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肝癌切除术后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被引量:11
1
作者 向国安 陈开运 +1 位作者 王汉宁 肖金丰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2-294,297,共4页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对机体免疫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68例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切除组(对照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两... 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对机体免疫细胞组成和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方法68例可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手术切除及125I粒子植入组(治疗组)和单纯手术切除组(对照组)。分别用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手术前后两组患者外周血中的CD3+、CD4+、CD8+、NK细胞组成(单位为%)及血浆细胞因子IL-4、IL-10、IL-12、IFN-γ水平(单位为ng/L)。结果对照组:手术后第7天CD3+、CD4+百分比分别为(39.38±6.98)、(24.34±3.18),较手术前的(62.58±8.67)、(30.63±4.19)低(P<0.05);CD8+、NK水平手术前后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7天细胞因子IL-4、IL-10分别为(29.83±7.99)、(87.54±2.89),较手术前的(10.35±8.76)、(64.25±2.54)升高(P<0.05);手术前、后的IL-12和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手术前后的CD3+、CD4+、CD8+、NK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细胞因子IL-4、IL-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IL-12、IFN-γ分别为(89.46±11.43)、(47.78±5.45),较手术前的(36.13±9.16)、(7.14±2.17)明显升高(P<0.05)。两组比较,治疗组术后CD3+、CD4+较对照组高(P<0.05);细胞因子IL-4、IL-10水平较对照组低(P<0.05);细胞因子IL-12、IFN-γ水平较对照组高(P<0.05)。结论肝癌手术后残肝断面125I粒子植入有较强的抗肿瘤免疫刺激作用,并可促进机体免疫应答的Th2/Th1偏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125I粒子 CD3 CD4 CD8 细胞因子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胆囊结石并肝外胆管结石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3 位作者 孙水平 陈开运 肖金丰 高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4期292-293,共2页
目的探讨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行EST及LC联... 目的探讨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胆道取石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8月-2004年10月我院行EST及LC联合治疗胆囊结石、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十二指肠镜下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成功53例,其中51例(94.4%)完成EST与LC联合治疗,2例EST后未取净结石,行开腹手术。1例内镜治疗未成功,行开腹胆囊切除、胆肠吻合术。2例EST后迟发性创面出血再次内镜治疗止血成功。LC无并发症。51例平均住院时间(10.3±2.1)d。结论EST联合LC是微创治疗胆囊并肝外胆管结石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结石 肝外胆管结石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的应用 被引量:25
3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5 位作者 陈开运 马周和 高鹏 肖金丰 肖方联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9期691-692,共2页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12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21例,脾囊肿1例,采用4孔法,无...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法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的应用价值及临床疗效。方法2000年7月~2005年12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a purpura,ITP)21例,脾囊肿1例,采用4孔法,无损伤钳靠近脾脏夹住脾结肠韧带并抬起脾脏,分离、切断脾周韧带。无损伤钳在距脾门3~5cm处钳夹脾蒂,以控制术中出血。超声刀切开脾蒂浆膜,自下而上沿脾脏逐支分离脾动、静脉的二级分支,Hem-o-lok结扎夹结扎2道,在两结扎夹之间用超声刀离断,切除脾脏。自扩大的trocar切口在自制的标本袋内搅碎脾脏并取出。结果22例均完成LS,手术时间75~180min,平均117min;术中出血量20~280ml,平均87ml。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5~11d,平均5.6d。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2例随访1.5~52个月,平均19.3月,无并发症。结论二级脾蒂离断法行LS,安全可靠,无须切割闭合器,手术费用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脾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比较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4 位作者 陈开运 高鹏 肖金丰 肖方联 谭敏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93-594,共2页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实施手术,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5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和开腹阑尾切除术在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中的效果。方法2000年7月-2005年7月,对95例小儿急性阑尾炎实施手术,其中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50例,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45例,比较2组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2组手术均成功,无出血、肠瘘和残株炎等并发症。LA组手术时间(38.8±17.4)min,OA组(41.9±15.8)min,2组差异无显著性(t=-0.905,P=0.368)。LA组排便时间(26.4±7.2)h,显著短于OA组的(39.7±8.8)h(t=-8.094,P=0.000)。LA组阑尾根部穿孔29例,OA组26例,2组无统计学差异(χ^2=1.633,P=0.983)。OA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11/45)显著高于LA组(2/50)(χ^2=8.381,P=0.004)。OA组放引流管率(9/45)显著高于LA组(3/50)(χ^2=4.206,P=0.040)。LA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55.4±16.2)h显著短于OA组的(77.8±30.6)h(t=-4.522,P=0.000)。LA组住院时间(5.4±1.3)d显著短于OA组的(13.4±6.5)d(t=-8.520,P=0.000)。LA组住院费用(6117.9±836.5)元显著高于OA组的(4528.6±527.1)元(t=10.937,P=0.000)。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较开腹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腹壁瘢痕轻、并发症少和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是治疗小儿急性阑尾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阑尾炎 小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复发疝:附48例报告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4 位作者 肖金丰 陈开运 李鹏胜 余志涛 张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76-777,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应用LIHR术治疗48例腹股沟复发疝(斜疝36例,直疝7例,复合疝5例),其中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2例... 目的探讨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2004年7月至2008年10月应用LIHR术治疗48例腹股沟复发疝(斜疝36例,直疝7例,复合疝5例),其中完全腹膜外疝修补术(TEP)10例,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TAPP)12例,腹腔内网片植入术(IPOM)21例,腹腔镜完全腹膜化腹腔内置补片修补术(TPIPOM)5例。结果48例均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6~185min,平均147.6min;术中出血量15~25ml。TEP和TAPP患者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48例术后疼痛轻,均未使用镇痛剂,体温最高38.4℃,2d内均恢复正常。2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8~11d,平均8.8d。随访时间2~50个月,无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采用IPOM患者均未出现肠梗阻。结论LIHR治疗腹股沟复发疝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腹股沟疝 腹股沟疝修补术 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被引量:6
6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5 位作者 陈开运 肖金丰 张刚庆 高鹏 肖方联 陈规划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6年第8期578-579,共2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头高左侧高位,常规四孔法。超声刀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其...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LS)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的疗效。方法头高左侧高位,常规四孔法。超声刀分离脾结肠韧带、脾胃韧带、脾肾韧带及脾膈韧带,其内血管用钛夹或Hem-o-lok结扎夹夹闭。内镜血管切割闭合器(Endo-Cutter)闭合切断脾蒂;或沿脾脏逐-分离、结扎、剪断脾动、静脉的分支,或分离出脾下极动脉和脾动静脉主干,7号丝线分别结扎,血管夹夹闭,逐-结扎、剪断其分支。脾脏放入标本袋,经扩大的trocar切口提出标本袋边,脾脏于标本袋内搅碎后取出。结果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6例完成LS,手术时间75~230min,平均121min;术中出血量20~350ml,平均89ml。5例发现副脾并切除。术后1~2d恢复饮食并下地活动。术后住院4~11d,平均5.3d。2例切口感染,1例切口皮下血肿,1例皮下气肿。26例LS随访2.5~62个月,平均20、5月,18例(69.2%)有效,4例(15.4%)部分有效,4例(15.4%)无效。结论LS治疗ITP安全可行、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血小板减小性紫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治疗腹股沟复合疝42例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汉宁 向国安 +4 位作者 陈开运 肖金丰 李鹏胜 余志涛 张达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11期1015-1017,共3页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应用TEP治疗42例腹股沟复合疝,其中双侧斜疝18例,单侧直疝、斜疝8例,一侧斜疝、另侧直疝5例,双侧直疝4例,... 目的探讨完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totally extraperitoneal technique,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7月~2008年6月应用TEP治疗42例腹股沟复合疝,其中双侧斜疝18例,单侧直疝、斜疝8例,一侧斜疝、另侧直疝5例,双侧直疝4例,双侧斜疝、一侧直疝3例,双侧直疝、一侧斜疝2例,同侧斜疝、股疝1例,双侧直疝、斜疝1例。脐下15mm切口达腹白线,切开10mm,镜头进入腹膜外间隙进行分离。直视下脐下5cm旁开5cm置入2个5mm trocar。建立腹膜外气腹,下达耻骨后间隙,外至髂前上棘,还纳复合疝各疝囊,使精索壁化。聚丙烯平片覆盖患侧肌耻骨孔、直疝三角,疝螺旋修补钉固定补片。结果42例均完成TEP,手术时间85~165min,平均107.3min;术中出血量10~20ml。术中均有阴囊气肿,术后自行吸收。术后2d内恢复饮食。住院时间7~9d,平均7.6d。42例随访时间3~32个月,平均15.3月,2例直疝复发,5例出现下腹壁轻微感觉异常,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TEP治疗腹股沟复合疝,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 复合疝 腹股沟 全腹膜外补片植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