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方电化教育发展探析——以广东电教发展30年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彭红光 林君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8-32,共5页
地方电化教育作为电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自1978年重新起步以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以广东省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30年为例,探讨了地方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演变特征,以期为探索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发展... 地方电化教育作为电教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技术的重要应用领域,自1978年重新起步以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本文以广东省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30年为例,探讨了地方电化教育事业发展的轨迹、演变特征,以期为探索新一轮教育改革与发展背景下的电化教育事业发展和中国教育技术史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电化教育 教育技术 发展史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社会资源促进教育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探索——以中国电信助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为案例 被引量:7
2
作者 彭雪庄 彭红光 程五一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9-52,共4页
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近十年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育系统在技术、资金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在推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 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是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征之一。在近十年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中,社会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教育系统在技术、资金以及专业服务等方面的不足,在推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电信助力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发展为主要案例,探讨了社会资源参与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模式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社会力量 资源整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访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 被引量:15
3
作者 林君芬 张静然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28-32,共5页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普及、建设阶段转入了深化、应用阶段,如何提高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服务的... "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普及、建设阶段转入了深化、应用阶段,如何提高教育信息化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大局服务的效益、效能是当前教育信息化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当然,每个阶段不同层次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和重点不尽相同。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全面推进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作为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2010年7月13-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全面部署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使农村和边远地区师生能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可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十年义务教育工作的重点。因此,在新的历史起点,基础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挑战和工作重点就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广东省作为我国教育信息化的领头羊,近几年一直积极探索"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新路子。2009年初明确提出"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上的教育信息化工作目标,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启动了"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形成了广东基础教育的特色和亮点。那么"信息化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之间有什么关系""信息化如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以及"通过信息化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和难点及其解决措施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本刊组织了广东省"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题,并对广东省教育厅罗伟其厅长进行了访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教育均衡发展 省教育厅 义务 教育改革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 厅长 广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与实践 被引量:3
4
作者 房雨林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05-108,共4页
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工作中,如何探索出一条适合广东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路子?本文总结了广东省在"十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多方面探索中所形成的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就"十一五"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思路。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基础教育 教育信息化 广东省 中小学 数字语言学习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标准研究促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广东省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之路 被引量:2
5
作者 房雨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24,共5页
从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来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人们逐渐深化对教育技术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从盲目走向理性,由无序走向规范。本文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框架、指标体系、实施原则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省... 从世界各国的教育信息化建设经验来看,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历程就是人们逐渐深化对教育技术认识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了从盲目走向理性,由无序走向规范。本文从高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的框架、指标体系、实施原则等方面,介绍了广东省通过强化标准研究促高校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标准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专递课堂教师教学胜任力的研究
6
作者 李昶 穆肃 +1 位作者 吴久胜 苏卫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9-107,共9页
乡村学校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专递课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是乡村基础教育提质增优的有效途径,亦是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专递课堂对线上、现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对专递课... 乡村学校利用数字技术,通过专递课堂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课程是乡村基础教育提质增优的有效途径,亦是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式。专递课堂对线上、现场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而当前学校、教育管理人员、教育研究人员等对专递课堂中教师的教学能力特点和构成尚无深入认识,双师身份迷失、教学角色模糊,教学胜任力亟待构建。研究结合相关已有研究和课堂实践,采用内容分析法、课堂观察法提炼出专递课堂教学的六大核心能力,即专递课堂理解力、专递课堂协同教学能力、协同备课与教研能力、数字化教学监控能力、环境准备与教学实施能力和数据赋能的教学评价能力;基于以上六大核心能力并借鉴胜任力理论与洋葱模型构建了专递课堂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实践观察记录,结合专家咨询法建立并细化了专递课堂教师教学胜任力体系。其中,线上教师教学胜任力由5个能力维度和19个能力项构成,现场教师教学胜任力由4个能力维度和16个能力项构成。构建的专递课堂教师教学胜任力模型与体系对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提升专递课堂教学质量、持续推动乡村教育数字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教育 教育数字化转型 双师专递课堂 教学胜任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及运行机制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被引量:17
7
作者 陈伟晓 李洁雯 刘思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96-100,共5页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推动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文章聚焦高等教育预算主体,结合广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际,调研梳理高校全流程预算... 随着我国财政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推进,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为推动高校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文章聚焦高等教育预算主体,结合广东省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实际,调研梳理高校全流程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从系统论角度出发,以强化单位预算绩效管理为导向,贯彻“目标引导、监督规范、绩效优先、协同治理”理念,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并进一步提出落实联动协调机制、共同参与机制、全过程管理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和结果应用机制,促进高校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效能,以期能为提升我国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为完善公共财政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预算 财政体制 预算绩效 管理体系 运行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8
作者 詹泽慧 杨明欢 +2 位作者 张伟春 刘梦彧 邹萱萱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0-68,79,共10页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 教师作为教育变革的核心行动者,其专业发展模式仍面临着个体、群体和区域三个层面的结构性矛盾。生成式人工智能(GAI)在语义理解、策略推演与知识重组方面的优势为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难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基于创新扩散理论构建的GAI赋能教师队伍建设的“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能够较好地解析GAI赋能教师专业发展的底层逻辑:个体层面,其语义建模与策略推演技术可将隐性经验转化为可传播的“创新原子”,触发教师实现教学迭代;群体层面,算法构建的信任网络可打破协作壁垒,促进相互启发和协作创新;区域层面,“牵头—辐射”智能适配机制可使欠发达地区教师数字素养达标率显著提升,破解“数字梯度陷阱”。以广东省“双融双创”项目为例,GAI一方面作为“认知脚手架”,通过“优课解码”消解了教师个体的能力孤岛;另一方面作为“关系耦合器”,通过“和课链反”重构了教师协作网络;还作为“数字平权阀”,通过“千校万课”行动促进了区域资源的均衡发展。基于GAI搭建的“优课裂变—学研聚变—区域协同”路径,为智能时代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提供了从工具应用到生态重构的系统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专业发展 “裂变—聚合”双机制模型 创新扩散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被引量:46
9
作者 彭红光 林君芬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33-39,共7页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质量层面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为例,从目标、核... 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战略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具体体现,是推进质量层面教育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以广东省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广东省教育资源下乡行动计划"为例,从目标、核心任务以及关键策略三个方面探讨了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即:以教育质量均衡发展为目标,以教育信息化一体化为核心,并从发展动力、政策措施和发展模式等方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新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义务教育 教育均衡发展 质量均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幼儿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 被引量:52
10
作者 程五一 杨明欢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97-101,共5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将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传承者。本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创造的宝贵财富。学前阶段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让幼儿从小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将为幼儿一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优秀传统文化培养了传承者。本研究立足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幼儿教育资源,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从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概述、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主题与应用策略等方面展开探讨,以促进教育部门从传统文化教育资源体系、资源类型、呈现形式、呈现载体、运营模式和服务体系等方面完善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机制,促进传统文化在各级各类幼儿园的传承和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中国传统文化 教育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边界教育:教育信息化发展新图景 被引量:12
11
作者 彭红光 林君芬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6-20,共5页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推动下,学习的边界已经或正在被跨越。"无边界"作为对未来教育发展态势的一种预期,不仅源于技术的驱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需求更是其内在的动因,对解决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推动下,学习的边界已经或正在被跨越。"无边界"作为对未来教育发展态势的一种预期,不仅源于技术的驱动,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创新需求更是其内在的动因,对解决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无边界原理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框架包括确立理解共存的"大教育"愿景、构建求同存异的优质教育资源"大服务"体系、建立高效互连的"大平台"、建设便捷泛在的"大网络"环境和建立多赢共治的政策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无边界教育 大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技术何以未能有效变革教育的框架分析——兼论技术变革教育的“社会变革中介论”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奕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2-15,共4页
计算机刚刚出现时,人们就说教育要发生革命了,但几十年过去了,教育革命也没有发生。为了回答信息技术能否变革教育,何以变革教育,为什么技术变革教育的进展如此缓慢等问题,笔者提出一个信息技术何以变革教育的解释框架,并对教育变革缓... 计算机刚刚出现时,人们就说教育要发生革命了,但几十年过去了,教育革命也没有发生。为了回答信息技术能否变革教育,何以变革教育,为什么技术变革教育的进展如此缓慢等问题,笔者提出一个信息技术何以变革教育的解释框架,并对教育变革缓慢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提出技术改革教育的"社会变革中介论":技术变革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发挥"社会变革"在技术改革教育过程中的中介和桥梁作用,最终实现教育的信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社会变革 教育变革 社会变革中介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应用的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房雨林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72-76,共5页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及效用低下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有效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 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及效用低下已成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如何加强数字化教育教学资源的建设与有效应用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本文结合广东省电化教育馆承担的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有效性研究,”采用信息生态的观点,从核心目标、研究内容框架、重点策略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广东省“以应用促建设,以科研促发展”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与应用推进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生态 教育资源 开发 应用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服务联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整合策略 被引量:10
14
作者 林君芬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72-79,共8页
打破部门、学校之间的障碍,充分利用网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可分为金融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文化资源,由于不同资源在联... 打破部门、学校之间的障碍,充分利用网络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是当前教育信息化深入发展的瓶颈问题之一。本文认为,教育信息化资源可分为金融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和组织文化资源,由于不同资源在联盟中消耗的机制以及联盟主体所采用的博弈策略不同,四类资源需要不同的整合策略。服务联盟通过主体之间的协同与资源共享实现效益增值,可以产生"1+1>2"的效应。本文探讨了基于服务联盟的教育信息化资源构成及其整合策略,并从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两方面对基于服务联盟的资源整合效益进行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信息化 服务联盟 资源整合 经济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新版NETS·T看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新发展 被引量:9
15
作者 王奕标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15-120,共6页
2008年6月30日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新版的《美国教师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以新版《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为契机,教育技术研究和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新版标准的内容结构及其创新之处,并对教育技... 2008年6月30日美国国际教育技术协会公布了新版的《美国教师国家教育技术标准》。以新版《美国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实施为契机,教育技术研究和教育技术能力建设将会迎来新的发展。本文阐述了新版标准的内容结构及其创新之处,并对教育技术研究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的新发展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TS·T 创新学习 教育技术能力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德国教育技术考察报告
16
作者 房雨林 沈明昭 《中国电化教育》 北大核心 1997年第9期19-21,共3页
1996年9月,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考察团一行18人赴德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教育考察。他们以参观、座谈、听课等形式,重点考察了汉堡市及其它地区的4所小学、3所中学、1所职业学校和4所大学,详细了解了他们在技术装备、教育技术、多媒体教... 1996年9月,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考察团一行18人赴德国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教育考察。他们以参观、座谈、听课等形式,重点考察了汉堡市及其它地区的4所小学、3所中学、1所职业学校和4所大学,详细了解了他们在技术装备、教育技术、多媒体教学等方面的情况、获益匪浅。现将考察报告刊发(有删节),供国内同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 考察报告 计算机教学 职业学校 赴德国 中学教师 学生实习 多媒体教学 技工学校 普及计算机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何谓人工智能素养:本质、构成与评价体系 被引量:66
17
作者 钟柏昌 刘晓凡 杨明欢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1-84,共14页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 ChatGPT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给教育带来了积极和消极影响,教育领域不仅要被动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诸种挑战,更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培育学生具备适应和驾驭人工智能的素养,本文将这种素养称之为人工智能素养,即通过人工智能教育培养的领域特定性与领域一般性兼具的学生核心素养。对人工智能素养的解析可以追溯到三维目标模式下的诸类研究,但这些研究未能廓清其内涵本质和内在逻辑。鉴于人工智能素养是因应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素养类型,本文首先从技术本体论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本质——人的技术化,并从哲学认识论与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把握了人工智能素养的构成:核心素养发展的实质就是一个“知识与思维”的动态转化过程;情感作为源于认知过程的情绪化体验,不仅涵养了知识建构与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获得道德观念的根据和渊源。由是,知识、情感与思维的相互作用关系共同构成了学生人工智能素养的底层逻辑。籍此,本文从人工智能知识、人工智能情感、人工智能思维三个维度出发,重点构建并详述了人工智能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人工智能教育的健康发展提供指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 人工智能素养 思维方式 行为方式 存在方式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设计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65
18
作者 张文兰 张思琦 +2 位作者 林君芬 吴琼 陈淑兰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45,53,共9页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项目式学习支持的...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强调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探究学习,从而提升学生多元能力的教学模式。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在网络环境下开展项目式学习逐渐成为近年来关注的热点。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对项目式学习支持的基础上,从国家课程项目式重构的视角,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网络环境下基于课程重构理念的项目式学习模式,并通过实践案例展示了该模式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目式学习 国家课程重构 网络环境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20
19
作者 赵建华 徐旭辉 +2 位作者 彭红光 林君芬 彭雪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0-18,共9页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加快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广东省在促进城乡学校协同...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加快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广东省在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诸多经验和典型案例,如"千校扶千校"、"教育资源下乡行动"、"校际协作联盟活动"、"同步课堂"、"视像中国"等。本文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广东省在实施"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可供推广的成果和经验,从而对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起到参考与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均衡发展 城乡学校 协同发展 案例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环境下区域常态化建设与应用专递课堂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杜玉霞 贺卫国 +3 位作者 唐连章 李赞坚 甘耀明 王天昊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00-107,共8页
专递课堂是现阶段我国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但许多区域建设与应用专递课堂却出现推进困难、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基于在广东和吉林等区域的实践探索,调研梳理了区域推进专递课堂面临的三个... 专递课堂是现阶段我国改善义务教育薄弱环节,促进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方式。但许多区域建设与应用专递课堂却出现推进困难、效果不佳等问题。为此,基于在广东和吉林等区域的实践探索,调研梳理了区域推进专递课堂面临的三个核心问题,有针对性地构建了“互联网+”环境下专递课堂持续建设和常态化应用的三大机制,以期帮助区域摆脱当前困境,顺利开展专递课堂建设与应用。三大机制一是具有统筹调度、需求研判和协调满足功能的专递课堂组织领导机制;二是专递课堂支持服务机制,包括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的支持服务机制、协同备课与教学反思机制、在线学习与教研支持服务机制、主讲教师访教机制等四个子机制;三是专递课堂激励保障机制,包含了多维教学激励机制、过程监控与交流评价机制、经费与资源保障机制三个子机制。希望三个互联互促的系统化机制的实施,能够保障“互联网+”环境下专递课堂的持续建设和常态化应用,推进区域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专递课堂 常态化 应用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