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地方视域中的社会主义范式转换——基于广东科学发展新路的考察 |
廖胜华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0 |
|
2
|
论科学与信仰的和谐发展 |
周文华
王公晓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3
|
|
3
|
“广东模式”的哲学阐释 |
王经伦
杨竞业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4
|
历史唯物主义“双重出发点”议题辨析——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看“物质始基性”和“自由能动性实践”间的辩证关系 |
李雪阳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
5
|
“三纲六纪”与儒家社会秩序观的形成 |
张造群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6
|
“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挑战与应对中重构世界历史的新型叙事 |
程华
|
《现代哲学》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7
|
大卫·哈维“辩证的时空乌托邦”思想探析 |
李雪阳
郭立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4
|
|
8
|
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中华文明的三重逻辑 |
张冰
刘璞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9
|
文化治理分析的政策视角 |
廖胜华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34
|
|
10
|
核心价值大众化的历史经验:以“三纲五常”的提炼和传播为例 |
张造群
|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3
|
|
11
|
对奈格里“主体性”解读的反思与批评——基于《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的“机器论片段” |
李雪阳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2
|
|
12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理论内涵、生成机理与行为表征 |
张冰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