECP组和安慰剂组受体分别于手术前7 d、手术当天和术后7 d按组别从尾静脉注入ECP细胞(ECP组)或磷酸盐缓冲液PBS(安慰剂组);接受免疫抑制大鼠术后第1天起,皮下注射环孢素A 5 mg/kg连续10 d。组4未接受任何处理。观察受体大鼠的淋巴细胞数、细胞因子变化以及肾功能、移植大鼠肾病理情况。结果 ECP组和免疫抑制剂组大鼠IL-2、INF-γ有不同程度减少、IL-10水平升高,其CD4+、CD8+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血肌酐较安慰剂组低,排斥反应程度较安慰剂轻,与安慰剂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CP可调节细胞因子和T细胞,减轻肾移植大鼠的排斥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光化学疗法 肾移植 大鼠 排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中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伟旺 王晓 李传昶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5-412,共8页
肺炎克雷伯菌(KP)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感染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控制KP感染的有效药物,但随着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出现... 肺炎克雷伯菌(KP)是一种常见的条件致病菌,也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感染常见的病原菌之一,其感染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控制KP感染的有效药物,但随着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出现并逐年增长。器官移植受者由于免疫系统受抑制,是CRKP感染的高危人群,一旦发生耐药菌感染,往往难以控制,导致移植器官存活率降低,给临床治疗带来巨大的挑战。本文就器官移植中CRKP感染的现状、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感染 心脏死亡器官捐献 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 重症监护室 头孢他啶-阿维巴坦 噬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治愈1例:新型抗病毒药物的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邓庚国 申升 +6 位作者 吴家清 周结学 李琴 朱春丽 蒙善东 马娟 刘东 《器官移植》 CAS CSCD 2017年第3期229-231,共3页
目的探讨以索非布韦为主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有丙肝的二次肾移植受者应用索非布韦为主新方案治疗丙肝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单用索非布韦方案治疗12周,... 目的探讨以索非布韦为主的新型抗病毒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丙型病毒性肝炎(丙肝)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患有丙肝的二次肾移植受者应用索非布韦为主新方案治疗丙肝的诊疗过程,并进行经验总结。结果单用索非布韦方案治疗12周,随访至停药第12周复查发现该受体丙型肝炎病毒(HCV)RNA为5.82×10~4 IU/ml,未能实现持续病毒学应答(SVR)。采用索非布韦+雷迪帕韦+利巴韦林复合治疗方案后实现SVR。两种方案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移植肾和肝功能良好。截至投稿日已术后1年余,患者肝、肾功能以及免疫抑制剂血药浓度稳定。结论单用索非布韦治疗肾移植术后丙肝疗效可能欠佳,复合治疗方案疗效相对稳定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丙型病毒性肝炎 索非布韦 雷迪帕韦 持续病毒学应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葫芦巴碱调节肾移植术后代谢紊乱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6
13
作者 黎忠大 刘东 +1 位作者 王晓 庄锦炀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3-368,共6页
肾移植术后易发生糖、脂质等代谢紊乱,导致移植肾功能障碍及长期存活率降低。葫芦巴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碱,具有改善糖、脂质等代谢紊乱的作用,可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功能。因此,葫芦巴... 肾移植术后易发生糖、脂质等代谢紊乱,导致移植肾功能障碍及长期存活率降低。葫芦巴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生物碱,具有改善糖、脂质等代谢紊乱的作用,可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从而保护肾功能。因此,葫芦巴碱可能是调节肾移植术后代谢紊乱的潜在药物。本文对葫芦巴碱与糖代谢紊乱、脂质代谢紊乱、其他代谢紊乱及葫芦巴碱在肾移植中的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改善肾移植术后代谢紊乱、提高肾移植受者及移植肾的长期存活率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葫芦巴碱 肾移植 代谢紊乱 炎症反应 氧化应激 细胞凋亡 免疫抑制剂 糖皮质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小腿围与肌肉减少症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黄鹤 邹志卓 +3 位作者 李琴 刘东 王宇琦 谭荣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7期3403-3410,共8页
背景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可能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相关,因此早期快速筛查肾移植受者的肌少症非常重要,研究提示小腿围可能是早期筛查肌少症的一个良好指标。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小腿围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并探讨小腿围预测肾移植受者肌... 背景肾移植受者的长期预后可能与肌肉减少症(肌少症)相关,因此早期快速筛查肾移植受者的肌少症非常重要,研究提示小腿围可能是早期筛查肌少症的一个良好指标。目的分析肾移植受者小腿围与肌少症的相关性,并探讨小腿围预测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6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器官移植科治疗的80例肾移植受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人体测量学指标[身高、体质量、BMI、小腿围、上臂围(MAC)、三头肌皮褶厚度(TSF)、上臂肌围(AMC)、腰围、臀围、腰臀比]、肌肉力量指标(握力、捏力)、人体成分指标[四肢骨骼肌质量(ASM)、骨骼肌质量指数(SMI)、50 kHz相位角(PhA)、人体细胞质量(BCM)、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采用2019年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共识诊断标准确诊肌少症,符合诊断标准的肾移植受者纳入肌少症患者组,不符合诊断标准的纳入非肌少症患者组,按性别分层比较肌少症患者组与非肌少症患者组人口学信息、人体测量学指标、肌肉力量指标、人体成分指标的差异,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Spearman秩相关分析观察肾移植受者小腿围与肌少症诊断指标(ASM、SMI、握力)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小腿围对不同性别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预测价值,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灵敏度、特异度、最佳截断值。结果80例患者中男51例(63.8%)、女29例(36.2%),平均年龄为(44.3±11.7)岁,非肌少症患者61例(76.25%),肌少症患者19例(23.75%);按照性别分层后,男性肌少症患者组的体质量、BMI、小腿围、MAC、TSF、臀围、握力、捏力、ASM、SMI、PhA、BCM、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低于男性非肌少症患者组(P<0.05);女性肌少症患者组的体质量、BMI、小腿围、腰围、臀围、腰臀比、ASM、SMI、BCM、细胞外液、细胞内液低于女性非肌少症患者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女性肾移植受者的小腿围与ASM、SMI和握力均呈正相关(男性:r_(s)=0.545,P<0.001;r_(s)=0.540,P<0.001;r_(s)=0.340,P=0.015;女性:r_(s)=0.499,P=0.006;r_(s)=0.578,P=0.001;r=0.426,P=0.02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小腿围是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OR=0.699,95%CI(0.051,0.975),P=0.035]。小腿围预测不同性别肌少症患者的ROC曲线的结果显示,小腿围预测男性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AUC、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799、33.3 cm、83.3%、74.4%。小腿围预测女性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AUC、最佳截断值、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0.851、32.2 cm、100.0%、59.1%。结论小腿围是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影响因素,对肾移植受者肌少症的早期筛查有一定预测价值。未来尚需更大样本量的队列研究来验证小腿围在早期筛查肾移植受者肌少症中的作用,以便于更好地推动肾移植受者肌少症临床早期筛查工作的开展,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和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肾移植受者 肌减少症 肌肉萎缩 人体测量术 小腿围 相关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宁酸通过抑制铁死亡改善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晓 刘东 +3 位作者 庄锦炀 黎忠大 李毅 申升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2-919,共8页
目的探索单宁酸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ham+TA组)、实验组(IRI组)和治疗组(IRI+TA组),每组20只。观察肾脏IRI术后48 h小鼠生存情况。IRI 24 h后留... 目的探索单宁酸在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空白对照组(Sham+TA组)、实验组(IRI组)和治疗组(IRI+TA组),每组20只。观察肾脏IRI术后48 h小鼠生存情况。IRI 24 h后留取小鼠血清和肾组织标本(每组各5只),检测小鼠血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水平。检测肾组织炎症因子及铁死亡相关指标水平;评估肾脏组织病理损伤。检测肾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酰基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4(ACSL4)蛋白表达水平。使用分子对接软件探究单宁酸与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结合活性,并验证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结果与IRI组相比,IRI+TA组小鼠术后生存率较高(0比60%),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下降,肾组织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下降,肾组织损伤改善,肾组织丙二醛、亚铁离子水平降低,谷胱甘肽水平升高,GPX4表达增多,ACSL4表达减少(均为P<0.05)。单宁酸可与Nrf2形成合适的空间互补,其结合能为−8.7 kcal/mol,单宁酸与Nrf2具有较强的结合能力。IRI+TA组小鼠肾组织中Nrf2、HO-1蛋白水平上调。结论单宁酸可能与Nrf2蛋白结合,激活Nrf2/HO-1通路抑制铁死亡,改善小鼠肾脏IR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宁酸 肾移植 缺血-再灌注损伤 铁死亡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血红素加氧酶-1 炎症因子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野黄苓甙在体外肝脏灌流复苏大鼠无心跳边缘供肝中的作用
16
作者 龚瑾 兰薇 +5 位作者 龙刚 王西墨 杜江 黄志宇 陈建帆 陈实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51-954,960,共5页
目的:探讨野黄苓甙在大鼠体外肝脏灌流复苏无心跳边缘供肝过程中对供肝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无心跳供肝按热缺血时间和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n=8)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在安全时限内(15... 目的:探讨野黄苓甙在大鼠体外肝脏灌流复苏无心跳边缘供肝过程中对供肝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24只,无心跳供肝按热缺血时间和处理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A组(n=8)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在安全时限内(15~20 min),B组(n=8)和C组(n=8)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均为45 min;3组均采用体外肝脏灌流系统(ECLP)常温灌流6 h,其中C组在灌流液中定时加入定量的野黄芩甙溶液。观察灌流后1 h、3 h和6 h供肝胆汁分泌量的变化以及灌流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内皮素-1(ET-1)水平的变化;在灌流前和灌流后1 h、3 h和6 h分别取3组供肝标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B、C 2组供肝在灌流后1 h和3 h胆汁分泌量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随着灌流时间的延长,在灌流后6 h 3组差异不显著(P>0.05),灌流后3 h B和C组差异显著(P<0.05)。灌流液中ALT和ET-1的水平在3个时点B组、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在灌流后3 h和6 h差异显著(P<0.05),但在灌流后1 h差异不显著(P>0.05)。超微病理变化显示灌注前与A组相比,B、C 2组供肝的肝细胞线粒体部分膜断裂,嵴疏松溶解,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灌流3 h后B、C 2组供肝的超微结构均有明显的恢复,灌流6 h后C组肝细胞结构恢复得更加明显。结论:体外肝脏灌流野黄苓甙能够改善无心跳边缘供肝的功能和超微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苓甙 体外肝脏灌流 无心跳边缘供肝 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心磷脂抗体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
17
作者 曾智杰 王小妹 +2 位作者 廖慧芳 刘敏 朱春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9期2209-2210,共2页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ACA阳性的儿科病例76例,对ACA与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A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 目的:研究抗心磷脂抗体(ACA)在儿童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我院2003年1月至2004年4月期间ACA阳性的儿科病例76例,对ACA与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沉降率(ESR),补体C3、C4等实验室指标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ACA阳性可见于多种疾病,在儿童患者中以肾脏病最多见,其次是结缔组织病、川崎病、感染等,其他疾病如克隆病、胃窦炎等也可出现。(2)ACA阳性患儿PLT增加,血沉升高,补体下降。结论:ACA的临床意义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进行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体 抗心脂 儿童 临床意义 抗心磷脂抗体 儿童患者 红细胞沉降率 补体C3 血小板计数 实验室指标 结缔组织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去氢木香烃内酯通过抑制TGF-β1/Smad2/3通路改善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
18
作者 黎忠大 王舒泓 +4 位作者 谭宏伟 王晓 庄锦炀 申升 孙其鹏 《器官移植》 2025年第5期763-770,共8页
目的 探讨去氢木香烃内酯(DHL)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药物干预组(Sham+DHL组)、实验组(UUO+Vehicle组)和DHL治疗组(UUO+DHL组),每组11只,分别进... 目的 探讨去氢木香烃内酯(DHL)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RIF)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4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单纯药物干预组(Sham+DHL组)、实验组(UUO+Vehicle组)和DHL治疗组(UUO+DHL组),每组11只,分别进行假手术、假手术+腹腔注射DHL[10 mg/(kg·d)]、UUO造模+腹腔注射等量溶剂、UUO造模+腹腔注射DHL[10 mg/(kg·d)],手术造模2 d后连续用DHL或等量溶剂灌胃14 d。通过苏木素-伊红(HE)和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TGF)-β1/Smad2/3通路蛋白水平。结果 与UUO+Vehicle组比较,DHL治疗缓解大鼠肾间质病理损伤,减少胶原纤维沉积以及collagen I、collagen III、α-SMA表达,同时抑制TGF-β1和Smad2/3蛋白的表达。结论 DHL通过抑制TGF-β1/Smad2/3通路减轻大鼠RIF,为慢性肾病的治疗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氢木香烃内酯 转化生长因子-β1 胶原纤维 单侧输尿管梗阻 肾间质纤维化 胶原蛋白 α-平滑肌肌动蛋白 慢性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