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甲基化水平与氯胺酮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疗效的关系
1
作者 蓝玉婷 周燕玲 +4 位作者 刘冠希 黎伟城 蓝晓凤 赵存友 宁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2-239,共8页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 目的基于一项针对重复氯胺酮注射治疗难治性抑郁障碍(treatment-resistant depression,TRD)的临床队列研究,检测患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甲基化在不同疗效反应中的差异,以探索其在疗效预测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TRD患者在接受为期2周、共6次氯胺酮注射治疗前后的外周血浆BDNF水平,用蒙哥马利-艾森贝格抑郁评定量表(Montgomery-Asberg depression rating scale,MADRS)评价疗效,比较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的BDNF甲基化水平,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目标CpG位点的甲基化对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TRD患者在完成6次重复氯胺酮输注后,治疗有效组与治疗前的基线水平相比,MADRS评分[(25.20±7.54)分vs.(8.10±5.32)分]和血浆BDNF浓度[8.74(5.26,13.46)ng/mL vs.16.59(7.41,24.46)ng/mL]均显著改善(P<0.01)。基线水平时,BDNF上有35个CpG位点甲基化程度在不同疗效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部患者中,有2个位于BDNF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rs1240718851和cg06260077)呈现出高甲基化低表达的关系,其中一个CpG位点经双荧光素酶实验验证其可能影响BDNF的表达。结论TRD患者血浆BDNF浓度随着抑郁症状的缓解而上升,BDNF甲基化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可预测重复静脉注射氯胺酮抗抑郁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性抑郁障碍 难治性抑郁 氯胺酮 抗抑郁治疗 治疗效果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DNA甲基 表观遗传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电技术在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念中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
作者 何宇航 易芸 +4 位作者 李荷花 吴逢春 江帆 吴凯 黄园园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60-564,共5页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念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发现,两者在脑电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脑电静息态分析发现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Gamma绝对功率在特定电极点明显升高,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的Beta和Gamma活性发...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自杀意念是抑郁症患者自杀未遂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研究发现,两者在脑电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脑电静息态分析发现伴自杀意念抑郁症患者Gamma绝对功率在特定电极点明显升高,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的Beta和Gamma活性发生变化。脑电微状态研究表明,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者、伴自杀意念者的微状态存在差异,其中微状态序列短片段具有一定潜力。事件相关电位研究中,两者在P3波、N2波等成分表现出特定特征,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抑郁症患者N2波幅值较低。虽然脑电技术的机器学习相关研究较少,但已显示出一定的应用前景。因此本文概述两者相关的脑电研究进展,旨在为抑郁症自杀的早期预测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自我伤害行为 自杀意念 自杀 脑电图 事件相关电位 机器学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人心理健康素养与抑郁和焦虑及失眠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2
3
作者 杨雨青 黄婧 +5 位作者 林子新 余彤 陈夕圆 杨宁 钟少玲 周亮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44-349,共6页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 目的:探究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及其与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的关系。方法:选取广州市18~23岁的青年人10273名,采用国民心理健康素养问卷、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失眠严重程度问卷(ISI)进行调查。结果:心理健康素养达标1137人(11.1%),存在抑郁症状2758人(26.8%)、焦虑症状1355人(13.2%)、失眠症状4936人(48.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人口学和生活方式因素后,心理健康素养未达标是抑郁、焦虑、失眠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8、1.93、1.49,95%CI:1.74~2.48、1.52~2.46、1.31~1.70)。结论:青年人群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不足,且心理健康素养缺乏与出现抑郁、焦虑和失眠症状存在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 心理健康素养 抑郁 焦虑 失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MRI机器学习用于诊断和治疗精神分裂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3
4
作者 刘晨宇 周素妙 +5 位作者 易芸 黄园园 李荷花 冯仕轩 黎浚豪 吴逢春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98-1901,共4页
精神分裂症(SZ)是一种严重精神疾病,采用传统方法进行诊断易漏、误诊。利用机器学习(ML)算法可从功能MRI(fMRI)数据中提取SZ相关特征,并进行诊断及疗效预测。本文就基于fMRI的ML用于诊断和治疗SZ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机器学习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
5
作者 石喆 左夏林 +2 位作者 彭林辉 卢志伟 李孔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138-3145,共8页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 目的探讨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在大脑皮层梗死后继发丘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使用电凝法制备成年雄性SD大鼠的局灶性皮层梗死模型,并将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术后1~4周的不同时间点模型组。在评估各组大鼠神经功能改变的基础上,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分别检测丘脑VPN区NeuN、GFAP、Iba-1和Iba-1^(+)/CD68^(+)(M1型小胶质细胞)及Iba-1^(+)/CD206^(+)(M2型小胶质细胞)阳性细胞数量和形态变化;通过免疫印迹检测丘脑VPN区IL-1β、TNF-α、IL-10和Arg-1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4周时NeuN免疫阳性细胞减少(P<0.05),GFAP和Iba-1免疫阳性细胞增多(P<0.05),促炎因子TNF-α和IL-1β表达明显升高(P<0.05),神经功能学评分显著升高(P<0.05)。与M2型小胶质细胞相比,模型组4周梗死同侧丘脑VPN区M1型小胶质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M1型小胶质细胞极化可能参与了大脑皮层梗死后同侧丘脑损害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远隔损害 丘脑 小胶质细胞极化 神经炎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抑郁症经颅磁刺激治疗靶点选择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6
作者 罗昕 张宾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50-154,共5页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然而其疗效不一,这可能与刺激靶点的定位不同有关。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利用MRI结构和功能像数据寻找TM... 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临床治疗抑郁症的常用方法,然而其疗效不一,这可能与刺激靶点的定位不同有关。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的发展,利用MRI结构和功能像数据寻找TMS抗抑郁靶点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因此,本文综述了MRI在TMS抗抑郁靶点选择中的应用进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用MRI结构像可以进行更为精准的脑区划分及毫米级靶点坐标的定义;通过MRI功能像计算功能连接和有效连接等参数来确定个体化刺激靶点的位置;结合MRI结构像的辅助定位法帮助操作者准确定位到目标刺激靶点。本综述旨在整理相关研究,为提高TMS临疗效提供相关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经颅磁刺激 功能连接 任务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抑郁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7
作者 黄巧芳 黄杏笑 +5 位作者 林俊艺 段炼 庞振泰 伍少娟 邹彩媚 徐世超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9期1238-1243,共6页
目的探究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9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观察组运用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进行个体化干预,对照组则运用常规美沙酮治疗服务... 目的探究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对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纳入94例美沙酮维持治疗服务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6例)。对观察组运用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进行个体化干预,对照组则运用常规美沙酮治疗服务模式进行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及6个月三个时间点对两组受试者的焦虑状态、抑郁状态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受试者在接受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干预6个月后在抑郁状态和焦虑状态方面均较干预前显著改善,并且无论是BDI评分和BA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受试者中“有抑郁”的人数占比和“有焦虑”的人数占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受试者的生活质量评分(183.77±8.90)显著高于对照组(174.76±11.14)(P<0.01)。结论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在改善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的心理状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值得被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护-社工联动康复模式 美沙酮维持治疗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难治性抑郁症非药物治疗新进展
8
作者 徐蕊 黄兴兵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439-446,共8页
抑郁症具有多发、年轻化及高自杀率等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限,疗效不一,越来越多患者转为难治性抑郁症,为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出现了较多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物理治疗受到极大关注。本文就近年... 抑郁症具有多发、年轻化及高自杀率等特点严重损害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针对抑郁症的治疗方法有限,疗效不一,越来越多患者转为难治性抑郁症,为进一步提高治愈率,出现了较多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其中,物理治疗受到极大关注。本文就近年来难治性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手段进行简述及讨论,对该领域的发展提出新的展望,为读者提供新思路与启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抑郁症 非药物治疗 个性化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