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魏酸钠治疗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刘洋 陈珺 +7 位作者 翟玉莹 叶小天 肖珊 柯诗韵 李青南 杨国柱 卢丽 陆幸妍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94-398,共5页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于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均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阿魏酸钠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处死前进行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胫骨的静态参数...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对于大鼠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作用。方法 3月龄Wistar大鼠随机均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阿魏酸钠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处死前进行钙黄绿素双荧光标记。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测量胫骨的静态参数、动态参数、骨组织细胞和生长板变化。结果①静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大;与模型组相比,阿魏酸钠中、高剂量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明显增加,骨小梁分离度明显减小。低剂量组骨小梁厚度明显增加。②动态参数: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转化率、骨表面新骨形成率明显增大;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组新骨年形成率增加。③骨组织细胞: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单位骨小梁面积成骨细胞数量、破骨细胞数量以及成骨细胞周长占骨小梁周长百分率均明显增加。与模型组相比:各个实验组均没有明显变化。④生长板: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生长板宽明显增大;与模型组相比,各实验组生长板退行细胞高度、生长板宽均没有明显变化。结论阿魏酸钠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主要体现在增加骨量和改善骨小梁结构,并促进骨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 阿魏酸钠 骨组织形态计量学 骨组织细胞 生长板 骨小梁 松质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A20表达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帆 朱丽花 +6 位作者 王旭 陈少华 杨力建 吴秀丽 李萡 周毅 李扬秋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18-523,共6页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也称A20)、核因子κB(NF-κB)、黏膜相关淋巴瘤易位基因1(MALT1)及其转录本1(MALT1V1)的mRNA表达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1例SLE患者(其中合并...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3(TNFAIP3,也称A20)、核因子κB(NF-κB)、黏膜相关淋巴瘤易位基因1(MALT1)及其转录本1(MALT1V1)的mRNA表达特点。方法: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21例SLE患者(其中合并硬皮症2例,合并类风湿关节炎1例,合并淋巴瘤1例)及31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MALT1、A20、NF-κB和MALT1V1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SLE样本中,A20 mRNA表达水平较健康人明显降低(P<0.01),MALT1和NF-κB也较健康人降低(P<0.01)。在健康人组,A20和NF-κB mRNA的表达水平未呈现明显相关性,MALT1和NF-κB则呈正相关(P<0.05);而在SLE组中,A20和NF-κB mRNA则显示出显著正相关(P<0.05),MALT1和NF-κB则不存在相关性。SLE中MALT1V1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P<0.05),相关性研究还显示,健康人中A20和MALT1V1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在SLE中则不存在(P>0.05)。结论:本研究首先提供了MALT1-A20-NF-κB通路在SLE中的表达特点。SLE患者异常低表达A20,这可能与患者低免疫耐受相关,其与NF-κB表达的正相关性情况可能与其它因素的调控有关,有待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A20 MALT1 NF-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urvivin-2B诱导人乳腺癌细胞凋亡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文峰 贾筠 +3 位作者 吴凤麟 沈晗 邵红伟 黄树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82-987,共6页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2B(survivin-2B)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survivin-2B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载体pCDNA3.1-survivin-2B。将空载体pCDNA3.1及重组载体pCDNA3.1-survivin-2B分别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 目的:探讨存活蛋白2B(survivin-2B)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中的分子机制。方法:将survivin-2B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得到重组载体pCDNA3.1-survivin-2B。将空载体pCDNA3.1及重组载体pCDNA3.1-survivin-2B分别转染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转染后48 h,用annexin V/7-AAD染色法分析细胞凋亡情况,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法分析转染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同时提取总RNA并反转录成cDNA,进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利用GeXP多基因表达分析系统检测21个与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过表达survivin-2B基因导致MCF7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阻滞,并引起8个基因表达上调,2个基因表达下调。变化最大的为醛脱氢酶4家族成员A1(ALDH4A1),表达下降48%;变化最小的为胞质分裂调控蛋白1(PRC1),上调1.08倍。结论:Survivin-2B能够诱导细胞凋亡与细胞周期G2/M期阻滞,并引起部分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凋亡 乳腺肿瘤 存活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β-catenin的多克隆抗体制备及在蛹脑中的表达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伟 徐卫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1-557,共7页
β-catenin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本研究构建β-catenin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地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表达。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兔子,制备了抗棉铃虫β-catenin的多克隆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 β-catenin是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重要成员。本研究构建β-catenin的原核表达载体,成功地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进行表达。镍柱纯化重组蛋白后免疫兔子,制备了抗棉铃虫β-catenin的多克隆抗体。ELISA和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抗体效价和抗体特异性,结果表明抗体的效价较高,特异性较好。最后应用该抗体调查了滞育和发育蛹脑中β-catenin的表达情况,从蛋白水平证实了发育蛹脑中β-catenin高于滞育蛹脑。本研究为后续研究棉铃虫β-catenin的功能以及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棉铃虫发育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Β-CATENIN 原核表达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Wnt1基因启动子活性研究
5
作者 陈伟 徐卫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78-784,共7页
经典的Wnt信号通路是一条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棉铃虫滞育蛹脑中受到抑制。本研究以棉铃虫Wnt1基因的转录调控为研究目标,对Wnt1启动子的活性进行了分析。首先,运用染色体步移的技术成功克隆了一段长为1566 b... 经典的Wnt信号通路是一条与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经典Wnt信号通路在棉铃虫滞育蛹脑中受到抑制。本研究以棉铃虫Wnt1基因的转录调控为研究目标,对Wnt1启动子的活性进行了分析。首先,运用染色体步移的技术成功克隆了一段长为1566 bp的Wnt1启动子。然后,通过PCR扩增不同长度的启动子片段,构建到报告质粒,转染棉铃虫Hz Am1细胞并进行启动子活性分析,结果表明-1077^-1120以及-1120^-1140这两个区域对Wnt1基因的转录起着明显的激活作用。最后对这两个区域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进行了预测。本研究从根本上了解棉铃虫滞育蛹脑中经典Wnt信号通路的调节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染色体步移 启动子活性分析 Wnt1启动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味黄芪补气汤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的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谌天娇 寇敬 +5 位作者 高淑慧 瞿创 薄华本 王辉 张帆 沈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5-608,I0011,I0012,共6页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补气汤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促增殖及活化作用。方法:以黄芪和苦参为主药,辅以适量人参、黄精及甘草,制备加味黄芪补气汤。分离5位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将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作用于淋巴细胞... 目的:研究加味黄芪补气汤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促增殖及活化作用。方法:以黄芪和苦参为主药,辅以适量人参、黄精及甘草,制备加味黄芪补气汤。分离5位肿瘤患者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将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作用于淋巴细胞。细胞计数法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中IL-2含量;ELISPOT法检测各组细胞分泌IFN-γ的情况。结果:加味黄芪补气汤浓度为2.5、5.0μg/m L(原药冻干物)时能够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其中浓度为2.5μg/m L时效果最好,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黄芪甲苷浓度为2.0、4.0μg/m L时能够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其中4.0μg/m L时效果最好(P<0.01);氧化苦参碱各浓度对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增殖基本无影响(P>0.05);IL-2分泌水平检测显示,加味黄芪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浓度分别为2.5、4.0、8.0μg/m L时,较组内其他浓度效果较好,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FN-γ的ELISPOT实验结果显示,加味黄芪补气汤、黄芪甲苷、氧化苦参碱浓度分别为2.5、4.0、8.0μg/m L时,阳性细胞计数最多,与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黄芪补气汤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够促进肿瘤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与活化,其中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参与淋巴细胞的增殖与活化过程,而苦参的有效成分氧化苦参碱可能只参与活化淋巴细胞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补气汤 氧化苦参碱 黄芪甲苷 外周血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TF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金小冬 卢丽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47-550,共4页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它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成为近几年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有研究证实,MITF调节破骨细胞中众多功能相关基因的转录,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 MITF(microphthalmia-associ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MITF)是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它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成为近几年骨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有研究证实,MITF调节破骨细胞中众多功能相关基因的转录,包括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破骨细胞相关受体(osteoclast-associated receptor,OSCAR),氯离子通道-7(chloride channel-7,Clcn7),骨硬化相关跨膜蛋白-1(osteopetrosis-associated transmembrane protein 1,Ostm1)和E-钙粘蛋白(E-cadherin)等。无论在MITFmi/mi突变的小鼠模型还是来源于MITFmi/mi突变的小鼠体外培养的破骨样细胞中,我们都能检测到上述与破骨细胞众多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都会受到明显抑制,导致破骨细胞功能异常,小鼠患有严重的骨硬化病。因为小鼠和人类的MITF基因序列具有很高的同源性,所以理解MITF调控系统对小鼠破骨细胞的作用也将有助于我们阐明妇女绝经后的骨质疏松症、骨硬化病或者发生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身上的溶骨性骨质破坏和高钙血症等人类疾病的分子作用机制。现就MITF在破骨细胞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眼畸形相关转录因子 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 破骨细胞相关受体 氯离子通道-7 骨硬化相关跨膜蛋白-1 E-钙粘蛋白 Clcn7 Ostm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肠道菌群影响肠道细胞免疫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8
作者 栾英桥 杨佳幸 +2 位作者 陶嫦立 邵红伟 张文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734-1737,1742,共5页
肠道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肠道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作为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分化受肠道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对肠道B... 肠道是机体抵抗外源病原体入侵的重要防线之一,肠道B淋巴细胞及T淋巴细胞作为肠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发育和分化受肠道微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系统发育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肠道菌群对肠道B淋巴细胞、肠道T淋巴细胞的分化及其细胞功能的影响,并对肠道菌影响该过程的部分机制作出阐明,为肠道菌群与肠道免疫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肠道B淋巴细胞 IGA 肠道T淋巴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9
作者 龚晨雨 陈昭 +1 位作者 邵红伟 张文峰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2-126,共5页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因其显著疗效和创新性备受关注,是肿瘤治疗中最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发展以及其在多领域的延伸应用让研究者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继性细胞... 近年来肿瘤免疫治疗因其显著疗效和创新性备受关注,是肿瘤治疗中最具有前景的研究方向之一。CRISPR基因编辑系统的发展以及其在多领域的延伸应用让研究者看到了它的巨大潜力,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也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在过继性细胞治疗中,CRISPR/Cas9可对TCR-T和CAR-T细胞的内源性TCR以及HLA-Ⅰ分子的基因进行敲除得到通用型效应细胞;在基于免疫检查点阻断的治疗中,其为免疫检查点的抑制和阻断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同时在抗体靶向疗法中,CRISPR/Cas9技术在候选靶点筛选及简化抗体制备流程中有着重要应用。CRISPR从各方面极大地推动了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本文将对CRISPR/Cas9基因编辑系统在肿瘤免疫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9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铃虫中HSF1的分子克隆、选择性剪接及亚细胞定位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覃富健 李玉娟 +3 位作者 施静雯 林月霞 罗利琼 陈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078-1086,共9页
昆虫滞育过程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转录调控因子(热休克因子HSF1)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HSF1以期为阐明滞育昆虫中的热休克蛋白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进而为开发新型的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依... 昆虫滞育过程中热休克蛋白的表达调节机制尚不明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缺乏对其转录调控因子(热休克因子HSF1)的研究。因此,本文重点研究HSF1以期为阐明滞育昆虫中的热休克蛋白的调控机制打下基础,进而为开发新型的棉铃虫防治策略提供依据。首先,从棉铃虫中克隆了HSF1基因,对棉铃虫HSF1基因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随后在棉铃虫不同组织中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最后,鉴定并分析棉铃虫中的7个HSF1的选择性剪接体,并对它们的亚细胞定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棉铃虫HSF1基因的全长c DNA序列全长2 275 bp,编码一个655 aa的蛋白质,预测其分子量为72. 26 k Da,命名为Har-HSF1 (Gen Bank登录号为KP307027)。根据预测的蛋白质序列进行分析,表明棉铃虫HSF1蛋白包含4个经典的功能域:DNA结合域DBD,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A/B,疏水性的七肽重复域HR-C以及C末端反式激活结构域CTAD。这些说明HSF1蛋白是一个在生物进化上非常保守的蛋白质。此外,发现了HSF1的7个选择性剪接体,命名为HSF1-A到HSF1-G。亚细胞定位研究表明所有的选择性剪接体都定位在细胞核中,这为它们调节靶基因提供了便利。本研究可以为进一步研究滞育昆虫中热休克蛋白的分子调控机制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铃虫 热休克蛋白 热休克因子1 选择性剪接体 滞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桃红四物汤对泼尼松诱导斑马鱼骨质疏松的治疗作用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杨国柱 段涛 +3 位作者 卢丽 陈珺 陆幸妍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07-1010,1021,共5页
目的利用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的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择发育正常的3 dpf斑马鱼胚胎,用10μg/m L泼尼松处理建立斑马鱼骨质疏松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50、150和450μg/m L)的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 目的利用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评价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的抗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选择发育正常的3 dpf斑马鱼胚胎,用10μg/m L泼尼松处理建立斑马鱼骨质疏松症模型,加入不同浓度(50、150和450μg/m L)的中药复方桃红四物汤。同时设置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阳性对照药依替膦酸二钠组。4 d后,用0.2%钙黄绿素进行染色,在体视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并计算斑马鱼脊椎骨的荧光强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泼尼松处理的模型对照组的斑马鱼脊椎骨荧光强度显著减少;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依替膦酸二钠能增加斑马鱼脊椎骨矿化量并有效防止泼尼松龙诱导斑马鱼产生的骨质疏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450μg/m L浓度的桃红四物汤能显著提高斑马鱼脊椎骨骨骼的荧光强度,而50μg/m L和150μg/m L浓度的桃红四物汤溶液组效果均不明显。结论桃红四物汤对斑马鱼的最大耐药浓度MTC为450μg/m L,并对泼尼松诱导的斑马鱼骨质疏松模型有明显的改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骨质疏松 泼尼松 桃红四物汤 依替膦酸二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游离脂肪酸混合物对肝细胞脂毒性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辉 陈骁 +5 位作者 项夏霖 彭鑫 王苑芳 刘填桂 黄树林 邵红伟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153-1157,共5页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混合物对肝细胞L-02的脂毒性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肝细胞L-02分别用正常培养基和0.5、1、2 mmol/LFFA混合物(油酸和软脂酸的比例为2:1)培养24 h后,尼罗红染液室温避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混合物对肝细胞L-02的脂毒性及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正常肝细胞L-02分别用正常培养基和0.5、1、2 mmol/LFFA混合物(油酸和软脂酸的比例为2:1)培养24 h后,尼罗红染液室温避光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仪确定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组织细胞酶法测定试剂盒测定细胞内甘油三酯含量。MTT法分析细胞存活率,Annexin V-PI凋亡检测试剂盒分析肝细胞的凋亡情况,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测定试剂盒分别检测培养液中ALT和AST活性。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脂代谢相关的脂肪分化相关蛋白(ADRP)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各浓度FFAs混合物均可剂量依赖性增加肝细胞脂肪堆积和肝细胞甘油三酯含量,且1 mmol/LFFA混合物可增高肝细胞的甘油三酯含量2.6倍,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人的变化基本相同。2 mmol/LFFA混合物可降低肝细胞L-02细胞存活率并诱导细胞凋亡,而0.5 mmol/L和1 mmol/LFFA混合物对细胞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各浓度FFA混合物对细胞上清中ALT和AST活性无明显影响。1 mmol/LFFA混合物作用后可分别上调肝细胞的ADRP和SREBP-1 mRNA的表达2.660和2.758倍。结论:FFA混合物可诱导肝细胞L-02脂肪变性且2mmol/LFFA混合物可造成轻度细胞损伤。脂代谢相关基因ADRP和SREBP-1表达上调与FFA混合物诱导的脂肪变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游离脂肪酸 脂毒性 脂肪分化相关蛋白 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对正常人淋巴细胞各亚群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璇 袁茵 +3 位作者 邵红伟 卢志毅 张柳华 黄树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7-581,共5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培养上清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生存及其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OKT3刺激,用含有hUC-MSCs培养上清的条件培养基(MSC-CM)处理PBMC,流式...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培养上清对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活化、生存及其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影响。方法:通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PBMC,加入OKT3刺激,用含有hUC-MSCs培养上清的条件培养基(MSC-CM)处理PBMC,流式细胞术分析比较处理组和对照组各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ELISA法检测MSC-CM对PBMC分泌IFN-γ、IL-10的影响,Annexin V/PI双染确定活化PBMC的凋亡情况。结果:MSC-CM下调了CD4+/CD8+T细胞比值,上调了PBMC中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的含量,而对其他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无显著影响;MSC-CM抑制了PBMCs分泌IFN-γ的能力,但对IL-10的分泌有促进作用;此外,MSC-CM对PBMCs有保护作用,降低了PBMC在OKT3刺激下的凋亡程度。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功能可不依赖于与免疫细胞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并且与诱导免疫细胞凋亡无关,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和活化可能是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发挥其免疫抑制功能的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调节性T淋巴细胞 免疫调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培养环境对PMBC中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邵红伟 杨海林 +5 位作者 梁春梅 陆晓敏 刘婷 沈晗 吴凤麟 黄树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74-878,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索能够逆转肿瘤微环境诱导的免疫耐受的手段。方法:克隆人白介素-6(IL-6)的基因,将其转入表达TGF-β的肿瘤细胞株中,并筛选稳转系;分别收集含或不... 目的:研究不同培养环境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和Th17细胞分化的影响,探索能够逆转肿瘤微环境诱导的免疫耐受的手段。方法:克隆人白介素-6(IL-6)的基因,将其转入表达TGF-β的肿瘤细胞株中,并筛选稳转系;分别收集含或不含IL-6的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制备成条件培养基(Conditioned medium,CM),用于体外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流式检测PBMC在不同培养环境中Treg和Th17细胞的变化情况。结果:RTPCR分析表明BEL-7402表达TGF-β的水平明显高于Hep G2,因此选择BEL-7402用于制备IL-6的稳转系;ELISA检测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稳转系能够有效地表达IL-6;流式结果表明,由肿瘤细胞培养上清制备的CM能明显诱导T细胞分化为Treg,而在IL-6存在的情况下则能明显抑制Treg细胞的形成,并促进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结论:肿瘤细胞培养上清促使PBMC中Treg比例增加;而在其中添加IL-6则能够降低Treg细胞比例,并增加Th17细胞的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性T细胞 TH17 白介素-6 条件培养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通过激活Notch信号通路促进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的体外存活(英文) 被引量:3
15
作者 袁茵 陈丹亮 +2 位作者 陈璇 邵红伟 黄树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41-447,共7页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体外增殖和存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将其作为基质细胞与Jurkat细胞进行直接接触共培养。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共培养体系中的Jurkat细胞,... 目的研究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白血病细胞株Jurkat体外增殖和存活能力的影响并探讨相关机制。方法组织块贴壁法分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将其作为基质细胞与Jurkat细胞进行直接接触共培养。通过免疫磁珠法分离共培养体系中的Jurka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Jurkat细胞增殖能力、细胞周期和自发凋亡率的变化;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共培养后Jurkat细胞内Notch信号通路的活化状况。结果共培养4 d后,Jurkat白血病细胞的增殖减缓、细胞周期被阻滞于G0/G1期,而其自发凋亡率则出现显著下降,并伴有Notch信号通路靶分子HES-1表达量的增加。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构成的微环境对Jurkat白血病细胞有保护作用,Notch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白血病 增殖 NOTCH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磷联合腺嘌呤饮食诱导大鼠高转化型肾性骨病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张豪 孟彦 +5 位作者 金小冬 陈珺 李英彬 黄韧 左力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85-489,共5页
目的探讨高磷联合腺嘌呤制作大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模型诱导的骨矿代谢异常。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基础组(Basal)、对照组(Control)、慢性肾病组(CKD),实验持续6周。所有大鼠先饲养两周以适应环... 目的探讨高磷联合腺嘌呤制作大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模型诱导的骨矿代谢异常。方法雄性3月龄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三组:基础组(Basal)、对照组(Control)、慢性肾病组(CKD),实验持续6周。所有大鼠先饲养两周以适应环境,Basal在实验开始时处死;Control组给予高磷(1.03%)饮食;CKD组前四周给予腺嘌呤(0.75%)和高磷(1.03%)饮食,后两周给予不含腺嘌呤的高磷(1.03%)饮食。所有动物在处死前进行体内双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取左侧胫骨上段(proximal tibia metaphometry,PTM)不脱钙包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分析。结果与Basal组相比:6周高磷饮食的Control组大鼠骨组织未出现静态参数、生长板参数的变化;而动态参数显示矿化沉积率(MAR)、类骨质体积百分数(%OV/BV)明显增加,矿化延迟时间(MLT)明显减少。与Control组相比:CKD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Tb.Ar)、骨小梁数量(Tb.N)显著降低,骨小梁分离度(Tb.Sp)显著性升高;荧光周长百分率(%L.Pm)、矿化沉积率(MAR)、骨形成率(BRF/TV、BRF/BS、BRF/BV)、类骨质周长百分数(%O.Pm)、类骨质面积百分数(%OV/BV)、每毫米成骨细胞数量(Ob.N)、成骨细胞贴壁周长(%Ob.S.Pm)、每毫米破骨细胞数(Oc.N)、破骨细胞贴壁周长(%Oc.S.Pm)、明显升高,MLT与髙磷对照组比无变化,与Basal组比也减少。生长板参数显示:生长板宽度(G.P.Wi)、纵向生长率(L.G.R)明显减少,但是退行细胞高度(D.C.H)没有改变。结论 CKD模型导致骨的变化表现为明显的骨高转换模型,既促进骨形成,也促进骨吸收;最终骨量减少,说明骨吸收大于骨形成。生长板参数G.P.Wi和L.G.R减少,说明此模型对软骨下成骨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磷饮食 腺嘌呤 高转化骨病 慢性肾脏病 肾性骨病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枝雾水葛木脂素类化合物体外抗炎作用及其机制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开莹 陆海玲 +3 位作者 陆幸妍 钟楚倩 陈艳芬 郭丽冰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731-736,共6页
目的研究从多枝雾水葛中分离的新化合物雾水葛木脂素(pouzolignan)D,C和E(本文命名为化合物Ⅰ,Ⅱ和Ⅲ)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体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目的研究从多枝雾水葛中分离的新化合物雾水葛木脂素(pouzolignan)D,C和E(本文命名为化合物Ⅰ,Ⅱ和Ⅲ)的抗炎作用,初步探讨其抗炎机制。方法通过脂多糖(LPS)体外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建立细胞炎症模型,用Griess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TN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及环氧合酶2(COX-2)mRNA表达。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化合物Ⅰ和Ⅱ20,40,80,160和320 mg·L-1对细胞无明显毒性,化合物Ⅲ20,40,80和160 mg·L-1对细胞存活率无明显抑制作用。化合物Ⅰ40,80和160 mg·L-1组细胞释放NO含量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降低(r=0.675,P<0.05),化合物Ⅰ160 mg·L-1组PGE2和TNF-α含量与模型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化合物Ⅱ40,80和160 mg·L-1组细胞释放PGE2量随着化合物浓度的增加而减少(r=0.992,P<0.01),化合物Ⅱ80和160 mg·L-1组TNF-α含量逐渐减少(r=0.995,P<0.01),160 mg·L-1同时也抑制了NO的释放(P<0.05)。化合物Ⅲ20,40和80 mg·L-1明显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的NO,无明显浓度效应关系(r=0.605,P>0.05),同时40和80 mg·L-1组PGE2和TNF-α的释放量也均明显减少,呈浓度依赖性(r=0.993,P<0.01;r=0.984,P<0.01)。实时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化合物Ⅰ和Ⅱ明显降低COX-2和TNF-αmRNA表达(P<0.05,P<0.01),化合物Ⅱ和Ⅲ能明显降低iNOS mRNA表达(P<0.05,P<0.01)。结论化合物Ⅰ,Ⅱ和Ⅲ通过减少炎症细胞释放炎症因子NO,PGE2和TNF-α,同时不同程度地影响iNOS,COX-2和TNF-α基因表达而发挥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枝雾水葛 木脂素类化合物 多枝雾木脂素 巨噬细胞 腹膜 炎症介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香黄檀DNA提取及其rDNA-ITS序列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奇威 谭贵良 +4 位作者 孙瑾 苏越骁 王业胜 周林 朱爽 《木材工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24,共4页
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分子标记,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序列,阐明黄檀属内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通过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提取降香黄檀总DNA,利用引物对rDNA-ITS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 以核糖体转录间隔区(rDNA-ITS)序列为分子标记,结合GenBank数据库中已有序列,阐明黄檀属内不同物种之间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通过改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CTAB)提取降香黄檀总DNA,利用引物对rDNA-ITS序列进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和序列测定。结果表明,基于rDNA-ITS序列测定、位点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方法,可利用ITS序列进行黄檀属树种准确的分子鉴定,为其种类鉴定和种间分类地位提供分子生物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香黄檀 DNA提取 ITS序列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碱性磷酸酶水平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莉萍 杨国柱 +3 位作者 陆幸妍 陈珺 卢丽 李青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72-575,579,共5页
目的调查广州某高校人群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结合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分析两指标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1~2012年广州地区的某高校505例人群的完整体... 目的调查广州某高校人群的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与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并结合血浆促动脉硬化指数(AIP)分析两指标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两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对2011~2012年广州地区的某高校505例人群的完整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直接检测法得出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等血脂的水平及ALP水平,根据公式计算出non-HDLC,结合AIP指数统计分析不同分组人群血浆non-HDLC水平和ALP水平,探讨non-HDLC对动脉粥样硬化评估的临床预测意义,以及骨代谢指标ALP与血脂之间的关系。结果血脂non-HDLC、LDL0C水平60岁以前同年龄层不存在性别差异,血脂水平都在60岁以后出现高值,且存在性别差异;无论对血脂正常人群按TC或TG分层与否,与LDL-C,non-HDLC都呈现出与AIP更稳定更密切的相关性。60岁以上的男性、女性人群中ALP与血脂non-HDLC均呈正相关(r=0.520、0.226,P<0.001、P<0.05),而男性仅60岁以上的ALP值与AIP呈正相关(r=0.717,P<0.001)。结论较以往单凭LDL-C值的判断,血脂non-HDLC值和AIP值的结合判断能提高临床上对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评估的准确性。血脂与骨指标ALP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碱性磷酸酶 低密度脂蛋白 促动脉硬化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型腺病毒载体对人T淋巴细胞的转染及细胞毒性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文峰 张琼宇 +3 位作者 邵红伟 吴凤麟 王腾 黄树林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8-322,共5页
目的:利用5型腺病毒载体转染人T淋巴细胞,对其转染T淋巴细胞的效率以及细胞毒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T淋巴瘤Jurkat细胞及原代T细胞,腺病毒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20、50、100、200和400对其转染,转染48 h后利用流... 目的:利用5型腺病毒载体转染人T淋巴细胞,对其转染T淋巴细胞的效率以及细胞毒性进行分析。方法:选取T淋巴瘤Jurkat细胞及原代T细胞,腺病毒按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 infection,MOI)为20、50、100、200和400对其转染,转染48 h后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效率;选取腺病毒转染后的不同时点,利用碘化丙啶染色法分析转染对于细胞周期的影响;利用Annexin V/7-AAD染色法分析转染诱导细胞凋亡情况;利用台盼蓝染色计数法分析转染对活细胞数目的影响。结果:5型腺病毒载体转染T淋巴瘤的效率最高,转染效率随着MOI值的增大而增加;CD8+T细胞和CD4+T细胞的转染效率大致相同,T细胞经刺激活化后,CD8+T细胞的转染效率下降;病毒转染未导致明显细胞凋亡;病毒转染对细胞周期与活细胞数目没有显著影响。结论:5型腺病毒载体转染T细胞呈现较低细胞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T淋巴细胞 细胞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