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超未成熟儿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住院费用分析 被引量:7
1
作者 吴繁 +51 位作者 冯周善 崔其亮 杨传忠 叶晓彤 戴怡蘅 梁伟怡 叶秀桢 莫镜 丁璐 吴本清 陈宏香 黎炽旺 张喆 荣箫 沈薇 黄为民 杨冰岩 吕峻峰 黄辉文 霍乐颖 饶红萍 严文康 任雪军 杨勇 王方方 刘东 刁诗光 刘晓燕 孟琼 王玉 王斌 张丽娟 黄宇戈 敖当 李伟中 陈洁玲 陈艳玲 李薇 陈志凤 丁月琴 李晓瑜 黄越芳 林霓阳 蔡扬帆 韩莎莎 金雅 柳国胜 万忠和 班奕 白波 李广洪 严越秀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08-114,共7页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 目的探讨广东省新生儿科出院的超未成熟儿(extremely preterm infants,EPI)与超低出生体重儿(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ELBWI)的住院费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广东省26家三甲医院新生儿科于2013-2017年出院的EPI与ELBWI的住院情况和住院费用,并按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和医院类型等进行分组,分别计算和比较各组的住院天数、日均住院费用和住院总费用。结果共2392例EPI与ELBWI进入分析,整体患儿的中位住院天数为52(4,73)d,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为2060(1441,3404)元,中位住院总费用为78044(20176,134440)元。死亡/转院组(n=1117)与存活/非转院组(n=1275)比较,存活/非转院组的中位住院天数和中位住院总费用均大于死亡/转院组(Z=-35.600、-29.394,均P<0.001),但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低于死亡/转院组(Z=-24.511,P<0.001)。在存活/非转院组中,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年份呈正相关(r=0.302、0.259,均P<0.001),各年的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相当于当年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56、3.74、4.11、4.10和4.05倍;中位住院天数、中位住院总费用分别与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呈负相关(均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仅与出生胎龄呈负相关(P<0.001);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与出院医院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r=0.356、0.392,均P<0.001);综合性医院的中位日均住院费用、中位住院总费用均低于专科医院(Z=-2.230、-3.373,P=0.026、P<0.001)。结论EPI与ELBWI的救治费用与救治结局、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出院年份、出院地区、医院类型等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早产 低出生体质量 住院费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超声评分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撤离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2
作者 吴碧君 游楚明 +2 位作者 梁振宇 崔楠 王珍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4-228,共5页
目的探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机械通气成功撤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确诊为NRDS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儿96例。拔管前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拔管后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成功... 目的探讨肺超声评分(LUS)评估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机械通气成功撤离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选取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确诊为NRDS并行有创机械通气患儿96例。拔管前进行床旁肺部超声检查,拔管后根据撤机是否成功分为成功组和失败组,比较两组LUS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其预测拔管成功的价值。结果96例患儿中,拔管成功74例,拔管失败22例,两组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组患儿撤机前LUS为(6.2±3.2)分,失败组为(14.6±2.3)分。20例(90.91%)撤机失败患儿存在肺实变或并重度肺通气减少;成功组患儿未见肺实变,4例患儿存在重度肺通气减少。LUS与动脉血氧分压呈负相关(r=-0.60,P<0.05),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呈正相关(r=0.68,P<0.05)。以LUS 10分作为成功拔管的预测值,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95和0.82。结论床旁肺部超声评估NRDS患儿机械通气成功撤离可靠、准确,可以指导撤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肺超声评分 呼吸 人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和施捷因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被引量:2
3
作者 李文英 傅万海 何依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5期397-397,共1页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RSM)和施捷因(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0.5ml/kg,1次/d,施捷...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RSM)和施捷因(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效果.方法62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复方丹参0.5ml/kg,1次/d,施捷因20mg,1次/d,疗程7~14d.结果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5例.对照组显效10例,有效14例.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和施捷因,可提高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效果,且未发现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施捷因 复方丹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