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6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高碳铬不锈钢电子束焊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代一博
罗兵兵
+3 位作者
房卫萍
易耀勇
胡永俊
易朋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3-197,共5页
针对高碳铬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调质态的高碳铬不锈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其接头进行显微组织...
针对高碳铬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调质态的高碳铬不锈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其接头进行显微组织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加速电压150 kV、束流强度17 mA、焊接速度850 mm/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成形良好、无气孔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焊接接头。碳及合金元素以固溶态形式存在于焊缝中,熔合区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呈现出非平衡凝固组织,焊接热影响区中碳化物颗粒发生部分溶解。焊接接头硬度分布呈现典型的“M”型,焊接热影响区硬度最高,可达750HV;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699 MPa,在焊接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接头的塑性变形能力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碳铬不锈钢
电子束焊
显微组织
接头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光丝位置对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善果
杨永强
+2 位作者
蔡得涛
罗子艺
薛亚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85,共5页
为了明晰光丝距离对激光填丝焊接过程影响规律,采用高速摄像、外观检查、宏观金相等方法,对3种光束模式下不同光丝距离与激光堆焊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光丝距离对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熔池波动和焊缝凝固的稳定性影响数...
为了明晰光丝距离对激光填丝焊接过程影响规律,采用高速摄像、外观检查、宏观金相等方法,对3种光束模式下不同光丝距离与激光堆焊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光丝距离对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熔池波动和焊缝凝固的稳定性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光丝位置由相交(-5mm)向相离(+5mm)变化时,熔滴过渡经历“液滴→液滴+液桥→液桥→液滴+液桥”阶段;相同光丝距离时,单光束激光模式、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和双光束并行模式的焊缝熔深依次降低,甚至出现焊缝偏移和无熔深现象;单光束模式和双光束串行模式对焊丝熔化和熔池的影响规律近似,但双光束并行模式下具有特殊性;单光束激光焊接时,随着离焦量的增加,焊缝的熔深由最大值409.8μm迅速减小到282.6μm;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时,焊缝的最大熔深仅为328.4μm,随着离焦量降低而减小,但正离焦量为焊缝截面呈现不对称状态;双光束激光并行焊接模式时,焊丝偏向小功率激光束时,焊缝无熔深;随着焊丝向大功率激光束移动,形成仅有226.5μm小熔深焊缝。该研究为铝合金激光增材和焊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焊接稳定性
光丝距离
熔滴过渡
光束模式
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激光摆动路径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巴一
韩善果
+2 位作者
杨永强
郑世达
师文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4-223,共10页
钢、铝两种材料因为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钢铝焊接成为难点。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钢/铝接头,采用7种激光扫描路径对DP780双相钢和5083铝合金两种金属进行搭接点焊试验。研究激光扫描路径对钢/铝接头宏观形貌、金相组织、...
钢、铝两种材料因为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钢铝焊接成为难点。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钢/铝接头,采用7种激光扫描路径对DP780双相钢和5083铝合金两种金属进行搭接点焊试验。研究激光扫描路径对钢/铝接头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路径的变化对接头的影响较大,相比于常规焊接,摆动焊接的接头具备更好的连接质量,焊缝表面成形效果更好;钢/铝接头主要由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使用激光摆动点焊的接头晶界明显,在马氏体和铁素体交界处有少量的片状珠光体,且焊缝各处的晶粒种类无较大差异,因此焊缝各处力学性能相同,减少受力后,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摆动点焊钢/铝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钢侧接头的最大显微硬度可达450 HV,是常规的1.06倍,剪切强度为83 N/mm,是常规焊接的2.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摆动焊接
焊缝成型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定向能量沉积增材制造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锨航
易江龙
+4 位作者
曹艺
牛犇
邹晓东
邱文丰
潘琳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80-386,共7页
双相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目前与铸造等传统工艺相比,定向能量沉积(DED)在制造形状复杂的大尺寸双相不锈钢结构件上具有材料利用率高、产品交付周期短等优势。然而,DED过程...
双相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目前与铸造等传统工艺相比,定向能量沉积(DED)在制造形状复杂的大尺寸双相不锈钢结构件上具有材料利用率高、产品交付周期短等优势。然而,DED过程中复杂的热循环容易引起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的不均匀,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和耐腐蚀性能的恶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DED技术增材制造的双相不锈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成型工艺参数、合金成分、热处理工艺等对双相不锈钢结构件微观组织的演变、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定向能量沉积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耐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马婷
杨浩坤
赵运强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667-675,共9页
介绍了基于搅拌摩擦焊原理开发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根据制备工艺差异,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可分为3类,分别为基于薄板逐层堆积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消耗金属粉材的固相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及消耗金属棒材的摩擦表面增材制造技术。...
介绍了基于搅拌摩擦焊原理开发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根据制备工艺差异,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可分为3类,分别为基于薄板逐层堆积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消耗金属粉材的固相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及消耗金属棒材的摩擦表面增材制造技术。对上述3类搅拌摩擦增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增材制造
搅拌摩擦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组织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制备方法对氟铝酸钾成分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宏江
曾燕
+1 位作者
李鹏
李石敬敏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为研究制备方法对氟铝酸钾成分及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干磨法、水磨法、烧结法、熔融法和氢氟酸化合法制备氟铝酸钾,并运用XRD和DSC-TGA对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氟铝酸钾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融法和氢氟酸化合法相比于干磨法、水磨法...
为研究制备方法对氟铝酸钾成分及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干磨法、水磨法、烧结法、熔融法和氢氟酸化合法制备氟铝酸钾,并运用XRD和DSC-TGA对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氟铝酸钾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融法和氢氟酸化合法相比于干磨法、水磨法和烧结法,他们的反应更完全、熔点最低,制备的氟铝酸钾高温组成相相同、品质相当;氢氟酸化合法相比于熔融法,生产原料价廉易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该法更适合在大规模生产中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钎焊
铝钎剂
氟铝酸钾
熔融法
氢氟酸化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碳铬不锈钢电子束焊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
1
1
作者
代一博
罗兵兵
房卫萍
易耀勇
胡永俊
易朋
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
中
乌
焊接
研究所
广东
工业大学材料与能源
学院
出处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193-197,共5页
基金
广州市对外科技合作项目(201907010010)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8B090904004)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E0205300)。
文摘
针对高碳铬不锈钢焊接接头性能差的问题,采用电子束焊接技术对厚度为5 mm的调质态的高碳铬不锈钢进行焊接。利用光学显微镜(OM)、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拉伸试验机等设备对其接头进行显微组织与性能分析。结果表明,在加速电压150 kV、束流强度17 mA、焊接速度850 mm/min的条件下,可获得成形良好、无气孔和裂纹等缺陷产生的焊接接头。碳及合金元素以固溶态形式存在于焊缝中,熔合区均为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呈现出非平衡凝固组织,焊接热影响区中碳化物颗粒发生部分溶解。焊接接头硬度分布呈现典型的“M”型,焊接热影响区硬度最高,可达750HV;焊接接头抗拉强度为699 MPa,在焊接热影响区发生脆性断裂,接头的塑性变形能力急剧下降。
关键词
高碳铬不锈钢
电子束焊
显微组织
接头性能
Keywords
high carbon chromium stainless steel
electron beam welding
microstructure
joint property
分类号
TG456.3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光丝位置对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
4
2
作者
韩善果
杨永强
蔡得涛
罗子艺
薛亚飞
机构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
学院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广东省现代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处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85,共5页
基金
广东省科学院资助项目(2019GDASYL-0501011,2018GDASCX-0803,2021GDASYL-20210103085)
广东省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9B1515120081)
广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项目(2019GH19)。
文摘
为了明晰光丝距离对激光填丝焊接过程影响规律,采用高速摄像、外观检查、宏观金相等方法,对3种光束模式下不同光丝距离与激光堆焊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光丝距离对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熔池波动和焊缝凝固的稳定性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光丝位置由相交(-5mm)向相离(+5mm)变化时,熔滴过渡经历“液滴→液滴+液桥→液桥→液滴+液桥”阶段;相同光丝距离时,单光束激光模式、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和双光束并行模式的焊缝熔深依次降低,甚至出现焊缝偏移和无熔深现象;单光束模式和双光束串行模式对焊丝熔化和熔池的影响规律近似,但双光束并行模式下具有特殊性;单光束激光焊接时,随着离焦量的增加,焊缝的熔深由最大值409.8μm迅速减小到282.6μm;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时,焊缝的最大熔深仅为328.4μm,随着离焦量降低而减小,但正离焦量为焊缝截面呈现不对称状态;双光束激光并行焊接模式时,焊丝偏向小功率激光束时,焊缝无熔深;随着焊丝向大功率激光束移动,形成仅有226.5μm小熔深焊缝。该研究为铝合金激光增材和焊接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材料
焊接稳定性
光丝距离
熔滴过渡
光束模式
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
Keywords
materials
welding stability
the distance between laser beam and wire
droplet transfer
beam mode
aluminum alloy laser welding with filler wire
分类号
TG442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激光摆动路径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2
3
作者
巴一
韩善果
杨永强
郑世达
师文庆
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广东省现代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
学院
广东
海洋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
学院
出处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4-223,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0 YFE02053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2073089)
+1 种基金
广东省普通高校重点领域专项(2020 ZDZX2061)
广东省科学院项目(2019 GDASYL-0501011,2018 GDASCX-0803,2020 GDASYL-20200302013)。
文摘
钢、铝两种材料因为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钢铝焊接成为难点。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钢/铝接头,采用7种激光扫描路径对DP780双相钢和5083铝合金两种金属进行搭接点焊试验。研究激光扫描路径对钢/铝接头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路径的变化对接头的影响较大,相比于常规焊接,摆动焊接的接头具备更好的连接质量,焊缝表面成形效果更好;钢/铝接头主要由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使用激光摆动点焊的接头晶界明显,在马氏体和铁素体交界处有少量的片状珠光体,且焊缝各处的晶粒种类无较大差异,因此焊缝各处力学性能相同,减少受力后,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摆动点焊钢/铝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钢侧接头的最大显微硬度可达450 HV,是常规的1.06倍,剪切强度为83 N/mm,是常规焊接的2.12倍。
关键词
激光摆动焊接
焊缝成型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剪切强度
Keywords
laser oscillation welding
weld forming
metallographic organization
microhardness
shear strength
分类号
TG457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定向能量沉积增材制造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
1
4
作者
黄锨航
易江龙
曹艺
牛犇
邹晓东
邱文丰
潘琳琳
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
中
乌
焊接
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
学院
华南软物质
科学
与
技术
高等
研究
院
出处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380-386,共7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201011077)
广东省科学院建设国内一流研究机构行动专项资金项目(2021GDASYL-20210103083)
+4 种基金
广东省科学院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2020GDASYL-202003010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1A1515011756)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0A1515110327)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E0205300)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B1212050001)。
文摘
双相不锈钢由于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应用于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领域。目前与铸造等传统工艺相比,定向能量沉积(DED)在制造形状复杂的大尺寸双相不锈钢结构件上具有材料利用率高、产品交付周期短等优势。然而,DED过程中复杂的热循环容易引起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的不均匀,导致其力学性能的各向异性和耐腐蚀性能的恶化。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DED技术增材制造的双相不锈钢的研究现状,总结了成型工艺参数、合金成分、热处理工艺等对双相不锈钢结构件微观组织的演变、力学性能及腐蚀性能的影响,最后对该领域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关键词
双相不锈钢
定向能量沉积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耐蚀性
Keywords
duplex stainless steel
directed energy deposition
microstructure
mechanical property
corrosion resistance
分类号
TG456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
2
5
作者
马婷
杨浩坤
赵运强
机构
深圳市燃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香港生产力促进局智能制造部
广东省科学院
中
乌
焊接
研究所
/
广东省
现代
焊接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出处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年第4期667-675,共9页
基金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22A0505050054)
香港创新及科技基金项目(IITP/021/19AP)。
文摘
介绍了基于搅拌摩擦焊原理开发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根据制备工艺差异,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可分为3类,分别为基于薄板逐层堆积的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消耗金属粉材的固相搅拌摩擦增材制造技术及消耗金属棒材的摩擦表面增材制造技术。对上述3类搅拌摩擦增材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并对基于搅拌摩擦的固相增材制造技术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固相增材制造
搅拌摩擦
制备工艺
力学性能
组织结构
Keywords
solid-phase additive manufacturing
friction stir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chanical properties
microstructure
分类号
TG10 [金属学及工艺—金属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制备方法对氟铝酸钾成分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
1
6
作者
刘宏江
曾燕
李鹏
李石敬敏
机构
广东省科学院
中
乌
焊接
研究所
/
广东省
现代
焊接
技术
重点
实验室
华南理工大学前沿软物质
学院
出处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年第6期1030-1034,共5页
基金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907010023)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YFE0205300)
+1 种基金
广东省科学院发展专项资金项目资助项目(2020GDASYL-20200301001)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B1212050001)。
文摘
为研究制备方法对氟铝酸钾成分及性能的影响,分别采用干磨法、水磨法、烧结法、熔融法和氢氟酸化合法制备氟铝酸钾,并运用XRD和DSC-TGA对5种不同方法制备的氟铝酸钾样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熔融法和氢氟酸化合法相比于干磨法、水磨法和烧结法,他们的反应更完全、熔点最低,制备的氟铝酸钾高温组成相相同、品质相当;氢氟酸化合法相比于熔融法,生产原料价廉易得、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较低,该法更适合在大规模生产中使用。
关键词
钎焊
铝钎剂
氟铝酸钾
熔融法
氢氟酸化合法
Keywords
brazing
aluminium brazing flux
potassium fluoroaluminate
melting method
hydrofluoric acid chemical synthesis method
分类号
TG425.2 [金属学及工艺—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高碳铬不锈钢电子束焊接头性能研究
代一博
罗兵兵
房卫萍
易耀勇
胡永俊
易朋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光丝位置对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过程的影响
韩善果
杨永强
蔡得涛
罗子艺
薛亚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激光摆动路径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巴一
韩善果
杨永强
郑世达
师文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定向能量沉积增材制造双相不锈钢微观组织与性能研究进展
黄锨航
易江龙
曹艺
牛犇
邹晓东
邱文丰
潘琳琳
《材料导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搅拌摩擦增材制造的研究进展
马婷
杨浩坤
赵运强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制备方法对氟铝酸钾成分和性能的影响
刘宏江
曾燕
李鹏
李石敬敏
《材料研究与应用》
CAS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