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梅州植烟区主要土壤养分丰缺状况
1
作者 梁嘉伟 郑武平 +2 位作者 曹伏龙 郭治兴 王荣萍 《浙江农业科学》 2024年第10期2406-2410,共5页
为明确广东梅州主要烟区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该研究在梅州6个烟叶主产县,采集83个土壤样品,对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烟区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整体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丰富,... 为明确广东梅州主要烟区土壤的养分丰缺状况,该研究在梅州6个烟叶主产县,采集83个土壤样品,对植烟土壤养分丰缺状况进行调查,以期为烟区土壤改良、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植烟土壤整体偏酸;土壤有机质含量整体丰富,适宜、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8.4%、32.5%和59.1%;土壤全氮含量整体偏高,适宜、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4.8%、24.1%和71.1%;土壤有效磷含量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2.4%和97.6%;土壤速效钾含量偏低、适宜、偏高、较高比例分别为13.3%、24.1%、25.3%和37.3%。因此,在生产实际中应减少肥料的施用量,合理利用土壤调理剂改良酸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州烟区 植烟土壤 土壤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淹水梯度对红树林湿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玉军 李婷 +3 位作者 朱立安 林梓 贾桐 朱虎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8-75,共8页
[目的]研究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对不同淹水梯度的响应,揭示随淹水时间延长红树林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红树林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雷州半岛附城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潮间带分布情... [目的]研究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酶活性对不同淹水梯度的响应,揭示随淹水时间延长红树林下土壤质量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该区域红树林保护与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广东省雷州半岛附城镇红树林为研究对象,依据潮间带分布情况及红树林群落类型,采集低潮位、中低潮位、中潮位、中高潮位、高潮位表层0—20 cm沉积物样品,测定与分析红树林湿地不同潮位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与酶活性。[结果]随淹水频率的增加,MBC,MBN分别减少96.7%和98.4%,在高潮位为最大值;MBP呈波浪式下降,在中高潮位为最大值;微生物熵碳(q_(MBC))、氮(q_(MBN))先增后降,微生物熵磷(q_(MBP))呈波浪式下降,q_(MBC),q_(MBN),q_(MBP)均在中高潮位为最大值;土壤β-葡萄糖苷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先增后降,在中高潮位为最大值,脲酶活性显著减少20.2%,在高潮位为最大值。冗余分析结果表明,q_(MBN),MBN,MBC是研究区红树林表层土壤酶活性变异的关键环境因素,可解释其变异的50.9%。[结论]淹水梯度的变化对湛江红树林湿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变化产生了显著影响。随淹水频率增加土壤质量总体呈衰退态势,建议适当增加研究区湿地土壤氮素供给以改善土壤质量,促进红树植树造林及其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淹水梯度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 微生物熵 土壤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崩岗”概念及其英文译法探析 被引量:7
3
作者 张婉璐 袁再健 +7 位作者 李定强 郑明国 廖义善 蔡强国 黄炎和 蔡崇法 牛德奎 王治国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6-143,共8页
崩岗是我国南方丘陵区特殊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坡面土体在多种外营力作用下,沿沟壁处不断崩坍破坏,最终形成巨大创口的侵蚀地貌现象。崩岗侵蚀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家对南方崩岗侵蚀治理工作日益重视... 崩岗是我国南方丘陵区特殊的地质灾害类型,是坡面土体在多种外营力作用下,沿沟壁处不断崩坍破坏,最终形成巨大创口的侵蚀地貌现象。崩岗侵蚀通常伴随着大量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目前,国家对南方崩岗侵蚀治理工作日益重视,崩岗已从小众的地貌学词汇逐渐趋向大众化;且随着水土保持领域国际交流合作日益加强,关于崩岗的研究成果已逐渐引起国际关注。首先对崩岗的概念及其涵义进行介绍分析,进而探讨了崩岗的英文译法。为了更好地体现崩岗独特的文化特色与内涵,崩岗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侵蚀地貌,采用译音Benggang的方法,有助于深化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崩岗侵蚀独特性的认识,进一步推进我国水土保持研究的国际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岗侵蚀 文化特色 英文译法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河口-龙门区间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域产沙的关系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萍 蔡强国 +1 位作者 郑明国 何天乐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5-31,共7页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典型多沙粗沙区河口—龙门区间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域产沙的关系,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降雨和产沙模数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加权变差系数法、K-means聚类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系统... [目的]揭示黄土高原典型多沙粗沙区河口—龙门区间降雨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流域产沙的关系,为区域水土保持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降雨和产沙模数资料,采用泰森多边形加权变差系数法、K-means聚类分析以及线性回归分析,系统研究河口—龙门区间降雨和产沙的空间变异规律。[结果]1959—2015年期间,河龙区间汛期降雨和汛期降雨侵蚀力具有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但是汛期降雨侵蚀力表现出更强的空间变异性,两者在年内和年际时间尺度上分别表现出相同的空间分布特征,并且具有纬度地带性(p<0.01)。汛期降雨和汛期降雨侵蚀力在支流尺度上的空间变异性差异不大,具有同增同减的变化趋势。[结论]1959—2015年期间,水土流失大规模治理以前,河口—龙门区间流域产沙主要受降雨的影响(p<0.01),水土流失治理以后,流域产沙量锐减,降雨和流域产沙模数无显著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汛期降雨 汛期降雨侵蚀力 流域产沙 时空分布 河龙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