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时空分布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李瑞 熊文学 +3 位作者 王文娟 周文愫 韩璐 凌莉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21-525,共5页
目的描述广东省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GCT)感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宏观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2014—2019年育龄妇女GCT感染筛查结果和相关宏观因素,基于泊松分布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 目的描述广东省育龄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genital chlamydia trachomatis,GCT)感染的时空分布特征,探讨宏观社会经济因素对其影响。方法收集广东省2014—2019年育龄妇女GCT感染筛查结果和相关宏观因素,基于泊松分布构建包含时间和空间项的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并使用嵌套拉普拉斯逼近(integrate nested Laplace approximations,INLA)进行参数估计。结果研究期间GCT感染时间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具有显著空间聚集性。调整协变量和时间项后,高发地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各市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RR=1.185,95%CI:1.117~1.257)、人口和交通水平(RR=1.058,95%CI:1.012~1.106)与GCT感染呈正相关,而医疗卫生水平与其呈负相关(RR=0.942,95%CI:0.924~0.960)。结论广东省育龄妇女GCT感染具有空间聚集性,社会经济因素与其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殖道沙眼衣原体 社会经济因素 贝叶斯时空层次模型 嵌套拉普拉斯逼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投入、服务水平与内部控制——基于广东省公立医院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许蓝滢 罗立 +2 位作者 褚琦 徐甜甜 邓宇婷 《会计之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114-122,共9页
文章选取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下辖的603家公立医院为样本,探讨资源投入、服务水平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期制定更有效的资源配置策略。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但实际管理中仍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资源投入(... 文章选取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下辖的603家公立医院为样本,探讨资源投入、服务水平与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以期制定更有效的资源配置策略。研究表明,高水平的内部控制能显著提升医院的服务水平,但实际管理中仍需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资源投入(包括财政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对内部控制与服务水平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尤其是在获得财政支持时更为明显,但在高财务风险情况下,过度的资源投入会加重医院负担。另外,缩短病床周转时间有助于提升服务效率,但其长期财务效果有限;单位病床的固定资产增加并不总能提升服务水平,反而可能因资源积累过度降低运营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资源投入 服务水平 内部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与生殖的关系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碧云 钟兴明 +1 位作者 王晓霞 刘晓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98-903,共6页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女性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育的关联。一旦子宫内膜微生物菌群微生态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子宫内膜病变,从而破坏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植入,导致胚胎着床或移植种植失败。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宫内膜乳酸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了女性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育的关联。一旦子宫内膜微生物菌群微生态失调,就会引起一系列子宫内膜病变,从而破坏子宫内膜容受性,影响胚胎植入,导致胚胎着床或移植种植失败。其中,最引发关注的是宫内膜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对生殖结局的积极意义,虽然子宫内膜微生物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尚未达成共识,但多数研究认可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对生殖的积极影响。笔者检索近年来相关文献,为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与生殖结局的关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 非乳酸杆菌主导的微生物群 子宫内膜微生物群 复发性流产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热待查的病原学诊断技术及研究进展
4
作者 宋小燕 吴瑞珊 赵文忠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405-3410,共6页
发热(fever)是机体对外来病原或物质的常见病理生理反应,也是疾病进展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诊断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而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ID)是FUO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通过病... 发热(fever)是机体对外来病原或物质的常见病理生理反应,也是疾病进展中最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发热待查(fever of unknown origin,FUO)的诊断是临床上的难题之一,而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ID)是FUO最常见的病因之一。通过病原学诊断技术,可以快速确定感染的发生和性质。而最新的诊断技术,更是加快了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及药敏分析,尽早判断疾病,给予精准治疗,促使患者尽快恢复健康。该文综述了FUO的病因、引起发热的ID病原学诊断方法和研究进展,旨在为准确快速诊断FUO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待查 感染性疾病 病原学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一罕见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大家系的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黄颖 谢杰 +2 位作者 郑诗瑶 唐佳 郭奕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92-399,共8页
【目的】揭示一罕见遗传性矮小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阐明患者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为今后的产前、植入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在临床初诊、系谱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核心成员的DNA样品进行全外... 【目的】揭示一罕见遗传性矮小症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阐明患者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为今后的产前、植入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在临床初诊、系谱分析的基础上,首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先证者及其家庭核心成员的DNA样品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通过生信分析找出候选基因,在确定候选基因及其新变异后,采用PCR、Sanger测序、RT-PCR、q-PCR等方法对该新变异的致病性进行系列鉴定。【结果】通过全外测序、Sanger测序验证和生物信息分析,确定TRAPPC2基因及其携带的c.94 delG突变为本病最可能的致病基因突变;通过RT-PCR,排除了IVSas(-1)delG的可能;通过q-PCR检测,证实该突变导致患者和携带者的TRAPPC2基因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群(P<0.01),且蛋白高级结构预测分析显示正常蛋白和突变蛋白的空间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根据ACMG的标准,确定为致病性突变。【结论】先证者所患疾病为XR型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T),TRAPPC2基因的c.94 delG,p.D32T,fsX6是一还未报道的新致病突变,是患者发病的内在原因,其基因型和表型有显著的相关性。该研究进一步丰富了TRAPPC2基因的突变谱,为今后的早期诊防和优生优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脊椎骨骺发育不良(SEDT) TRAPPC2基因 新突变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南方三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病因学研究
6
作者 郑诗瑶 唐佳 +4 位作者 艾阳 吴晓昀 谢杰 黄颖 郭奕斌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490-496,共7页
【目的】揭示中国南方3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阐明患者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为今后的产前或植入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在临床初诊和系谱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尿糖胺聚糖定性检测,然后抽取患儿及其亲属的抗凝血,提... 【目的】揭示中国南方3个Hunter综合征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阐明患者表型和基因型的相关性,为今后的产前或植入前基因诊断奠定基础。【方法】在临床初诊和系谱分析的基础上,首先进行尿糖胺聚糖定性检测,然后抽取患儿及其亲属的抗凝血,提取DNA并通过PCR、Sanger测序对IDS基因进行序列分析。对发现的新变异采用RT-PCR和生物信息分析等多种方法进行致病性鉴定。【结果】3个家系的患者尿检结果均为强阳性(++)。家系1~3先证者为男性,IDS基因均发生半合子突变且突变均来自其母,突变位点分别为:c.615_622delCATACAGT,c.847_848delGT和IVS7 ds+1 G>A。跨物种保守性分析结果显示IDS基因突变部位所在的氨基酸在物种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与正常蛋白相比,突变蛋白的高级结构预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根据ACMG标准,3个家系的变异均为致病性突变。【结论】先证者所患疾病为Hunter综合征,IDS基因的c.615_622del(p.Ile206Valfs*18)、c.847_848del(p.Val283Alafs*57)和IVS7 ds+1 G>A(p.G336Dfs*12)均是新的致病性突变,它们是引起患儿发病的内在原因。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IDS基因的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NTER综合征 IDS基因 艾杜糖-2-硫酸酯酶 新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孕期胚胎绒毛膜下血肿与下生殖道感染的关系 被引量:7
7
作者 张碧云 陈颖悦 +3 位作者 胡阳 冯苗 苗竹林 钟兴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1-455,共5页
目的 探讨孕早期绒毛膜下血肿与下生殖道感染及胚胎停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早孕5~9周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女性180例作研究对象,依据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分为下生殖道感染组(54例)与下生殖道无感染组(126例),分析... 目的 探讨孕早期绒毛膜下血肿与下生殖道感染及胚胎停育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试验方法,选择早孕5~9周合并绒毛膜下血肿的女性180例作研究对象,依据阴道分泌物培养结果,分为下生殖道感染组(54例)与下生殖道无感染组(126例),分析下生殖道感染及绒毛膜下血肿面积与妊娠结局的关系。结果 下生殖道感染组与下生殖道无感染组在孕妇平均年龄、孕天数、孕次及体质指数上,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在阴道出血持续的天数、下腹痛持续天数等症状上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病因分析,发现下生殖道感染、绒毛膜下血肿出现的孕周<6周,及血肿与孕囊面积占比≥50%及25%~50%之间,均为早孕胚胎停育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孕早期胚胎停育,与女性下生殖道感染、绒毛膜下血肿出现的孕周<6周,及血肿与孕囊面积占比≥50%及25%~50%,均相关。早孕期应该及时重视调整阴道菌群微生态平衡,早期B超检查发现并处理绒毛膜下血肿,以获得更好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下血肿 下生殖道感染 绒毛膜下血肿面积 妊娠结局 胚胎停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次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在无痛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中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8
作者 卿朝辉 萧肖兰 +1 位作者 彭少琴 徐庆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2期3221-3225,共5页
目的探讨单次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在无痛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需行无痛经阴道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作为研究对象,每组随机选取40例,单次环泊酚诱导用量分别为0.3 mg/kg(C1组)、0.5 mg/kg(C2组)和... 目的探讨单次不同诱导剂量环泊酚在无痛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需行无痛经阴道四维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作为研究对象,每组随机选取40例,单次环泊酚诱导用量分别为0.3 mg/kg(C1组)、0.5 mg/kg(C2组)和0.7 mg/kg(C3组)。观察3组患者检查前(T1)、造影剂注入期间(T2)、检查后(T3)的3个时间点相对应的心率(HR)和无创袖带动脉平均血压(MAP)、术毕清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3组患者的HR、MAP在T1、T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组HR、MAP在T2比较,高于C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2组、C3组的HR、MAP在T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短于C3组(P<0.05),而C1组和C2组患者术毕清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低于C1组的32.5%,C3组37.5%(P<0.05)。结论0.5 mg/kg环泊酚在无痛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具有良好的镇静,清醒迅速,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泊酚 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术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冻蛋白对哺乳动物配子和胚胎的效应 被引量:4
9
作者 李倩仪 张欣宗 朱伟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50-357,共8页
细胞在冷冻-解冻过程不可避免遭受损伤,包括冷冻保护剂(cryoprotective agent,CPA)毒性、胞内外冰晶形成和重结晶产生的机械损伤、渗透压休克等负效应,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甚至活力丧失[1-2]。故此,减少细胞冷冻损伤的相关研究一直... 细胞在冷冻-解冻过程不可避免遭受损伤,包括冷冻保护剂(cryoprotective agent,CPA)毒性、胞内外冰晶形成和重结晶产生的机械损伤、渗透压休克等负效应,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损伤,甚至活力丧失[1-2]。故此,减少细胞冷冻损伤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重视,其中CPA是减少细胞损伤的重要因素,改良CPA配方是一项重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冻蛋白 胚胎 卵母细胞 精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在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黄体期长方案临床结局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潇 崔媛媛 +4 位作者 谭颖 林盛 何毅超 张清健 宋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1642-1646,共5页
目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黄体期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在临床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中心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行供精-IVF助孕妇女启动日和HCG日血清标本,分析血清IGF-1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高反应组和正常反应... 目的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黄体期长方案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在临床结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中心采用黄体中期长方案行供精-IVF助孕妇女启动日和HCG日血清标本,分析血清IGF-1与临床结局的关系。结果高反应组和正常反应组启动日IGF-1无显著差异。一个移植周期后临床妊娠组启动日IGF-1显著高于未孕组。启动日IGF-1是影响临床结局的重要因素(OR=0.987,95%CI:0.978~0.998,P=0.021)。启动日IGF-1预测一个移植周期临床结局的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为0.669(P=0.029)。结论采用黄体期长方案行供精-IVF时,启动日IGF-1不能预测卵巢反应,但对临床妊娠有一定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供精-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获卵数 正常受精数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合上游法在冷冻精液除菌中的应用
11
作者 庄嘉明 罗璐璐 +1 位作者 周颖仪 马春杰 《实用医学杂志》 2025年第18期2839-2843,共5页
目的 探讨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合上游法对冷冻精液的除菌效果,为冷冻精液在辅助生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人类精子库冻存的208例新鲜精液排除致病菌感染的含菌冷冻精液,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 目的 探讨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合上游法对冷冻精液的除菌效果,为冷冻精液在辅助生殖中的安全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医院人类精子库冻存的208例新鲜精液排除致病菌感染的含菌冷冻精液,采用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合上游法处理冻融精液,并模拟体外受精过程对处理后精子上游液行5 d体外培养,监测细菌残留情况。冷冻前精液采用常规细菌培养排除致病菌;解冻后精液和处理后精子上游液及5 d培养液送第三方检测机构检测鉴定所有菌种。结果 208例新鲜精液排除致病菌感染的含菌冷冻精液共检出41种菌,每例含菌1~4种。经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合上游法处理后,精子上游液无菌率为89.42%(186/208),残留菌为粪肠球菌、解葡萄糖醛酸棒状杆菌、B群链球菌、解葡萄糖苷棒杆菌;精子上游液体外培养5 d后,无菌率提升至93.75%(195/208),残留菌为粪肠球菌和B群链球菌。结论 非连续密度梯度法联合上游法可有效清除冷冻精液中大部分细菌,但对粪肠球菌和B群链球菌的菌种清除率小于90%,需优化冷冻前精液细菌鉴定和解冻后精液处理技术以提高冷冻精液在辅助生殖中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精液 微生物污染 非连续密度梯度法 上游法 辅助生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