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吴军 盛晓丽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29-130,132,共3页
目的:了解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23名患者进行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并进行随访,记录术后术腔情况以及鼻部过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对于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还包括辅助用药的剂量。结果:术后1周... 目的:了解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对23名患者进行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并进行随访,记录术后术腔情况以及鼻部过敏症状和体征的改善情况,对于疗效不理想的患者还包括辅助用药的剂量。结果:术后1周内总体有效率达95.7%(22/23)。术后对22例患者继续随访3~6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总体有效率均为95.5%(21/22)。结论:鼻内镜下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手术处理简便,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内窥镜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吴军 林红 +1 位作者 张平 匡嘉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842-1844,共3页
目的:以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研究免疫治疗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简表健康调查(SF-36)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对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 目的:以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通过研究免疫治疗的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简表健康调查(SF-36)问卷中文版进行调查。对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的100例患者进行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于治疗前、治疗后的第6和12个月,分别要求患者完成健康测量量表SF-36问卷调查。评价内容主要包括8个维度36个条目内容。疗效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生存质量评分采用方差分析和t检验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治疗后6和第12个月与治疗前比较,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且后一次的评分比前一次显著上升(均P<0.01),不良反应发生少。结论: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并且安全,有助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存质量,SF-36可以衡量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健康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SF-36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吴军 匡嘉丽 +1 位作者 方向佳 周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2期112-114,共3页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9种常见变应原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200例出现阳性反应,该组患者... 目的:探讨阿罗格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应用。方法:分析29种常见变应原对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以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23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200例出现阳性反应,该组患者中对屋尘螨、粉尘螨和绵羊毛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为75%、68%和38%,其余26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在2%~25%之间。结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抗原性变异 皮肤试验 阿罗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样体肥大治疗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匡嘉丽 李健 +2 位作者 陆洋 易素芬 张平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3-377,共5页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在腺样体肥大治疗中的效果和作用,以期为腺样体肥大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门诊符合研究入组原则和标准的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83例(病史>12周)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 【目的】采用随机对照方法研究药物治疗及手术干预在腺样体肥大治疗中的效果和作用,以期为腺样体肥大规范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将门诊符合研究入组原则和标准的儿童腺样体肥大患者83例(病史>12周)按照随机原则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或者手术干预治疗组,治疗3月后,通过对腺样体大小改变、免疫球蛋白水平的改变、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评价、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疗效评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疗效评价,采用单样本t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有序分类资料的秩和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腺样体大小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腺样体大小有统计学差异(P=0.038),两组患儿治疗后的腺样体大小分别同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0。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血清中IgA、IgG、IgM变化经t检验统计学比较均无差异(P>0.05)。两组分泌性中耳炎、儿童慢性鼻窦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822、0.773、0.559)。【结论】腺样体肥大通过规范的单纯药物治疗能够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3个月的疗效观察发现手术干预措施并不会增加此类患儿的治疗效果,因此,腺样体肥大患儿的治疗应首选规范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指征应更加严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样体肥大 分泌性中耳炎 鼻窦炎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