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5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精度车流数据的高速公路碳排放比较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1
作者 陈嘉璇 李苑君 +1 位作者 吴旗韬 崔超 《绿色科技》 2025年第3期259-265,共7页
“双碳”背景下,为探究不同等级高速公路碳排放特征及空间差异性,本研究优化传统“自下而上”交通碳排放计量方法,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大数据建立全类型高速公路碳排放计量模型,并以广东省为例,在路段尺度下分析国家级/省级高速公路碳... “双碳”背景下,为探究不同等级高速公路碳排放特征及空间差异性,本研究优化传统“自下而上”交通碳排放计量方法,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大数据建立全类型高速公路碳排放计量模型,并以广东省为例,在路段尺度下分析国家级/省级高速公路碳排放的差异性。结果表明:①广东省高速公路机动车以中小型客货车为主,如Ⅰ类客车(小汽车)和Ⅰ类货车(轻型货车)。其中,相比省级高速公路,国家级高速公路货车流量更大;②国家级高速公路碳排放高于省级高速公路,两者比例为62%和38%;③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集中在以广州市为中心的放射状国家级高速公路,如G0423乐广高速、G4京港澳高速等。本研究为高速公路空间精细化治理和绿色转型提供了政策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高速公路 省级高速公路 交通碳排放 高精度车流数据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背景下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协调发展评价研究
2
作者 石喜平 柳梦琪 《绿色科技》 2025年第7期217-222,共6页
区域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目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都市圈发展度... 区域协调发展对于缩小区域、城乡间的发展差距,充分发挥地区比较优势,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与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的目标,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3个方面构建都市圈发展度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五大都市圈涉及的地级市为评价单元,借助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在测算评价单元发展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发展测度模型测算2018-2022年各都市圈内部的协调水平并分析其演变趋势。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但珠江三角洲地区内部都市圈经济和社会发展协调度较低。结合测算结果,从区域经济布局、公共服务水平、生态环境质量三方面提出都市圈发展的建议,为广东省五大都市圈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 发展度 协调度 广东省五大都市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变化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2
3
作者 杜志威 金利霞 张虹鸥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3-314,共12页
从结构升级、功能升级和效率升级3个方面对经济升级进行阐述,以广东省区县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经济升级与人口增减的时空演化,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索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结构、经济功能... 从结构升级、功能升级和效率升级3个方面对经济升级进行阐述,以广东省区县单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2000—2020年经济升级与人口增减的时空演化,运用面板回归模型探索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经济结构、经济功能和经济效率分别向服务业化、多样化和高效化的方向升级,并呈现显著的时空异质性;②2010年以后全省区县人口缩减的范围和程度加剧,呈现“珠三角增长−粤东西北缩减”以及“城区增长−县市缩减”的空间分化;③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变化的作用路径有显著差异:经济结构的服务业化和经济效率的高效化对人口缩减有显著影响,而经济功能的多样化则有助于实现人口增长;④经济升级对人口增减变化的作用效果和显著程度与区县所在地区和所属类型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升级 人口缩减 收缩城市 多样化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城乡融合研究进展与展望
4
作者 龚蔚霞 马淑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76-791,共16页
运用CiteSpace对2002—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城乡融合研究的216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作者、机构、研究区域、热点主题、演进脉络和前沿趋势等方面梳理研究进展,进一步归纳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发现,... 运用CiteSpace对2002—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中关于城乡融合研究的216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从发文量、作者、机构、研究区域、热点主题、演进脉络和前沿趋势等方面梳理研究进展,进一步归纳现状与存在问题,并提出研究展望。研究发现,当前城乡融合研究领域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者群,合作网络关系相对松散;研究主题主要围绕城乡关系的演变和发展、城乡融合的内涵和意义、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的关联、城乡融合的影响因素及发展路径展开;研究演进呈现早期探索、逐步发展、巩固深化和拓展创新4个阶段,当前研究前沿关注相对贫困、脱贫攻坚和都市圈等议题。总体上,现有研究在区域类型与尺度差异研究、影响因素的多元分析、多维度评估体系与数据应用、跨学科的整合研究等方面存在不足。提出加强多学科、多维度、多尺度研究,深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研究,强化多区域联动研究,以及推进技术创新应用与数据驱动研究等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城乡融合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乡融合 CITESPACE 知识图谱 研究热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海岸带陆域碳储量时空演变及脆弱性分析
5
作者 罗泽彬 李嘉寅 +4 位作者 闫林源 张沐锋 陈平 郑吉鸿 麦子程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9期54-63,共10页
[目的]分析广东省海岸带陆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转移的效应,探究研究区及各县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服务的脆弱性。[方法]以广东省海岸带陆域为研究对象,利用InVEST模型和潜在影响指数(PI)分析广东省海岸带... [目的]分析广东省海岸带陆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分布格局、演变特征及其对土地利用转移的效应,探究研究区及各县域生态系统碳储量服务的脆弱性。[方法]以广东省海岸带陆域为研究对象,利用InVEST模型和潜在影响指数(PI)分析广东省海岸带陆域1990—2020年碳储量变化特征及生态系统碳储存服务的脆弱性。[结果]近30年广东省海岸带陆域有17.81%的土地利用发生转移,建设用地和水域的转入占所有土地利用类型转入的64%,建设用地扩散最明显,主要源于耕地、林地。广东省海岸带陆域30年间生态系统碳储量减少29.54×10^(5)Mg,碳储量高值区域分布在建设用地少、生态用地多的县级市地区。广东省海岸带陆域碳储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和水域的扩张及耕地、林地缩减。广东省海岸带陆域1990—2000、2000—2010和2010—2020年PI分别为-0.42×10^(5)、-1.00×10^(5)、0.50×10^(5)Mg,前20年脆弱性恶化,后10年脆弱性得到改善。县域间脆弱性存在差异,前20年主要在研究区中部负向影响明显,后10年主要在研究区两侧负向影响明显,30年间35.56%的县脆弱性降低。[结论]广东省海岸带陆域耕地和林地转出及建设用地和水域的扩张对碳储量和碳储量服务脆弱性影响显著,未来应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加强规划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碳储量 InVEST模型 时空演变 脆弱性 广东省海岸带陆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PSR模型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评价——以广东省潮安区为例
6
作者 王颖佳 杨木壮 +1 位作者 宫清华 林彤 《现代农业研究》 2025年第1期87-90,共4页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渐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价了广东省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并根据三个子系统的关系提出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差异化模式和措施。以期为潮安区发展绿色经...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逐渐成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手段。本文利用压力-状态-响应模型评价了广东省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潜力,并根据三个子系统的关系提出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差异化模式和措施。以期为潮安区发展绿色经济、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潮安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压力分值为0.0488~0.1709,空间分布上相对集中;状态分值为0.0697~0.2123,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响应分值为0.007~0.2020,各乡镇分值差异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整治潜力 PSR模型 潮安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的村级工业园改造协调机制研究——以广东省鹤山市为例 被引量:6
7
作者 金利霞 肖张荣 +3 位作者 谢宇铭 张俊杰 郭杰 文志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3-225,共13页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也是城市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议题。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类型更多样、利益分化更频繁及利益冲突更激烈。因此... 利益关系是一切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在城市更新领域中多元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过程、冲突机理与协调机制也是城市提升可持续能力的重要议题。而村级工业园改造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类型更多样、利益分化更频繁及利益冲突更激烈。因此,文章以城市政体理论的利益相关者视角作为研究切入点,在构建多尺度多主体的“利益相关者识别-利益冲突分析-利益机制协调”的分析框架基础上,通过对广东省鹤山市村级工业园现实问题的考察,识别鹤山市村级工业园改造过程中涉及的利益相关者、利益诉求和利益冲突;然后结合典型园区改造案例探讨政府部门、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金融机构、村集体和村民等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博弈过程,进而揭示该过程中多元利益联盟形成、多样化目标达成、多主体利益协调的演化路径及其微观机制。研究发现各方利益相关者话语权不对等、权力不正义参与、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不合理是村级工业园改造实施的主要制约因素;珠三角经济欠发达地区通常采取“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模式,发挥财政局、国资委等政府金融组织的力量,联合村集体和村民与开发商、运营商、金融机构形成政村联盟、政企联盟正式与非正式合作关系及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共同推动实现政治、经济、社会和生态等多样化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级工业园 升级改造 利益相关者 鹤山市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10
8
作者 许吉黎 叶玉瑶 +2 位作者 郭杰 许险峰 袁振杰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6-597,共12页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回顾并对比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①国外研究起步早、进展快、主题多,持续深入拓展,国内研究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2019年以来在经济管理学者主导下呈爆发性增长态势;②国外研究基... 本文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回顾并对比了国内外地理学视角下数字基础设施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①国外研究起步早、进展快、主题多,持续深入拓展,国内研究尽管起步相对较晚,但2019年以来在经济管理学者主导下呈爆发性增长态势;②国外研究基于批判性视角和需求端,重点关注数字鸿沟、社会–空间不平等和弱势地区的数字化转型,国内研究强调功能性视角和供给端,聚焦数字基础设施赋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和互联互通。总体而言,新一轮数字技术革命、信息社会公平公正和国家战略需求从供需两端推动数字基础设施研究兴起,国内外研究议题相近但研究重点、视角和导向相异。展望未来,建议:①平衡供给和需求端的中国数字基础设施地理学研究,强化研究成果的联动性和系统性;②将数字基础设施融入地理学既有理论框架,推进学科知识生产和理论建设;③充分挖掘地理学综合性优势,引领数字基础设施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 数字鸿沟 数字经济 智慧城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地理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的建设
9
作者 谭婉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4期133-137,共5页
论述了地理学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其文献资料分散的特征,以广东省地理环境信息资源为主线,重点选择体现本区域和专业特色的科研成果及相关学科文献资源,与有关同行兄弟单位共同建立有地区特... 论述了地理学在广东省国民经济建设中所起的重要作用.针对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其文献资料分散的特征,以广东省地理环境信息资源为主线,重点选择体现本区域和专业特色的科研成果及相关学科文献资源,与有关同行兄弟单位共同建立有地区特色的广东地理环境科学数据库.在阐述了构建广东地理环境科学文献数据库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建库的目标、原则、内容、功能和作用以及实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 地理环境科学数据库 数据库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方滨海农业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策略——以广东省徐闻县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方吉 吴啸 +2 位作者 宫清华 韦泽棉 王颖佳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9-1026,共8页
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对一定时期特定县域生态修复工作的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是宏观生态格局与微观项目实施相结合的研究单元,兼顾战略性和实施性,目前尚缺少相关分析和讨论,亟需探讨其策略和框架;另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 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是对一定时期特定县域生态修复工作的统筹谋划和总体设计,是宏观生态格局与微观项目实施相结合的研究单元,兼顾战略性和实施性,目前尚缺少相关分析和讨论,亟需探讨其策略和框架;另一方面,中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本底与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各异,探讨不同地理环境下县域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的规划策略,为中国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依据和借鉴,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在探讨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使命的基础上,选取南方滨海农业县——广东省徐闻县,基于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选用指标评价方法识别生态源地,并叠加自然保护地划定成果,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识别生态廊道;结合实地调研,分析县域国土空间特征和面临的生态问题,提出南方滨海农业地区县级生态修复规划策略。结果表明,1)徐闻县海陆交互,生态资源丰富,农业土地利用率高;存在海岸带粗放利用、化肥农药过量使用导致面源污染、水土流失和海岸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2)该县生态安全格局的总体框架为“一核一带、两区多廊多节点”。3)生态源地和生态廊道是生态系统中具有关键作用的组成部分,应采取措施增强其生态功能。4)目前该县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重要方向应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减少农业污染,特别是农药过度使用导致的土壤污染及其引起的库区和沿海水体污染。5)为了加强滨海地区生态修复规划陆海统筹工作,应进一步加强陆海系统间的相互作用与调控机理研究。该研究可为县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编制提供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土空间 生态源地 生态安全格局 生态修复 规划策略 徐闻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中国数据中心碳排放空间转移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远游 叶玉瑶 +2 位作者 王长建 刘郑倩 卢秦 《地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71,共13页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具有高耗能特征的数据中心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挑战,这关系到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层面制定了“东数西算”战略以充分发挥西部资源禀赋优势、缓解东部的资源环境压力,其带来的碳减排效应...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下,具有高耗能特征的数据中心面临节能减排的巨大挑战,这关系到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实现,国家层面制定了“东数西算”战略以充分发挥西部资源禀赋优势、缓解东部的资源环境压力,其带来的碳减排效应及空间转移规律引起学界关注。本文基于中国各地区数据中心层面的细粒度数据构建碳核算框架,模拟预测2020—2030年是否实施“东数西算”战略的2类情景下的数据中心碳排放数量及空间转移规模,并分析了战略节能减排的潜力。结果表明:“东数西算”战略能够通过优化算力资源空间布局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减排。在“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2030年全国数据中心的碳排放总量预计达到21131.03万t,相比未实施战略的情景将减少2274.16万tCO_(2);东部降低了5544.67万tCO_(2),其中京津冀枢纽与长三角枢纽地区的碳排放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东部向中部转移了1788.51万tCO_(2),向西部地区转移了1332.88万tCO_(2),同时减缓了高碳区域的碳排放的增加速率。研究结论对揭示“东数西算”战略背景下数据中心这一类新型基础设施的碳排放转移规模与空间转移格局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据中心 新型基础设施 东数西算 碳转移 碳排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联网收费数据的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出行特征——以广东省为例
12
作者 沈堪海 李苑君 +3 位作者 麦卓琳 李苑庭 吴旗韬 杨昀昊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162-167,共6页
公路机动车承担着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主要源头责任。随着科技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新机遇。本文基于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大数据,识别新能源汽车出行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建议。研究发... 公路机动车承担着交通运输碳排放的主要源头责任。随着科技发展,新能源汽车为交通运输业的绿色转型带来了新机遇。本文基于广东省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大数据,识别新能源汽车出行模式特征及发展趋势,提出交通运输绿色转型的建议。研究发现:①2020-2023年广东省高速公路新能源汽车出行量呈增长趋势。小型纯电动汽车是高速公路上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②广东省高速公路机动车已出现新能源化转型的趋势。2020-2023年,传统燃油车日均流量占比逐年下降,而新能源小汽车日均流量占比则逐年上升。③从周变化上看,小型新能源汽车工作日、周末出行频率相差不大,周末出行量略低于工作日;而大型新能源汽车的工作日、周末出行频率差异较大。此外,新能源小型纯电动汽车的通勤重要性逐渐上升。④电动汽车目前服务于40 km以内的中短途出行,非纯电动汽车在中途出行模式中占有一定比例。该研究为交通运输系统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转型 联网收费大数据 高速公路 新能源汽车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际化背景下的耕地非粮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13
作者 李升发 吴钊骏 +4 位作者 吴大放 杜建会 林彤 马畅 高子雅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775,共18页
受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和种粮比较收益下降的影响,中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显著。文章基于耕地边际化视角,在解析耕地非粮化发生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耕地非粮化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研究展望。研究表明:1)理论解析层面,耕地边际化理论明... 受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和种粮比较收益下降的影响,中国耕地非粮化现象日益显著。文章基于耕地边际化视角,在解析耕地非粮化发生理论的基础上,系统梳理耕地非粮化的研究进展,最后提出研究展望。研究表明:1)理论解析层面,耕地边际化理论明晰了耕地非粮化的核心驱动力与现实背景,在此背景下地租理论能解释非粮化区位的选择逻辑,农户行为理论阐述了农户特征差异会影响耕地非粮化的发生;2)耕地非粮化的定义不断演化与深化,现阶段仍主要以“粮作比”为测算指标,但该种测算方式存在一定局限性;3)在生产要素约束和政策激励下,非粮化程度呈现波动上升,并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山区、粮食产销区与产销平衡区、城区与近郊区域属于耕地非粮化的多发区域;4)耕地边际化是耕地非粮化的主要驱动力,但耕地非粮化的发生还受到多因素综合影响,如自然禀赋会影响种植的适宜性、农户特征影响农户的非粮化需求程度、国家政策逐渐减缓耕地非粮化进程;5)耕地非粮化为生态环境、粮食安全与农民生计带来复杂的影响;6)用途管制是中国调控耕地非粮化的主要措施,但该措施的可持续性有待商榷。面对中国耕地边际化快速扩张的趋势和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构建的新要求,传统的耕地非粮化认知与研究范式亟需重构,需聚焦于多阶段、多尺度与多主体的协同分析,分别探讨耕地非粮化的演变过程、发生机制与治理模式等重点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非粮化 耕地边际化 粮食安全 耕地用途管制 研究进展 研究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森林结构对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影响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雪艳 吴建平 +3 位作者 张超群 闫文婷 廖紫吟 苏泳娴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19-1538,共20页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其内部结构不仅是决定鸟类多样性组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还在维持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森林退化和恢复、毁林和造林事件的持续发生,森林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作为最重要的鸟类栖息地,其内部结构不仅是决定鸟类多样性组成和分布的关键因素,还在维持和提升森林生态系统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的森林退化和恢复、毁林和造林事件的持续发生,森林结构发生了显著而复杂的变化。鸟类多样性如何响应森林结构及其变化成为森林生态学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梳理了常见森林水平和垂直结构特征,并对其含义和影响进行了总结。进而对不同尺度上森林结构影响鸟类多样性的现象、规律和内在机制进行了归纳。总体而言,森林结构能够通过改变食物资源、栖息地、微气候条件、种间关系等对鸟类多样性产生直接和间接影响,鸟类的生活史和生态特征在对森林结构的响应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在不同的尺度上森林结构的影响机制也有所不同,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展望了新兴观测手段在推动森林结构与鸟类多样性关系研究方面的作用,并强调了开展多尺度比较研究的重要性。倡导生态学家、保护生物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之间的跨学科合作以解决复杂的保护挑战,为森林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森林结构 鸟类多样性 影响机制 生物多样性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韧性社区研究进展与未来热点展望 被引量:1
15
作者 荣玥芳 宋健 林浩曦 《西部人居环境学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8-147,共10页
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遭受超设防标准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韧性社区研究对提升当前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6-... 快速城镇化与极端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城市遭受超设防标准灾害性事件冲击的频率不断增加。社区作为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韧性社区研究对提升当前风险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CiteSpace文献计量方法,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中1986-2022年1023篇韧性社区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共被引、关键词共现及突现词等分析,针对韧性社区领域进行了研究回顾与展望。研究发现,当前韧性社区研究已基本形成完整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但是在研究理论的支撑性、评价方法的集成性、前沿分支的丰富性等仍待进一步提升,集中体现在:韧性社区研究的主要知识群组包括韧性社区概念起源、韧性社区基础理论框架、韧性社区评价方法、社区灾害风险识别与响应机制;韧性社区研究的主要发展路径包括“韧性社区理论研究”、“韧性理论-韧性社区评价-韧性能力提升”与“韧性社区-社区灾害风险评价-社区灾害响应模型”;韧性社区动态衡量模型成为当前韧性社区研究前沿,未来应聚焦多维视角的理论框架、关键影响因素、动态耦合的评价模型、韧性社区规划范式与全周期的韧性行动方案等开展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性社区 知识图谱 演进路径 研究综述 CITESPAC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融合地面沉降因素的沿海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识别——基于深度学习的珠海市案例研究
16
作者 袁少雄 宫清华 +4 位作者 叶玉瑶 王钧 郝银磊 张雅泽 刘博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73-690,共18页
快速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挑战。传统生态安全格局(ESP)构建方法较少考虑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质因素,这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对生态安全... 快速城市化与地质灾害频发对区域生态安全构成挑战。传统生态安全格局(ESP)构建方法较少考虑地面沉降等垂直地质因素,这可能导致沿海城市生态功能区划不合理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降低。文章以珠海市为例,探索了地面沉降因素对生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影响机制。采用多层感知器(MLP)深度学习模型进行ESP预测,结合加权平均、非线性融合、信息熵和主成分分析等多源数据融合方法进行格局分类和效果评估。结果显示,MLP模型的平均预测准确率达84.5%。空间分析揭示了地面沉降对ESP的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异质性,中等历史沉降区(8~41 mm/a)表现出最显著影响。源地区和建设区域分别有7.14%和9.84%的区域表现为轻微沉降(2~8 mm/a),应作为重点监测与管理区域。不同融合方法在识别特定功能区域方面表现各异:主成分分析(前2个主成分分别解释了27.1%和19.8%的方差)和信息熵方法在识别建设区和廊道区方面表现优异,而非线性融合在源地区识别方面具有优势。通过整合地面沉降监测数据和多源数据融合方法,文章为沿海城市ESP优化提供了方法学参考,辅助识别了以沿海湿地和河口系统为核心的珠海市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表明,在地面沉降约束下协调生态保护、灾害防治与城市发展是可行的。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高分辨率时空数据的应用、算法优化,以及研究成果向城市规划和生态管理政策的高效转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安全格局 深度学习 地面沉降 多源数据融合 空间异质性 珠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对城市碳排放的交互效应异质性研究
17
作者 陈亮 招建聪 +2 位作者 康婷婷 李增 林刚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00-1314,共15页
文章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样本数据,采用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讨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能源效率等因子的单因素效应及其之间的交互如何作用于中国城市碳排放。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创新(q:0.159~0.290... 文章基于2005、2010、2015和2019年中国279个城市样本数据,采用最优参数的地理探测器,探讨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能源效率等因子的单因素效应及其之间的交互如何作用于中国城市碳排放。结果表明:1)数字技术创新(q:0.159~0.290)、人均GDP(q:0.249~0.296)和城市化率(q:0.120~0.204)是碳排放的主要驱动因素,且数字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在持续增强。2)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交互作用,在全国层面,呈现先增强后减弱再增强的“N型”曲线(q:0.202~0.303)。具体到区域,东北地区从非线性减弱转变为双因子增强(q:0.325~0.802);中部(q:0.278~0.512)和西部(q:0.198~0.588)地区两者的交互作用持续增强;而在东部地区,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交互作用从双因子增强转变为非线性减弱(q:0.056~0.301),特别是在2015年,二者交互的q值为0.056,仅是城乡收入不平等单向效应的十分之三,表明数字技术创新与城乡收入不平等的交互可以抑制碳排放。这启示在实现碳中和的路径中,要充分发挥数字创新技术的作用,减小城乡收入不平等性,更需发挥两者的复合作用来降低城市的碳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城乡收入不平等 碳排放 交互作用 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江流域总氮遥感反演及其与土地利用关系研究
18
作者 张灵波 周文能 +5 位作者 荆文龙 舒思京 杨骥 邓应彬 贾翊文 史兴峰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404-1416,共13页
探究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对维护流域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北江流域Sentinel-2 MSI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流域内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构建随机森林TN遥... 探究总氮(Total Nitrogen,TN)质量浓度时空分布特征,揭示其与土地利用的相关性,对维护流域水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采用北江流域Sentinel-2 MSI多光谱遥感数据,结合流域内59个水质自动监测站的同步水质监测数据,构建随机森林TN遥感反演模型,并基于该模型分析2019—2023年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同时收集ESRI(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发布的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开展水体TN质量浓度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单因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2019—2023年流域水体TN质量浓度呈现下降趋势,年均质量浓度在2021年最高,2023年最低。上游至三角洲入海口TN质量浓度逐渐上升。TN质量浓度与水体、草地、林地面积占比呈显著负相关,与农业用地和建筑用地面积占比呈显著正相关。流域内城市化程度逐年上升,这可能导致未来流域水体TN的来源更多地转向生活源和工业源。并针对北江流域不同区域TN质量浓度分布特征和土地利用格局对流域TN削减工程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氮 水质遥感反演 土地利用 北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污染排放特征及防治对策研究
19
作者 彭小燕 庞敏倩 +4 位作者 彭梦微 舒俊林 陈志彪 蓝文陆 邓应彬 《广西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7-36,共10页
为了解广西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的排放特征及其差异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于2021年对广西沿海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场3种封闭式养殖方式的养殖尾水进行大范围监测。对比分析不同养殖方式、养殖... 为了解广西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污染的排放特征及其差异原因,并据此提出针对性污染防治对策,于2021年对广西沿海主要海水养殖区的池塘养殖、工厂化养殖和育苗场3种封闭式养殖方式的养殖尾水进行大范围监测。对比分析不同养殖方式、养殖类型尾水中主要污染物悬浮物(SS)、化学需氧量(COD Mn)、总氮(TN)、无机氮(DIN)、总磷(TP)和活性磷酸盐(DIP)的浓度特征,并采用广西地方标准《海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DB45/T 2841-2024)一级排放限值、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N)、营养状态质量指数(NQI)等开展尾水污染状况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养殖方式的尾水主要污染因子平均浓度和超标率高低均表现为池塘养殖>育苗场>工厂化养殖,不同养殖类型的池塘尾水主要污染因子平均浓度和超标率高低表现为单养虾>混养>单养鱼>单养蟹。养殖尾水达到重度及以上污染等级的养殖点位占总调查点位的比例为57.8%,NQI处于富营养化等级的养殖点位占比为76.5%;单养虾池塘处于重度及以上污染、富营养化等级的点位占比最高,工厂化养殖无重度污染点位且富营养化等级点位的占比最低。封闭式海水养殖尾水的排污强度与养殖方式、养殖品种、养殖密度、养殖技术和尾水治理设施有关,因此本研究从尾水分类治理、养殖方式优化、推广生态养殖3个方面提出了污染防治对策建议,拟为加强封闭式海水养殖污染防治、持续改善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海水养殖 尾水 排放特征 防治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不同场景划分的湖库水体叶绿素a质量浓度短时预测研究
20
作者 鲍建涛 李昭 +9 位作者 张雪容 邓应彬 李晓芳 彭小燕 陈仁容 贾翊文 李彤 邓琰 杨骥 吴希文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388-1403,共16页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导致藻华现象的时有发生,而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是监测湖库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能准确体现湖库的水质状况以及藻华程度。由于季节、天气和水体富营养程度的差异,使得传统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场景下Chl-a质... 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的升高,导致藻华现象的时有发生,而叶绿素a(Chl-a)质量浓度是监测湖库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能准确体现湖库的水质状况以及藻华程度。由于季节、天气和水体富营养程度的差异,使得传统模型不能满足复杂场景下Chl-a质量浓度高精度预测的需求。文章探讨了以因子交互作用、昼夜差异和营养化状况等3种类型的场景划分方法,针对每种类型的数据特征进行多场景划分,并分别运用机器学习(RF、GBDT、XGBoost)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湖库水体Chl-a质量浓度进行短时预测。结果表明:1)以因子交互作用进行场景划分的预测效果最好,平均RMSE为0.0045,比场景划分前的平均RMSE提高了4.26%;2)按昼夜差异进行场景划分的预测效果较差,平均RMSE为0.00474,比场景划分前的RMSE降低了0.9%;3)在富营养场景中,RF、GBDT、XGBoost和线性回归4种预测模型的预测精度是最高的,RMSE分别为0.0034、0.0036、0.0035和0.0039,其中RF模型预测精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l-a质量浓度 场景分割 机器学习 短时预测 因子交互作用 湖库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