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江桂华 章兰英 +4 位作者 李光宇 林楚岚 曾少庆 钟碧玲 田军章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1-304,共4页
目的通过对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及病理图像。结果按MR表现分为肿瘤囊性... 目的通过对生殖系统平滑肌瘤的不典型MR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研究,探讨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特点及其与病理的对应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24例累及女性生殖系统的不典型平滑肌瘤的MRI及病理图像。结果按MR表现分为肿瘤囊性成分包绕瘤实质、假性恶性肿瘤征象、均匀信号实性肿块。发病部位包括发生于子宫者19例,其中发生于浆膜下11例,肌壁间4例,阔韧带3例,宫颈2例,粘膜下2例,阴道1例,卵巢1例。除2例粘膜下肌瘤为实性外,其余肿块大体上均呈不同程度囊实性肿块,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等信号,T2WI上以中等高信号多见,增强扫描瘤实质明显不均匀强化。组织病理上显示肿瘤细胞及间质不同程度水肿、透明变性、玻璃样变性、粘液样变性、囊变及出血。结论生殖系统的任何部位都可发生相应的平滑肌瘤。不典型平滑肌瘤多表现为盆腔囊实性肿块。观察囊性成分与实性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肿瘤实质内是否存在短T2信号,有助于平滑肌瘤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器疾病 女性 平滑肌瘤 囊实性肿块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种抗EB病毒抗体检测在鼻咽癌血清学诊断中的比较 被引量:27
2
作者 胡维维 宗永生 +6 位作者 李凤萍 李广民 钟碧玲 张敏 梁英杰 顾耀亮 陈跃龙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4期795-798,共4页
目的:评估EBNA1-IgA,EBNA1-IgG,Zta-IgA,Zta-IgG,VCA-p18-IgA和VCA-p18-IgG六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探讨哪种ELISA组合更有功效。方法:收集8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132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六种EB病毒特... 目的:评估EBNA1-IgA,EBNA1-IgG,Zta-IgA,Zta-IgG,VCA-p18-IgA和VCA-p18-IgG六种酶联免疫吸附检测(ELISA)在血清学诊断鼻咽癌中的应用,探讨哪种ELISA组合更有功效。方法:收集85例治疗前鼻咽癌患者和132例健康成人血清。应用六种EB病毒特异性重组融合蛋白ELISA,检测血清抗EB病毒的抗体水平。采用灵敏度、特异度、优势比等参数来评估它们在诊断鼻咽癌中的效率。结果:单独采用一种检测时,Zta-IgG和EBNA1-IgA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均可达0.8106以上。Zta-IgG/EBNA1-IgG和Zta-IgG/EBNA1-IgA两种检测双阳性的特异度提高至0.9621以上。Zta-IgG/EBNA1-IgA/EBNA1-IgG或Zta-IgG/EBNA1-IgG/Zta-IgA三种检测均阳性者,其特异度不仅可达0.9824,优势比也明显升高(分别为206.4242和196.5000)。85例患者血清中无1例同时呈Zta-IgG/EBNA1-IgA/EBNA1-IgG阴性者。结论:临床血清学诊断鼻咽癌,首选Zta-IgG或EBNA1-IgA。同时检测两种ELISA,宜采用Zta-IgG/EBNA1-IgA或Zta-IgG/EBNA1-IgG。三种ELISA同时检测,可以提高特异度。推荐Zta-IgG/EBNA1-IgA/EBNA1-IgG或Zta-IgG/EBNA1-IgG/Zta-IgA三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EB病毒 血清学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朱玉峰 王贵明 +6 位作者 黄新苗 张建鹏 陈翔 吴弘 张瑾 秦永文 赵仙先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756-760,共5页
目的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体外毒性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聚在旋乳酸(PLA... 目的对自主研发的生物可吸收房间隔缺损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体外毒性实验和肌肉内植入实验,评价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的制作材料为聚对二氧环己酮(PDO)丝、聚在旋乳酸(PLA)无纺布、聚乙醇酸(PGA)缝线。将小鼠成纤维细胞瘤细胞(L-929细胞)与可吸收封堵器衙片共培养7d,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并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定量测试可吸收封堵器的细胞毒性。仵SD大鼠背部肌肉内植入封堵器盘片,检测封堵的组织相容性。结果①细胞毒性:封堵材料对细胞的贴壁、增殖无明显影响,培养上清液对细胞毒性为0或1级。②组织相容性:封堵器盘片植入SD大鼠背部肌肉后1~2周,组织病理检查可见PDO和PLA丝周围有大量成纤维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4周时炎性细胞恩著减少,可见较多的纤维结缔组织,6~8周时周围有较丰富的胶原纤维,可见较多的多核巨细胞,12周时可见PDO和PLA丝明显降解,周围新生血管形成。结论采用可降解高分子聚合材料制作的可吸收心脏间隔缺损封堵器具有良好的毕物相容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病 生物可吸收 生物相容性 封堵器 实验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与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江桂华 曾少庆 +4 位作者 田军章 林楚岚 章兰英 钟碧玲 梁联保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197-2200,共4页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 目的探讨卵巢肿瘤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参数与微血管密度计数(MVD)间的相关性,从解剖和功能上了解卵巢肿瘤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选取已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并有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良、恶性肿瘤各6例。采用菲利浦公司生产的16层螺旋CT进行灌注成像,采集时间密度曲线及灌注值、强化峰值(PEI)、达峰进间(TTP)、血容量(BV)。所选病例术后病理标本采用EnVisionTM二步法对肿瘤微血管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内的MVD。结果卵巢良性肿瘤的时间密度曲线上升较缓慢,在40s时达到峰值;而恶性肿瘤则呈持续快速上升,25s时接近峰值。卵巢肿瘤的灌注参数PEI、TTP、BV在良、恶性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MVD计数显示卵巢恶性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大于良性肿瘤(P<0.05);CT灌注参数BV值与肿瘤内MVD存在正相关性(r=0.786,P<0.05)。结论CT灌注成像可精确反映病变在各个时间点的强化特点,通过揭示病变内部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助于卵巢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卵巢肿瘤 灌注成像 微血管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生长与侵袭中的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5
5
作者 彭芳 丁向东 +2 位作者 周扬帆 王贵明 陈艳宇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390-396,共7页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生长与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癌细胞系及组织、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ircEPSTI1的表达,分析circEPSTI1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转染si... 目的探讨环状RNA-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生长与侵袭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子宫颈癌细胞系及组织、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及正常子宫颈组织中circEPSTI1的表达,分析circEPSTI1的表达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转染si-circEPSTI1干扰SiHa与HeLa细胞中circEPSTI1的表达,采用qRT-PCR技术验证转染效率。采用CCK-8、Transwell侵袭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circEPSTI1对子宫颈癌细胞生长与侵袭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circEPSTI1对EPSTI1、Twist、Slug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上皮细胞(P<0.01);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颈组织(P<0.01);circEPSTI1表达与子宫颈癌的高级别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qRT-PCR结果显示,SiHa与HeLa细胞中circEPSTI1被成功干扰。CCK-8实验显示,si-circEPSTI1组的SiHa与HeLa细胞的OD值均明显低于si-NC组(P<0.01)。在裸鼠成瘤实验中,si-circEPSTI1组的肿瘤质量明显低于si-NC组(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si-circEPSTI1组的SiHa与HeLa细胞穿过基质胶的细胞数量均明显低于si-NC组(P<0.01)。Western blot法结果显示,si-circEPSTI1组的EPSTI1、Twist、Slug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si-NC组(P<0.05)。结论circEPSTI1在子宫颈癌中表达增高并与子宫颈癌的高级别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以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抑制circEPSTI1能够抑制子宫颈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调控EPSTI1、Twist、Slug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环状RNA-circEPSTI1 生长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周洁 李华仁 +1 位作者 张锦 权莉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009-1011,共3页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 目的通过对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癌基因蛋白的表达分析,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了60例胃癌标本中p53、rasp21及Cmyc的表达及分布。结果p53、rasp21及Cmyc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分别为51.7%、40.0%、66.7%;胃癌旁正常黏膜上皮的阳性率分别为1.6%、13.3%、15.0%,与肿瘤区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asp21及Cmyc在肿瘤区与肿瘤移行区、癌旁正常黏膜区染色强度比较有差异(P<0.05)。p53及Cmyc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即分化越差,其阳性表达越高。结论p53、rasp21及Cmyc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53及Cmyc在肿瘤分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原癌基因蛋白c-myc 蛋白质P53 蛋白质P2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贵明 朱玉峰 +7 位作者 张本 陈翔 白元 王韦 吴弘 徐志云 赵仙先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63-464,F0003,共3页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常见的基础疾病,CHD合并IE患者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脑、肺、肢体动脉栓塞和心力衰竭等。然而许多临床医师和CHD... 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是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IE)常见的基础疾病,CHD合并IE患者若不能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如脑、肺、肢体动脉栓塞和心力衰竭等。然而许多临床医师和CHD患者对CHD合并IE的严重性认识不足,因此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很有必要。本文回顾性分析58例CHD合并IE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CHD合并IE的疾病构成和临床病理学特点,为预防、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心脏缺损 细菌性心内膜炎 病理学 疾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临床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那剑 朱玉峰 +3 位作者 陈亮 王贵明 白元 秦永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89,共3页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SLE合并ACS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长海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将其中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ACS的...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探讨SLE合并ACS的发病机制及发病特点。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3年5月在长海医院住院的年龄≥18岁的SLE患者,将其中经冠脉造影检查诊断为AC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2013年1月至5月长海医院收治的经冠脉造影证实的初发ACS并排除所有结缔组织疾病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的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初次发作心血管事件的年龄、服用激素累积时间及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观察组12例,对照组124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首次发作ACS时传统危险因素较少[(1.21±0.97)个/例vs(2.48±1.29)个/例,P<0.01]、年龄较小[(45.0±12.8)岁vs(57.0±16.4)岁,P<0.01]。观察组患者冠脉造影可见血管闭塞、狭窄、瘤样扩张和急性血栓形成,其中5例发生血管闭塞(限左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且均有冠脉内血栓形成,其血管闭塞发生率高于单纯ACS患者[41.67%(5/12)vs 23.39%(29/1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合并ACS患者首次发作ACS时传统冠心病危险因素较少,年龄较小,但冠状动脉闭塞率较高,且多伴有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急性冠脉综合征 冠状动脉造影术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必要性探讨
9
作者 叶璐 冯亦军 李华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1155-1156,共2页
目的 :分析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必要性。方法 :采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 ,施行宫腔镜检查者共 15 4例 ,其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3 7例 ,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15 4例子宫异常出血中 ,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3 7例 ,占 2 4 0... 目的 :分析宫腔镜对于诊治子宫内膜息肉必要性。方法 :采用宫腔镜检查子宫异常出血 ,施行宫腔镜检查者共 15 4例 ,其中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3 7例 ,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15 4例子宫异常出血中 ,镜下诊断子宫内膜息肉 3 7例 ,占 2 4 0 % ,经病理证实有 2 9例 ,占 18 8% ,符合率达 80 %。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息肉 诊断 宫腔镜检查 子宫异常出血 经病 随访 诊治 必要性 结论 准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分子交联蛋白-5在母-胎界面表达与不明原因妊娠丢失相关性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营秋 陶鑫丽 +4 位作者 刘敏茵 汤海瑜 权莉 钟碧玲 高天旸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7期2175-2180,共6页
目的检测四分子交联体蛋白5(Tspan-5)在母-胎界面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蛋白在胚胎种植中的作用,分析其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稽留流产患者37例。对照组选取年龄和孕周相匹... 目的检测四分子交联体蛋白5(Tspan-5)在母-胎界面中的表达情况,探讨该蛋白在胚胎种植中的作用,分析其与自然流产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就诊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的稽留流产患者37例。对照组选取年龄和孕周相匹配的正常早孕患者及未妊娠育龄期女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Tspan-5在绒毛、蜕膜及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Tspan-5在自然流产绒毛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早孕组,在自然流产蜕膜中表达水平却高于正常早孕组。Tspan-5在未妊娠月经期子宫内膜未见表达,而增生期、分泌期子宫内膜基质细胞和腺上皮细胞可见表达;正常早孕蜕膜中Tspan-5表达水平略高于增殖期、分泌期子宫内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6,P=0.296)。结论Tspan-5在自然流产绒毛中表达水平下降,滋养细胞侵袭不足可能与自然流产的发生有关。母胎界面中Tspan-5表达异常与胚胎种植失败或妊娠丢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流产 母-胎界面 绒毛 滋养细胞 蜕膜基质细胞 四分子交联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