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刘佳宁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57-65,共9页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对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发展意义重大。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及使命,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尚有不少需要加强的领域。如金融事权集中在中央,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要... 加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对进一步推进金融开放创新、深化内地与港澳金融合作发展意义重大。对标粤港澳大湾区的定位及使命,三地科技金融协同发展尚有不少需要加强的领域。如金融事权集中在中央,科技、金融、产业融合发展要素和载体对接不畅,区域科技协同创新没有形成合力,“金融+创新+广东制造”的合作模式未能有效推进,科技金融人才缺乏等。基于此,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大力推动资源流通,在新形势下强化金融辐射的战略支点;加强创新合作,培育引领产业发展的战略引擎;推动制度创新,形成科技金融合作的新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金融创新 要素流通 协同合作 协同模式 协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的广东实践 被引量:9
2
作者 刘佳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12-116,共5页
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是推动广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本文将基于目前广东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提出未来广东推动三融合全面发展的基本想法... 科技、金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是推动广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推动力。本文将基于目前广东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的基本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依据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复杂性和动态性特征,提出未来广东推动三融合全面发展的基本想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 金融 产业 “三融合”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科技赋能消费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李礼 蒋乐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0-15,共6页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GLS方法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科技进步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科技有效赋能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规模增长以及结构优化;相较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 基于2006-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固定效应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采用GLS方法实证分析了互联网科技进步与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互联网科技有效赋能我国消费金融行业的规模增长以及结构优化;相较于互联网基础设施、互联网发展环境以及互联网商务应用,互联网普及程度的正向影响较弱,表明我国互联网人口红利正在消失;新基建对消费金融行业结构优化,具有显著的边际效用递增作用,并逐渐形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科技 消费金融 赋能效应 高质量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历史逻辑、时代价值与战略展望 被引量:6
4
作者 郭跃文 刘佳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共14页
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充分发挥大湾区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作用,以金融助力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必然选择。粤港澳三地金... 金融强国建设目标下,进一步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是充分发挥大湾区改革开放“窗口”“试验田”作用,以金融助力大湾区打造“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必然选择。粤港澳三地金融合作历经市场驱动型、政策驱动型、战略主导型三个发展阶段。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具备重要的战略价值、功能价值。要坚持服务实体经济为本,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构筑现代化金融体系,加强金融监管,全力化解风险,增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金融实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湾大湾区 金融枢纽 金融强国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常态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金融支撑 被引量:30
5
作者 刘佳宁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6-54,共9页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的持续积累和技术的突破创新两条主线,对制造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发展增加资本积累是制造业规模扩张的...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背景下,金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金融发展通过资本的持续积累和技术的突破创新两条主线,对制造业规模扩张、结构优化和技术进步产生影响,从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金融发展增加资本积累是制造业规模扩张的基本传导机制,产业结构优化通过增量资本和存量资本的动态调整来实现,金融发展能够分散研发创新风险形成合理的创新治理机制。在理论研究基础上,利用广东制造业28个行业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将金融发展分为规模、结构、效率三个维度,实证研究金融发展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影响,进一步验证理论分析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发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 资本积累 技术进步 新常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非线性影响: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佳宁 欧阳胜银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48,共10页
金融集聚通过制度和市场两个层面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效应和逆向挤出效应。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设计不同权重组合的金融集聚测算方法,采用分位数回归、门槛模型和分组检验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于技术创新的... 金融集聚通过制度和市场两个层面对技术创新产生正向推动效应和逆向挤出效应。利用粤港澳大湾区2008-2019年的面板数据,设计不同权重组合的金融集聚测算方法,采用分位数回归、门槛模型和分组检验的实证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对于技术创新的刺激作用存在区间差异,金融集聚以非线性方式影响技术创新;以金融业从业人员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金融集聚只在中高分位点上才能显著拉动技术创新,以金融业增加值为主要衡量指标的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在各分位点都比较显著;金融集聚较低城市组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更显著,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城市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效应存在边际递减趋势。建议保持适度金融集聚,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不同城市金融要素结构合理、相对均衡;疏通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的溢出路径,提升金融集聚的辐射作用;加快引进和培养高端金融人才,提高金融产出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技术创新 非线性检验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P平台的背景与货币政策的差异化影响--基于断点回归的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钱金保 赵嫚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27-31,56,共6页
P2P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平台具有银行、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理论上这些背景能够给平台带来政策分析、资金成本等方面的经营优势,但相关经验研究较为欠缺,本文研究货币政策变动对不同背景平台的差异化影响。具体来说,首先根据资金来源将P2... P2P行业鱼龙混杂,一些平台具有银行、国资、上市公司背景,理论上这些背景能够给平台带来政策分析、资金成本等方面的经营优势,但相关经验研究较为欠缺,本文研究货币政策变动对不同背景平台的差异化影响。具体来说,首先根据资金来源将P2P平台划分为背景平台(具有银行、国资或上市公司背景)和普通平台两类,然后基于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平台交易数据,运用断点回归方法分析基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变化对于两类平台的影响。结果发现,货币政策的变化对于成交量和平均投资利率有一定的影响,且背景平台的政策反应更为灵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P 银行背景 国资背景 上市公司背景 货币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的前瞻性研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情境推演的视角 被引量:8
8
作者 李礼 王鹏程 任志宏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4-142,共19页
通过推导以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商业银行、大湾区内跨境商户以及跨境消费者为主体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对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所面临的潜在问题开展情境推演研究,并结合深圳试点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在大湾区试点过程中... 通过推导以中国人民银行、指定商业银行、大湾区内跨境商户以及跨境消费者为主体的四方演化博弈模型,对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所面临的潜在问题开展情境推演研究,并结合深圳试点数据进行模拟仿真分析。结果发现,在大湾区试点过程中,四方博弈主体共同构成一个完整闭环的有机生态体系。其中,作为数字人民币的发行方,央行在跨境支付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指定商业银行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节点,主要通过手续费率定价、发放消费券以及综合推广成本影响博弈进程;跨境商户看重数字人民币的安全性以及节省成本优势;消费者的策略选择主要依赖于获取并使用数字人民币的成本,以及是否从跨境支付活动中受益。基于此,建议加速推进跨境支付参与主体协同发展,切实维护数字人民币的公信力,有效降低跨境支付成本,并丰富跨境支付应用场景,以此有效构建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跨境支付体系 国家金融学 演化博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以来金融风险的本质特征及防控启示--兼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防控金融风险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9
9
作者 李礼 刘佳宁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15,共15页
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新兴+转轨”的基本经济特征,中国的金融风险既表现出转轨经济条件下特有的风险特征,又表现出新兴市场经济的典型风险特征。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与自身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进行统筹兼顾,先后经历了社会主... 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新兴+转轨”的基本经济特征,中国的金融风险既表现出转轨经济条件下特有的风险特征,又表现出新兴市场经济的典型风险特征。中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始终与自身经济增长、金融发展之间进行统筹兼顾,先后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探索、快速成长、加速开放以及高质量发展四个阶段。历史地看,各个阶段的防控实践留下重要启示:(1)坚守底线、理性务实的风险思维是防控金融风险的重要法宝;(2)维护中央金融集权主导与地方适当分权的辩证统一;(3)尊重实体经济以及金融业的客观发展规律,严防脱实向虚;(4)金融监管体系须在平衡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与时俱进;(5)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是实现上述四点的根本政治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 中国共产党 金融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的理论逻辑、国际借鉴与实践路径探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郭跃文 刘佳宁 李霞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0-86,共7页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窗口”“试验田”作用、构建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所需,也是以金融开放创设跨区域合作典范、以制度协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湾区所向。本文基于金融地理及金融功...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是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金融“窗口”“试验田”作用、构建中国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国家战略所需,也是以金融开放创设跨区域合作典范、以制度协同助推“一带一路”建设的湾区所向。本文基于金融地理及金融功能研究视角,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倒逼金融要素向周边地区转移、社会分工理论推动周边区域金融活动专业化、多核心理论推进金融中心协同发展并渐进演化为国际金融枢纽等维度,分析国际金融枢纽的形成机理。同时,在对世界湾区城市金融发展模式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提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家金融枢纽的战略构想,即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整体布局中找准自身定位,遵循“区域性金融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金融枢纽”的发展轨迹,以要素集聚和辐射带动为动力源,以对外开放和协同联动为突破口,以综合嵌入和生态网络为支撑点,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力服务好中国式现代化,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全球金融板块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金融枢纽 理论逻辑 国际借鉴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畅通“大湾区循环”的跨境社保衔接问题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茜 刘文鑫 《地方财政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6-75,共10页
率先畅通“大湾区循环”对于我国打造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先行示范意义。经济循环的本质是要素流动,人员流动的难度最大,相对于个人所得税“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等大力度改革,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险制度衔接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湾区互联... 率先畅通“大湾区循环”对于我国打造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先行示范意义。经济循环的本质是要素流动,人员流动的难度最大,相对于个人所得税“港人港税”“澳人澳税”等大力度改革,粤港澳三地社会保险制度衔接相对滞后,成为制约湾区互联互通的突出障碍。本文首先比较粤港澳三地的社保体系和社保费率,然后考察粤港澳大湾区社保制度衔接问题,当前主要存在待遇差异、重复缴费、社保不可携、汇率风险等问题。最后借鉴欧盟的累积原则、可输出原则、工作地原则、不歧视原则等经验,提出从三个方面同步推进大湾区社保衔接改革:建立常态化社保信息交流及互认平台,实现湾区内社保体系互联互通;大力促进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发展,缓解第一支柱的缴费压力;推进商业保险跨境市场联通,降低市场化人身保险的发展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大湾区 社保费率 社保制度 人员流动 双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影响 被引量:16
12
作者 任志宏 郁方 钱金保 《南方金融》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1-14,共4页
本文探讨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贷款利率放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影响较小;从长期来看,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增加,同时平均贷款利率上升。进... 本文探讨了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和中小企业的影响。从短期来看,贷款利率放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对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影响较小;从长期来看,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是中小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增加,同时平均贷款利率上升。进一步地,本文认为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将首先从贷款利率市场化政策中获益,其他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解决取决于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和金融改革深化程度;贷款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是利大于弊,其挑战主要来自即将到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贷款利率市场化 中小银行 中小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的机遇、障碍及路径 被引量:38
13
作者 任志宏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4,191,共7页
当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水到渠成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中国新时代国家顶层开放战略的交集。"一带一路"战略契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思维,为国内产业金融发展拓展了空间,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风险缓... 当前,如火如荼的"一带一路"战略与水到渠成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形成了中国新时代国家顶层开放战略的交集。"一带一路"战略契合人民币国际化战略思维,为国内产业金融发展拓展了空间,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提供了风险缓冲地带。"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也面临着较大的障碍和风险,包括:TPP等对"一带一路"战略冲击风险、"一带一路"地区政治经济法律制度冲突、人民币接受与普及程度障碍以及国内金融机构国际化组织体系层次较低等。"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进展中应注意人民币战略定位、金融资源布局、人民币国际化下的金融创新力度、人民币国际化的风险管理能力等问题。建议强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货币金融合作进程;进一步扩大人民币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使用;推出离岸证券交易中心,完善区域市场机制;完善各类配套政策提供政策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人民币国际化 机遇 障碍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