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救内科昏迷病人的病例分析 被引量:5
1
作者 欧阳新华 韦莉萍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34-334,338,共2页
目的探讨内科昏迷病人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70例昏迷病人的院前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150例抢救成功(88.24%),其中初步诊断为猝死的病人20例,全部死亡(11.76%)。结论... 目的探讨内科昏迷病人的院前诊断和急救措施,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3月至2004年3月170例昏迷病人的院前初步诊断和急救措施。结果150例抢救成功(88.24%),其中初步诊断为猝死的病人20例,全部死亡(11.76%)。结论详细询问病人病史、有效的抢救措施和缩短医务人员到达现场的时间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昏迷 急救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陶颖俊 任腾竹 +1 位作者 魏峰 刘新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2665-2671,共7页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 目的分析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内皮功能及血流变学的影响。方法50只SPF级KM小鼠,10只作为正常组,其余40只建模。38只小鼠建模成功,将其分为模型组9只、线粒体移植组9只、阿加曲班组10只、联合组10只。线粒体移植组给予外源性线粒体提取液,阿加曲班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组给予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正常组、模型组注射生理盐水,干预7 d后观察小鼠脑梗死体积、脑组织病理形态、内皮功能、血流变学、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上升,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联合组脑梗死体积比、ET-1、全血黏度、血浆黏度水平、Caspase-3、Bax蛋白表达量下降,且联合组低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NO水平、Bcl-2蛋白表达量上升,且联合组高于线粒体移植组、阿加曲班组(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采用阿加曲班联合线粒体移植干预后内皮功能损伤改善,血流变学得到调节,脑损伤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线粒体移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内皮功能 血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小脑共济失调治疗研究新进展
3
作者 张妞妞 刘新通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9-89,共1页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pinocerebellar ataxias,SCAs)是一种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神经退行性疾病。常以步行不稳的小脑性共济失调为首发症状,逐渐出现精细动作的减退及言语障碍等。根据基因突变的类型,目前已经发现48种亚型。SCAs主要依靠基因诊断确诊并明确亚型,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SCA2和SCA3患病率较高,其突变类型是三核苷酸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在共济失调蛋白-2(ataxin-2,ATXN2)和共济失调蛋白-3(ataxin-3,ATXN3)基因的编码区域内异常扩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济失调 言语障碍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神经退行性疾病 遗传异质性 基因诊断 基因突变 鸟嘌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影响及与其功能磁共振成像变化的关系 被引量:39
4
作者 焦勇钢 戴颖仪 +1 位作者 胡芳芳 袁明贤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85-389,394,共6页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神...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MRI)相关指标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rTMS组和假刺激组,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后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 frequency fluctuation,ALFF)值的变化,采用临床吞咽困难量表(clinical dysphagia scale,CDS)、吞咽困难预后和严重程度量表(dysphagia prognosis and severity scale,DOSS)评估其吞咽功能变化,同时分析CDS和DOSS评分与ALFF值变化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干预前的CDS和DO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TMS组的CDS评分低于假刺激组,且DOSS评分高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rTMS组较假刺激组患者ALFF增强的脑区包括双侧尾状核、双侧豆状核和双侧额上回(P<0.05),且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和额上回的ALFF变化与CDS评分和DOSS评分变化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吞咽障碍的患者可以促进大脑双侧尾状核、豆状核和额上回连接功能增强和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吞咽困难 急性脑梗死 FMRI 临床吞咽困难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 被引量:27
5
作者 付延玉 刘丽玉 +1 位作者 李雨梦 王金兰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7期81-82,92,共3页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及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及... 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在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将15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各75例。常规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集体及个人相结合的方式,按照评估、计划、实施及反馈程序实施聚焦解决模式的健康教育。结果干预3个月后,两组膳食合理、运动持续性及健康教育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聚焦解决模式健康教育可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营养摄入习惯,保持运动持续性,提高健康教育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聚焦解决模式 营养摄入习惯 运动持续性 健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影响 被引量:22
6
作者 焦勇钢 袁明贤 戴颖仪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586-1589,共4页
目的评价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双侧组、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双... 目的评价双侧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于我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双侧组、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双侧组每天采用高频rTMS刺激病变侧大脑和健侧的相应区域,连续2周。单侧组在病变侧大脑相应区域进行高频rTMS刺激,而在健侧则采用假性rTMS进行刺激。假刺激组则采用双侧假刺激。对比3组患者在干预前和干预后3周的临床吞咽困难量表(CDS)评分、吞咽困难预后和严重程度(DOSS)评分、误咽误吸评定量表(PAS)评分和视频荧光吞咽困难量表(VDS)评分。结果干预前3组的CDS、PAS和V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而干预后3组的CDS、PAS和VD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 <0.001),且3组之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双侧组的CDS、PAS和VDS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3组干预前的DO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3组的DOSS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上升(P <0.001),双侧组的DOSS评分显著低于单侧组和假刺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后吞咽困难患者采用双侧rTMS治疗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其临床效果优于单侧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经颅磁刺激 卒中 吞咽困难 疗效 双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gr-1基因剔除减少炎性相关因子在实验性胰腺炎中的表达 被引量:5
7
作者 段佑才 姜泊 +5 位作者 马高峰 徐智民 陈晓文 程天明 戴益琛 陈学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39-743,共5页
目的:探讨Egr-1基因剔除对实验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炎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Egr-1基因剔除小鼠,采用大剂量雨蛙素诱导的实验性胰腺炎模型,观察Egr-1基因剔除后,胰腺组织水肿、MPO水平、血清淀粉酶水平、肺组织MPO水平的改... 目的:探讨Egr-1基因剔除对实验性胰腺炎小鼠胰腺组织中炎性相关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Egr-1基因剔除小鼠,采用大剂量雨蛙素诱导的实验性胰腺炎模型,观察Egr-1基因剔除后,胰腺组织水肿、MPO水平、血清淀粉酶水平、肺组织MPO水平的改变。并利用定量PCR的方法,检测胰腺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组织因子(TF)、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抑制因子(PAI-1)、单核细胞趋化吸引蛋白1(MCP-1)、Gro-1、IL-6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的表达。结果:Egr-1基因剔除小鼠胰腺组织水肿明显轻于野生型,但组织MPO水平与血清淀粉酶与野生型组间相比无明显差异;肺组织MPO水平明显低于野生型。定量PCR检测结果表明,Egr-1基因剔除组,胰腺组织中TF、PAI-1,以及MCP-1、ICAM-1和IL-6 mRNA的表达,明显少于野生型组。结论:Egr-1基因剔除可明显减轻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其作用可能通过减少胰腺组织中TF、PAI-1,以及MCP-1、ICAM-1和IL-6的表达而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早期生长反应因子 基因 Egr-1 基因敲除 趋化因子 巨噬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丹参素对高糖刺激腹膜间皮细胞分泌纤维连接蛋白和Ⅰ型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张浩 徐奕 +4 位作者 王建文 张柯 易斌 刘妍 蔡旭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50,共7页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高糖刺激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Col-I)的影响。方法:以高糖刺激培养HPMCs,分别加用浓度为10,5,2.5,1.25,0.625mg/L的丹参素进行干预,并选取浓度为10mg/L的丹参素干预0,12,24,48,72h... 目的:探讨丹参素对高糖刺激培养的腹膜间皮细胞(HPMCs)分泌纤维连接蛋白(FN)和I型胶原(Col-I)的影响。方法:以高糖刺激培养HPMCs,分别加用浓度为10,5,2.5,1.25,0.625mg/L的丹参素进行干预,并选取浓度为10mg/L的丹参素干预0,12,24,48,72h;应用RT-PCR,ELISA法检测FN和Col-I蛋白及mRNA表达;RT-PCR、免疫荧光法检测血红素氧化酶-1(HO-1),内皮素-1(ET-1)蛋白及mRNA表达。结果:丹参素可显著降低高糖诱导的HPMCs细胞外基质FN和Col-I蛋白及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及时间依赖性;丹参素可抑制高糖诱导的ET-1蛋白及mRNA表达,增加诱导型抗氧化酶HO-1蛋白及mRNA表达,呈浓度依赖性;丹参素不同时间组ET-1和HO-1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素可减少高糖诱导的腹膜间皮细胞FN和Col-I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拮抗氧化应激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纤维连接蛋白 I型胶原 内皮素-1 血红素氧化酶-1 丹参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节奏刺激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聂大奥 陈俊抛 +1 位作者 邢一兰 刘丽纯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80-83,共4页
目的探讨音乐节奏刺激(RAS)辅助康复训练中,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8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4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两组... 目的探讨音乐节奏刺激(RAS)辅助康复训练中,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前瞻性纳入2013年3—8月在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缺血性卒中康复期偏瘫患者4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同时给予试验组患者RAS,连续治疗30 d。对两组患者均于第1、15、30天采用Fugl-Meyer评分与足印法对下肢运动功能及步态进行评价。结果 (1)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经过30 d的康复治疗,各项指标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现为患者跨步长增加,分别增加29.5%和52.4%;患健两侧步长差缩短,分别缩短32.2%和42.5%;步频加快,分别加快9.5%和15.7%;最大步行速度加快,分别加快18.9%和29.5%。(2)试验组Fugl-Meyer积分在第15、30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试验组第30天Fugl-Meyer积分高于同组第15天(P<0.05);试验组第30天步态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S能够在短期内改善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是有效的康复治疗辅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康复 音乐治疗 音乐节奏刺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a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0
作者 范智文 赵一俏 +4 位作者 凌龙 席玉胜 靳文 贺不凡 曾伟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3009-3012,共4页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以及对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当归补血汤组和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予以当归补血汤灌胃,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抗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以及对miR-34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近端结扎法构建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后分为当归补血汤组和模型组。当归补血汤组予以当归补血汤灌胃,模型组予以等容量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8周。后心脏超声检查小鼠左室射血分数,TUNEL染色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Masson染色检测心肌纤维化,定量PCR检测心肌miR-34a表达,蛋白印迹检测Sirt1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当归补血汤组小鼠EF值获得明显改善(P<0.05)、心肌细胞指数减少(P<0.05)、胶原纤维胶原含量降低(P<0.05)、心肌组织miR-34a表达降低以及Sirt1表达升高(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能够有效抑制小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与抑制miR-34a、促进Sirt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室重塑 当归补血汤 MIR-34A SIRT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22-3p靶向AEG-1抑制非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 被引量:9
11
作者 常永梅 颜文森 +4 位作者 江小运 孙聪 刘庆峰 王钧 王明智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4期2267-2271,共5页
目的揭示miR-22-3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q RT-PCR检测76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2-3p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生长曲线实验检测miR-... 目的揭示miR-22-3p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作用机制。方法 q RT-PCR检测76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iR-22-3p的表达,统计分析其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病理分型、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临床参数的关系;生长曲线实验检测miR-22-3p对NSCLC细胞增殖的影响;在线软件Targetscan预测miR-22-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分析及q RT-PCR进行验证。结果 miR-22-3p在NSCL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与淋巴结转移相关,增加其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可抑制细胞增殖;Targetscan预测到AEG-1为miR-22-3p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活性分析与q RT-PCR证实miR-22-3p可与AEG-1 3′UTR结合,并可抑制A549细胞中AEG-1的表达。结论 miR-22-3p可能通过靶向AEG-1抑制NSCLC细胞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miR-22-3p AEG-1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 T细胞和CD4CD28^- T细胞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聂大奥 陈俊抛 邢一兰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8-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脑梗...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8-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22例(脑梗死组),另选取健康体检者18例(对照组);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25T细胞和CD4CD28-T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结果脑梗死组外周血CD4CD25T细胞/CD4T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41.14±9.92)%vs(49.01±12.19)%,P<0.05],而CD4CD28-T细胞/CD4T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9.93±15.60)%vs(11.96±8.60)%,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T细胞比例减少,而CD4CD28-T细胞升高,两者共同作用,可能在脑梗死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可能是脑梗死的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T淋巴细胞亚群 抗原 CD4 抗原 CD2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糖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启动子去甲基化及基因表达 被引量:6
13
作者 易斌 张浩 +3 位作者 周宏 蔡旭 孙剑 刘妍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747-750,共4页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和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yd)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终浓度的5-aza-dCyd(0、1、2、5、10μmol/L)刺激HMCs,于48h提取... 目的:观察高糖刺激和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Cyd)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HMCs)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水平和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终浓度的5-aza-dCyd(0、1、2、5、10μmol/L)刺激HMCs,于48h提取细胞基因组DNA、总RNA和蛋白质;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 mmol/L、30 mmol/L)刺激细胞,于0、24、48、72 h收集细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细胞CTGF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RT-PCR检测CTGF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TGF蛋白表达。结果:不同浓度5-aza-dCyd处理HMCs 48 h后,0、1、2、5μmol/L5-aza-dCyd组CTGF基因启动子呈半甲基化状态,均有微量CT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10μmol/L5-aza-dCyd组甲基化条带阴性,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CTGF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与0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 mmol/L葡萄糖组HMCs各时间点CTGF基因启动子均呈半甲基化状态,表达微量CTGFmRNA和蛋白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0 mmol/L葡萄糖组CTGF启动子在0 h呈半甲基化状态,甲基化条带较强;24 h甲基化条带减弱,48 h甲基化条带阴性,呈完全去甲基化状态,24 h、48 h、72 h CTGF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增加,与5 mmol/L组相应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糖和甲基化抑制剂5-aza-dCyd均可诱导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基因启动子的去甲基化并增加CTGF的表达,提示DNA甲基化可能参与了人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基因表达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糖 系膜细胞 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DNA甲基化 5-氮杂-2′-脱氧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 被引量:5
14
作者 许鸣 张智 +3 位作者 张珍 李泽泳 李亚红 付延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2期3872-3874,共3页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分别检测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表达与病变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清中HBV DNA含量。采用逆转录巢式PCR分别检测代偿性肝硬化、失代偿性肝硬化和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白蛋白mRNA的表达。结果:37例肝硬化患者中21例为代偿期,16例为失代偿期。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67%(14/21),HBV DNA含量为(4.3±2.1)×106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14%(3/21)。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HBV DNA阳性率为88%(14/16),HBV DNA含量为(5.1±3.4)×107copies/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6%(9/16)。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为5%(1/20)。肝硬化代偿期和失代偿期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BV DNA与肝硬化患者肝脏病变进程密切相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白蛋白mRNA表达与肝脏损害相关,二者可作为肝硬化病情进展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单核细胞 HBV DNA 白蛋白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6
15
作者 吴宏 许光 曾科学 《世界中医药》 CAS 2016年第7期1323-1326,共4页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 目的:探讨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法治疗中风后失语的疗效。方法:收集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31日我院收治的中风后失语患者共90例,采用分层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3组,康复针刺组、单纯康复对照组、单纯针刺对照组,每组30例,在基础治疗上,单纯康复对照组实施康复训练,单纯针刺对照组实施针刺治疗,针刺康复组用言语康复训练配合太极针法。结果:治疗后10 d,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波士顿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评分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康复针刺组及单纯针刺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0 d,康复针刺组总有效率高于其他2组,BDAE严重程度优于其他2组(P<0.05),单纯针刺组总有效率、BDAE严重程度优于单纯康复对照组(P<0.05)。结论:个性化的康复训练、针刺、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三种不同的方法均可有效促进中风后失语患者的康复,言语训练配合太极针治疗方法效果更好,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失语 言语训练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与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唐其东 吴平生 +4 位作者 李瑜辉 侯玉清 谢佳佳 余天浩 陈武奇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70-273,共4页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非AC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ACS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于2008-01至2011-06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3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2(TIMP2)水平改变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非ACS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治ACS提供客观指标。方法:230例于2008-01至2011-06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的心内科住院患者,依临床及冠脉造影分组:ACS组98例,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61例、急性心肌梗死亚组37例;非ACS组81例,包括稳定型心绞痛亚组49例、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32例;对照组51例(正常冠脉)。于冠脉造影后抽动脉血检测血浆MMP1、MMP3、TIMP2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MMP1在ACS组及非ACS组均明显增高(P均<0.001);MMP3在ACS组显著增高(P<0.01),非ACS组无明显增高(P>0.05);TIMP2在非ACS组中显著增高(P均<0.01)。与非ACS组比较,ACS组MMP1、MMP3增高及TIMP2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亚组分析中,与对照组相比,各亚组MMP1水平增高(P<0.05~0.001);MMP3在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及急性心肌梗死亚组均显著增高,TIMP2在稳定型心绞痛亚组及冠脉慢性完全闭塞亚组均显著性增高(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CS及非ACS患者血浆MMP1水平增高提示MMP1可能与冠心病发生有关;MMP3水平仅于ACS患者中增高提示MMP3可能为ACS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TIMP2水平增高只出现于非ACS患者提示TIMP2增高可能有益于斑块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基质金属蛋白酶 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模式CT在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立恒 肖承江 +3 位作者 吴宏 苏欢欢 刘金武 汪天悦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622-628,共7页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62例患者,在发病3~8h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 【目的】探讨多模式CT在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影像评估价值。【方法】选择从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卒中62例患者,在发病3~8h内行多模式CT检查,包括CT平扫(NCCT)、CT血管成像(CTA)、CT灌注成像(CTP),采用改良的血管TICI分级标准(mTICI)评估血管栓塞情况,通过CTA及CTP参数评估责任血管及血流灌注状态,初步判断患者行Solitaire支架取栓的可行性。患者行支架取栓术后24h再次行多模式CT检查评估责任血管情况,患者入院时和取栓术后72h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估神经功能情况。【结果】经多模式CT检查共筛选出34例患者有支架取栓适应证。行支架取栓术后复查多模式CT,血管再通成功30例(30/34),成功率88.2%。取栓治疗的34例患者中,术前CTP成像提示存在缺血半暗带(IP),表现为IP与健侧镜像区相比,脑血流量(CBF)显著降低,脑血容量(CBV)轻度降低,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显著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取栓术后责任区域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容量(rCBV)、相对达峰时间(rTTP)、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值与术前对比,rCBF、rCBV升高,rTTP、rM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72h患者NIHSS评分与入院时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模式CT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行Solitaire支架取栓治疗具有指导作用和重要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模式CT 支架取栓 急性缺血性卒中 缺血半暗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5
18
作者 杨少芬 许鸣 +2 位作者 杨海云 李佩琴 池秀芳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4-718,共5页
目的检测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NPA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PAS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 PC... 目的检测生物节律基因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明确NPAS2的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NPAS2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明确其在判断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q PCR检测NPAS2 m RNA在40例结直肠癌及癌旁新鲜组织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NPAS2蛋白在120例肿瘤及癌旁石蜡标本中的表达;利用其中78例随访患者资料,K-M生存法分析NPAS2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RT-q PCR结果提示,结直肠癌中NPAS2 m RNA表达显著低于相对应的癌旁组织(P<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提示,NPAS2蛋白表达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率为19.2%,显著低于癌旁中的62.5%(P<0.05)。NPAS2的低表达与结直肠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分化、浸润深度及远处转移无显著相关性(P>0.05)。K-M生存分析结果表明,NPAS2高表达组患者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NPAS2在结直肠癌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部分恶性生物学行为及患者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提示检测NPAS2的表达对预测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生物钟 生存率 NPAS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145高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检测的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常永梅 王明智 +4 位作者 江小运 颜文森 孙聪 刘庆峰 王钧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6期2671-2673,共3页
目的:探讨miR-145高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亚硫酸氢盐测序法PCR检测miR-14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原位杂交法检... 目的:探讨miR-145高甲基化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cancer,NSCLC)组织中检测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75例NSCLC组织及癌旁组织,亚硫酸氢盐测序法PCR检测miR-145启动子甲基化状态,原位杂交法检测miR-145的表达,统计分析miR-145甲基化与患者临床参数的的关系及miR-145启动子甲基化与表达的关系。结果:miR-145在NSCLC组织中高甲基化的比例高于癌旁组织;miR-145高甲基化与NSCLC患者性别、年龄无关,与组织分化程度密切相关;miR-145甲基化状态与NSCLC组织中miR-145表达呈负相关。结论:miR-145高甲基化与NSCLC分化程度密切相关,可能miR-145甲基化检测可作为NSCLC分化程度判定的潜在分子生物学标记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 非小细胞肺癌 高甲基化 分化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失匹配负波评估卒中后失语自然恢复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邢一兰 吴宏 +9 位作者 胡欢 符秋养 刘新通 林宋斌 黄焰 焦勇钢 许光 袁明贤 戴颖仪 龚琼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35-540,共6页
目的了解失匹配负波(MMN)评估卒中后失语(PSA)自然恢复的临床价值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A患者27例为PSA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PSA组分别于基线,卒中后2周、... 目的了解失匹配负波(MMN)评估卒中后失语(PSA)自然恢复的临床价值及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PSA患者27例为PSA组,另选取同期本院体检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PSA组分别于基线,卒中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西部失语症成套测验(WAB)、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HAMD-17)评估,并进行MMN检测。对照组同时接受HAMD-17及MMN检测。结果 PSA组基线,卒中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自发语言、听理解、复述、命名、失语商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60、7.58、9.60、5.05、3.75,P<0.05)。对照组与PSA组基线,卒中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MMN潜伏期和波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48、1.84,P<0.05)。结论卒中后2周、1个月、2个月、3个月失语症存在自然恢复,不同语言维度恢复时间有所差别,失语商在卒中后2个月提高明显,PSA的康复治疗可于早期介入。MMN对PSA的严重程度及自然恢复的评估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失语 失匹配负波 自然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