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影像组学的神经血管压迫与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关系探讨 被引量:1
1
作者 倪洋 张昉 +1 位作者 张勇 林劲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68-673,共6页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 基于影像组学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与治疗的4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测量平均动脉压,行头部MRI检查构建神经血管压迫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查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效能。结果 共48例患者平均动脉压为56.89~120.44 mm Hg,平均为(94.32±11.34)mm Hg;42例(87.50%)病灶位于单侧、6例(12.50%)病灶位于双侧,计54例次神经血管压迫模型。根据是否引发三叉神经痛分为患侧组(40例次)和健侧组(14例次),患侧组神经血管压迫面积(Z=-2.823,P=0.005)和神经血管压力(Z=-0.365,P=0.006)均大于健侧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血管压力大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危险因素(OR=1.001,95%CI:1.0003~1.0022;P=0.011)。ROC曲线显示,神经血管压迫面积预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曲线下面积为0.747(95%CI:0.605~0.890,P=0.006),灵敏度为42.50%、特异度为100%,截断值为25.34 mm^(2);神经血管压力的曲线下面积为0.755(95%CI:0.616~0.895,P=0.005),灵敏度为67.50%、特异度为78.60%,截断值为1672.99 mm Hg·mm^(2);且二者预测效能相当(Z=-0.250,P=0.805)。结论 神经血管压迫面积和神经血管压力对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痛 磁共振成像 影像组学(非MeSH词)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ROC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减轻神经外科危重病人吸痰时不适反应的护理对策
2
作者 刘美春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2期232-233,共2页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吸痰时的不适反应的有效方法,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危重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和观察。结果:90%以上的病人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积极合理... 目的:探讨减轻危重病人吸痰时的不适反应的有效方法,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对危重病人的抢救、护理效果。方法:通过对120例危重病人进行临床实践操作和观察。结果:90%以上的病人的不适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或消失。结论:通过积极合理的护理,不仅有效清除了危重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还减轻了吸痰时引起的不适反应,提高了病人的血氧饱和度,提高了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人医疗 吸痰 不适反应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帕金森病睡眠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卢健军 韩雨 +6 位作者 余秋敏 刘佳文 朱明华 林劲芝 张阳 张勇 王锦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488-1493,共6页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对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3年7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PD伴睡眠障碍的患者,参照入选及排除标准,将入组患者分为假刺激组(28例)和真刺激组(tDCS)(29例),应用MDS-UPDRS、PDSS等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并在tDCS治疗前后使用MS-11进行智能睡眠监测,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基线及治疗前后的睡眠障碍改善情况。结果tDCS治疗前两组一般情况及各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多导睡眠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刺激组中患者睡眠监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真刺激组中患者睡眠时长、睡眠效率明显升高,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MDS-UPDRS-Ⅲ评分和LEDD剂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配合tDCS治疗,对PD患者睡眠障碍及运动功能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一定程度增加PD睡眠障碍患者的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减少夜间清醒时长、夜间觉醒次数,从而改善白天的疲劳感症状,同时能够提升PD常规药物治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睡眠障碍 经颅直流电刺激 智能睡眠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手术中的“脑减压性损害” 被引量:10
4
作者 李志超 李明耀 +1 位作者 蔡军 林劲芝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关键词 性损害 手术中 减压 微创 脑血管畸形 致病原因 颅内血肿 颅脑创伤 恒定状态 颅内压力 高血压 脑出血 内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囊导尿管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4
5
作者 许丹 胡燕霞 贺娜林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24期2731-2731,共1页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 临床应用 护理对策 普通导尿管 留置尿管 不良后果 临床实践 导尿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和开颅减压术后“脑减压性损害”的CT表现6例报告 被引量:2
6
作者 吴政光 李志超 王成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1241-1242,共2页
关键词 微创术 开颅减压术 脑减压性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分析(附38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方陆雄 俞磊 +3 位作者 彭四维 朱明华 徐飞 漆松涛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27-430,共4页
目的总结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并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38例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3例,女15例。年龄7~30岁,平均(15.2±6.1)岁。平均病史约12.6个月。尿崩... 目的总结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特点,并为提高诊治水平提供参考和建议。方法对38例鞍区生殖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男23例,女15例。年龄7~30岁,平均(15.2±6.1)岁。平均病史约12.6个月。尿崩发生率89.5%,视力改变占60.5%。血浆肿瘤标志物增高14例。24例为生殖细胞瘤,14例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2例死于手术后相关并发症,4例死于肿瘤进展,后者均为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余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内分泌功能不全及生长发育障碍。结论鞍区生殖细胞肿瘤临床特性不明显,如肿瘤标志物正常,确诊多较困难。鞍区肿瘤并非完全是生殖细胞瘤,需依据病理亚型进行分层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 生殖细胞瘤 生殖细胞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