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工程焊接技术现状与分析 被引量:15
1
作者 陈和兴 易江龙 《中国材料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938-943,共6页
简要汇总了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组织开展的"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之焊接技术专项调研的阶段成果,概述了海洋工程关键材料的焊接技术现状,重点关注了舰船交通、海洋能源等领域已广泛使用或具有... 简要汇总了中国-乌克兰巴顿焊接研究院组织开展的"中国海洋工程中关键材料发展战略研究"咨询项目之焊接技术专项调研的阶段成果,概述了海洋工程关键材料的焊接技术现状,重点关注了舰船交通、海洋能源等领域已广泛使用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钢铁、铝合金、钛合金材料的焊接制造技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随后从焊接材料、焊接工艺、焊接设备及生产3个方面梳理分析目前存在的主要技术壁垒,并指出未来的研发需求,希望能为海洋工程关键材料焊接技术研究与发展提供借鉴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工程 关键材料 焊接技术 技术壁垒 研发需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2
作者 陈峯 王凯 +2 位作者 江泽新 马金军 罗子艺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4期65-75,共11页
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是当下造船行业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高效、优质的船舶焊接技术已成为船舶工业制造产业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从船用高强钢传统焊接技术、高效电弧焊接技术、高效新型焊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 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是当下造船行业中的重要技术之一,高效、优质的船舶焊接技术已成为船舶工业制造产业长期战略的关键因素。从船用高强钢传统焊接技术、高效电弧焊接技术、高效新型焊接技术等方面介绍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现状,重点讨论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细分领域现状,分析了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发展趋势。研究表明,船用钢板的板厚朝着厚板、大厚板方向发展,船用钢板的强度朝着高强度、超高强度方向发展,国内外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相差不大,高效混合焊接技术、高新焊接技术是未来船用高强钢焊接技术的研究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用高强钢 焊接技术 高效焊接 发展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窄间隙焊接侧壁熔合控制技术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3
3
作者 徐望辉 杨清福 肖逸峰 《精密成形工程》 2020年第4期47-54,共8页
窄间隙焊接因采用窄且深的U型或者I型坡口,在焊接厚板时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填充量少及焊接变形少等诸多优势,在大型厚壁高强钢结构制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窄间隙焊接中电弧与坡口侧壁几乎平行,造成电弧无法对侧壁直接加热,... 窄间隙焊接因采用窄且深的U型或者I型坡口,在焊接厚板时具有焊接效率高、焊接填充量少及焊接变形少等诸多优势,在大型厚壁高强钢结构制造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由于窄间隙焊接中电弧与坡口侧壁几乎平行,造成电弧无法对侧壁直接加热,易出现侧壁未熔合缺陷,严重影响了大型高强钢结构的服役安全。通过对窄间隙焊接技术研究现状的分析整理,综述并比较常用的侧壁熔合控制技术与方案,分析了其优缺点。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已经开发了旋转电弧、双电弧、带状电极、复合热源及摆动电弧等多种侧壁熔合控制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侧壁未熔合问题,并且在压力容器、厚壁管道等领域获得了应用。最后对该方向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窄间隙焊接 侧壁熔合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模式对电弧增材制造316不锈钢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任香会 梁文奇 +2 位作者 王瑞超 韩善果 武威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9-85,92,I0007,I0008,共10页
基于冷金属过渡、冷金属过渡-脉冲以及直流脉冲三种焊接模式,开展了316不锈钢单道多层薄壁试样的电弧增材制造,并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下成形构件均无塌陷和宏观气孔现象,凝固组织以柱状树枝晶为主,并伴... 基于冷金属过渡、冷金属过渡-脉冲以及直流脉冲三种焊接模式,开展了316不锈钢单道多层薄壁试样的电弧增材制造,并对试样进行了组织与性能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三种模式下成形构件均无塌陷和宏观气孔现象,凝固组织以柱状树枝晶为主,并伴随有大量的二次枝晶、胞状晶,通过金相观察和背散射电子衍射技术发现,组织表现出强<001>//z织构,构件中段稳态区的平均枝晶间距随不同焊接模式下的热输入变化而变化:由小到大依次为CMT—CMT-P—DC-P.通过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确定基体组织为γ-Fe(Cr0.19Fe0.7Ni0.11),基体间网状组织为残余δ-Fe.CMT-P模式下的构件强度最高,屈服强度达237 MPa,抗拉强度达555 MPa,平均硬度值达209 HV0.3,DC-P模式构件的断后伸长率最高达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弧增材制造 冷金属过渡焊 不锈钢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接工艺参数对TA15/304不锈钢真空扩散焊接头组织与抗剪强度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余曦 李琪 +4 位作者 常荣辉 秦彬皓 张宇鹏 尹立孟 王海燕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4-73,共10页
针对TA15钛合金与304不锈钢的异种金属连接及其接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50~950℃的焊接温度下,接头扩散区(β-Ti区)和(α+β)-Ti双相区的宽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元素扩散更充分,接头孔洞逐渐减少,观察到逐渐增加的分层产物.分层产... 针对TA15钛合金与304不锈钢的异种金属连接及其接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850~950℃的焊接温度下,接头扩散区(β-Ti区)和(α+β)-Ti双相区的宽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元素扩散更充分,接头孔洞逐渐减少,观察到逐渐增加的分层产物.分层产物主要为金属间化合物组成的界面层,即σ-Fe(第1层),FeTi+Fe_(2)Ti(第2层),FeTi+β-Ti(第3层)和β-Ti(第4层).当焊接温度为900℃时,焊接接头达到最大抗剪强度为108 MPa,随着焊接时间的提升,焊接接头的微观形貌,元素成分和物相组织与焊接温度参数接头类似,但焊接时间对接头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当焊接时间为80 min时,抗剪强度达到最大,断口出现以韧性为主的脆-韧性混合断裂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A15/304SS 异种金属焊接 真空扩散焊接 工艺参数 微观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钢异种材料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接头界面连接机制与力学性能研究
6
作者 李聪 尤佳庆 +2 位作者 张悦 杨浩坤 赵运强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53-59,65,共8页
以5754铝合金与DC04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铝板在上的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试验,研究了搅拌套下扎深度对铝-钢界面微观组织特征与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套未扎入下层钢板时,冶金结合为铝-钢界面的主要连接机制。当搅拌套扎入... 以5754铝合金与DC04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铝板在上的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试验,研究了搅拌套下扎深度对铝-钢界面微观组织特征与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搅拌套未扎入下层钢板时,冶金结合为铝-钢界面的主要连接机制。当搅拌套扎入下层钢板时,铝-钢界面同时发生机械咬合与冶金结合,其中,机械咬合主要发生在搅拌套作用区。通过工艺优化得出最优工艺参数为:转速2000 r/min、焊速0.5 mm/s,搅拌套下扎深度1.45 mm,此时接头最大拉剪失效载荷达5105 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材料 回填式搅拌摩擦点焊 拉剪载荷 连接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余高对复合型坡口X80管线钢多层多道焊接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13
7
作者 刘成 尹立孟 +2 位作者 姚宗湘 王刚 王学军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00-104,133,共6页
基于熔池反演法获取与工程实际一致的热源模型和参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 Marc"生死单元"技术对X80管线钢复合型坡口GMAW多层多道焊接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程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复合型坡口有无余高... 基于熔池反演法获取与工程实际一致的热源模型和参数,采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 Marc"生死单元"技术对X80管线钢复合型坡口GMAW多层多道焊接过程热–力耦合有限元程序,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进一步分析了复合型坡口有无余高两种情况下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焊接余高对焊接热循环过程曲线无明显影响,对焊后残余应力影响显著,有余高和无余高的纵向、横向残余应力均呈现"双峰"现象,应力集中于焊趾处;有余高时的纵向与横向峰值应力均高于无余高情况,且超过了X80管线钢的屈服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余高 X80管线钢 残余应力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584Ch管道闪光焊机及焊接工艺 被引量:6
8
作者 高世一 房卫萍 +3 位作者 刘正林 郭春富 刘师田 陈和兴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67-170,共4页
K584Ch是我国从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引进的首套管道闪光焊机。本文从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焊接工艺三个方面对K584Ch焊机进行介绍,该闪光焊机可焊接直径范围114~325mm的管道,焊接质量好,焊接效率高,在油气输送、石油化工、... K584Ch是我国从乌克兰科学院巴顿焊接研究所引进的首套管道闪光焊机。本文从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和焊接工艺三个方面对K584Ch焊机进行介绍,该闪光焊机可焊接直径范围114~325mm的管道,焊接质量好,焊接效率高,在油气输送、石油化工、电力和海洋工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焊接 闪光焊接 焊接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缝余高对焊接接头疲劳寿命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欣 高世一 +3 位作者 吴文兵 牛犇 李苏 刘丹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9-194,共6页
使用Pro/E软件建立3种不同焊缝余高的焊接接头的几何模型,使用Hypermesh软件对接头进行网格划分,使用ABAQUS软件进行应力模拟分析,根据IIW标准,进行了基于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的接头疲劳寿命预测;使用ANSYS FE-SAFE软件进行基于网格... 使用Pro/E软件建立3种不同焊缝余高的焊接接头的几何模型,使用Hypermesh软件对接头进行网格划分,使用ABAQUS软件进行应力模拟分析,根据IIW标准,进行了基于名义应力法和热点应力法的接头疲劳寿命预测;使用ANSYS FE-SAFE软件进行基于网格不敏感结构应力法的疲劳寿命预测。结果表明:焊缝余高的存在降低了焊接接头的疲劳强度,且焊缝余高越大,疲劳寿命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焊缝余高 疲劳寿命 疲劳分析方法 有限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丝位置对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过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韩善果 杨永强 +2 位作者 蔡得涛 罗子艺 薛亚飞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81-485,共5页
为了明晰光丝距离对激光填丝焊接过程影响规律,采用高速摄像、外观检查、宏观金相等方法,对3种光束模式下不同光丝距离与激光堆焊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光丝距离对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熔池波动和焊缝凝固的稳定性影响数... 为了明晰光丝距离对激光填丝焊接过程影响规律,采用高速摄像、外观检查、宏观金相等方法,对3种光束模式下不同光丝距离与激光堆焊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光丝距离对焊丝熔化、熔滴过渡、熔池波动和焊缝凝固的稳定性影响数据。结果表明,光丝位置由相交(-5mm)向相离(+5mm)变化时,熔滴过渡经历“液滴→液滴+液桥→液桥→液滴+液桥”阶段;相同光丝距离时,单光束激光模式、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和双光束并行模式的焊缝熔深依次降低,甚至出现焊缝偏移和无熔深现象;单光束模式和双光束串行模式对焊丝熔化和熔池的影响规律近似,但双光束并行模式下具有特殊性;单光束激光焊接时,随着离焦量的增加,焊缝的熔深由最大值409.8μm迅速减小到282.6μm;双光束激光串行模式时,焊缝的最大熔深仅为328.4μm,随着离焦量降低而减小,但正离焦量为焊缝截面呈现不对称状态;双光束激光并行焊接模式时,焊丝偏向小功率激光束时,焊缝无熔深;随着焊丝向大功率激光束移动,形成仅有226.5μm小熔深焊缝。该研究为铝合金激光增材和焊接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焊接稳定性 光丝距离 熔滴过渡 光束模式 铝合金激光填丝焊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线能量对铝/钢双光束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及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韩善果 杨永强 +2 位作者 罗子艺 蔡得涛 郑世达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109-2114,共6页
为了研究线能量对铝钢异种金属双光束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通过激光双光束铝钢搭接焊工艺优化实验,获取了焊接工艺窗口,研究了焊接线能量与焊缝成形、显微组织和接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焊接速度下,线能量过大或... 为了研究线能量对铝钢异种金属双光束激光焊接接头组织和性能的影响,本工作通过激光双光束铝钢搭接焊工艺优化实验,获取了焊接工艺窗口,研究了焊接线能量与焊缝成形、显微组织和接头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焊接速度下,线能量过大或过小将导致焊缝出现坑洞或未连接,焊接速度超过0.05 m/s时,线能量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基本维持不变,且线能量与熔深成正比,与熔宽无相关性。低线能量的焊接接头的抗剪切力为130.70 N/mm,断裂位置位于铝合金焊缝,而高线能量的焊接接头的抗剪切力仅有35.76 N/mm,断裂位置位于铝钢界面焊缝。低线能量接头的显微组织为板条马氏体,显微硬度的最高和最低值分别位于热影响区和焊缝中心,而高线能量接头的显微组织为粗大柱状晶或片状马氏体,显微硬度的最低值位于熔合区。在低线能量和高线能量接头处,主、辅助光束共同作用面积分别占整个焊缝截面积的1/3和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束焊接 焊缝成形 接头性能 显微组织 线能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Al多层膜焊接Cu-Al_2O_3异种材料接头性能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春艳 张宇鹏 +1 位作者 易江龙 耿燕飞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332-335,共4页
为探究热循环对陶瓷-铜接头性能的影响,采用Al-Ti纳米多层膜作为中间层材料焊接铜与陶瓷,并对接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头力学性良好,整个焊接接头分为铜、扩散反应区、致密反应区以及陶瓷四个区域;经500次热循环试验后,连接区域面积缩... 为探究热循环对陶瓷-铜接头性能的影响,采用Al-Ti纳米多层膜作为中间层材料焊接铜与陶瓷,并对接头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接头力学性良好,整个焊接接头分为铜、扩散反应区、致密反应区以及陶瓷四个区域;经500次热循环试验后,连接区域面积缩小,扩散反应区出现空洞且整个接头扩散区变小,鱼骨状组织变粗大,剪切强度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Al多层膜 热循环 力学性能 显微组织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丝CMT+P增材制造316L不锈钢件组织性能
13
作者 任香会 马腾 +1 位作者 武威 韩善果 《焊接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6-103,共8页
采用了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进行60层316L不锈钢沉积件的增材,对比分析了不同熔敷电流对沉积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敷电流增大,成形宽度逐渐增大,而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表面良好无明显缺陷,是... 采用了冷金属过渡加脉冲(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进行60层316L不锈钢沉积件的增材,对比分析了不同熔敷电流对沉积件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熔敷电流增大,成形宽度逐渐增大,而高度则先增大后减小,表面良好无明显缺陷,是一种可行的双丝双电弧增材制造工艺.通过金相分析可以看出组织均由γ-Fe和δ铁素体构成,自下而上均以连续生长的柱状枝晶为主.当电流变化时,铁素体的大小和形状存在明显变化,铁素体同熔敷电流呈负相关,通过力学性能分析可知,当熔敷电流100 A时表现出的整体性能最优,平均冲击吸收能量为31.15±0.85 J,整体抗拉强度达到537.9±31.25 MPa,整体屈服强度达到214.45±5.87 MPa,断后伸长率达47.1%±2.3%,断口为韧性断裂;当熔敷电流83 A时平均硬度最高,达到209.1 HV0.3,但熔敷电流100 A时硬度更均匀.创新点:(1)探索CMT+P双丝双电弧工艺对316L成形的影响.(2)探究不同熔敷电流对CMT+P双丝增材制造316L铁素体和奥氏体的演变规律.(3)阐明不同熔敷电流对CMT+P双丝增材制造316L力学性能各向异性的影响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16L不锈钢 增材制造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mm厚TC4钛合金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头组织及性能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楷昕 雷振 +4 位作者 黄瑞生 尹立孟 方乃文 邹吉鹏 曹浩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58-163,共6页
利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完成了40 mm厚TC4钛合金的焊接,通过OM、SEM、EDS、XRD、EBSD等测试方法对接头各区域进行微观组织和结构分析,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截面整体成形良好,无明显未熔合与气孔缺陷。接头三个区域的... 利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工艺完成了40 mm厚TC4钛合金的焊接,通过OM、SEM、EDS、XRD、EBSD等测试方法对接头各区域进行微观组织和结构分析,并测试了其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截面整体成形良好,无明显未熔合与气孔缺陷。接头三个区域的显微组织相同:焊缝柱状晶内部分布着密集排列的针状α′马氏体和弥散分布的颗粒状的α_(g)相,同一β晶粒内部α′择优取向,大角度晶界比例较高。焊缝中心各区都是典型的α′+β双相结构。热影响区为过渡态组织,越靠近焊缝侧,其组织形态与焊缝处越相似,焊接过程中Al元素向热影响区发生了扩散。焊接接头焊缝区整体硬度高于母材,盖面区最高,平均值约为380HV。接头的抗拉强度最大值为954 MPa,拉伸试样均断在母材,断口为韧性断裂,接头各区室温冲击性能均低于母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技术 激光填丝焊 TC4钛合金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_2O_3陶瓷与Cr12钢活性钎焊接头的组织和性能探讨 被引量:3
15
作者 邓腾辉 陈和兴 +1 位作者 刘凤美 金青林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56-58,65,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制备的Cu-Sn-Ti-Ni活性粉末钎料,在钎焊温度890~930℃,保温时间5~20 min的条件下,对Al2O3陶瓷与Cr12钢进行真空钎焊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钎焊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料与两侧母材润湿良好并形成... 采用自行设计制备的Cu-Sn-Ti-Ni活性粉末钎料,在钎焊温度890~930℃,保温时间5~20 min的条件下,对Al2O3陶瓷与Cr12钢进行真空钎焊试验,利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对钎焊界面的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钎料与两侧母材润湿良好并形成良好的冶金界面结合;钎焊过程中,钢母材中的Fe元素向钎料层中扩散,钎料中的Ti元素向母材两侧扩散并聚集,在钎料层钢母材侧生成Ti Fe2和Ti C化合物。对接头抗剪强度的分析结果表明,在钎焊温度890℃、保温时间10 min的条件下,接头的抗剪强度最高,达118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陶瓷 CR12钢 钎焊 界面组织 抗剪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焊后热处理对20G钢焊接接头残余应力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陈树明 王海燕 +2 位作者 姚兆凤 高世一 房卫萍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10,57,共5页
采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分别研究了热处理前后20G钢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和微区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均以焊缝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且随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热处理后的... 采用X射线应力分析仪和电子背散射衍射仪(EBSD)等分别研究了热处理前后20G钢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和微区残余应力。结果表明:热处理前后焊接接头的表面残余应力均以焊缝为中心呈对称分布,且随距焊缝中心距离的增大而下降,热处理后的平均残余应力比热处理前的降低了7.21%;热处理后焊接接头焊缝区、热影响区和母材区的晶粒发生再结晶转变,晶粒得到细化;再结晶导致局域取向错配角的平均值减小,微观残余应力得到释放,且分布更为均匀,但焊缝区的微观残余应力依然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G钢 焊后热处理 残余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摆动路径对钢/铝点焊接头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巴一 韩善果 +2 位作者 杨永强 郑世达 师文庆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214-223,共10页
钢、铝两种材料因为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钢铝焊接成为难点。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钢/铝接头,采用7种激光扫描路径对DP780双相钢和5083铝合金两种金属进行搭接点焊试验。研究激光扫描路径对钢/铝接头宏观形貌、金相组织、... 钢、铝两种材料因为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上存在较大差异,导致钢铝焊接成为难点。为了得到高质量的钢/铝接头,采用7种激光扫描路径对DP780双相钢和5083铝合金两种金属进行搭接点焊试验。研究激光扫描路径对钢/铝接头宏观形貌、金相组织、显微硬度和剪切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扫描路径的变化对接头的影响较大,相比于常规焊接,摆动焊接的接头具备更好的连接质量,焊缝表面成形效果更好;钢/铝接头主要由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使用激光摆动点焊的接头晶界明显,在马氏体和铁素体交界处有少量的片状珠光体,且焊缝各处的晶粒种类无较大差异,因此焊缝各处力学性能相同,减少受力后,出现应力集中的现象;摆动点焊钢/铝接头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钢侧接头的最大显微硬度可达450 HV,是常规的1.06倍,剪切强度为83 N/mm,是常规焊接的2.12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摆动焊接 焊缝成型 金相组织 显微硬度 剪切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闪光对焊技术及其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旭彪 高世一 +2 位作者 陈和兴 盛安 张印辉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5,共5页
闪光对焊技术在管道焊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随着高强度管线钢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使得高强钢管闪光对焊对接头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介绍了管道闪光对焊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其在闪光对焊中的研究... 闪光对焊技术在管道焊接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但随着高强度管线钢强度等级的不断提高,使得高强钢管闪光对焊对接头的质量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介绍了管道闪光对焊技术的发展历程,综述了焊接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发展及其在闪光对焊中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确定了高强度管线钢闪光对焊数值模拟技术的研究目标,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道闪光对焊 数值模拟技术 高强度管线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67.8Cu24.7Al3.43Ni4.07非晶合金激光焊接晶化控制及组织性能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焰议 王海燕 +2 位作者 张宇鹏 易耀勇 董福宇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8-142,I0007,共6页
对Zr67.8Cu24.7Al3.43Ni4.07非晶合金进行激光焊接,研究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变化对接头不同区域微观组织的影响,阐述非晶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晶化控制的工艺调控规律,并分析接头不同区域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其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高... 对Zr67.8Cu24.7Al3.43Ni4.07非晶合金进行激光焊接,研究激光功率和焊接速度变化对接头不同区域微观组织的影响,阐述非晶合金激光焊接接头晶化控制的工艺调控规律,并分析接头不同区域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其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采用高焊速及高能量密度的激光焊接有利于使Zr67.8Cu24.7Al3.43Ni4.07非晶合金接头的熔化区保持非晶态结构,同时伴随少量纳米晶产生.热影响区的晶化现象明显,激光功率对接头完全焊透具有较大影响,通过降低激光功率或提高焊接速度以减小热输入,热影响区的晶化程度得到有效控制.焊后接头的熔化区硬度略高于母材,而热影响区的硬度相比于母材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焊接 非晶合金 晶化 组织性能 硬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61铝合金搅拌摩擦焊接头微观组织分析 被引量:6
20
作者 董春林 赵运强 +1 位作者 温林秀 张鹏 《焊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5,I0001,共6页
采用恒压力控制模式对4 mm厚1561铝合金板材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试验,并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由母材向焊缝中心过渡,晶粒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小角度晶界占比和位错密度持续降低.其中,热影响区晶粒在焊接热循环... 采用恒压力控制模式对4 mm厚1561铝合金板材进行了搅拌摩擦焊接试验,并对接头微观组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由母材向焊缝中心过渡,晶粒尺寸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小角度晶界占比和位错密度持续降低.其中,热影响区晶粒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发生长大.热力影响区由被拉长的条状晶粒及细小等轴晶组成,表明此区域发生部分动态再结晶.搅拌区晶粒呈细小的等轴晶形态,说明该区域发生了完全动态再结晶.与母材区数量较小且尺寸较大的沉淀相相比,搅拌区存在大量尺寸较小的Al6Mn相,说明此区域沉淀相发生了先溶解再析出的过程.同时,搅拌区存在明显的位错墙和亚晶界等亚结构,表现出连续动态再结晶的组织形成特征.搅拌区内Al6Mn相主要分布在位错上,起到了钉扎位错并阻碍再结晶晶粒长大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561铝合金 搅拌摩擦焊 微观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