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泮托拉唑用于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
作者 蔡少薇 许鸣 +2 位作者 郭婉薇 王伟福 李博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10期120-121,共2页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选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泮托拉唑组患者采... 目的探讨泮托拉唑在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Hp阳性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根据选用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泮托拉唑组和奥美拉唑组,每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泮托拉唑组患者采取泮托拉唑治疗,奥美拉唑组患者采取奥美拉唑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Hp转阴情况、止血情况和副作用情况。结果泮托拉唑组总有效率为90%,高于奥美拉唑组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泮托拉唑组患者的Hp转阴率92%高于奥美拉唑组的78%、平均止血时间(3.4±0.5)d短于奥美拉唑组的(6.8±0.7)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副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用泮托拉唑治疗与奥美拉唑治疗相比,效果更显著,Hp转阴率高,止血效果和用药安全性好,可运用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泮托拉唑 幽门螺杆菌 阳性 消化性溃疡 上消化道出血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层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病变 被引量:2
2
作者 梁彪 杨小乔 +3 位作者 汤绍辉 许鸣 李子旭 王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12-1015,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ESD治疗了11例消化道病变。病变直径2.0...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黏膜下切除术的患者,行ESD治疗,在病灶周围标记、黏膜下注射、切开病灶周围黏膜、剥离病灶、处理创面及术后追踪。结果ESD治疗了11例消化道病变。病变直径2.0~6.5cm,ESD手术时间为70~180min,10例病变为整块剥离切除,1例为分块切除。术后病理显示增生性息肉2例,腺瘤性病变7例,中级别内瘤变1例,早期癌1例。除1例ESD术后6h出血外,其余病例均无严重出血、穿孔等严重并发症。ESD术后随访1~3个月,创面愈合良好,均未见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ESD治疗消化道病变安全有效,并且具有整块切除率高、便于病理学评估、复发率较小、患者痛苦少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下层剥离术 消化道病变 消化道早期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许鸣 梁彪 +2 位作者 郭婉薇 王翠华 王芳 《中国医学工程》 2011年第1期64-64,66,共2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32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其中病灶位于贲门8例,胃底部10例,胃体上部5例,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吻合口... 目的探讨内镜下金属钛夹(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共32例上消化道Dieulafoy病患者接受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其中病灶位于贲门8例,胃底部10例,胃体上部5例,胃窦部3例,十二指肠球部4例,十二指肠降部1例,吻合口1例。结果早期止血率:为100%;再出血率:为3.13%。未出现并发症。无1例需转外科手术治疗。结论本研究显示,EHP治疗上消化道Dieulafoy病能迅速止血,止血成功率高,安全性好,无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EULAFOY病 出血 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诊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77
4
作者 梁彪 胡琳琍 +2 位作者 王芳 王翠华 李子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0-523,共4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药物副反应和诊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4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异丙酚麻醉下胃镜的诊疗效果、应用药物副反应、异丙酚胃镜诊疗的并发症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诊...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药物副反应和诊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43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异丙酚麻醉下胃镜的诊疗效果、应用药物副反应、异丙酚胃镜诊疗的并发症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诊疗均顺利完成,无不适记忆。所有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老年组较为明显,所有低血氧症、低血压症均为轻度和一过性,除2例因操作失误,导致较严重低氧血症,给予面罩给氧外,其余患者均无需处理。有注药部位疼痛165例(3.8%),呛咳31例(0.7%),呃逆15(0.3%),眩晕、四肢乏力、走路不稳279(6.5%)。结论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药物性副反应为轻度和一过性的,诊疗并发症可通过技巧性操作减少,甚至避免。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异丙酚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 被引量:27
5
作者 付延玉 刘丽玉 +1 位作者 李雨梦 王金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81-82,92,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及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及...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及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及反馈程序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膳食合理、运动持续性及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营养摄入习惯,保持运动持续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聚焦解决模式 营养摄入习惯 运动持续性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的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梁彪 王翠华 +3 位作者 杨小乔 许鸣 李子旭 王芳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5,48,共3页
目的探讨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的效用性、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阑尾区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23例,实施经大肠镜逆行插管阑尾造影,并在内镜下将粪石取出。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比较粪石取出前、后的... 目的探讨大肠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的效用性、安全性。方法选择下腹部阑尾区彩色多普勒检查证实为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患者23例,实施经大肠镜逆行插管阑尾造影,并在内镜下将粪石取出。追踪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比较粪石取出前、后的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阑尾内粪石均顺利取出,临床症状消失,无严重并发症。免疫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随访3~18个月除1例失访外,所有患者均无复发。结论内镜下治疗粪石梗阻性阑尾炎是安全、有效的,为保留器官完整性治疗阑尾炎提供良好的治疗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镜 阑尾炎 经大肠镜逆行插管阑尾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痛胃镜诊疗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7
作者 梁彪 胡琳俐 +2 位作者 王芳 王翠华 李子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257-261,共5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药物副反应和诊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4316例患者,总结异丙酚麻醉下胃镜的诊疗效果、应用药物副反应、异丙酚胃镜诊疗的并发症和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诊疗均顺利完... 目的:探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药物副反应和诊疗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4316例患者,总结异丙酚麻醉下胃镜的诊疗效果、应用药物副反应、异丙酚胃镜诊疗的并发症和和采取的防治措施。结果:所有诊疗均顺利完成,无不适记忆。所有患者血氧饱和度、血压及心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老年组较为明显,所有低血氧症、低血压症均为轻度和一过性.除2例因操作失误,导致较严重低氧血症,给予面罩给氧外,其余患者均无需处理。有注药部位疼痛165例(3.8%),呛咳31例(0.7%),呃逆15(0.3%),眩晕、四肢乏力、走路不稳279(6.5%)。结论:应用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药物性副反应为轻度和一过性的,诊疗并发症可通过技巧性操作减少,甚至避免。异丙酚麻醉胃镜诊疗的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异丙酚 并发症 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静等级对胃镜下止血治疗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梁彪 胡琳俐 +3 位作者 王翠华 王芳 冼文勇 李子旭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78-1180,118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镇静等级对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影响。方法7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B组,2组均进行异丙酚静脉后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其中A组镇静Ramsayscale为3~4分,B组镇静Ramsayscale为5~6分。结果2组病例均成功完成... 目的研究不同镇静等级对上消化道出血内镜下治疗的影响。方法73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完全随机分为A、B组,2组均进行异丙酚静脉后实施内镜下止血治疗,其中A组镇静Ramsayscale为3~4分,B组镇静Ramsayscale为5~6分。结果2组病例均成功完成内镜下诊疗,操作成功率为100%。术中患者均有一过性血氧饱和度,血压下降,2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无严重并发症发生。B组胃、食管蠕动间隔时间明显少于A组(P>0.05)。B组治疗操作时间明显短于A组(P<0.05);B组内镜下治疗使用止血夹子数及止血夹子失误数均少于A组;两组间的初始止血率、再出血率、急诊手术率、死亡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在应用适当预防措施的情况下,应用异丙酚镇静胃镜下诊疗无疑是安全的,同时应用异丙酚镇静达到Ramsayscale为5~6分时,实施胃镜下诊疗,其效果较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镜 内镜下止血 异丙酚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肝病患者血中白蛋白基因表达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许鸣 张智 +1 位作者 张珍 李泽泳 《中国医学工程》 2010年第3期1-3,9,共4页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 目的研究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程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采用逆转录巢式荧光定量PCR检测慢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中白蛋白mRNA基因表达。结果 4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6例,阳性率为56.5%。HBVDNA浓度为(3.6±3.4)×108copies/mL;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7例,阳性率为40.0%。37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血清HBVDNA阳性28例,阳性率为75.7%。HBVDNA浓度为(4.7±2.8)×108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12例,阳性率为32.4%。4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2例,阳性率为5%。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HBVDNA明显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Р<0.05);慢性乙肝活动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显著升高。结论血清HBVDNA与慢性肝病患者病变活动和进展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慢性肝病病情进展临床疗效评价的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HBVDNA 白蛋白MRNA 肝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2
10
作者 张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期189-190,共2页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FST)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FST观念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 目的探究快速康复外科(FST)护理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及短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82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则在FST观念指导下进行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康复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拔胃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70±0.51)、(0.83±0.37)、(1.83±0.56)、(6.23±0.81)d,均短于对照组的(4.26±0.61)、(3.42±0.76)、(3.31±1.23)、(9.69±0.90)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VAS评分为(2.17±1.0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08±1.42)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F-36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9.76%低于对照组的31.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FST的指导下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存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胃癌根治术 快速康复护理 术后康复 短期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