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8
1
作者 陈芳 罗友华 +4 位作者 许丹 余芳 杨晓丽 颜夕 陶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879-1881,共3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PVRP-ST)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行PVRP-ST的1 008例临床资料,入组8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根据护理技术特点与手术日期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PVRP-ST)在高龄患者中的效果研究。方法:回顾2013年9月至2016年8月行PVRP-ST的1 008例临床资料,入组80岁以上高龄患者90例,根据护理技术特点与手术日期分为两组,对照组47例,予常规护理,;观察组43例,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膀胱痉挛、血尿、排尿困难、尿失禁、尿路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满意率、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龄患者PVRP-ST的护理效果研究表明,护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增进术后恢复、减少住院时间、提高住院满意率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经尿道直出绿激光前列腺推铲式汽切术 高龄患者 效果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EAD1基因敲除对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涛 李维丽 +5 位作者 邱晓拂 刘百川 李高远 冯才鑫 廖俊发 林康健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67-573,共7页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s)中TEAD1基因,探讨TEAD1基因对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原代及传代培养CCSMCs,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 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糖尿病性ED大鼠阴茎海绵体平滑肌细胞(CCSMCs)中TEAD1基因,探讨TEAD1基因对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利用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性ED大鼠模型。原代及传代培养CCSMCs,并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根据CRISPR/Cas9靶点设计规则设计了3组特异性sgRNA(sgRNA-1、sgRNA-2、sgRNA-3),构建表达载体并转染293T细胞,包装并收集慢病毒,将其感染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Western blot检测TEAD1蛋白的表达水平。然后将实验分3组:敲除TEAD1基因的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为实验组(CCSMCs-sgRNA-2)、空载体病毒感染组为阴性对照组(CCSMCs-sgRNA-NC)、不感染病毒组为空白对照组(CCSMCs-CK),分别使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表型标志物平滑肌肌球蛋白重链(SMMHC)、碱性调宁蛋白(Calpon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原代培养的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α-SMA阳性细胞率达95%以上。成功包装了含有TEAD1-sgRNA的重组慢病毒,筛选得到了稳定低表达TEAD1基因的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细胞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感染TEAD1-sgRNA-2的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中TEAD1蛋白水平最低(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敲除TEAD1基因的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SMMHC和Calponin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上调(P<0.05),而PCNA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利用CRISPR/Cas9基因技术成功构建了定向敲除TEAD1基因的慢病毒载体,TEAD1基因的缺失可使糖尿病性ED大鼠CCSMCs表型从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AD1 勃起功能障碍 糖尿病 平滑肌细胞 表型转化 CRISPR/Cas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不同入路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王炳卫 杨国胜 +4 位作者 邱晓拂 王健富 钟瑞伦 刘百川 李高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3期2149-2152,共4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经腹腔或腹膜外入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列腺癌59例,其中经腹膜外入路(A组,39例)... 目的:探讨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经腹腔或腹膜外入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采用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手术治疗前列腺癌59例,其中经腹膜外入路(A组,39例),经腹腔入路(B组,20例)。经术前B超、CT或MRI和穿刺病理诊断为前列腺癌,临床分期均为T1-T2c,N0M0。评估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并检测患者手术前后血液的免疫指标: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FPSA)、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3、C4)及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依次为(133.8±68.6)min、(75.6±51.3)mL、(2.2±0.7)d、(14.7±3.6)d,B组分别为(159.4±78.1)min、(102.2±70.8)mL、(2.9±1.1)d、(15.2±4.1)d;A组在减少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肠功能恢复时间明显优于B组(P<0.05)。A组术后IgG、IgA、C3、C4、CD3^+、CD4^+、CD4^+/CD8^+明显高于B组(P<0.05);两组术后TPSA、FPSA、lg M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36个月,平均15个月,3例失访,随访患者无远期并发症,影像学检查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与经腹腔入路相比,腹膜外入路改良单孔多通道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具有视野清晰,对腹腔器官影响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更具有保护免疫功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出血12例报告 被引量:9
4
作者 王宇雄 周沈阳 +3 位作者 范立新 刘百川 郭云环 钟瑞伦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7年第5期470-471,共2页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10月我院12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10例:夹管压迫止血,6例出血停止或较少继续手术,4例出血量大5d后二期取石。术后出血2例:1例腔镜下...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出血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7~10月我院12例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出血的临床资料。结果术中出血10例:夹管压迫止血,6例出血停止或较少继续手术,4例出血量大5d后二期取石。术后出血2例:1例腔镜下电凝止血,1例术后第4天反复出血,介入栓塞止血成功。结论微创经皮肾取石术出血预防为主,准确穿刺定位及提高通道扩张技巧,可减少出血;出血不止或反复出血首选介入栓塞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皮肾取穿刺石术 肾出血 肾结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2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VEGF和AP1蛋白的调节 被引量:6
5
作者 杨国胜 刘百川 尹智峰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65-370,共6页
【目的】研究microRNA-21(miR-21)对膀胱癌T24细胞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活化因子蛋白-1(activatorprotein-1,AP1)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2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 【目的】研究microRNA-21(miR-21)对膀胱癌T24细胞系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和活化因子蛋白-1(activatorprotein-1,AP1)及mRNA表达的调节作用,探讨miR-21对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人工合成的miR-21相应的双链互补DNA片段,插入pSilencerTM3.1-H1neo载体表达载体,经测序鉴定后作为microRNA的表达质粒;用脂质体将miR-21高表达质粒转染进T24膀胱癌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阳性克隆。用RT-PCR技术和Westernblot方法分别检测该细胞系中VEGF和AP1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膀胱癌T24细胞增殖的变化情况。【结果】Westernblot结果显示miR-21能够增加VEGF和AP1蛋白的表达,RT-PCR方法分析显示VEGF和AP1mRNA水平升高。MTT显示转染后细胞的生长速率比未转染的细胞明显加快。【结论】miR-21促进T24膀胱癌细胞增殖,提示可能与VEGF和AP1的低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CRORNA-21 VEGF AP1 T24细胞 膀胱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包皮套环术式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炳卫 杨国胜 +3 位作者 邱晓拂 范立新 刘百川 钟瑞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79-581,共3页
目的:探讨包皮套环术的两种术式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两种术式的包皮套环术,第一种内环外置型术式160例(I组),第二种内环内置型术式160例(Ⅱ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 目的:探讨包皮套环术的两种术式治疗包茎、包皮过长的方法和疗效。方法:320例包茎、包皮过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两种术式的包皮套环术,第一种内环外置型术式160例(I组),第二种内环内置型术式160例(Ⅱ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I组手术时间4~7min,Ⅱ组手术时间3~6min,Ⅱ组较Ⅰ组术中、术后出血少(P<0.05);I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与Ⅱ组(3.1%)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包皮套环术的第二种套环术式较第一种套环术式具有优越性,其操作简单,耗时短,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皮套环术 包茎 包皮过长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