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省臭氧污染天气型及其变化特征 被引量:50
1
作者 李婷苑 陈靖扬 +2 位作者 翁佳烽 沈劲 龚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2015-2024,共10页
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再分析数据和客观天气分型方法SOM,分季节、分区域诊断和分析2015~2020年广东省O_(3)污染天气型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东省O_(3)污染逐年上升,其中2017~2019年上升较为明显,2020年则明显下降,气象条件... 结合地面观测资料、再分析数据和客观天气分型方法SOM,分季节、分区域诊断和分析2015~2020年广东省O_(3)污染天气型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5~2019年广东省O_(3)污染逐年上升,其中2017~2019年上升较为明显,2020年则明显下降,气象条件和污染物排放的变化均对O_(3)污染的变化起到重要作用.2017~2020年广东省干季O_(3)浓度接近或超过湿季O_(3)浓度,干季污染城数亦接近湿季.弱冷高压脊天气型是影响广东省O_(3)污染的主导天气型,6a期间共造成526个污染城数.干季和湿季O_(3)污染的主导天气型分别为弱冷高压脊和台风外围,干季弱冷高压脊天气型污染天数占比呈明显上升趋势,2019~2020年超过湿季台风外围天气型成为影响O_(3)污染最主要的天气型.在弱冷高压脊天气型下,影响四大区域O_(3)污染的外来源输送路径主要有东北路和沿海路,湿季珠三角台风外围和粤北变性高压脊天气型下,区域O_(3)污染则受本地排放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省 臭氧 天气型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0年珠三角O_(3)污染特征及主要成因 被引量:24
2
作者 陈多宏 沈劲 +7 位作者 陈瑶瑶 周炎 张涛 廖彤 廖程浩 赵文龙 王伯光 李婷苑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000-5007,共8页
采用珠三角常规空气污染物与成分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对比2020年不同阶段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等数据,研究了2020年珠三角臭氧污染特征与其主要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各月珠三角超标天首要污染物是O_(3),珠三角2020年O_(3)评价浓度为148μg/m... 采用珠三角常规空气污染物与成分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对比2020年不同阶段的污染物浓度与气象等数据,研究了2020年珠三角臭氧污染特征与其主要成因.结果表明,2020年各月珠三角超标天首要污染物是O_(3),珠三角2020年O_(3)评价浓度为148μg/m^(3),同比下降16%,AQI达标率同比上升9.5%.2020年O_(3)污染相对严重的月份是4、8~11月,对应的月度O_(3)评价浓度分别达到175,164,166,171,162μg/m^(3),均超过国家二级标准;其它月份均达标,6~12月O_(3)污染情况同比改善明显,O_(3)污染减轻使AQI达标率同比上升明显.2020年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和疫情因素等共同影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明显减少,但O_(3)浓度下降不明显,主要由于日照时数同比上升约19%;4月全面复工复产,以及辐射相对较强的气象条件,使O_(3)评价浓度同比上升约58%;5~8月“百日服务”与9~12月“百日行动”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有效降低O_(3)前体物排放量,NO2浓度同比下降了22%~23%,VOCs浓度下降了18%~26%,使2个阶段的O_(3)评价浓度均同比下降了20%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O_(3) 污染特征 主要成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三角西南部春季臭氧来源与敏感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洪莹莹 陈辰 +1 位作者 保鸿燕 沈劲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84-994,共11页
随着近年臭氧污染程度的加剧,珠三角春季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大范围臭氧污染事件。然而,目前对于春季臭氧污染的研究仍较少,深入分析研究春季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污染成因及其来源对于臭氧污染防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7年4月珠三角西... 随着近年臭氧污染程度的加剧,珠三角春季也出现了较严重的大范围臭氧污染事件。然而,目前对于春季臭氧污染的研究仍较少,深入分析研究春季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污染成因及其来源对于臭氧污染防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2017年4月珠三角西南部出现了多次臭氧中度以上污染,该研究以此为例分析了该时段气象条件与臭氧质量浓度的相关关系,利用HYSPLIT轨迹模型分析西南部地区臭氧污染的气团来源,使用WRF/CAMx模型定量分析了珠三角西南部春季臭氧来源与臭氧生成敏感性。结果表明,春季臭氧质量浓度随日照时长和气温日较差的增加而增加,随相对湿度的增加而减少。当局地风向为偏东时,珠三角西南部臭氧污染最严重。东北和偏东路径的气团输送对高质量浓度臭氧有重要贡献,春季白天天然源的贡献为12%-13%,工业源的贡献为15%-18%,交通源的贡献约为10%。除去背景臭氧后,广州和佛山等珠三角中部城市对江门、中山和珠海的臭氧贡献分别为30%、27%和20%,东莞、惠州和深圳等珠三角东部城市对珠海东面站点的臭氧贡献约为27%,但对珠海西部站点的臭氧贡献仅约为10%。粤北地区的前体物排放对江门和中山的臭氧也有超过10%的贡献,珠三角西南部本地的贡献相对较少,这说明臭氧的区域输送特征明显,每个城市排放的污染物主要影响其下风向的城市。臭氧生成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春季珠三角西南部臭氧主要在VOCs敏感区中生成。综上,春季臭氧污染治理宜从区域VOCs联防联控的角度进行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三角 春季 臭氧 来源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6—2020年广东省臭氧污染特征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瑶瑶 廖彤 +5 位作者 汪宇 沈劲 翟宇虹 叶斯琪 陈多宏 陈靖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2374-2381,共8页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实施,广东省PM_(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逐步降低,O_(3)取代PM_(2.5)成为广东省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深入了解广东省O_(3)污染特征对O_(3)污染科学治理与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2016—2020年广东省102...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实施,广东省PM_(2.5)等大气污染物浓度逐步降低,O_(3)取代PM_(2.5)成为广东省空气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深入了解广东省O_(3)污染特征对O_(3)污染科学治理与防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利用2016—2020年广东省102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监测数据以及臭氧污染天气型数据,分析O_(3)污染特征,解析O_(3)污染重点防控时间与重点城市。结果表明,(1)2016—2020年期间,广东省O_(3)-8h年评价质量浓度上升8.7%,是空气质量评价的6项污染物中唯一升高的污染物。O_(3)-8h质量浓度超标使广东省各年度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分别减少了2.8、4.8、5.2、8.9、4.2个百分点。(2)广东省O_(3)-8h质量浓度日均值高值主要分布在4—5月、8—11月,在这两个时段,广东省O_(3)-8h质量浓度日均值超过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占全年超标天数的97.6%以上,说明应加强对这两个时段O_(3)污染管控。(3)弱冷空气、台风外围、副高、反气旋环流等4种天气型,与O_(3)污染关系最为密切,应加强气象与空气质量联合预报预警,在污染天气型到来前部署污染防控工作。(4)珠三角区域臭氧达标敏感期为8—11月,需重点管控广州市、东莞市、佛山市、肇庆市、深圳市、珠海市、中山市、江门市;粤东、粤西区域臭氧达标敏感期为9—11月,需重点管控汕尾市、汕头市、潮州市、茂名市、阳江市、湛江市;粤北区域臭氧达标敏感期为9—10月,需重点管控韶关市、清远市。在上述时间段加强对应城市的O_(3)污染管控,减少O_(3)污染天数,有助于提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氧 达标敏感期 污染管控 天气型 优良天数比例 广东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臭氧探空数据评估卫星及再分析资料在粤港澳地区的适用性
5
作者 龚宇 李婷苑 +1 位作者 沈劲 陈靖扬 《中国环境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858-1868,共11页
基于2022~2023年粤港澳地区臭氧(O_(3))探空观测资料,分析O_(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并结合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分型方法,评估了Aqua卫星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O_(3)垂直廓线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的O_(3)垂直廓线产品在粤港... 基于2022~2023年粤港澳地区臭氧(O_(3))探空观测资料,分析O_(3)浓度垂直分布特征变化趋势,并结合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分型方法,评估了Aqua卫星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O_(3)垂直廓线产品以及ERA5再分析资料的O_(3)垂直廓线产品在粤港澳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地区O_(3)垂直分布季节性差异较为显著,春夏冬季呈单峰分布结构,峰区分别位于700,950和300hPa附近,秋季呈双峰分布结构,峰区位于925和400hPa附近.站点间差异较小,广东省各站点与香港站点的O_(3)廓线年平均偏差介于-3.2%~11.0%之间.②对流层内秋冬季AIRS和ERA5数据质量好于春夏季.850~200hPa,AIRS和ERA5数据质量相对较好,各季节相对平均偏差(Rad)平均值分别介于16.5%~25.8%和15.1%~25.7%之间,相关系数(r)平均值分别介于0.47~0.75和0.23~0.74之间;而在850hPa以下,AIRS和ERA5数据质量相对较差,AIRS数据略好于ERA5数据,Rad平均值分别为31.6%和40.9%,r平均值分别为0.34和-0.15.③将O_(3)垂直分布分为5型,其中,AIRS与ERA5资料在1型分布结构下数据质量最好,而在2型和3型分布结构下数据质量最差.1型在秋冬季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43%和61%),2型和3型在夏季出现频率较高(共66%),4型和5型在春季出现频率较高(共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粤港澳 臭氧(O_(3)) 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 ERA5 评估 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SO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