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miR-34a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表达 被引量:13
1
作者 范智文 赵一俏 +4 位作者 凌龙 席玉胜 靳文 贺不凡 曾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09-3012,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以及对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当归补血汤组和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予以当归补血汤灌胃,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以及对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当归补血汤组和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予以当归补血汤灌胃,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心脏超声检查小鼠左室射血分数,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定量PCR检测心肌miR-34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Sirt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补血汤组小鼠EF值获得明显改善(P<0.05)、心肌细胞指数减少(P<0.05)、胶原纤维胶原含量降低(P<0.05)、心肌组织miR-34a表达降低以及Sirt1表达升高(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能够有效抑制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抑制miR-34a、促进Sirt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塑 当归补血汤 MIR-34A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估心房颤动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右心形态结构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吴碧君 赵萍 杨瑶琳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27-1133,共7页
目的: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房颤动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患者右心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长期(≥1年)持续性孤立心房颤动合并FTR的患者80例,根据三尖瓣反流缩流颈... 目的:应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察心房颤动合并功能性三尖瓣反流(FTR)患者右心形态结构的改变。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于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长期(≥1年)持续性孤立心房颤动合并FTR的患者80例,根据三尖瓣反流缩流颈宽度(VCW)分为轻度(VCW<3.0 mm,n=30)、中度(VCW 3.0~6.9 mm,n=30)、重度(VCW≥7.0 mm,n=20)FTR三组,选取同期33例窦性心律患者为对照组。将三维数据导入EchoPAC204工作站进行离线分析,获取右心房最大容积(RAVmax)与最小容积(RAVmin)、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三尖瓣参数[包括瓣环周长(AP)、三维瓣环面积(3D-AA)、二维瓣环面积(2D-AA)、瓣环面积变化分数(AAc)、瓣环圆形指数(SI)、瓣环收缩期位移(AsE)、幕状区高度(TH)、幕状区容积(TV)]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估3D-AA与右心房、右心室容积的相关性,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评估FTR严重程度的影响因素。结果:在年龄、RAVmax和RAVmin,重度FTR组大于其他各组,中度FTR组大于轻度FTR组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轻度、中度、重度FTR组3D-AA、2D-AA增大,AsE、TH减低,中度、重度FTP组AP、TV增大,重度FTP组SI增大;与轻度FTR组相比,中度、重度FTP组3D-AA、2D-AA、AP、TV增大,重度FTP组SI增大;与中度FTP组相比,重度FTP组3D-AA、2D-AA、AP、TV、SI增大;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AA与右心房容积的相关性比其与右心室容积的相关性更强(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RAVmin、3D-AA与FTR严重程度独立相关(P均<0.001)。结论:心房颤动合并FTR患者的右心形态结构改变不同于经典FTR患者,RAVmin、3D-AA是其FTR严重程度的独立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实时三维 功能性三尖瓣反流 心房颤动 三尖瓣瓣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4 位作者 李瑜辉 侯玉清 谢佳佳 余天浩 陈武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非AC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ACS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于2008-01至2011-06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非AC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ACS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于2008-01至2011-06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依临床及冠脉造影分组:ACS组98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37例;非ACS组81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亚组49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32例;对照组51例(正常冠脉)。于冠脉造影后抽动脉血检测血浆MMP1、MMP3、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MP1在ACS组及非ACS组均明显增高(P均<0.001);MMP3在ACS组显著增高(P<0.01),非ACS组无明显增高(P>0.05);TIMP2在非ACS组中显著增高(P均<0.01)。与非ACS组比较,ACS组MMP1、MMP3增高及TIMP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各亚组MMP1水平增高(P<0.05~0.001);MMP3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亚组均显著增高,TIMP2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及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均显著性增高(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S及非ACS患者血浆MMP1水平增高提示MMP1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MMP3水平仅于ACS患者中增高提示MMP3可能为AC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TIMP2水平增高只出现于非ACS患者提示TIMP2增高可能有益于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