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品种家禽产排污研究及区域污染负荷核算——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江萍 曾东 +4 位作者 柳王荣 贺德春 胡嘉梧 李俊飞 李沛然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796-2804,共9页
为评估鸭、鹅、鸽子等小品种家禽的产排污特性与污染负荷,通过定位栏与代谢笼试验,研究并率定了广东省肉鸭、肉鹅、鸽子3种家禽的产排污量,并对其污染负荷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水养白羽鸭排污量分别为0.9 g·羽^(-1)(氨氮)、7.... 为评估鸭、鹅、鸽子等小品种家禽的产排污特性与污染负荷,通过定位栏与代谢笼试验,研究并率定了广东省肉鸭、肉鹅、鸽子3种家禽的产排污量,并对其污染负荷特征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水养白羽鸭排污量分别为0.9 g·羽^(-1)(氨氮)、7.6 g·羽^(-1)(总氮)、3.4 g·羽^(-1)(总磷)和297.1 g·羽^(-1)(化学需氧量);棚养番鸭排污量分别为3.1 g·羽^(-1)(氨氮)、10.3 g·羽^(-1)(总氮)、3.9 g·羽^(-1)(总磷)和390.5 g·羽^(-1)(化学需氧量);肉鹅排污量分别为8.8 g·羽^(-1)(氨氮)、38.3 g·羽^(-1)(总氮)、15.0 g·羽^(-1)(总磷)、1617.2 g·羽^(-1)(化学需氧量);鸽子年均排污量分别为3.6 g·羽^(-1)(氨氮)、37.4 g·羽^(-1)(总氮)、11.9 g·羽^(-1)(总磷)、683.7 g·羽^(-1)(化学需氧量)。全省3种小品种家禽的4种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占主要畜禽品种排放量的比值为10.6%~24.9%。肇庆市、茂名市、江门市等地区3种小品种家禽养殖污染物产排负荷总量较大,汕头市、中山市、潮州市等地区3种小品种家禽的污染物污染负荷与主要畜禽品种污染物负荷的比值较高。研究表明,广东省小品种家禽养殖带来的污染影响应当引起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鸭 肉鹅 鸽子 产污量 排污量 污染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与水环境质量的响应关系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罗艳 李佳娜 +7 位作者 王析镭 李沛然 龚颖婷 曾东 贺德春 柳王荣 陈新春 陈华杰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7-2827,共11页
为评估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对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宁波市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一级支流汇水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 为评估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对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影响,本研究基于2023年宁波市三江(甬江、姚江、奉化江)一级支流汇水范围内的农业生产数据和水质监测数据,对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和三江一级支流水质的时空演变特征及两者之间的响应关系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生活污水是农业源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排放的主要来源,其贡献率分别为57.3%和61.0%;种植业对总磷的污染贡献率达76.7%。宁波市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高桥镇COD、氨氮单位面积污染负荷最高,分别达到4163.1、1136.7 kg·km^(-2),而姜山镇总磷单位面积污染负荷则高达397.2 kg·km^(-2)。三江一级支流水质呈现季节变化趋势,且部分汇水单元单位国土面积农业面源污染负荷与水质存在对应关系,但在整体镇街层面上,污染负荷与水质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分析发现,在农业生产活动强度较高的15个控制单元,单位国土面积COD、氨氮、总磷污染负荷与水环境污染物浓度均呈显著相关关系,其判定系数分别为0.27、0.30及0.35,水质对污染负荷响应程度较高。本研究明确了根据单位国土面积农业面源污染负荷预测水环境质量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负荷评估 水环境质量 响应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粪好氧堆肥过程氨气与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协同减排机制 被引量:8
3
作者 湛卓越 贺德春 +5 位作者 姜珊 李想 胡嘉梧 毛小云 柳王荣 吴根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582-2594,共13页
为研究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氨气(NH_(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协同减排机制,以鸡粪与蘑菇渣为原料,设置9组不同条件的好氧堆肥正交实验,并进行为期45 d的跟踪监测,了解好氧堆肥过程基本理化参数变化,分析NH_(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 为研究畜禽粪便好氧堆肥过程氨气(NH_(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及协同减排机制,以鸡粪与蘑菇渣为原料,设置9组不同条件的好氧堆肥正交实验,并进行为期45 d的跟踪监测,了解好氧堆肥过程基本理化参数变化,分析NH_(3)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规律及最佳减排条件,探究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气体排放通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含水率与碳氮比(C/N)变化影响整个堆肥进程,经45 d堆肥后,大多数处理组的堆肥均已经完全腐熟,且添加一定比例的椰壳生物炭与钙镁磷肥可以提高堆肥腐熟度。NH_(3)和4种温室气体(CH_(4)、N_(2)O、CO、CO_(2))在堆肥前期(1~22 d)排放通量较高,人工翻堆会增加气体排放通量。NH_(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子和最佳减排条件各不相同,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对NH_(3)、CH_(4)、N_(2)O排放影响较大的因子是椰壳生物炭占比、钙镁磷肥占比和通风速率,有利于这3种气体协同减排的条件为含水率60%、椰壳生物炭0或5%、钙镁磷肥0或5%或10%、通风速率0.12 L·min^(-1)·kg^(-1),其中含水率60%、椰壳生物炭占比5%、通风速率0.12 L·min^(-1)·kg^(-1)是NH_(3)和CH_(4)协同减排的最佳条件。整个堆肥过程中,门水平与属水平的微生物群落相对丰度均发生明显变化,C/N和温度是微生物群落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堆肥前期(22 d前),门水平的优势菌为Firmicutes、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其中Firmicutes对NH_(3)与温室气体的排放具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鸡粪好氧堆肥过程中影响NH_(3)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因子很多,通风条件下进行调理剂种类及配比优选有望实现NH_(3)、CH_(4)和N_(2)O的协同排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好氧堆肥 NH_(3) 温室气体 协同减排 微生物群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