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在“逻辑清晰”中“证取价值”——论冯达文教授中国哲学史研究的特色与贡献 |
孙海燕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0 |
|
2
|
新时代·新思想·新特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其理论特征 |
冯立鳌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0
|
|
3
|
智媒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叙事论析 |
陈三宝
|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
2023 |
5
|
|
4
|
“中心”的与“去中心”的反身性——卢曼与黑格尔的政治哲学本体论基础比较分析 |
徐广垠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5
|
苏格拉底:神话面相背后的哲人形象揭示——兼论哲学何为 |
万昊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6
|
经验,怀疑与否定——论黑格尔“意识哲学”的立场与方法 |
徐广垠
|
《哲学分析》
CSSCI
|
2020 |
0 |
|
7
|
论虚无主义与当代中国的关系图景 |
杨丽婷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4
|
|
8
|
阳明心学的深度犁耕——《入圣之机:王阳明致良知工夫论研究》述评 |
孙海燕
|
《哲学分析》
CSSCI
|
2019 |
|
|
9
|
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的争辩:应对虚无主义的两种路径 |
杨丽婷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2
|
|
10
|
孔子人才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
冯立鳌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1
|
审美救赎与虚无主义的克服——以阿多诺为范例的分析 |
杨丽婷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
|
|
12
|
重思卢卡奇与阿多诺关于现代主义的论争——基于虚无主义批判视角的分析 |
杨丽婷
|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3
|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方法论创新 |
冯立鳌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6 |
0 |
|
14
|
论儒家现世精神的起源 |
孙海燕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5
|
论当代中国克服虚无主义的实践资源 |
杨丽婷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0 |
|
16
|
有机马克思主义:富有解构性的“流量”思潮 |
杨丽婷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17
|
儒家“知其不可而为之”精神发微 |
孙海燕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
|
|
18
|
马克思与虚无主义批判:一种历史性的实践方案 |
杨丽婷
|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0 |
1
|
|
19
|
“自在”与“自为”维度下的“意识”概念 |
徐广垠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6
|
|
20
|
软性历史虚无主义:发展特征、运行机制与批判策略 |
陈三宝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3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