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相对分子质量8-羟基喹啉锂聚合物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2
1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1 位作者 梁利岩 吕满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00-1006,共7页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 高分子电致发光显示器(PLED)是近几年来国际、国内的研究热点,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中高分子化金属配合物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通过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和含有8-羟基喹啉的单体共聚合成模板聚合物,再与氢氧化锂作用,实现了8-羟基喹啉锂配合物的高分子化,获得了一种能够溶解在普通的溶剂中的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喹啉锂配合物的发光聚合物,并利用元素分析、1H-NMR、FTIR、UV、PL光谱、DSC、TGA、GPC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紫外吸收和光致发光(PL)光谱说明合成共聚物的发光来自于Liq基团,引入的可聚合的链段以及共聚物中的甲基丙烯酸甲酯或苯乙烯链段,并没有影响发光波长的改变。亲核溶剂改变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分子结构,使共聚物光谱明显红移20nm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锂配合物 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 甲基丙烯酸甲酯 苯乙烯 聚合物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两极化合物的交联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2
作者 梅群波 陈淑芬 吕满庚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2008年第1期18-24,共7页
设计了一类两极化合物,既含有电子传输单元,又含有空穴传输单元,采用一般的N-烷基化反应或Ullmann反应。将改性的8-羟基喹啉用作穴传输单元的化合物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获得一类含有吩噻嗪单元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 设计了一类两极化合物,既含有电子传输单元,又含有空穴传输单元,采用一般的N-烷基化反应或Ullmann反应。将改性的8-羟基喹啉用作穴传输单元的化合物加入到反应体系中,在催化剂的存在下反应获得一类含有吩噻嗪单元的8-羟基喹啉衍生物。将此配体与含可聚合单元的8-羟基喹啉配体与金属离子共同配位,获得一类两极化合物,即含有空穴传输单元的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将该两极化合物通过紫外光固化或热固化共聚交联实现高分子化,得到一类含有新型的发光材料。并利用元素分析、FT-IR、UV、PL光谱等方法对其结构和性能作了表征。循环伏安法被用来研究其氧化还原性质和估算电化学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8-羟基喹啉铝配合物 高分子发光二极管 两极化合物 吩噻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有序结构聚苯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在超级电容器电极中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赵强 吕满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635-642,共8页
用硼氢化钠(NaBH_4)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还原石墨烯(rGO)分散液,rGO分散液与苯胺在酸性条件下原位聚合得到高比表面积三维有序结构的聚苯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 用硼氢化钠(NaBH_4)还原氧化石墨烯得到还原石墨烯(rGO)分散液,rGO分散液与苯胺在酸性条件下原位聚合得到高比表面积三维有序结构的聚苯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由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透射电镜(TEM)、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X射线衍射(XRD)对其表面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比表面积高达136.9 m^2/g,高于纯聚苯胺的比表面积(32.71 m^2/g);直径10~20 nm的聚苯胺纳米棒均匀地垂直生长在石墨烯表面。在0.5 A/g的电流密度下,复合材料比电容达到358 F/g,大于石墨烯和聚苯胺的比电容;当充放电电流密度由0.5 A/g增加到10 A/g时,电容保留率达74.3%,表现出增强的倍率性能;在10 A/g高电流密度下,经过500次的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保持率达到8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胺 石墨烯 纳米复合材料 三维有序 超级电容器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方笼型倍半硅氧烷稳定的乳液聚合及其Pickering效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邢玉秀 彭军 +2 位作者 许凯 林伟鸿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32,37,共6页
以立方笼型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倍半硅氧烷(CMSQ-T8)纳米粒子为稳定剂,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在添加少量有机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条件下制备了稳定的聚苯乙烯/立方笼型倍半硅氧烷(PS/CMSQ-T8)乳液。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 以立方笼型八甲基丙烯酰氧丙基倍半硅氧烷(CMSQ-T8)纳米粒子为稳定剂,苯乙烯(St)为聚合单体,在添加少量有机乳化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条件下制备了稳定的聚苯乙烯/立方笼型倍半硅氧烷(PS/CMSQ-T8)乳液。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仪、傅里叶变化红外光谱分析和热重分析等对乳液微球的粒径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CMSQ-T8含量对微球粒径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PS/CMSQ-T8乳液粒径均一,乳液胶粒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且粒径和Zeta电位随CMSQ-T8含量的增多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CMSQ-T8位于PS表面形成壳层,起到稳定乳液的作用,具有Pickering效应,且可能与核壳界面处的苯乙烯发生了共聚而增强乳液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方笼型倍半硅氧烷 乳液聚合 Pickering效应 核壳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的制备技术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吕满庚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26,共4页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评述了有关它的各种合成方法。以金属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容易在高聚物之间形成交联,难以获得发光强度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使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发光材料是一类很有价值的功能材料,评述了有关它的各种合成方法。以金属离子与含配位基团的聚合物进行反应,容易在高聚物之间形成交联,难以获得发光强度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使金属离子与高分子配体和小分子配体同时作用,可以得到荧光强度比较理想的产物,但反应难以定量控制;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单体与某些单体之间进行共聚合反应,也可获得荧光强度较高的高分子配合物,但聚合反应的空间位阻较大;通过两端都含有配位基团的刚性链的有机小分子配体直接与金属离子配合形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以小分子金属配合物单体进行均聚或者将小分子金属配合物接枝到高聚物上也可以形成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金属配合物 发光材料 制备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萃取非甾体抗炎药物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6
作者 李培英 赵嘉辉 +1 位作者 刘博 赖华杰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781-1787,1819,共8页
通过Radziszewski反应制备了聚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PAIL),并涂覆在氧化纤维素层析纸(Oxi-CFP)上得到萃取纸(Oxi-CFP@PAIL)。采用ATR-IR、TGA、SEM和AF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PAIL制备条件对Oxi-CFP@PAIL吸附托美汀、酮洛芬、萘普生和... 通过Radziszewski反应制备了聚咪唑醋酸盐离子液体(PAIL),并涂覆在氧化纤维素层析纸(Oxi-CFP)上得到萃取纸(Oxi-CFP@PAIL)。采用ATR-IR、TGA、SEM和AFM对其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PAIL制备条件对Oxi-CFP@PAIL吸附托美汀、酮洛芬、萘普生和双氯芬酸4种非甾体抗炎药物(NSAIDs)的影响。结果表明,PAIL通过化学键成功地附着在Oxi-CFP表面上,同时Oxi-CFP@PAIL耐折度明显提高。60℃下制得的PAIL(质量分数为5%)水溶液对Oxi-CFP进行浸泡,Oxi-CFP@PAIL上PAIL的负载量最大,并且其对4种NSAIDs的单位面积吸附量最大。将萃取水溶液中含有羧基的NSAIDs的萃取纸用体积分数均为1%的甲酸和乙酸铵(1mol/L)水溶液的乙腈溶液进行解吸,并用三重四极杆液质联用仪(HPLC-MS/MS)检测,Oxi-CFP@PAIL对4种NSAIDs回收率均>80%。该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在0.02~0.10μg/L和0.07~0.33μ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薄膜萃取 萃取纸 聚离子液体 非甾体抗炎药物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氨酯用环保型催化剂的性能及其动力学 被引量:2
7
作者 邰名扬 陈磊 +4 位作者 王晓飞 桂雪峰 涂园园 林树东 胡继文 《合成树脂及塑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4,共6页
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参照,研究了异辛酸铋、新癸酸铋、十三烷酸铋、异辛酸锌四种环保型催化剂对异氰酸酯与羟基反应的催化效果、相对选择性及投料顺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四种环保型催化剂反应速率不同,... 以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为参照,研究了异辛酸铋、新癸酸铋、十三烷酸铋、异辛酸锌四种环保型催化剂对异氰酸酯与羟基反应的催化效果、相对选择性及投料顺序的影响,并研究了不同催化剂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四种环保型催化剂反应速率不同,存在两个反应阶段。在60℃条件下,第一阶段十三烷酸铋的催化效果更好,第二阶段异辛酸铋的催化效果更好。通过计算不同反应体系的活化能、活化焓和活化熵,揭示了四种环保型催化剂的一些催化性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 聚氨酯 催化剂 有机铋 有机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磷固化剂及固化环氧树脂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15
8
作者 张靓靓 许凯 +2 位作者 陈鸣才 曹现福 陈德宏 《石油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74-777,共4页
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苯甲醛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磷固化剂PM1和PM2,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PM1和PM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DM,PM1,PM2分别固化双酚A型(DGEBA)环氧树脂,得到DGEBA-DDM,DGEBA-PM1,DGEBA-PM2... 以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DDM)、苯甲醛和亚磷酸二乙酯为原料,合成了两种含磷固化剂PM1和PM2,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PM1和PM2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用DDM,PM1,PM2分别固化双酚A型(DGEBA)环氧树脂,得到DGEBA-DDM,DGEBA-PM1,DGEBA-PM2树脂,采用示差扫描量热法、热重分析(TGA)和极限氧指数(LO I)对DGEBA-DDM,DGEBA-PM1,DGEBA-PM2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反应活性、热稳定性和阻燃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PM2的反应活性比PM1低;DGEBA-DDM,DGEBA-PM1,DGEBA-PM2树脂的Tg分别为178,112,145℃;TGA结果表明,700℃时DGEBA-PM1和DGEBA-PM2树脂的成炭率分别为29%和35%,而700℃时DGEBA-DDM树脂的成炭率只有19%;DGEBA-PM1和DGEBA-PM2树脂的LO I值由DGEBA-DDM树脂的24%分别增至30%和35%,且阻燃性能大幅度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 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环氧树脂 阻燃 固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芴基苯并噁嗪的合成表征及热性能 被引量:4
9
作者 付子恩 许凯 +3 位作者 刘新 刘欢 蔡华轮 陈鸣才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5-8,共4页
合成了9,9’-二(3-苯基-2,4-二氢-1,3-苯并噁嗪)芴(简称BFA)、9,9’-二(3-烯丙基-2,4-二氢-1,3-苯并噁嗪)芴(BFB)和大分子苯并噁嗪单体(BFC)。分别用核磁共振仪(1H-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差示扫描量热(DSC)... 合成了9,9’-二(3-苯基-2,4-二氢-1,3-苯并噁嗪)芴(简称BFA)、9,9’-二(3-烯丙基-2,4-二氢-1,3-苯并噁嗪)芴(BFB)和大分子苯并噁嗪单体(BFC)。分别用核磁共振仪(1H-NMR)和红外光谱仪(FT-IR)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差示扫描量热(DSC)对三种芴基苯并噁嗪的固化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它们的固化反应发生在180℃~280℃之间。三种单体的固化物都表现出很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其中BFB的固化物的玻璃化温度已经超过300℃,BFA和BFC的玻璃化温度也分别达到202℃和263℃。它们在N2氛围中5%分解温度分别达到325℃、331℃和359℃,体现出较好的热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芴 苯并噁嗪 热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高分子化的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梅群波 杜乃婴 吕满庚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728-731,共4页
通过8-羟基喹啉的氯甲基化,预先合成5-氯甲基-8-羟基喹啉,在催化剂无水醋酸钠的作用下,再使之与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氯乙醇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活性点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C lCH2CH2OCH2-Hq),然后与含有A l3+,Zn2+,L i+的金属化合物及8-羟... 通过8-羟基喹啉的氯甲基化,预先合成5-氯甲基-8-羟基喹啉,在催化剂无水醋酸钠的作用下,再使之与双官能团的化合物氯乙醇反应,合成具有反应活性点的8-羟基喹啉的衍生物(C lCH2CH2OCH2-Hq),然后与含有A l3+,Zn2+,L i+的金属化合物及8-羟基喹啉经由配位反应,合成了可溶性的具有单反应活性点的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含有A lQ3,ZnQ2,L iQ基团),这类化合物可以接枝到高聚物上,得到高相对分子质量的含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材料1。HNMR、FTIR、元素分析确定了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组成;紫外吸收光谱(UV)、光致发光光谱(PL)说明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的发光来自于A lQ3,ZnQ2,L iQ基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分子8-羟基喹啉金属配合物 发光材料 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液晶弹性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凌有道 吕满庚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z1期84-88,共5页
综述了液晶弹性体,主要是侧链液晶弹性体、主链液晶弹性体的合成方法,液晶弹性体的热弹性、光弹性、压电性、机械力场下的取向性、溶胀行为以及形变中内能与熵的作用等物理性质,介绍了其在人工肌肉、纳米机械、人工智能、形状记忆等方... 综述了液晶弹性体,主要是侧链液晶弹性体、主链液晶弹性体的合成方法,液晶弹性体的热弹性、光弹性、压电性、机械力场下的取向性、溶胀行为以及形变中内能与熵的作用等物理性质,介绍了其在人工肌肉、纳米机械、人工智能、形状记忆等方面的潜在应用前景及最新研究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晶弹性体 制备 物理性质 应用 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指状和海绵状聚偏氟乙烯多孔膜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6
12
作者 卜海军 于莲 +1 位作者 陈鸣才 许凯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43-246,共4页
利用倒相法在纯水和φ(ethano l)=20%、φ(ethano l)=40%的乙醇/水凝胶浴中分别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通过SEM,DSC对这些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纯水凝胶浴中所成膜为指状多孔膜,随着凝胶浴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膜指状大... 利用倒相法在纯水和φ(ethano l)=20%、φ(ethano l)=40%的乙醇/水凝胶浴中分别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通过SEM,DSC对这些薄膜进行了分析表征。结果表明纯水凝胶浴中所成膜为指状多孔膜,随着凝胶浴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膜指状大孔逐渐消失,在φ(ethano l)=40%的乙醇/水凝胶浴中转变为海绵状多孔膜;指状多孔膜和海绵状多孔膜熔点相对于原料分别提高了3.9℃和3.5℃,而结晶度相对于原料分别提高了16.1%和13.5%。对成膜机理和结晶度变化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相法 聚偏氟乙烯 多孔膜 凝胶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包覆蒙脱土的乳液制备木材胶粘剂 被引量:8
13
作者 肖运彬 李志华 +3 位作者 梁晟源 胡继文 林树东 涂园园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2323-2329,共7页
以环氧树脂E-51、三乙烯四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顺丁烯二酸酐、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组分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采用有机蒙脱土对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将有机蒙脱土包覆在环氧树脂乳液粒子中以增强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耐水性... 以环氧树脂E-51、三乙烯四胺、烯丙基缩水甘油醚、顺丁烯二酸酐、聚乙二醇为主要原料制备了双组分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采用有机蒙脱土对水性环氧树脂进行改性,将有机蒙脱土包覆在环氧树脂乳液粒子中以增强水性环氧树脂胶粘剂的耐水性和力学性能。通过DLS、TEM对乳液的稳定性及形貌进行了表征,通过TGA、SEM、DSC、电子拉力机对复合胶粘剂的结构与性能进行了表征,并且研究了不同有机蒙脱土质量分数对乳液稳定性及复合胶粘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蒙脱土占环氧树脂最佳质量分数为6%,此时乳液粒径为164~824 nm,Zeta电位为?40 mV;与未改性胶粘剂相比,得到的复合胶粘剂干剪切强度提高了约94%,湿剪切强度提高了约196%,玻璃化转变温度达到95.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环氧树脂 蒙脱土 乳液 复合胶粘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倒相法制备聚偏氟乙烯多孔膜大孔的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卜海军 陈鸣才 许凯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9-102,共4页
利用倒相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在w(PVDF)=5 0%~20 0%的铸膜液中,大孔孔隙率及孔径尺寸随着PVDF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在乙醇与水组成的凝固浴中,膜的大孔孔隙率及孔径尺寸随乙醇体积... 利用倒相法制备了聚偏氟乙烯(PVDF)多孔膜,扫描电镜表征了膜的微观结构。研究发现,在w(PVDF)=5 0%~20 0%的铸膜液中,大孔孔隙率及孔径尺寸随着PVDF质量分数的升高而降低;在乙醇与水组成的凝固浴中,膜的大孔孔隙率及孔径尺寸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在φ(ethanol)=50%时大孔结构消失,多孔膜由指状大孔结构转变为海绵状结构。分析了大孔形成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偏氟乙烯 多孔膜 大孔 倒相 孔隙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基聚硅氧烷/改性SiO_(2)超疏水薄膜的构筑 被引量:9
15
作者 朱文澄 桂雪峰 +3 位作者 李志华 涂园园 林树东 胡继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050-2056,2116,共8页
使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将得到的改性纳米SiO_(2)(OTMS-SiO_(2))添加到有机硅树脂(SI)中,然后采用两步法在聚乙烯(PE)薄膜表面固化制备了复合涂层SI/OTMS-SiO_(2)。通过FTIR、^(1)HNMR、^(29)Si... 使用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OTMS)对纳米SiO_(2)进行表面疏水改性,将得到的改性纳米SiO_(2)(OTMS-SiO_(2))添加到有机硅树脂(SI)中,然后采用两步法在聚乙烯(PE)薄膜表面固化制备了复合涂层SI/OTMS-SiO_(2)。通过FTIR、^(1)HNMR、^(29)SiNMR、TGA对OTMS-SiO_(2)及复合涂层进行了表征,采用接触角测量仪、SEM、AFM对复合涂层疏水特性和形貌进行了测试和观察,最后对复合涂层的耐磨性和附着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SiO_(2)表面成功引入了OTMS,且OTMS-SiO_(2)均匀附着在硅树脂涂层上,增加了表面粗糙度,得到了PE基固化超疏水复合涂层。当OTMS-SiO_(2)添加量为正己烷质量的8%时,制得的复合涂层的水接触角为154°,滚动角为7°,并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其附着力可达4A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疏水涂层 聚乙烯薄膜 纳米SiO_(2) 有机硅树脂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污透明氟硅共聚物涂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袁珊 魏彦龙 +3 位作者 涂园园 胡继文 黄振祝 顾云智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56-1362,共7页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低表面能的含氟无规共聚物,即聚[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r-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FOEMA-r-APTMS)]以及聚[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r-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FOEMA-r-MPTE... 用溶液聚合法合成了具有低表面能的含氟无规共聚物,即聚[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r-3-(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P(FOEMA-r-APTMS)]以及聚[2-(全氟辛基)乙基甲基丙烯酸酯-r-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P(FOEMA-r-MPTES)]。它们被配制成不同质量浓度的溶液并喷涂到玻璃表面制备成抗污涂层。利用FTIR、1HNMR表征了聚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耐磨仪、接触角测试仪、原子力显微镜(AFM),考察了单体种类和物质的量比、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以及处理湿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FOEMA-rMPTES)和P(FOEMA-r-APTMS)涂层在摩擦200次后,前者的水接触角比后者要高约30°,含氟单体与含硅单体最佳投料物质的量比为1.5,聚合物质量浓度为10 g/L时,处理湿度为60%时,涂层疏水性最好且有较好的抗污垢性能,而且涂层的透明度在95%以上和耐磨次数达200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性 无规共聚物 抗污涂层 耐磨性 溶液聚合法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全氟聚醚二元嵌段共聚物构筑的防污涂层 被引量:3
17
作者 廖乾勇 杨公华 +3 位作者 林树东 钟志伟 胡继文 袁珊 《涂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25-32,共8页
为了获得耐磨性更好的疏水防污表面,以全氟聚醚醇(PFPE-OH)和2-溴异丁酰溴制备大分子引发剂PFPE-Br,以3-[三(1-甲基乙氧基)硅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IPS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IPSMA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FPE13... 为了获得耐磨性更好的疏水防污表面,以全氟聚醚醇(PFPE-OH)和2-溴异丁酰溴制备大分子引发剂PFPE-Br,以3-[三(1-甲基乙氧基)硅基]丙基甲基丙烯酸酯(IPSMA)为单体,通过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ATRP)制备了不同IPSMA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PFPE13-b-IPSMA11和PFPE13-b-IPSMA4,并利用该嵌段共聚物构筑了疏水防污涂层。联合核磁共振(1H NMR)、凝胶渗透色谱(GPC)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其结构。并研究了不同IPSMA链段长度的2种二元嵌段共聚物所构筑的涂层性能,以及稀释剂种类、HCl浓度、样品浓度对涂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嵌段共聚物PFPE13-b-IPSMA4构筑的涂层具有更好的性能。当稀释剂为三氟甲苯,HCl浓度为1.20×10-2mol/L,PFPE13-b-IPSMA4浓度大于0.8 mg/m L时,构筑的涂层疏水性能比较理想,水接触角达到105°,并且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聚醚 异丙氧基硅基 二元嵌段共聚物 疏水性 耐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烯基聚硅氧烷的调控合成 被引量:4
18
作者 尚颖超 林树东 +4 位作者 涂园园 胡继文 李志华 王晓 黄振祝 《塑料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A01期47-51,共5页
结构可控聚合物的合成对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乙烯基聚硅氧烷广泛用于硅橡胶、硅树脂材料的合成与改性。以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 Vi 4)]为单体,采用阴离... 结构可控聚合物的合成对于高分子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及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乙烯基聚硅氧烷广泛用于硅橡胶、硅树脂材料的合成与改性。以环硅氧烷[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 4)、四甲基四乙烯基环四硅氧烷(D Vi 4)]为单体,采用阴离子开环聚合的方式制备乙烯基聚硅氧烷(Vi-PMVS),利用1 H NMR、29 Si NMR、FTIR表征分析产物的结构;根据29 Si NMR谱图和凝胶渗透色谱(GPC)分析分子量(M n)及其分布。重点探索乙烯基聚硅氧烷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通过控制单体和封端剂的比值、催化剂的种类与用量、聚合温度和聚合时间等,可以调控乙烯基聚硅氧烷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其中单体的添加顺序及其方式对分子量的影响最为显著;当两种单体的投料比为1∶1,分批逐滴加入D 4和D Vi 4单体,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最低,聚合物的分子量也可以得到很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烯基聚硅氧烷 阴离子开环聚合 分子量及其分布 单体添加顺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芳纶纳米纤维增强聚乙烯醇复合膜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6
19
作者 顾云智 黄振祝 +3 位作者 林树东 魏彦龙 胡继文 廖乾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288-1293,共6页
以芳纶纤维Kevlar@49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分散体(ANFS),并利用分散体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聚乙烯醇(ANFs/PVA)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 以芳纶纤维Kevlar@49为原料,在温和条件下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分散体(ANFS),并利用分散体制备了芳纶纳米纤维/聚乙烯醇(ANFs/PVA)复合膜。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仪、差示扫描量热(DSC)仪、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子万能试验机及透光度/雾度测定仪等考察了复合膜的微观结构、热学、光学及力学性能。FTIR证明,复合膜中ANFs与PVA具有一定的分子间氢键作用,促进了ANFs在PVA基体中的分散。由AFM和SEM可以清晰观察到直径为20~30 nm的芳纶纳米纤维分散体,并且通过SEM观察到复合膜表面较为平整。当芳纶纳米纤维质量分数为6.0%时,复合膜的抗拉强度为17.86 MPa,断裂伸长率为442%;透光度为82.63%,雾度为27.56%;玻璃化温度,熔融温度和结晶温度分别为75.20、208.82和174.51℃,表明其透光性良好,力学和热学性能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纶 聚乙烯醇 纳米纤维 增强 复合膜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光固化环氧聚硅氧烷树脂的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5
20
作者 于昕仪 李小全 +3 位作者 黄振祝 冯超 林树东 胡继文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1379-1385,1460,共8页
以1,2-环氧-9-癸烯和双侧氢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反应物,在卡斯特催化剂〔铂(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催化下发生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制备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预聚物,并使用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对其进行紫外光固化,制... 以1,2-环氧-9-癸烯和双侧氢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为反应物,在卡斯特催化剂〔铂(0)-1,3-二乙烯基-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的催化下发生硅氢加成反应,成功制备了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预聚物,并使用阳离子型光引发剂对其进行紫外光固化,制得紫外光固化环氧聚硅氧烷树脂。对合成双端环氧基聚硅氧烷预聚物的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利用FTIR和1HNMR对所合成预聚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采用热失重分析、差示扫描量热法、接触角、耐碱性、耐醇性、凝胶率、邵氏A硬度和断裂面微观形貌对固化膜的性能和形貌进行了测试与表征。结果表明:在反应温度为75℃、催化剂有效成分添加量为0.009‰(以双端含氢聚硅氧烷和1,2-环氧-9-癸烯的质量和为基准,下同)条件下,8 h时反应程度达93.95%;当使用光引发剂BL9380用量为3%(以预聚体质量为基准,下同)、固化时间为20s时,制得的树脂表面自由能为18.4~18.8mJ/m2,耐碱性、耐醇性良好,凝胶率为93.9%,邵氏A硬度为37,空气气氛下两个最大分解速率的对应温度分别为437.6和511.3℃,780℃下残炭率为13.9%,固化膜的综合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固化 环氧基 聚硅氧烷 硅氢加成 涂料改性 功能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