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胡川
刘志刚
+3 位作者
李金生
韩庆国
林立丰
阴伟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为了建立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方法, 我们将美洲大蠊粗浸液通过 DEAE-52 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步骤得到纯化的74 kD蛋白, 对纯化前后的该74 kD蛋白分别进行SDS-PAGE及凝胶内...
为了建立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方法, 我们将美洲大蠊粗浸液通过 DEAE-52 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步骤得到纯化的74 kD蛋白, 对纯化前后的该74 kD蛋白分别进行SDS-PAGE及凝胶内胰酶酶切, 再经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HPLC-ESI-MS-MS) 在线联机分析, 所得质谱数据进入网站 (http: www.matrixscience. com) 进行Mascot检索比对。通过对两者质谱鉴定结果的比较来评估美洲大蠊天然主要变应原蛋白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 纯化蛋白经HPLC-ESI-MS-MS鉴定是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等纯化步骤可以去除同一分子量的杂蛋白 (如卵黄原蛋白), 从而获得较好的鉴定结果。我们首次成功地运用质谱建立起变应原蛋白的新鉴定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液相色谱
电喷雾
串联质谱
变应原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美洲大蠊特异性抗原的蛋白印迹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韩国庆
刘志刚
+3 位作者
阴伟雄
胡川
白羽
林立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不同时期抗原成份分析以及特异性抗原组分鉴定。方法本文通过采用Coca's提取液提取得到美洲大蠊粗浸液抗原,通过饱和(NH4)2SO4沉淀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SE),对其抗原成份进行分析,并选用对蟑...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不同时期抗原成份分析以及特异性抗原组分鉴定。方法本文通过采用Coca's提取液提取得到美洲大蠊粗浸液抗原,通过饱和(NH4)2SO4沉淀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SE),对其抗原成份进行分析,并选用对蟑螂过敏性疾病患者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结果美洲大蠊成虫、若虫、幼虫、虫卵生活史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抗原各有不同数量的蛋白条带,但生活史各阶段均出现6条蛋白主带,分别为:92、78、66、56、52和40kD,免疫印迹显示其92、78、49和26kD为美洲大蠊成虫特异性变应原,其中78kD是主要变应原。结论美洲大蠊78kD蛋白为主要变应原,92、49和26kD为次要变应原,本研究为蟑螂变应原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原
SDS-PAGE
Western-blottin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与分析
被引量:
7
1
作者
胡川
刘志刚
李金生
韩庆国
林立丰
阴伟雄
机构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基因工程重点实验室
江西医学院基础医学部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研究所
出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305-309,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9860071)
广州市科技重点项目 (2002Z2E4021)
文摘
为了建立美洲大蠊 Periplaneta americana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方法, 我们将美洲大蠊粗浸液通过 DEAE-52 离子交换层析、Sephacryl S-200凝胶过滤层析等分离步骤得到纯化的74 kD蛋白, 对纯化前后的该74 kD蛋白分别进行SDS-PAGE及凝胶内胰酶酶切, 再经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质谱 (HPLC-ESI-MS-MS) 在线联机分析, 所得质谱数据进入网站 (http: www.matrixscience. com) 进行Mascot检索比对。通过对两者质谱鉴定结果的比较来评估美洲大蠊天然主要变应原蛋白的纯化效果。结果表明, 纯化蛋白经HPLC-ESI-MS-MS鉴定是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 离子交换层析等纯化步骤可以去除同一分子量的杂蛋白 (如卵黄原蛋白), 从而获得较好的鉴定结果。我们首次成功地运用质谱建立起变应原蛋白的新鉴定方法。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液相色谱
电喷雾
串联质谱
变应原
鉴定
Keywords
Periplaneta americana
liquid chromatography
electrospray ionization trap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allerge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Q965 [生物学—昆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美洲大蠊特异性抗原的蛋白印迹分析
被引量:
3
2
作者
韩国庆
刘志刚
阴伟雄
胡川
白羽
林立丰
机构
深圳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昆虫研究所
出处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71-974,共4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9860071
30571625)
+2 种基金
广东省科技重点计划(No.2003A3080502)
广州市科技重点项目(No.2002Z2-E4021)
深圳市科技计划(No.200326)资助
文摘
目的探讨美洲大蠊不同时期抗原成份分析以及特异性抗原组分鉴定。方法本文通过采用Coca's提取液提取得到美洲大蠊粗浸液抗原,通过饱和(NH4)2SO4沉淀以及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酰胺凝胶电泳(SDS-PASE),对其抗原成份进行分析,并选用对蟑螂过敏性疾病患者阳性血清进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结果美洲大蠊成虫、若虫、幼虫、虫卵生活史不同时期及不同部位抗原各有不同数量的蛋白条带,但生活史各阶段均出现6条蛋白主带,分别为:92、78、66、56、52和40kD,免疫印迹显示其92、78、49和26kD为美洲大蠊成虫特异性变应原,其中78kD是主要变应原。结论美洲大蠊78kD蛋白为主要变应原,92、49和26kD为次要变应原,本研究为蟑螂变应原诊断试剂和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原
SDS-PAGE
Western-blotting
Keywords
Periplaneta americana
allergen
SDS-PAGE
Western-blotting
分类号
R382.5 [医药卫生—医学寄生虫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美洲大蠊主要变应原蛋白的质谱鉴定与分析
胡川
刘志刚
李金生
韩庆国
林立丰
阴伟雄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美洲大蠊特异性抗原的蛋白印迹分析
韩国庆
刘志刚
阴伟雄
胡川
白羽
林立丰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