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物种扩散模型构建广东沿海地区黑脸琵鹭的功能性生态廊道 被引量:5
1
作者 杨锡涛 钟志强 +5 位作者 修晨 林少娜 李艺 曾向武 段智钊 谢首冕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2年第2期12-22,共11页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 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栖息地斑块化导致了其种群规模、地理分布和栖息地利用率都发生了变化,并阻碍了它们的迁移和扩散,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逐渐成为降低这些影响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功能性生态廊道的连接是基于物种的扩散实现的,然而扩散是最难表观的参数之一。这导致了功能性生态廊道在构建时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主要包括(1)如何表观物种的扩散趋势;(2)如何利用物种扩散模式确定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的间距值。鉴于此,以2010—2020年广东沿海地区的黑脸琵鹭为研究对象,利用物种扩散模型,获得了它们的扩散意愿链、踏脚石间距值的估算方法,并完成了功能性生态廊道的空间布局。结果如下:(1)黑脸琵鹭具有北向、东向和西向的扩散意愿链;(2)功能性生态廊道踏脚石间的适宜间距为33~50 km;(3)以此间距为参考,构建功能性生态廊道,可以保持黑脸琵鹭中等强度的扩散强度,以稳定种群的扩散加速度,避免过高或过低的增长速度,从而更好的发挥扩散的源汇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脸琵鹭 扩散 栖息地 保护 生态廊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湿地重点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动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邓诗泉 于冬梅 +2 位作者 刘源志弘 黄源欣 李爱英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4年第3期26-32,共7页
广州南沙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在该区域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该研究旨在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探讨南沙湿地重点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未来的鸟类保护及其栖息地管理、修复工作提... 广州南沙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尤其是鸟类多样性在该区域具有重要的保护意义。该研究旨在通过长期监测和数据分析,探讨南沙湿地重点保护鸟类物种多样性的动态变化,为未来的鸟类保护及其栖息地管理、修复工作提供指导。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对广州市南沙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进行月度监测,共记录到鸟类139种隶属于15目38科,以非雀形目为主。参考2021年最新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和《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记录到的鸟类共包含重点保护鸟类32种,隶属6目7科10属,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鸟类11种,广东省重点保护物种1目1科15属20种。重点保护鸟类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的数量从15只上升至115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褐翅鸦鹃Centropus sinensis是数量最多的保护鸟类,而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数量的下降则需要进一步的关注。广东省重点保护鸟类则以鹭科、反嘴鹬科和鸥科为主。结果表明,南沙湿地的鸟类多样性明显增加,但重点保护鸟类数有一定的下降趋势;“明星”物种的存在可能影响湿地的管理策略,一些濒危物种会因为“明星”物种的存在而长期缺乏应有的关注。因此,管理策略应在平衡“明星”物种和其他濒危物种的保护需求方面进行调整,以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和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沙湿地公园 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物种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水虻幼虫粉对肉鸡生长性能、肉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3
作者 何思远 董世竹 +1 位作者 严雪晴 徐齐云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3-136,共4页
为了给黑水虻幼虫粉(BSFL)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以500羽平均体重一致的22日龄白羽肉鸡(公鸡)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CK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T1、T2、T3和T4分别用BSFL替代基础饲料中25%、50... 为了给黑水虻幼虫粉(BSFL)在肉鸡饲料中的应用提供借鉴,本研究以500羽平均体重一致的22日龄白羽肉鸡(公鸡)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20羽。CK饲喂基础饲料,试验组T1、T2、T3和T4分别用BSFL替代基础饲料中25%、50%、75%和100%的鱼粉,试验为期21 d,测定其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计算其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CK相比,T1和T2组的末重无显著变化(P>0.05),T3和T4组的末重显著降低(P<0.05)。T1和T2组的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与CK处于同一水平(P>0.05),T3和T4组的ADG显著降低(P<0.05),F/G显著升高(P<0.05)。T3和T4组的L*显著低于CK(P<0.05)。T1和T2组肉鸡胸肌和腿肌的24 h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低于CK(P<0.05),T3和T4组的24 h滴水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高于CK(P<0.05)。T2组的毛利润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T1组的毛利润显著高于CK(P<0.05)。综上所述,BSFL替代50%及以下的鱼粉不影响肉鸡的生长性能,且对肉鸡的肉质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中替代比例为50%时的经济效益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水虻幼虫粉 肉鸡 生长性能 肉品质 经济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驱动因子分析的冬季水鸟栖息地选择研究
4
作者 练丽 韩坤涛 +5 位作者 臧莹安 黄文彬 陈聪慧 李孝恩 于冬梅 杨锡涛 《林业与环境科学》 2023年第6期48-56,共9页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研究在海丰自然保护区东关联安围片区开展了冬季水鸟及生境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8种,含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驱动冬季水鸟多样性的环境因...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水鸟栖息地,已被列为国际重要湿地。研究在海丰自然保护区东关联安围片区开展了冬季水鸟及生境调查,共记录到鸟类28种,含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种。利用典范对应分析法研究驱动冬季水鸟多样性的环境因子。CCA分析表明红树林面积和滩涂面积对水鸟分布存在显著性影响,是驱动水鸟分布的主要因子;红树林面积和滩涂面积是促进涉禽类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滩涂面积是促进鸥类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而水产养殖塘是推动非鸥类游禽数量增加的主要因素;此外,养殖池塘水的深度和盐度与水鸟分布呈现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 水鸟 生境 栖息地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中国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演替及防控分析 被引量:16
5
作者 唐睿 孙宪银 +2 位作者 卓富彦 朱景全 郭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208-2219,共12页
【目的】分析中国各棉花产区棉花生产中病虫害的优势种类,研究历年害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演替,汇总棉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棉花病虫害防控路径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9年由全国农技中心采集棉花病虫害监测网络棉花生产区农... 【目的】分析中国各棉花产区棉花生产中病虫害的优势种类,研究历年害虫发生情况及防治策略演替,汇总棉田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为棉花病虫害防控路径提供参考。【方法】2015~2019年由全国农技中心采集棉花病虫害监测网络棉花生产区农技人员调查棉花病虫害方法年度数据,包含棉花种植面积、棉花主要病虫害发生面积、防治面积、挽回损失和实际损失。对比年均种植面积和病虫害发生面积数据,分析病虫害演替规律。以年度演替、分省分布变化及虫害/防治对比等分析评估对中国棉田生产中主要虫害、病害及其防治数据。【结果】全国棉花病虫害总体发生和防治面积呈下降趋势,与种植面积呈正相关,年均总体防治面积高于发生面积。棉花病虫害5年间总体发生面积前三地区分别为新疆、河北和山东。虫害于5年间平均发生面积为7 664.67×10^(3)(hm^(2)·次),病害年均总发生面积1 639.47×10^(3)(hm^(2)·次)。棉花虫害5年间年均防治面积为9 327.67×10^(3)(hm^(2)·次),病害年均防治1 630.27×10^(3)(hm^(2)·次)。病害中年均发生面积较高的分别为棉花苗病、铃病、枯萎病和黄萎病,年均发生面积29.019×10^(3)~511.41×10^(3)(hm^(2)·次),苗病中立枯病发生面积最高,为253.69×10^(3)(hm^(2)·次)。虫害中年均发生面积最高为棉蚜、棉铃虫、棉叶螨、棉盲蝽、烟粉虱和棉蓟马,年均发生面积443.81×10^(3)~2 081.04×10^(3)(hm^(2)·次)。主要病虫害各自年度发生趋势具有区域相似性。【结论】全国棉花生产年均实际损失趋于稳定,而数种主要害虫的防治面积仍显著高于发生面积,在棉花病虫害防治中的用药方法尚可优化。棉花病虫害发生演替是农业格局、耕种制度、管理技术和生态环境的互作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病害 虫害 发生规律 防治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芽孢杆菌蛋白酶基因的比较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贾仲昕 赵佳男 +4 位作者 季芳 王雪 李刚 王承民 秦建华 《广东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5期110-117,共8页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产蛋白酶能力与携带的蛋白酶基因的关系,探寻影响芽孢杆菌产蛋白酶能力的重要基因。【方法】通过筛选培养基筛选能够产生蛋白酶的菌株,采用福林酚法检测菌株产生的蛋白酶的活性,对15株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 【目的】研究芽孢杆菌产蛋白酶能力与携带的蛋白酶基因的关系,探寻影响芽孢杆菌产蛋白酶能力的重要基因。【方法】通过筛选培养基筛选能够产生蛋白酶的菌株,采用福林酚法检测菌株产生的蛋白酶的活性,对15株芽孢杆菌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获得菌株染色体上携带的蛋白酶基因情况并将其分类;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蛋白酶基因mRNA的转录水平;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和细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BGWAS),探讨影响细菌产蛋白酶能力高低的原因。【结果】根据菌株染色体上携带的蛋白酶基因情况,可分为7种基因型(G1~G7)。比较基因组学和BGWAS分析发现,细菌染色体上携带的蛋白酶基因种类的多寡与其产蛋白酶能力的高低有直接关系,且缺少aprX和aprE基因菌株的产蛋白酶能力明显下降。进一步研究基因mRNA水平发现,芽孢杆菌产蛋白酶能力的差异与aprX的表达水平有关。【结论】菌株染色体上携带的蛋白酶基因情况与菌株产蛋白酶能力之间存在关联。aprX是影响芽孢杆菌属细菌产胞外蛋白酶能力的重要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酶 芽孢杆菌 比较基因组学 荧光定量PCR aprX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种间竞争对燕鸥繁殖生态的影响
7
作者 杨锡涛 柯素强 +4 位作者 林宜舟 李双霜 林少娜 刘金成 游永明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7期160-164,170,共6页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 本文研究了乌屿岛粉红燕鸥、褐翅燕鸥和大凤头燕鸥的巢址选择偏好和繁殖生态,并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新的种间竞争如何影响巢址选择和繁殖生态。结果表明:大凤头燕鸥占据了粉红燕鸥的巢址,迫使粉红燕鸥侵占褐翅燕鸥的巢区,出现粉红燕鸥和褐翅燕鸥最佳巢址重叠的现象;在大凤头燕鸥的竞争压力下,褐翅燕鸥倾向于低密度的繁殖方式,而粉红燕鸥则偏向于高密度的繁殖方式;大凤头燕鸥进入后,粉红燕鸥平均窝卵数由1.17枚增加到1.76枚,有2枚卵的巢占比由1/6增加到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鸥 种间竞争 繁殖生态 巢址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