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常用农药对湛江红江橙和广州九里香柑桔木虱种群的室内药效 被引量:3
1
作者 柯伟政 王潇潇 +1 位作者 徐长宝 岑伊静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9-22,27,共5页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桔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采用生产上常用浓度)对广东重要柑桔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Hongjian... 柑桔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是柑桔黄龙病最重要的媒介昆虫,对其进行严格防控是阻延黄龙病传播的有效手段。采用室内药效测定方法,测定了12种常用农药(采用生产上常用浓度)对广东重要柑桔品种红江橙(Citrus sinensis‘Hongjiangcheng’)和广州园林植物九里香(Murraya exotica L.)上的柑桔木虱成虫的防治效果,并与实验室饲养的敏感种群进行比较,为合理选择农药、有效防治柑桔木虱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敌敌畏乳油对3个种群的药效一致,药效最好而且作用最快,处理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都达100%。呋虫胺可湿性粉剂和甲氰菊酯乳油的药效也较好且对3个种群一致,处理后24 h的校正死亡率都达86%以上。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吡虫啉悬浮剂、噻虫嗪悬浮剂、啶虫脒乳油、毒死蜱乳油、高氯·毒死蜱乳油对敏感种群也有理想的防治效果,处理后48 h或72 h的校正死亡率达100%。广州九里香柑桔木虱种群对高效氯氟氰菊酯、吡虫啉、高氯·毒死蜱、噻虫嗪及阿维菌素的敏感性均下降,高效氯氟氰菊酯和阿维菌素尤为严重,高氯·毒死蜱较明显。湛江种群对啶虫脒、毒死蜱、高氯·毒死蜱、噻虫嗪的敏感性均下降,高氯·毒死蜱较明显。两个地区、两种寄主植物的柑桔木虱对多种农药的敏感性存在差异,建议各柑桔产区加强对本地区柑桔木虱的抗药性监测,充分考虑防治其他害虫对柑桔木虱抗性产生的影响,以保证农药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木虱 化学防治 抗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SCAR标记的建立及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郭木娟 陈诗敏 +4 位作者 庾家琪 叶翠怡 邱宝利 李文香 潘慧鹏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34-440,共7页
为了探索快速鉴定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为了探索快速鉴定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Motschulsky)和茄二十八星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Fabricius)的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的基础上,分别设计了可以鉴别两个物种的序列特征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SCAR)标记。从随机合成的60条引物中筛选出来2条特异性引物(分别为OPI-6和OPJ-15),引物OPI-6在马铃薯瓢虫中扩增出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引物OPJ-15在茄二十八星中扩增出约750 bp的特异性条带,根据测序结果设计了两对SCAR引物对筛选结果进行验证,发现根据OPI-6的测序结果所设计的SCAR引物(OPI-6 test)仅能在马铃薯瓢虫中扩增出645 bp的条带,而根据OPJ-15的测序结果所设计的SCAR引物(OPJ-15 test)仅能在茄二十八星瓢虫中扩增出436 bp的条带。这两对SCAR引物能够准确、稳定且快速地区分马铃薯瓢虫与茄二十八星瓢虫,对这两种害虫的精准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瓢虫 茄二十八星瓢虫 RAPD标记 SCAR标记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巴拟刀角瓢虫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果润 刘丽 +3 位作者 赵冬梅 梁建锋 关月姗 王兴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3-829,共7页
探究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食料,沙巴拟刀角瓢虫Serangiella sababensis Sasaji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沙巴拟刀角瓢虫控制烟粉虱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取食烟粉虱的沙巴拟刀角瓢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 探究以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为食料,沙巴拟刀角瓢虫Serangiella sababensis Sasaji的生物学特性,为利用沙巴拟刀角瓢虫控制烟粉虱提供理论依据。本试验在实验室条件下观察取食烟粉虱的沙巴拟刀角瓢虫各虫态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不同虫态的发育历期、存活率和繁殖力,并计算沙巴拟刀角瓢虫生命表参数。结果表明,在26±1℃、L∶D=14∶10、相对湿度75%±10%的条件下,以烟粉虱卵和若虫为食的沙巴拟刀角瓢虫的世代历期分别为18.82 d和17.75 d,世代存活率分别为65.53%和75.00%,成虫寿命分别为106.65 d和105.58 d,每雌产卵量分别为286.20粒和366.67粒。以烟粉虱卵和若虫为食的沙巴拟刀角瓢虫的内禀增长率(r_(m))分别为0.0581和0.0780,净增殖率(R_(0))分别为107.0338和147.8748,平均世代历期(T)分别为80.3985和64.0385,周限增长率(λ)分别为1.0598和1.0811。研究发现,取食烟粉虱若虫的沙巴拟刀角瓢虫世代发育历期短于取食卵的世代发育历期,繁殖率也高于后者,烟粉虱若虫比烟粉虱卵更适宜作为沙巴拟刀角瓢虫规模化生产的食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巴拟刀角瓢虫 烟粉虱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草蛉幼虫捕食豆大蓟马和豆蚜的功能反应及生长发育 被引量:39
4
作者 唐良德 王晓双 +3 位作者 赵海燕 付步礼 邱海燕 刘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 为了探讨大草蛉幼虫对2种豆科作物害虫的控害潜能和猎物适应性,室内研究了大草蛉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以及两种猎物对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草蛉2、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和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大草蛉2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以及大草蛉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成虫、2龄若虫和豆蚜成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555.56、416.67头和588.24、1250.00、909.09头。搜寻效应结果表明,大草蛉2和3龄幼虫对豆大蓟马2龄若虫的搜寻效应均大于豆蚜。大草蛉取食豆蚜和豆大蓟马的未成熟期发育历期(1龄至成虫)分别为18.01和19.89 d,存活率分别为96.67%和93.33%,表明豆蚜和豆大蓟马均是适宜大草蛉生长发育的天然猎物。综合分析捕食功能和生长发育各参数,表明大草蛉对豆大蓟马和豆蚜均具有良好的控害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草蛉 豆大蓟马 豆蚜 功能反应 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普通大蓟马抗药性监测及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 被引量:31
5
作者 唐良德 赵海燕 +4 位作者 付步礼 邱海燕 吴建辉 李鹏 刘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75-1181,共7页
在2014-2015年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室内测定了2016-2017年海南主要豇豆种植区三亚、澄迈和海口普通大蓟马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以及其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16年度,三亚种群对甲维盐... 在2014-2015年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采用叶管药膜法(TIBS)室内测定了2016-2017年海南主要豇豆种植区三亚、澄迈和海口普通大蓟马田间种群对6种常用杀虫剂敏感性的年度变化以及其对6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2016年度,三亚种群对甲维盐和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12. 98和17. 06倍,澄迈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也产生了中等水平抗性(RR=10. 87),除所有种群对阿维菌素(1. 92 <RR <3. 47)以及海口、澄迈种群对吡虫啉和啶虫脒(3. 07 <RR <4. 56)仍未产生抗性外,其它种群对药剂均产生了低水平抗性(5. 32 <RR <9. 98); 2017年度,除三亚和澄迈种群对阿维菌素仍处理敏感状态外,其它种群对不同药剂均产生了低至中等水平的抗性(5. 59 <RR <27. 03)。相比2016年,各测试种群对药剂的抗性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三亚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甲维盐和啶虫脒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上升了9. 97、6. 98和3. 39倍;海口种群对阿维菌素也上升了2. 77倍。对6种新药剂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乙虫腈和溴虫腈对普通大蓟马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14. 4113 mg/L和30. 7694 mg/L,而其它药剂则毒力较低(LC50> 50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海南 杀虫剂 抗药性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斑月瓢虫取食不同猎物的生长发育及繁殖特性 被引量:16
6
作者 唐良德 李飞 +2 位作者 赵海燕 吴建辉 任顺祥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5765-5770,共6页
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林、蔬、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不同的猎物质量显著影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活力。为评价取食不同猎物对六斑月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取食烟... 六斑月瓢虫是我国农、林、蔬、果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能够捕食多种猎物。不同的猎物质量显著影响捕食性天敌昆虫的活力。为评价取食不同猎物对六斑月瓢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采用实验种群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豆蚜和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情况。结果表明,六斑月瓢虫取食烟粉虱的世代发育历期最长、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低,分别为(26.15±0.42)d、(52.95±1.98)%、(53.73±2.17)d和(157.67±16.79)粒/雌;而取食玉米蚜的世代发育历期最短、存活率、雌虫寿命和繁殖力最高,分别为(16.40±0.49)d、(77.93±0.76)%、(68.33±4.31)d和(798.77±44.29)粒/雌;取食豆蚜时的各生物学参数介于两者之间。种群生命表参数也反映了类似的结果,取食烟粉虱的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率(r_m)和周限增长率(λ)最低分别为71.216、0.092和1.094,世代平均历期(T)最长为47.377d;取食玉米蚜的R_0、r_m和λ最高分别为290.281、0.131和1.143,T最短为42.428d。总体来看,相对于烟粉虱而言,蚜虫更适合六斑月瓢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且玉米蚜优于豆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烟粉虱 豆蚜 玉米蚜 生长发育 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孢白僵菌与玫烟色棒束孢制剂对柑橘木虱的防治 被引量:16
7
作者 代晓彦 李翌菡 +4 位作者 沈祖乐 许炜明 吴建辉 任顺祥 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3-68,共6页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 【目的】研究2株高致病力菌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和玫烟色棒束孢Isaria fumosorosea菌株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不同虫态的致病力及田间防控效果。【方法】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孢子稀释成1×104、1×105、1×106、1×107、1×108mL^(-1),室内喷施法研究其对木虱低龄、高龄若虫与成虫的侵染致死效果;在笼罩条件下研究其在半田间条件下对柑橘木虱成虫种群的控制作用。【结果】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病力高于高龄若虫。7 d后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高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6×104和5.2×104mL^(-1),对低龄若虫的LC50值分别为3.5×104和4.2×104mL^(-1),而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1.4×105和1.6×105mL^(-1)。在半田间条件下,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对柑橘木虱成虫的LC50值分别为3.7×105和1.2×106mL^(-1)。同一孢子浓度对柑橘木虱的致死率室内效果优于半田间。2种真菌制剂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时间与孢子浓度有关,LT50随着真菌孢子悬浮液浓度的增加而递减,球孢白僵菌孢子浓度为1×105~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2~4.4 d;玫烟色棒束孢孢子浓度为1×106~1×108mL^(-1)时,柑橘木虱成虫的LT50值为5.3~4.9 d。【结论】球孢白僵菌和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对柑橘木虱有良好的生物防治效果,柑橘木虱各虫态的死亡率与病原真菌的孢子浓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球孢白僵菌 玫烟色棒束孢 致病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亚洲柑橘木虱2株高致病力病原真菌菌株的筛选 被引量:6
8
作者 代晓彦 李翌菡 +5 位作者 许炜明 沈祖乐 黄振 吴建辉 任顺祥 邱宝利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62-65,共4页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 【目的】筛选对亚洲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 Kuwayama具有高致病力的真菌菌株,为其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方法】测定5株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菌株A^E)和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Isaria fumosorosea菌株(菌株A^E)的生长速率、产孢量以及对木虱若虫的侵染致死率等,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株球孢白僵菌培养10 d后产孢量存在较大差异,A菌株的产孢量最少(7.96×107mL^(-1)),E菌株的产孢量最多(3.78×108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球孢白僵菌孢子1×106mL^(-1)7 d后,对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以A菌株的致死率最高(78.0%),E菌株次之(77.0%)。5株玫烟色棒束孢菌株培养10 d后,B菌株产孢量最多(6.04×108mL^(-1)),E菌株的最少(6.28×107mL^(-1)),两者差异显著;在喷施玫烟色棒束孢孢子1×106mL^(-1)7 d后,除D菌株外,其他制剂对亚洲柑橘木虱低龄若虫的致死率均显著大于对照,B菌株的致死率最高(81.0%)。【结论】综合考虑产孢量及致病力等指标,球孢白僵菌E菌株和玫烟色棒束孢B菌株是具有良好研发前景的柑橘木虱生物防治高致病力优良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球孢白僵菌 玫烟色棒束孢 致病力 生物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昆虫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晓双 唐良德 吴建辉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71-1179,共9页
昆虫对自然环境中复杂化学信号的识别多依赖于其灵敏的嗅觉系统,选择寄主、觅食、寻找配偶等行为的发生都以嗅觉识别为基础,而完成嗅觉识别还需要多种嗅觉相关蛋白的参与。嗅觉相关蛋白主要包括6种,即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气味... 昆虫对自然环境中复杂化学信号的识别多依赖于其灵敏的嗅觉系统,选择寄主、觅食、寻找配偶等行为的发生都以嗅觉识别为基础,而完成嗅觉识别还需要多种嗅觉相关蛋白的参与。嗅觉相关蛋白主要包括6种,即气味结合蛋白、化学感受蛋白、气味受体、感觉神经元膜蛋白、离子型受体和气味降解酶。不同种类和性别的昆虫中,嗅觉蛋白的种类、数量和分布各不相同。由于嗅觉蛋白在昆虫识别外界气味分子中的重要作用,国内外近年来对其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本文从几种嗅觉相关蛋白的生化特性、分子结构、生理功能、分布表达部位和研究概况等角度,较详细地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昆虫嗅觉相关蛋白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味结合蛋白 化学感受蛋白 气味受体 感觉神经元膜蛋白 离子型受体 气味降解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5%氟节胺悬浮剂对荔枝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王晓双 余昕彤 +1 位作者 吴建辉 唐良德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3-46,共4页
为研究25%氟节胺悬浮剂提高荔枝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连续两年在荔枝秋梢成熟后而冬梢未出时喷施不同浓度的25%氟节胺悬浮剂。结果显示,25%氟节胺悬浮剂能够明显控制和抑制荔枝冬梢的萌发和生长,与对照相比,冬梢的控制率和抑制率... 为研究25%氟节胺悬浮剂提高荔枝产量和改善果实品质的作用,连续两年在荔枝秋梢成熟后而冬梢未出时喷施不同浓度的25%氟节胺悬浮剂。结果显示,25%氟节胺悬浮剂能够明显控制和抑制荔枝冬梢的萌发和生长,与对照相比,冬梢的控制率和抑制率分别达到了76.54%~94.34%和90.26%~98.84%;氟节胺对荔枝的增产效果显著,产量比对照增加了116.12%~206.23%;氟节胺对荔枝果实品质无显著改善作用。综合考虑,当药液浓度达到500mg/kg时,各项指标均达较高水平,且与最大值均无显著性差异,因此建议喷施的适宜浓度为333.3~500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节胺 荔枝 调节生长 品质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代性饲料及人工饲料对捕食性天敌昆虫生命参数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丹荔 苏湘宁 +2 位作者 邓海滨 凌冰 张茂新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2-101,共10页
捕食性昆虫如捕食性甲虫和捕食性蝽类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批量化生产高质量的自然天敌是实现生物防治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捕食性昆虫的替代饲料和人工饲料近几年已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 捕食性昆虫如捕食性甲虫和捕食性蝽类是许多农林害虫的重要天敌昆虫,在生物防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批量化生产高质量的自然天敌是实现生物防治的重要支撑技术之一,捕食性昆虫的替代饲料和人工饲料近几年已进行了广泛研究。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替代性饲料和人工饲料对捕食性天敌甲虫及蝽的主要生命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饲料 替代饲料 捕食性昆虫 生物防治 生命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蝇蛹俑小蜂卵巢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霞 吴伟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51-656,共6页
对寄生蜂卵巢发育的研究是生理学和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了从瓜实蝇蛹刚羽化至死亡的蝇蛹俑小蜂雌蜂的卵巢发育。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等组成,羽化后卵巢迅速发育,... 对寄生蜂卵巢发育的研究是生理学和生物防治的重要基础。本文研究了从瓜实蝇蛹刚羽化至死亡的蝇蛹俑小蜂雌蜂的卵巢发育。结果表明蝇蛹俑小蜂内生殖系统由1对卵巢、1对侧输卵管、中输卵管、受精囊、受精囊腺等组成,羽化后卵巢迅速发育,卵巢指数从0.34 mm^2增大到0.48 mm^2,卵粒数从37.67增加到42.67。雌蜂发育4 d后,卵巢逐渐萎缩,卵巢指数、卵粒数减少。本研究得出2日龄雌蜂繁殖力最强,对评估蝇蛹俑小蜂品质和放蜂时间有潜在应用价值,使其能在生物防治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蛹俑小蜂 卵巢发育 卵巢结构 卵巢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通用引物的多重PCR对小圆胸小蠹的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卫东 梁建锋 +3 位作者 彭锋 桑文 陈晓胜 王兴民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994-1001,共8页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开展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的分子鉴定,以期探究多重PCR在昆虫分子鉴定中的可行性,并为开展小圆胸小蠹的有效、准确鉴定及综合防治等提供重要依据。使用多重PCR方法扩增了小圆胸小蠹的COI、16... 本研究利用通用引物的多重PCR方法开展小圆胸小蠹Euwallacea fornicatus的分子鉴定,以期探究多重PCR在昆虫分子鉴定中的可行性,并为开展小圆胸小蠹的有效、准确鉴定及综合防治等提供重要依据。使用多重PCR方法扩增了小圆胸小蠹的COI、16S和28S的3个分子片段,并将获得的目的序列在GenBank中进行BLAST比对;利用MEGA 7计算方胸小蠹属不同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分别构建单基因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多重PCR可以用于小圆胸小蠹分子序列的获取;基于COI和16S的遗传距离分析表明了小圆胸小蠹的种内遗传距离均小于2%;基于单个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均显示本研究扩增的小圆胸小蠹COI和16S序列与GenBank中获取的小圆胸小蠹COI和16S序列聚为一支。多重PCR可以应用于小圆胸小蠹的分子鉴定,该方法不仅可以提高物种鉴定的准确率,还可以减少PCR过程中的时间和DNA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小圆胸小蠹 分子鉴定 COI 16S rDNA 28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南宁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种群动态监测 被引量:1
14
作者 覃振强 吴建辉 邱宝利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14,共3页
2013—2014年在南宁市武鸣县一个代表性柑桔园中调查了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的种群消长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柑桔粉虱卵均在4月上旬达到当年发生最高峰,由50.8粒/百叶增至548.8粒/百叶;若虫分别在2013年8月中旬和2014年4月上旬... 2013—2014年在南宁市武鸣县一个代表性柑桔园中调查了柑桔粉虱和黑刺粉虱的种群消长情况。结果表明,2013年和2014年柑桔粉虱卵均在4月上旬达到当年发生最高峰,由50.8粒/百叶增至548.8粒/百叶;若虫分别在2013年8月中旬和2014年4月上旬达到当年发生最高峰,由38.3头/百叶增至390.0头/百叶;伪蛹发生数量少;成虫分别在2013年6月下旬和2014年5月中旬达到当年发生最高峰,由51.6头/黄板降低为4.1头/黄板。2014年柑桔粉虱卵、若虫发生数量比2013年有所上升,但伪蛹和成虫发生数量同比有所下降。2013—2014年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少,卵最高达4.6粒/百叶,若虫最高达6.7头/百叶,伪蛹最高达1.7头/百叶,没有诱集到成虫。2013—2014年南宁柑桔园柑桔粉虱种群发生数量比黑刺粉虱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桔粉虱 黑刺粉虱 黄板诱捕 种群动态 南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对柑橘木虱的吸引作用及其挥发物成分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许鑫 肖庄婷 +3 位作者 柯伟政 张旭颖 王潇潇 岑伊静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55-562,共8页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eL.是柑橘木虱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本研究比较了受柑橘木虱为害前后的九里香对其趋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挥发物组成成分。结果表... 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Kuwayama是黄龙病的传播媒介,九里香Murraya paniculateL.是柑橘木虱最重要的寄主植物。本研究比较了受柑橘木虱为害前后的九里香对其趋性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受害前后的九里香嫩梢挥发物组成成分。结果表明,与未受为害的九里香相比,受为害后的九里香对柑橘木虱的吸引作用显著增强,而且受害后继续保留柑橘木虱的九里香吸引作用更强。受木虱为害前后九里香挥发物成分差异较大,相同组分含量差异也比较明显。仅存在于受为害后的九里香挥发物共有8种,分别为γ-橄榄烯、α-愈创木烯、Epi-β-檀香烯、顺式-β-金合欢烯、(+)-香橙烯、α-菖蒲二烯、十四甲基环七硅氧烷、α-绿叶烯;而仅存在于未受为害的九里香挥发物为6种,为别为孕烯醇酮、β-榄香烯、2,6-二叔丁基苯醌、异丙茴香醚、1-(1,5-二甲基己基)-4-甲基苯、α-柏木烯。这些差异物质可能在柑橘木虱的寄主定位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木虱 趋性反应 九里香 挥发物 吸引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5—2017年广西桂林柑桔黑刺粉虱种群动态
16
作者 覃振强 张戈壁 +1 位作者 吴建辉 邱宝利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46-551,共6页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对象,采用田间调查该粉虱卵、若虫、蛹和成虫的方法,研究了该粉虱的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桂林柑桔园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可满足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2015... 本研究以广西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为对象,采用田间调查该粉虱卵、若虫、蛹和成虫的方法,研究了该粉虱的种群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桂林柑桔园每年3月中旬—12月上旬的气温可满足黑刺粉虱的生长发育需要,2015—2017年间黑刺粉虱种群变动较大,黑刺粉虱卵至蛹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中旬—7月上旬,其次在8月下旬—9月上旬;而成虫全年发生高峰在5月上旬,其次则在9月上中旬。本研究表明每年5—9月是桂林柑桔园黑刺粉虱自然种群增长较快的时期,生产上应用密切关注这一时期的该粉虱种群动态,并根据其危害情况及时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刺粉虱 柑桔园 黄板诱捕 种群动态 桂林 广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彩真猎蝽对斜纹夜蛾幼虫捕食行为及室内扩散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13
17
作者 苏湘宁 邓海滨 +2 位作者 朱丹荔 蔡青年 张茂新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2-110,共9页
为掌握红彩真猎对斜纹夜蛾蝽捕食能力的强弱,采用培养皿和自制仪器装置目测观察,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红彩真猎蝽成虫和1。5龄若虫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行为以及红彩真猎蝽1~5龄若虫及成虫的水平爬行能力和垂直攀爬能力。结果表明,成... 为掌握红彩真猎对斜纹夜蛾蝽捕食能力的强弱,采用培养皿和自制仪器装置目测观察,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红彩真猎蝽成虫和1。5龄若虫对斜纹夜蛾幼虫的捕食行为以及红彩真猎蝽1~5龄若虫及成虫的水平爬行能力和垂直攀爬能力。结果表明,成虫的取食时间随斜纹夜蛾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增加,4龄和5龄若虫的取食时间较其它龄期若虫的取食时间长。成虫的爬行时间随斜纹夜蛾幼虫龄期的增加而减少。随着红彩真猎蝽龄期的增加第一次刺入时间逐渐减少。随着红彩真猎蝽龄期的增加最长取食时间逐渐减少,取食量逐渐增多,红彩真猎蝽成虫和4-5龄高龄若虫的捕食能力最强。红彩真猎蝽5龄若虫及成虫的扩散能力很强,龄期越大室内扩散能力越强。这些研究结果对制定烟田释放红彩真猎蝽防治烟草害虫控制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彩真猎蝽 斜纹夜蛾 捕食行为 水平爬行能力 垂直攀爬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氏啮小蜂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 被引量:9
18
作者 钟林海 廖永林 +1 位作者 张扬 吴伟坚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54-158,共5页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 霍氏啮小蜂是一些鳞翅目和双翅目昆虫蛹的寄生蜂。本文描述该寄生蜂从亚洲玉米螟羽化后0,6 12,18,24,30,36,42,48,54,60,66和72 h的卵巢发育和卵子发生过程。霍氏啮小蜂雌性生殖系统为典型的膜翅目姬小蜂类型,包括2个卵巢,每个卵巢通常有8-9根卵巢管,另有1对输卵管附腺,1个受精囊和1个受精囊腺等。卵黄和卵子形成于羽化后12 h,刚羽化的雌蜂不含成熟卵(成熟卵指数OI=0),成熟卵出现在羽化后24 h,成熟卵数量随后不断增加至数量较为稳定。卵巢管内卵数与雌蜂的体长和头宽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59和0.907。研究结果表明霍氏啮小蜂属卵育型(synovigeny)寄生蜂,本文还讨论了卵育型霍氏啮小蜂的卵成熟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氏啮小蜂 卵巢发育 卵子发生 卵育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普通大蓟马对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被引量:18
19
作者 李钊阳 韩云 +2 位作者 唐良德 吴建辉 SHAUKAT Ali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566-1580,共15页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我国华南地区豆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并已对多种农药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探寻基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生态调控技术,针对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普通大蓟... 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Bagnall)是我国华南地区豆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并已对多种农药产生严重的抗药性,为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探寻基于寄主植物挥发物的化学生态调控技术,针对不同寄主植物及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对普通大蓟马的行为影响进行研究和探讨。本研究采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普通大蓟马对豇豆花和四季豆花的选择行为,在此基础上再利用“Y”型嗅觉仪和四臂嗅觉仪测定了普通大蓟马对不同生理期及不同为害程度的豇豆花的选择行为,筛选该虫的嗜好寄主及其生理状态。分别以正己烷和甲醇作为溶剂,应用顶空动态吸附法和溶剂浸取法提取寄主植物挥发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和鉴定。通过“Y”型嗅觉仪测定普通大蓟马对上述挥发物的不同浓度的标样及其混配物的行为反应,结果表明豇豆花对普通大蓟马的引诱活性显著高于四季豆花,后续试验进一步表明健康豇豆花对普通大蓟马的引诱效果好于花蕾、虫蕾和虫花。利用GC-MS从普通大蓟马嗜好寄主健康豇豆花中初步鉴定出42个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购买标样对普通大蓟马进行不同浓度的行为活性测定,发现10^(-4)β-石竹烯、10^(-2)植物醇、10^(-6)棕榈酸乙酯和10^(-6)邻二甲苯具极显著的引诱作用,10^(-4)罗勒烯、10^(-4)亚油酸甲酯、10^(-4)棕榈酸甲酯、10^(-4)甲酯、10^(-6)2-甲基-3-羟基-4-吡喃酮具极显著的驱避作用,而棕榈酸乙酯在高浓度时表现出驱避作用,低浓度时表现出引诱作用。此外,当邻二甲苯和β-石竹烯、邻二甲苯和棕榈酸乙酯浓度为10^(-6)时,其混配物对普通大蓟马表现出极显著的驱避作用,本试验尚未发现可增强引诱活性的配方。健康豇豆花为普通大蓟马的嗜好寄主,从其挥发性信息化合物中鉴定筛选出一批对普通大蓟马具显著引诱或驱避活性的化合物,为探明普通大蓟马对寄主植物的反应机制提供了信息基础,亦为今后研发高活性引诱剂或驱避剂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大蓟马 寄主植物 植物挥发物 行为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调控抗菌肽表达的小菜蛾肽聚糖识别蛋白(PxPGRP-SA) 被引量:3
20
作者 郑志华 许小霞 +4 位作者 余静 高延富 张玉清 欧阳莉娜 金丰良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9-499,共11页
【目的】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s)是昆虫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蛋白。本研究旨在阐明经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侵染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GRP-SA基因(命名为Px PGRP-SA... 【目的】肽聚糖识别蛋白(peptidoglycan recognition proteins,PGRPs)是昆虫免疫系统中一类重要的模式识别蛋白。本研究旨在阐明经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侵染后,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PGRP-SA基因(命名为Px PGRP-SA)在体内的表达模式和对抗菌肽基因的表达调控。【方法】本研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分析B.thuringiensis侵染小菜蛾幼虫后Px PGRP-SA的转录模式,通过RNAi技术结合抗血清封闭实验检测Px PGRP-SA对小菜蛾抗菌肽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结果】qRT-PCR检测表明,小菜蛾4龄幼虫在注射具有活性的B.thuringiensis 6 h后,Px PGRP-SA在脂肪体和血细胞中表达量迅速上升,其中脂肪体中的表达量在注射24 h后达到高峰,而在血细胞中的表达量在18 h后达到高峰。RNAi沉默小菜蛾4龄幼虫Px PGRP-SA的转录后,可显著降低小菜蛾脂肪体中cecropin,moricin-2,lysozyme和defensin 4个抗菌肽基因及Dorsal和Sptzle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注射anti-Px PGRP-SA封闭小菜蛾体内Px PGRP-SA的活性后,也可降低小菜蛾脂肪体中4个抗菌肽基因的mRNA转录水平;Px PGRP-SA转录沉默后,同时导致添食B.thuringiensis的小菜蛾幼虫的存活率明显降低。【结论】Px PGRP-SA参与了小菜蛾体内抗菌肽cecropin,moricin-2,lysozyme和defensin基因的表达调控,并在免疫防御B.thuringiensis的侵染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菜蛾 肽聚糖识别蛋白 RNAI 抗血清 抗菌肽表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