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遭受超设防标准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韧性社区研究对提升当前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6-...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遭受超设防标准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韧性社区研究对提升当前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6-2022年1023篇韧性社区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及突现词等分析,针对韧性社区领域进行了研究回顾与展望。研究发现,当前韧性社区研究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是在研究理论的支撑性、评价方法的集成性、前沿分支的丰富性等仍待进一步提升,集中体现在:韧性社区研究的主要知识群组包括韧性社区概念起源、韧性社区基础理论框架、韧性社区评价方法、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响应机制;韧性社区研究的主要发展路径包括“韧性社区理论研究”、“韧性理论-韧性社区评价-韧性能力提升”与“韧性社区-社区灾害风险评价-社区灾害响应模型”;韧性社区动态衡量模型成为当前韧性社区研究前沿,未来应聚焦多维视角的理论框架、关键影响因素、动态耦合的评价模型、韧性社区规划范式与全周期的韧性行动方案等开展深化研究。展开更多
探究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对维护流域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北江流域Sentinel-2 MSI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流域内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构建随机森林TN遥...探究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对维护流域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北江流域Sentinel-2 MSI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流域内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构建随机森林TN遥感反演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2019—2023年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收集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开展水体TN质量浓度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单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3年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年均质量浓度在2021年最高,2023年最低。上游至三角洲入海口TN质量浓度逐渐上升。TN质量浓度与水体、草地、林地面积占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农业用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流域内城市化程度逐年上升,这可能导致未来流域水体TN的来源更多地转向生活源和工业源。并针对北江流域不同区域TN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格局对流域TN削减工程提出建议。展开更多
文摘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遭受超设防标准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韧性社区研究对提升当前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6-2022年1023篇韧性社区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及突现词等分析,针对韧性社区领域进行了研究回顾与展望。研究发现,当前韧性社区研究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是在研究理论的支撑性、评价方法的集成性、前沿分支的丰富性等仍待进一步提升,集中体现在:韧性社区研究的主要知识群组包括韧性社区概念起源、韧性社区基础理论框架、韧性社区评价方法、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响应机制;韧性社区研究的主要发展路径包括“韧性社区理论研究”、“韧性理论-韧性社区评价-韧性能力提升”与“韧性社区-社区灾害风险评价-社区灾害响应模型”;韧性社区动态衡量模型成为当前韧性社区研究前沿,未来应聚焦多维视角的理论框架、关键影响因素、动态耦合的评价模型、韧性社区规划范式与全周期的韧性行动方案等开展深化研究。
文摘探究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对维护流域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北江流域Sentinel-2 MSI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流域内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构建随机森林TN遥感反演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2019—2023年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收集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开展水体TN质量浓度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单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3年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年均质量浓度在2021年最高,2023年最低。上游至三角洲入海口TN质量浓度逐渐上升。TN质量浓度与水体、草地、林地面积占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农业用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流域内城市化程度逐年上升,这可能导致未来流域水体TN的来源更多地转向生活源和工业源。并针对北江流域不同区域TN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格局对流域TN削减工程提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