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在“逻辑清晰”中“证取价值”——论冯达文教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1
作者 孙海燕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31-139,共9页
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先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50年来,在中国哲学的发源、孔孟的“世间情”、老庄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反省、汉唐宇宙论的现代意义、宋明理学开出的“情本体”等诸多方面皆有独到的理论阐... 中山大学哲学系冯达文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哲学史家。先生从事中国哲学研究50年来,在中国哲学的发源、孔孟的“世间情”、老庄哲学对人类文明的反省、汉唐宇宙论的现代意义、宋明理学开出的“情本体”等诸多方面皆有独到的理论阐述。先生之治学,乃以“逻辑清晰”和“价值证取”为宗旨:前者重在以理性化的论说,彰显中国哲学演变的内在逻辑,勾勒古典智慧的发展线路;后者旨在回归中国哲学的本来面目,揭示不同思想家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追求。在冯先生看来,中国哲学是沿着在理性与信仰之间寻求平衡与维系张力的致思路径发展起来的,这一独特传统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调,至今对引领人类走出现代文明的困境仍有着重大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达文 中国哲学 信仰与理性 世间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明心学的深度犁耕——《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述评
2
作者 孙海燕 《哲学分析》 CSSCI 2019年第5期187-195,共9页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①(以下简称《入圣之机》)一书,是陈立胜先生近年来研读王阳明《传习录》等文本所撰论文的结集,全书除“导论”之外,共13 章,每章各由一篇论文组... 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新近出版的《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①(以下简称《入圣之机》)一书,是陈立胜先生近年来研读王阳明《传习录》等文本所撰论文的结集,全书除“导论”之外,共13 章,每章各由一篇论文组成。书中的多数文章曾在不同会议、期刊或文集中发表过,结集成书时,作者又对其加以修订,因不再受论文的字数、注释等方面限制,该书内容也更加丰富翔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阳明 工夫论 致良知 阳明心学 述评 《传习录》 三联书店 论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理性创新
3
作者 杨丽婷 《新经济》 2023年第8期5-12,共8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理论逻辑视角来看,这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六个层面对马克思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从理论逻辑视角来看,这具体体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两个结合”,从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认识论、方法论、实践论六个层面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原理性创新,赋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崭新的哲学意蕴和时代内涵,用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彰显“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原理性创新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验,怀疑与否定——论黑格尔“意识哲学”的立场与方法
4
作者 徐广垠 《哲学分析》 CSSCI 2020年第4期89-101,198,共14页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始终对近代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的二元论立场持批判态度,这就决定了黑格尔不可能坚持先验哲学路径。而皮平恰恰是从先验哲学的角度解释黑格尔的。皮平的解释奠基于基础主义和融贯论,这无法把握作为一种无预设... 在《精神现象学》中,黑格尔始终对近代哲学特别是康德哲学的二元论立场持批判态度,这就决定了黑格尔不可能坚持先验哲学路径。而皮平恰恰是从先验哲学的角度解释黑格尔的。皮平的解释奠基于基础主义和融贯论,这无法把握作为一种无预设的理论态度的绝对知识的根本内涵。黑格尔是从对经验的分析出发论证绝对知识的合理性。以思辨的否定为核心的“有待于自我完成的怀疑论”是意识形态辩证运动的动力,而皮平的“先验怀疑论”并没有超出反思哲学范围,并不符合黑格尔的本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 经验 怀疑 否定 思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思卢卡奇与阿多诺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基于虚无主义批判视角的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杨丽婷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39-45,共7页
卢卡奇与阿多诺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卢卡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阿多诺对现代主义的推崇形成强烈对比。从虚无主义批判视角看,在卢卡奇那里,现代主义是虚无主义的美学表现;而在阿多诺那里,现代主义是... 卢卡奇与阿多诺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卢卡奇对现代主义的批判与阿多诺对现代主义的推崇形成强烈对比。从虚无主义批判视角看,在卢卡奇那里,现代主义是虚无主义的美学表现;而在阿多诺那里,现代主义是虚无主义的对抗性力量。卢卡奇与阿多诺承袭尼采与海德格尔的审美救赎,开拓了一条富有黑格尔-马克思主义色彩的独特路径。他们既批判性地回应了尼采与海德格尔的困境,也创造性地运用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资源;既有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共识,也充分展示了各自的理论旨趣和个性色彩。从总体性的辩证法到否定的辩证法,审美救赎的黑格尔-马克思主义路径呈现了清晰的思想史图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虚无主义 现实主义 审美救赎 辩证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慈湖对儒家圣人的禅学化诠释及其因缘 被引量:1
6
作者 孙海燕 《中原文化研究》 2020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宋儒杨慈湖对儒家圣人观的禅学化诠解,是宋明理学家"援禅入儒"的著名案例。受佛禅"即心是佛""无念为宗"等观念的影响,慈湖拈出《孔丛子》中"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强调了本心的"虚明无体&q... 宋儒杨慈湖对儒家圣人观的禅学化诠解,是宋明理学家"援禅入儒"的著名案例。受佛禅"即心是佛""无念为宗"等观念的影响,慈湖拈出《孔丛子》中"心之精神是谓圣"一语,强调了本心的"虚明无体""自灵自神""光明神妙"等体性,并将"不起意"作为成圣功夫,将"静坐反观"中的"见道"体验视为"成圣"端倪。以此为基础,他将孔子自"十有五而志于学"到"从心所欲不逾矩"的生命历程,解释为依照"不起意"功夫不断超越,终至"无思无为"圣境的觉悟过程。这一具有浓郁禅学化色彩的圣人观,与先秦儒学的圣人观形成了巨大反差。此禅学化倾向,与宋明理学"援禅入儒"的思想文化大背景,尤其与当时心学一脉的"圣人可学""以觉训仁""静坐体悟""六经注我"等学思风尚息息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圣人 杨慈湖 心之精神 佛禅 觉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典文本中的智术师修辞——以柏拉图《欧蒂德谟》275d-276e为例
7
作者 万昊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0-25,共6页
作为柏拉图的一部小作品,《欧蒂德谟》内涵丰富,蕴含着理解作者的关键。柏拉图在对话中记叙了苏格拉底与克力同的谈话,在这场谈话中,苏格拉底为克力同转述了他与欧蒂德谟兄弟及两位少年的对话。本文尝试解读《欧蒂德谟》275d-276e部分,... 作为柏拉图的一部小作品,《欧蒂德谟》内涵丰富,蕴含着理解作者的关键。柏拉图在对话中记叙了苏格拉底与克力同的谈话,在这场谈话中,苏格拉底为克力同转述了他与欧蒂德谟兄弟及两位少年的对话。本文尝试解读《欧蒂德谟》275d-276e部分,展示昨日对话中欧蒂德谟兄弟对智术师修辞的运用。在智术师修辞的强大威力面前,克莱尼阿斯无可回避,难以抵挡,对话中唯有苏格拉底能够与之抗衡。智术师修辞让哲人的登场具有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文本 《欧蒂德谟》 智术师 修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