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沥青包覆Si/G/C复合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阮威 王英 +2 位作者 唐仁衡 肖方明 孙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33-536,共4页
以沥青为包覆剂,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系列Si/G/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C)等手段研究了沥青热解温度对Si/G/C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 以沥青为包覆剂,通过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工艺制备了一系列Si/G/C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测试(CC)等手段研究了沥青热解温度对Si/G/C复合负极材料结构、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测试结果表明,前驱体分别在900、1 000、1 050、1 100、1 150、1 200℃分解,1 050℃分解得到的复合负极材料综合电化学性能更加优异,在100 mA/g的充放电电流下,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714.9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4.0%,循环30周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4.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喷雾干燥 硅碳负极 负极材料 硅/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离子型稀土中铀和钍的放射性调查及萃取分离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3 位作者 郭秋松 朱薇 曹洪杨 李伟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80-2186,共7页
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中铀、钍的放射性水平开展了调查,并根据南方离子型稀土生产过程中放射性元素铀、钍的分布、走向规律特点,首次提出采用环烷酸萃取剂预先萃取分离浸矿原液中的铀、钍。考察料液酸度、萃取相比、萃取时间、萃取剂皂化... 针对南方离子型稀土中铀、钍的放射性水平开展了调查,并根据南方离子型稀土生产过程中放射性元素铀、钍的分布、走向规律特点,首次提出采用环烷酸萃取剂预先萃取分离浸矿原液中的铀、钍。考察料液酸度、萃取相比、萃取时间、萃取剂皂化度及萃取级数对萃取的影响规律,并对反萃实验进行研究。实验表明:REO=1.75mol/L的稀土料液,采用15%环烷酸+15%异辛醇+70%磺化煤油(体积分数)萃取剂体系,在最佳萃取条件下:料液酸度pH为1.0~3.5,萃取时间10 min,萃取相比O/A=2:1,采用边萃取边皂化方式,按6 mL/min速度加入0.6 mol/L NaOH溶液(V_(NaOH):V_(extractant)=1:100)单级铀萃取率达98.6%,钍萃取率达33.3%,负载有机相采用5 mol/L盐酸按相比(O/A)20:1三级逆流反萃,铀、钍反萃取率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离子型稀土 放射性 环烷酸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04从硫酸体系萃取镓性能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1 位作者 刘溢 曹洪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4,共5页
研究了P204从硫酸体系萃取镓的性能,分别考察了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时间、浓度等对镓萃取与反萃的影响并绘制等温线,确定并模拟逆流试验过程。结果表明:料液含0.3g/L Ga^3+,pH=1.2,有机相采用20%P204(体积分数)+磺化煤油,按相比O/A=1... 研究了P204从硫酸体系萃取镓的性能,分别考察了料液酸度、萃取剂浓度、时间、浓度等对镓萃取与反萃的影响并绘制等温线,确定并模拟逆流试验过程。结果表明:料液含0.3g/L Ga^3+,pH=1.2,有机相采用20%P204(体积分数)+磺化煤油,按相比O/A=1∶3,25℃萃取8min,经过3级逆流萃取,镓萃取率可达到99.33%,负载有机相用1.0mol/L H2SO4溶液反萃,按相比O/A=10∶1,反萃温度25℃,反萃时间10min,经过3级逆流反萃,镓反萃率达98.99%,镓浓度富集近30倍。反萃液中的镓经氨水中和沉淀、焙烧后,可得到氧化镓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04 硫酸体系 萃取 反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磷酸酯萃取剂从硫酸体系萃镓性能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3 位作者 曹洪杨 朱薇 高远 金明亚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38,共4页
对比研究了不同磷酸酯萃取剂P204、P507、P535的萃镓性能。研究表明,P204、P507只能在较低的硫酸浓度下萃镓,在硫酸浓度超过10g/L后萃取率显著降低。而P535可实现高酸度(>20g/L)硫酸体系直接萃取镓,并能实现Ga与Zn、Cu、Ge的高效分离... 对比研究了不同磷酸酯萃取剂P204、P507、P535的萃镓性能。研究表明,P204、P507只能在较低的硫酸浓度下萃镓,在硫酸浓度超过10g/L后萃取率显著降低。而P535可实现高酸度(>20g/L)硫酸体系直接萃取镓,并能实现Ga与Zn、Cu、Ge的高效分离,分离系数β_(Ga/Zn)、β_(Ga/Cu)、β_(Ga/Ge)可分别达到4 573、1 663、651。P535有望运用于锌湿法冶炼渣高酸浸出液萃取回收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酯萃取剂 硫酸体系 萃镓性能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散剂对油性石墨烯导电浆料性能的影响及其在锂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永健 唐仁衡 +3 位作者 欧阳柳章 李文超 王英 黄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2030-12035,共6页
本工作主要探讨不同分散剂在油性体系中对石墨烯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获得的导电浆料应用在磷酸铁锂正极,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未做分散处理的导电浆料相比,采用BYK-2150和KD1作为分散剂时... 本工作主要探讨不同分散剂在油性体系中对石墨烯分散稳定性的影响,并将获得的导电浆料应用在磷酸铁锂正极,研究其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与常用的分散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未做分散处理的导电浆料相比,采用BYK-2150和KD1作为分散剂时,石墨烯在悬浮液中的分散浓度和分散稳定性均有显著提升。同时,使用两种导电浆料制备的磷酸铁锂电池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以0.2C倍率充放电时,两电池的放电比容量分别达到150.7 mAh/g、156.1 mAh/g,首次放电效率分别为94.4%、97.7%。以1C倍率放电循环50次后,电池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52.5 mAh/g、159.7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分散剂 导电浆料 油性体系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型碲化铋基材料的制备及其热电性能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高远 曹洪杨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2-66,共5页
以Bi_2Te_(2.7)Se_(0.3)为基础配比,99.99%的高纯Te、Bi、Se为原料,通过高温真空熔炼合金化-无氧环境机械粉碎-精密筛分制粉-独创热压装置快速热压工艺,制备出块体n型碲化铋基热电材料。采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氧氮分析仪对合金粉... 以Bi_2Te_(2.7)Se_(0.3)为基础配比,99.99%的高纯Te、Bi、Se为原料,通过高温真空熔炼合金化-无氧环境机械粉碎-精密筛分制粉-独创热压装置快速热压工艺,制备出块体n型碲化铋基热电材料。采用粒度分析仪、扫描电镜、氧氮分析仪对合金粉末的粒度和氧含量进行了测定,用X射线衍射仪对合金粉末的物相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热压块体样品的抗弯强度进行测试。热电性能测试结果显示,所制备热压块体样品不同方向的Seebeck系数和ZT值(热电优值系数)基本相同,但电阻率和热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取向,但与市购区熔热电材料相比取向度明显降低。热压块体样品的相对密度高达99%,抗弯强度达到87 MPa,最高ZT值约为0.7。该工艺的生产设备简单可靠,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适合产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n型碲化铋基材料 粉末冶金 热压 热电性能 取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镍系Li[(Ni0.88Co0.12)0.90(Ni0.80Co0.15Al0.05)0.10]O2正极材料的制备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宇 黄玲 +2 位作者 肖方明 王英 唐仁衡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3-16,65,共5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Ni0.88Co0.12)0.90(Ni0.80Co0.15Al0.05)0.10]O2正极材料,通过调控Ni、Co、Al元素在材料内部形成梯度分布来提升材料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及电化学测试等...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Li[(Ni0.88Co0.12)0.90(Ni0.80Co0.15Al0.05)0.10]O2正极材料,通过调控Ni、Co、Al元素在材料内部形成梯度分布来提升材料的稳定性,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电子探针(EPMA)及电化学测试等方法对材料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三元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层状结构,Ni、Co和Al元素呈梯度分布。以0.2 C进行充放电,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91.2 mAh/g,以0.2 C充1 C放电循环100次,电池比容量由174.4 mAh/g下降到111.1 mAh/g,容量保持率为6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分布 镍钴铝酸锂(NCA) 三元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过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2 位作者 朱淮军 李桂英 吴海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9-23,共5页
针对"锌渣焙烧—酸浸提铟和锌—氯盐浸银和铅"处理湿法炼锌铁矾渣焙烧温度范围窄、难以工业应用的难题,提出"铁矾渣焙烧—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并副产磷酸铁—除铁后液提铟和锌"新工艺,重点研究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 针对"锌渣焙烧—酸浸提铟和锌—氯盐浸银和铅"处理湿法炼锌铁矾渣焙烧温度范围窄、难以工业应用的难题,提出"铁矾渣焙烧—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并副产磷酸铁—除铁后液提铟和锌"新工艺,重点研究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过程,包括磷酸除铁工艺条件、动力学变化规律、副产磷酸铁物相。研究结果表明,较优的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工艺条件为:P/Fe=0.9、温度85℃、时间8h、诱导剂加入量0.7g,除铁率为58.08%、铟损失率26%,铁矾渣中铁浸出率由23%降为9.66%(≤10%),除铁后铟浸出率为70.3%(≥70%),酸浸液中Zn^(2+)在磷酸除铁过程中损失很小,不受影响,三种元素浸出率均符合指标要求。磷酸除铁反应过程和铟损失过程均基本符合零级反应,反应活化能分别为51.25和46.12kJ/mol。磷酸除铁过程副产高纯度结晶型FePO_4·2H_2O。铁矾渣焙烧温度调节宽度达到7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矾渣 酸浸液 磷酸除铁 磷酸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锌渣的氯盐浸液锌粉置换沉银与硫化沉银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3 位作者 张魁芳 孔振兴 李桂英 刘志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12,31,共4页
对湿法炼锌过程产生的锌废渣进行焙烧—酸浸—氯盐浸出得到的氯盐浸液进行锌粉置换沉银及硫化沉银和铅的研究。锌粉置换沉银最佳条件为:锌粉用量9~10倍理论量、反应温度25℃、置换时间1.0h,银的置换率达到97%以上;硫化沉淀的最佳条件为... 对湿法炼锌过程产生的锌废渣进行焙烧—酸浸—氯盐浸出得到的氯盐浸液进行锌粉置换沉银及硫化沉银和铅的研究。锌粉置换沉银最佳条件为:锌粉用量9~10倍理论量、反应温度25℃、置换时间1.0h,银的置换率达到97%以上;硫化沉淀的最佳条件为:硫化钠用量1倍理论量、反应温度室温、反应时间1.0h,铅和银的沉淀率分别为99.86%和98.6%。硫化沉银后液配制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二次浸出酸浸渣,在液固比5、90℃浸出4h时,银和铅的浸出率分别为94.11%和90%,铅在氯盐浸渣中的含量为1.03%,硫化沉银后液可循化作为酸浸渣的氯盐浸出剂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锌渣 氯盐浸液 锌粉 硫化钠 置换 沉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磷酸酯的合成及萃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1 位作者 曹洪杨 朱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688-1691,共4页
采用芳香基酚与P_2O_5酯化反应,制备新型磷酸酯萃取剂,并对其在高浓度硫酸体系下萃镓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1)酯化反应:n(P_2O_5)/n(辛基酚)=4∶3,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5℃,溶剂用量V(环己烷)(L)/n(P_2O_5)(mol)=1∶... 采用芳香基酚与P_2O_5酯化反应,制备新型磷酸酯萃取剂,并对其在高浓度硫酸体系下萃镓性能进行研究。实验表明,最佳合成条件为:(1)酯化反应:n(P_2O_5)/n(辛基酚)=4∶3,反应时间4 h,反应温度75℃,溶剂用量V(环己烷)(L)/n(P_2O_5)(mol)=1∶1;(2)水解反应:加入水量n(H_2O)=0.75n(P_2O_5),水解时间1.5 h。在此条件下,磷酸酯收率99%。磷酸酯萃取剂用于锌湿法冶炼渣的硫酸浸出液(H_2SO_420~100 g/L)萃取,可选择性萃取Ga,Ga单级萃取率80%以上,2级萃取97%以上,实现Ga与Zn、Cu、Ge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磷酸酯 合成 萃取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变形工艺制备强织构n型碲化铋基热电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11
作者 高远 曹洪扬 +2 位作者 饶帅 陶进长 刘志强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4-69,86,共7页
采用高纯原料并按名义成分Bi_(2)Te_(2.7)Se_(0.3)配料,利用工业化设备及区熔工艺得到晶体取向性良好的材料,然后通过热变形工艺获得了较强织构的n型碲化铋基合金。该合金保持了区熔晶棒的高功率因子,同时热变形诱导产生的多尺度微观结... 采用高纯原料并按名义成分Bi_(2)Te_(2.7)Se_(0.3)配料,利用工业化设备及区熔工艺得到晶体取向性良好的材料,然后通过热变形工艺获得了较强织构的n型碲化铋基合金。该合金保持了区熔晶棒的高功率因子,同时热变形诱导产生的多尺度微观结构能散射宽波长的声子,有效降低了材料的热导率,使其热电优值(ZT)明显提升。进一步掺杂SbI_(3)对材料进行优化,最终制备的n型热变形样品在300 K下具有最大ZT值1.11,而在300~460 K温度范围内平均ZT值达到1.02,同时抗弯强度较区熔样品提升了3倍多。热变形工艺优化了碲化铋基热电材料的电输运和热输运性能,使其在中低温余热发电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电材料 碲化铋 织构增强 热变形 区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矾渣酸浸液磷酸除铁副产磷酸铁性能研究
12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2 位作者 吴海鹰 孔振兴 吴长永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81-85,93,共6页
针对本研究团队提出的"铁矾渣活化焙烧-稀酸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除铁后液提In和Zn"新工艺,本文重点研究磷酸除铁滤渣物性及热分析动力学。通过XRD、IR、TG-DSC等对磷酸除铁滤渣的组成和物相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磷酸除铁... 针对本研究团队提出的"铁矾渣活化焙烧-稀酸酸浸-酸浸液磷酸除铁-除铁后液提In和Zn"新工艺,本文重点研究磷酸除铁滤渣物性及热分析动力学。通过XRD、IR、TG-DSC等对磷酸除铁滤渣的组成和物相进行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磷酸除铁滤渣为FePO4·2H2O,滤渣平均直径12.6μm。采用FWO、KAS两种等转化率法求得滤渣磷酸铁水合物脱水反应的活化能为47.28~52.88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矾渣 酸浸液 磷酸铁 物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C/G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13
作者 孙文 肖方明 +2 位作者 唐仁衡 王英 孙泰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26-328,387,共4页
以纳米硅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人造石墨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制备了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热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 以纳米硅粉、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人造石墨为原料,采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制备了Si/C/石墨复合负极材料。通过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恒电流充放电等测试方法,研究了热解温度对复合材料结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复合材料电极电化学测试显示,当热分解温度为600℃得到的复合材料,以电流密度为100 mA/g充放电时,电极材料首次放电比容量为953.5 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85.3%,50次循环容量保持率为87.2%。聚乙烯吡咯烷酮热解形成碳包覆的结构,以及石墨基体能有效地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C/石墨复合材料 负极材料 喷雾干燥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歧化处理的高性能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 被引量:2
14
作者 夏文明 唐仁衡 +4 位作者 王辉 王英 肖方明 朱敏 孙泰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15,36,共6页
以SiO和蔗糖为原料,SiO经高温歧化反应处理后,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经XRD、FTIR、XPS、SEM、TEM结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处理的片状SiO包含非晶态SiO和纳米晶相Si、S... 以SiO和蔗糖为原料,SiO经高温歧化反应处理后,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高温热解工艺制备出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锂离子电池SiO/C负极材料。经XRD、FTIR、XPS、SEM、TEM结构分析表明,歧化反应处理的片状SiO包含非晶态SiO和纳米晶相Si、SiO_2,蔗糖热解形成的无定形碳包覆在细片状SiO的表面,组成球形SiO/C颗粒。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预歧化处理的SiO/C复合材料的首次放电容量为1 314.6mAh/g,首次库伦效率达到71%;100周循环后的放电容量为851.2mAh/g,容量保持率达到78.5%,循环稳定性远高于未经歧化处理的SiO/C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提高归因于SiO预歧化反应及热解碳包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O/C负极材料 歧化反应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SiO_x/C/CNTs复合负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文超 唐仁衡 +3 位作者 王英 王华昆 肖方明 黄玲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2920-2924,共5页
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制备锂离子电池SiO_x/C/CNTs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其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 通过机械球磨、喷雾干燥和高温热解制备锂离子电池SiO_x/C/CNTs复合负极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X射线能谱仪(EDS)和恒流充放电测试仪,对其物相组成、颗粒形貌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与SiO_x/C和SiO_x/C/石墨烯复合材料的性能对比。研究结果表明,CNTs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加复合材料的可逆容量,还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SiO_x/C/CNTs复合负极材料在100mA/g下首次放电比容量为1 981.5mAh/g,循环100周后,放电容量仍有474.0mAh/g,倍率性能较优,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Ox/C/CNTs复合负极材料 喷雾干燥 高温热解 循环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杨酸钠和氨水作为络合剂合成LiNi_(0.80)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 被引量:2
16
作者 叶超 肖方明 +2 位作者 唐仁衡 王英 朱敏 《电源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69-673,共5页
同时采用水杨酸钠和氨水作为络合剂,通过共沉淀控制结晶法合成了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然后在750℃下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通过对混合硫酸盐溶液及Ni-Co-Al-C_7H_5O_3Na... 同时采用水杨酸钠和氨水作为络合剂,通过共沉淀控制结晶法合成了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然后在750℃下烧结,制备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_(0.80)Co_(0.15)Al_(0.05)O_2。通过对混合硫酸盐溶液及Ni-Co-Al-C_7H_5O_3Na-NH_3-H_2O平衡体系作热力学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在混合盐溶液中,Al^(3+)几乎完全被水杨酸根离子络合,在混合盐溶液泵入底液后,又能缓慢释放出Al^(3+)参与共沉淀反应;在共沉淀反应的最佳范围pH=10~11.5,最佳氨水浓度c(NH3)=0.1~0.3 mol/L范围内获得球形Ni_(0.80)Co_(0.15)Al_(0.05)(OH)_2前驱体,以该前躯体合成LiNi_(0.80)Co_(0.15)Al_(0.05)O_2正极材料,0.2 C首次放电比容量达175.1 mAh/g,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6.7%,具有优异的循环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LiNi0.80Co0.15Al0.05O2 络合剂 水杨酸钠 热力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湿法锌冶炼废渣中提取银和铅 被引量:17
17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1 位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9-32,共4页
对湿法炼锌废渣经焙烧和酸浸后得到的酸浸渣进行氯盐浸出提取银和铅。考察NaCl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最佳浸出条件为:NaCl浓度250g/L、液固比5∶1、反应温度80~100℃、反应时间3~4h。在最佳条件下,Ag、Pb... 对湿法炼锌废渣经焙烧和酸浸后得到的酸浸渣进行氯盐浸出提取银和铅。考察NaCl浓度、液固比、浸出温度、浸出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最佳浸出条件为:NaCl浓度250g/L、液固比5∶1、反应温度80~100℃、反应时间3~4h。在最佳条件下,Ag、Pb的浸出率分别为94.7%和81%。氯盐循环浸出3次效果较好,Ag的浓度达到139mg/L,浸出率93.84%,Pb浸出率为81.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炼锌废渣 氯化钠 浸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铟铁矾渣焙烧水浸法回收锌和铟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1 位作者 戴子林 高丽霞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5-1050,共6页
针对铁矾渣的危害性及处理现状,结合其物相特点,提出"焙烧-水浸法"从含铟铁矾渣中回收锌、铟的清洁工艺,系统研究焙烧过程物相变化及反应机理,确定最佳焙烧条件。考察浸出时间、温度、固液比对浸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65... 针对铁矾渣的危害性及处理现状,结合其物相特点,提出"焙烧-水浸法"从含铟铁矾渣中回收锌、铟的清洁工艺,系统研究焙烧过程物相变化及反应机理,确定最佳焙烧条件。考察浸出时间、温度、固液比对浸出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650℃焙烧2 h,可使含铟铁矾渣分解,同时Zn和In生成易于浸出的ZnSO_4和In_2(SO_4)_3,铁以难浸出Fe_2O_3形式存在。在常温下,控制液固比5:1,用水浸出焙砂0.5 h,Zn和In浸出率分别为72.02%和78.73%,Fe浸出率仅为4.42%,而Ag和Pb进入渣中富集回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铟铁矾渣 焙烧 水浸 ZN In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低湿法锌冶炼废渣中铅含量 被引量:7
19
作者 高丽霞 戴子林 +1 位作者 张魁芳 刘志强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672-4678,共7页
针对锌废渣中重金属污染环境,尤其是废渣中铅含量高于1%,无法作为无害渣使用的问题,本文采用自动矿物分析仪(MLA)分析氯盐浸渣(对锌废渣经过焙烧-酸浸得到的酸浸渣进行氯盐浸出得到)中铅的物相主要为PbBa(SO_4)_2,盐酸或含HCl的饱和NaC... 针对锌废渣中重金属污染环境,尤其是废渣中铅含量高于1%,无法作为无害渣使用的问题,本文采用自动矿物分析仪(MLA)分析氯盐浸渣(对锌废渣经过焙烧-酸浸得到的酸浸渣进行氯盐浸出得到)中铅的物相主要为PbBa(SO_4)_2,盐酸或含HCl的饱和NaCl溶液可将其有效分解,可使尾渣中铅含量达到<1%效果。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浸出体系对酸浸渣进行一步浸出,以期选出较优的浸出体系及浸出条件,达到使废渣中的铅含量降到1%以下的目的。研究结果表明:"饱和NaCl溶液+补加HCl+补加NaCl"体系浸出酸浸渣的效果明显好于"含HCl的饱和NaCl溶液+补加NaCl"和"饱和NaCl溶液+补加NaCl"两种体系浸出酸浸渣的效果,但出于HCl成本高考虑,选取"饱和NaCl溶液+补加NaCl"作为浸出剂及浸出方式。"饱和NaCl+补加NaCl"浸出酸浸渣的反应条件为:酸浸渣50g,250m L饱和NaCl,温度≥60℃,反应2h后补加15g NaCl,继续反应3h,Pb的浸出率>91%,Pb在尾渣中的含量达到0.85%≤Pb<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法锌冶炼废渣 氯化钠 盐酸 废物处理 浸取 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铂钯精矿氯化浸出工艺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志强 周向前 +1 位作者 张魁芳 邱显扬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280-1288,共9页
对某铂钯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铂钯矿物主要为碲铂钯矿、硫铂钯矿、砷铂钯矿、锡铂钯矿等矿物,铂钯元素在铂钯矿物中分布均匀。采用直接氯化浸出工艺浸出该矿中的铂钯,考察盐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氯酸钠用量... 对某铂钯精矿进行了工艺矿物学分析,确定铂钯矿物主要为碲铂钯矿、硫铂钯矿、砷铂钯矿、锡铂钯矿等矿物,铂钯元素在铂钯矿物中分布均匀。采用直接氯化浸出工艺浸出该矿中的铂钯,考察盐酸浓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氯酸钠用量、氯酸钠滴加速率对铂钯浸出率的影响,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并对浸出渣进行物相分析,优化浸出方案。结果表明:在最佳条件为盐酸浓度4 mol/L、液固比4:1、反应温度95℃、反应时间9 h,氯酸钠溶液(625 g/L)用量与精矿的液固比为3.2:1(80 mL:25 g),滴加速度为12 mL/h;在最优条件下,铂、钯浸出率分别达到92.83%和99.7%。浸出渣物相分析显示,未能被浸出的铂被滑石、钠长石及金红石等矿物完全或部分包裹,导致铂浸出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铂钯精矿 氯化浸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