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悬浮化”问题解决机制探究——基于广州市白云区党建引领的扎根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蔡岚 王介凡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5-63,共9页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引领功能,但在党建引领实践中出现的引领“悬浮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广州市白云区破解党建引领“悬浮化”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该区缓解党建引领“悬浮化”问题得... 党中央高度重视党建对城市基层治理的引领功能,但在党建引领实践中出现的引领“悬浮化”问题,严重影响了基层治理效能。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法对广州市白云区破解党建引领“悬浮化”的实践进行分析,发现该区缓解党建引领“悬浮化”问题得益于组织机制、嵌入机制及运行机制三个方面的努力:在组织机制方面,构建基层党组织合作机制体系及提升党组织综合能力;在嵌入机制方面,强化治理主体平台上互联互动、情感上持续融入、优势上有机互联;在引领机制方面,构建契合实际需求的服务机制、赋能机制、动员机制、责任机制。三方面机制共同作用将有助于破解城市基层治理中党建引领“悬浮化”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治理 党建引领 “悬浮化”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社会资本与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一项经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彭灵灵 林蕾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3-52,共10页
以Z市G镇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为例,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对社会资本展开类型学区分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构建,进而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社会组织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 以Z市G镇为流动人口提供公共服务的社会组织为例,引入社会资本理论,在对社会资本展开类型学区分的基础上,聚焦社会组织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资本构建,进而对流动人口社会融入所产生的积极作用,研究发现:社会组织是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的另一关键,其中有着复杂的作用机制。异地商会、行业协会、老乡会等社会组织将以“三缘”为基础的初级关系的流动人口聚合在一起,帮助流动人口搭建起结合型社会资本;社区社会组织帮助流动人口培育出桥接型社会资本;枢纽型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了上下交融、左右互动的连结型社会资本。三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对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的作用更为深远。因此,要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为流动人口提供更多的桥接型社会资本和连结型社会资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资本 流动人口 社会融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新时代以社会治理现代化驱动共同富裕的内在逻辑与路径 被引量:3
3
作者 彭灵灵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7,共7页
促进共同富裕是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支撑,而社会治理现代化则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撑。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同时... 促进共同富裕是系统性工程,不仅需要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具备必要的社会支撑,而社会治理现代化则为共同富裕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支撑。这是因为社会治理现代化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同时社会治理现代化也为解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提供更多“社会手段”。这就拓宽和筑牢了共同富裕的社会基础,有力推动了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治理现代化 共同富裕 社会支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调查研究何以驱动政策形成?——以《农业六十条》的制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费久浩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103,198,共22页
调查研究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其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尤为显著,然而目前学界较少从调查研究的视角观察和解释当代中国的政策形成过程。论文对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制定《农业六十条》的过程... 调查研究是当代中国治国理政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其在政策形成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尤为显著,然而目前学界较少从调查研究的视角观察和解释当代中国的政策形成过程。论文对20世纪60年代初中央制定《农业六十条》的过程追踪显示,调查研究在政策创议、拟制、修正和成型等环节均发挥着重要的驱动作用。理论分析表明,调查研究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根本原因在于其蕴含政策形成所需的三重机制,即问题建构机制、知识生产机制和共识凝聚机制。从更一般的意义上看,调查研究是当代中国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政策哲学的实现路径,同时构成公共政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方法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查研究 政策形成 问题建构 知识生产 共识凝聚 《农业六十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如何被生产——城市基层社区的治理实践 被引量:10
5
作者 吴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0-82,190,共14页
作为连接国家与民众的重要纽带,基层政府既需要应对来自于上层的行政压力,又要满足社区多元化的需求,常囿于“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桎梏之中。面对这一困境,基层政府在社会建设实践中试图寻找和发掘社会的主动性,社会因而“被生产”出... 作为连接国家与民众的重要纽带,基层政府既需要应对来自于上层的行政压力,又要满足社区多元化的需求,常囿于“权力有限,责任无限”的桎梏之中。面对这一困境,基层政府在社会建设实践中试图寻找和发掘社会的主动性,社会因而“被生产”出来。政府试图通过行政嵌入,将居民、社区、社会组织动员起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要素的聚合与重组。但是政府主动的赋权行为并不必然实现社会的内部增能,反而会加深社会对政府的依赖,造成社会内部的分裂。而社会被生产这一研究议题,有待进一步拓展,以深化对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被生产 社会建设 行政嵌入 政府 基层社区 基层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同生产”如何达成——基于城市社区公共服务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吴月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1-42,205,共13页
“共同生产”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激发公众社区参与,也有助于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品质。以C市X区为典型案例探索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实践的形成机制与推进之道,可以发现:共同生产实践在国家创制与自我驱使的... “共同生产”在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中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激发公众社区参与,也有助于提升社区公共服务品质。以C市X区为典型案例探索城市社区公共服务共同生产实践的形成机制与推进之道,可以发现:共同生产实践在国家创制与自我驱使的动力下,以机制保证实现常规生产者和消费生产者、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在场,形成各方主体的合力,这增进了公民参与的持久性并使其因参与而受益。尽管共同生产实践并不能解决社区公共服务供给领域的所有问题,但提炼共同生产的行动逻辑,无疑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公共服务 共同生产 社区治理 共建共治共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代理人再生产: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实践及其逻辑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月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5-112,共8页
在社会治理转型期,国家力量的向下渗透与社会力量的向上生长,会带来哪些新的治理经验?这些新实践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究,本文认为基层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压力与惯习之下,为加强国家权威的合法性,缓解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 在社会治理转型期,国家力量的向下渗透与社会力量的向上生长,会带来哪些新的治理经验?这些新实践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对典型个案的研究,本文认为基层政府在制度创新的压力与惯习之下,为加强国家权威的合法性,缓解治理主体的多元化要求与基层政府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采取了代理人再生产的行动策略。这样一种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的产生,是国家在追求发展与威权体制约束下,在协调政府主导与社会自治间关系时进行的一种折衷选择,通过创新性地构建第三方合作平台,基层社会治理资源得以有效聚集,基层民众对国家权威的合法性认同也得以加强。它既展现了基层政府在社会治理中的权威意志及导向性功能,也呈现出社会力量在向上生长的过程中是如何被吸纳整合,成为政府渗透基层的重要抓手。而要在"强政府"的基本场域下构建形成"强社会"的发展态势,则需要进一步调试各级政府与基层社会之间的权力关系,扩大资源配给方式的改革面向,回归基层社会治理的社会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理人再生产 基层社会治理 新实践 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浮”的项目:对基层政府策略性行为的考察 被引量:5
8
作者 吴月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9-36,共8页
以财政为核心,项目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基层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层体系自上而下的控制权威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在项目制的运作过程中,基层政府也会使用一些反控手段,采取策略性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这些策略性行... 以财政为核心,项目制重塑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在基层也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科层体系自上而下的控制权威得到进一步强化。然而,在项目制的运作过程中,基层政府也会使用一些反控手段,采取策略性行为以维护自身的利益需要,这些策略性行为表现为对上级政府的指示予以服从性回应的同时,运用非正式手段运作项目,对承接项目的社会组织既支持又控制。基层政府的策略性行为导致项目的“悬浮”,即项目的建设目标设定、内容设置、服务需求认知等都“悬浮”于公众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之上,项目的建设效率得以提升,但社会服务供给效率却未能满足。基层政府策略性行为的发生,主要有模糊的政策信号及“条块”间冲突、自上而下的制度性同构压力、双重治理逻辑间的张力、压力型体制下多目标的工作环境、非对称的资源依赖关系等因素的推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制 社会服务 基层政府 策略性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专家的决策影响力:评价体系、现实状态与优化路径——基于G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的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费久浩 《智库理论与实践》 CSSCI 2022年第1期24-32,104,共10页
[目的/意义]专家是现代国家政策过程中一类规模庞大且显示度极高的政策行动者,专家的决策影响力是智库和决策咨询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聚焦于专家决策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建构、现实状态描述和优化路径提炼,对这一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知... [目的/意义]专家是现代国家政策过程中一类规模庞大且显示度极高的政策行动者,专家的决策影响力是智库和决策咨询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本文聚焦于专家决策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建构、现实状态描述和优化路径提炼,对这一研究领域具有明显的知识推进和累积效用。[方法/过程]本文借鉴并整合已有研究文献,从广度、深度和实度三个层面构建一个专家决策影响力的评价体系,并以此定性地评估G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这一典型案例中专家的决策影响力水平,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专家决策影响力的优化路径。[结果/结论]定性地看,在政府非常设决策咨询机构这一效度范围内,专家的决策影响力总体上处于中等偏弱的水平,可以从决策咨询工作职业化、政策思想市场开放性、政学两界交流常态化等角度出发优化专家的决策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 决策影响力 评价体系 现实状态 优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