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O3污染的气象条件及贡献量化
被引量:
52
1
作者
洪莹莹
翁佳烽
+1 位作者
谭浩波
沈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2013~2017年秋季海平面气压和全风速场进行大样本客观分型.结果表明,影响O3的天气类型共有7种,由污染程度高低分为高、中、低3类,对应的平均O3超标率分别为32.3%,12.0%和4.2%.对比2017年和2016年...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2013~2017年秋季海平面气压和全风速场进行大样本客观分型.结果表明,影响O3的天气类型共有7种,由污染程度高低分为高、中、低3类,对应的平均O3超标率分别为32.3%,12.0%和4.2%.对比2017年和2016年秋季O3污染天气分型下促发O3污染的气象因子差异,2017年秋季高污染型O3天气形势出现的天数比2016年增多,且中污染型天气形势出现时,2017年的局地污染气象条件更为不利.采用WRF-CAMx模式通过改变气象场输入来量化气象条件贡献,并用实测变化减去气象变化以推算排放贡献.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变化导致O3浓度上升的贡献率为29.8%,而排放的变化引起O3浓度下降的贡献率为7.1%.在2017年秋季开展的O3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指导下的珠江三角洲O3前体物控制措施,有效缓解了部分由于不利气象条件而引起的O3污染浓度上升.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2017年秋季O3浓度升高的重要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客观天气分型
局地气象要素
气象贡献率
臭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高温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臭氧污染成因分析
2
作者
陈靖扬
李婷苑
+3 位作者
陈耀登
欧阳珊珊
龚宇
林子锋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4776-4785,共10页
为探究非高温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臭氧(O_(3))污染的成因,基于2015~2023年空气质量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与非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下珠江三角洲地区O_(3)污染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O_(3)污染...
为探究非高温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臭氧(O_(3))污染的成因,基于2015~2023年空气质量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与非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下珠江三角洲地区O_(3)污染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O_(3)污染主要发生在高温日,但总污染城市数中仍有17.2%出现在非高温日.高温日下污染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和西南部,非高温日以西南部为主.非高温日O_(3)污染主要发生在日最高气温25.0~27.2℃、相对湿度44.9%~56.8%、日照时数7.7~9.8h的条件下.与高温污染日对比,非高温污染日相对湿度平均偏低6.0%,日照时数更加集中在高值区间.基于SHAP方法,进一步揭示了相对湿度是影响O_(3)浓度最重要的气象因子,高温日和非高温日下相对湿度对O_(3)_8h浓度的贡献最高可达30和60μg/m^(3).低相对湿度(<65%)通常伴随着高日照时数,共同促进O_(3)生成,而高相对湿度(>65%)则不利于O_(3)生成.此外,非高温日下日照时数的影响显著,表明充足太阳辐射是非高温情况下O_(3)生成的关键条件.非高温日NO_(2)对O_(3)浓度变化的贡献约15μg/m^(3),影响弱于高温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臭氧(O_(3))
非高温
气象影响
SHA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O3污染的气象条件及贡献量化
被引量:
52
1
作者
洪莹莹
翁佳烽
谭浩波
沈劲
机构
广东省
生态
气象
中心
(
珠江三角洲
环境
气象预报
预警
中心
)
肇庆市
气象
局
佛山市
气象
局
广东省
环境
监测
中心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201901)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项目(2019B110206001)
广东省气象局面上项目(GRMC2018M23)。
文摘
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分析法,对珠江三角洲2013~2017年秋季海平面气压和全风速场进行大样本客观分型.结果表明,影响O3的天气类型共有7种,由污染程度高低分为高、中、低3类,对应的平均O3超标率分别为32.3%,12.0%和4.2%.对比2017年和2016年秋季O3污染天气分型下促发O3污染的气象因子差异,2017年秋季高污染型O3天气形势出现的天数比2016年增多,且中污染型天气形势出现时,2017年的局地污染气象条件更为不利.采用WRF-CAMx模式通过改变气象场输入来量化气象条件贡献,并用实测变化减去气象变化以推算排放贡献.结果表明,气象条件变化导致O3浓度上升的贡献率为29.8%,而排放的变化引起O3浓度下降的贡献率为7.1%.在2017年秋季开展的O3污染防治专项行动指导下的珠江三角洲O3前体物控制措施,有效缓解了部分由于不利气象条件而引起的O3污染浓度上升.不利气象条件是导致2017年秋季O3浓度升高的重要成因.
关键词
客观天气分型
局地气象要素
气象贡献率
臭氧
Keywords
objective synoptic classification
local meteorological factors
meteorological contribution rate
ozone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高温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臭氧污染成因分析
2
作者
陈靖扬
李婷苑
陈耀登
欧阳珊珊
龚宇
林子锋
机构
广东省
生态
气象
中心
(
珠江三角洲
环境
气象预报
预警
中心
)
出处
《中国环境科学》
2025年第9期4776-4785,共10页
基金
广东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项目(2023A1515110536,2024A1515510009,2024A1515510032)
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2024B1212040006)
+4 种基金
广东省气象局科学技术研究项目(GRMC2022M09)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KYCX24_1422)
中国气象局青年创新团队项目(CMA2023QN13)
广东省气象局软科学项目(Z202304)
广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B1111360003)。
文摘
为探究非高温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发生臭氧(O_(3))污染的成因,基于2015~2023年空气质量数据及气象数据,分析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与非高温日(日最高气温<28℃)下珠江三角洲地区O_(3)污染特征差异.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O_(3)污染主要发生在高温日,但总污染城市数中仍有17.2%出现在非高温日.高温日下污染集中于珠江三角洲中部和西南部,非高温日以西南部为主.非高温日O_(3)污染主要发生在日最高气温25.0~27.2℃、相对湿度44.9%~56.8%、日照时数7.7~9.8h的条件下.与高温污染日对比,非高温污染日相对湿度平均偏低6.0%,日照时数更加集中在高值区间.基于SHAP方法,进一步揭示了相对湿度是影响O_(3)浓度最重要的气象因子,高温日和非高温日下相对湿度对O_(3)_8h浓度的贡献最高可达30和60μg/m^(3).低相对湿度(<65%)通常伴随着高日照时数,共同促进O_(3)生成,而高相对湿度(>65%)则不利于O_(3)生成.此外,非高温日下日照时数的影响显著,表明充足太阳辐射是非高温情况下O_(3)生成的关键条件.非高温日NO_(2)对O_(3)浓度变化的贡献约15μg/m^(3),影响弱于高温日.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臭氧(O_(3))
非高温
气象影响
SHAP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
ozone(O_(3))
non-high-temperature
meteorological influences
SHAP
分类号
X511 [环境科学与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珠江三角洲秋季典型O3污染的气象条件及贡献量化
洪莹莹
翁佳烽
谭浩波
沈劲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非高温条件下珠江三角洲地区臭氧污染成因分析
陈靖扬
李婷苑
陈耀登
欧阳珊珊
龚宇
林子锋
《中国环境科学》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