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环境辐射热释光累积剂量监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万玉松 杨琳 +2 位作者 封章林 孔令丰 俞金兰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18-122,共5页
介绍了利用热释光测量技术对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50km范围的环境γ辐射进行了常规监测。4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核电站周围50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但在靠近核电站1k... 介绍了利用热释光测量技术对自1994年投入商业运行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周围50km范围的环境γ辐射进行了常规监测。4年来的监测结果表明,核电站周围50km范围内的总体环境γ辐射水平没有发现明显的改变。但在靠近核电站1km范围内的监测点上,1995年监测到有来自核电站排放的气载放射性流出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累积剂量 TLD监测 热释光 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 被引量:16
2
作者 黄乃明 陈志东 +11 位作者 宋海青 邓飞 林清 黄乃容 周睿东 万玉松 莫光华 李灵娟 刘瑛 李巧勤 赖力明 周雪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1-205,共15页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自 1 994年以来对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外围辐射环境的监督性监测 ,包括监测方案、方法、质量保证、主要结果和结论。监测结果表明 :( 1 )核电站运行以来的气体排放未对厂区以外的大气和陆地环境产生可观测到的影响 ;( 2 )对于110mAg ,西大亚湾的海水中仅在 1 995年和 1 997年检测到高于探测限的样品 ,最大年平均浓度为 3 .1Bq/m3;西大亚湾的海底泥中只在 1 997年能被检测到 ,年平均值为 1 .0Bq/kg(干 ) ;西大亚湾的海洋生物中在 1 994、1 996和 1 997年检测到的活度浓度较高 ,珍珠贝、马尾藻和墨鱼中的最高年平均活度浓度分别为 2 .2、1 .7和 5 .8Bq/kg(鲜 ) ,1 997年以后随着排放量的下降而显著下降 ;( 3 )对于137Cs,1 994~ 1 998年西大亚湾海水样品中的活度浓度相对较高 ,年平均值最高的 1 995年为 4.6Bq/m3,1 999年以后与本底相当 ;137Cs在其他海洋介质中的活度浓度很低 ,且在本底涨落范围内变化 ;( 4 )对于西大亚湾海水中的3H ,只在核电站排放期间短时升高 ,3~ 5天后基本恢复到本底水平 ,实测年平均活度浓度在 0 .8~ 3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 岭澳核电站 辐射环境 监督性监测 监测方案 质量保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若干环境监测项目测量结果的比对 被引量:2
3
作者 沙连茂 张彩虹 +4 位作者 杨怀元 吉长余 余秀芬 黄乃明 李源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0-64,共5页
本文报道了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组织的、国内 5个实验室参加的大亚湾核电站若干环境放射性监测项目的测量比对结果。文中介绍了比对样品的准备情况 ,给出了各实验室对于沉积物、生物灰样品中总 β、水中 3 H、土壤中 90 Sr、海藻灰和... 本文报道了由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组织的、国内 5个实验室参加的大亚湾核电站若干环境放射性监测项目的测量比对结果。文中介绍了比对样品的准备情况 ,给出了各实验室对于沉积物、生物灰样品中总 β、水中 3 H、土壤中 90 Sr、海藻灰和海底沉积物中 110 m Ag及 2 41Am、10 9Cd、57Co等人工放射性核素 γ谱分析的测量结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项目 测量结果 放射性监测 比对 大亚湾核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大型工程建设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引起的环境问题 被引量:3
4
作者 孔令丰 金问龙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8-183,共6页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境内几个大型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天然放射性核素引起的环境问题及有关治理对策 ,并就今后类似建设项目的辐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广东 工程建设 天然放射性核素 环境问题 辐射环境保护 环境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中核素 ^(110m)Ag 的初探 被引量:11
5
作者 宋海青 陈志东 林清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71-76,共6页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后液体放射性流出物和周围环境海洋介质中核素110mAg的监督性监测的初步结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大亚湾湾内部分海水和海洋生物检测到来自大亚湾核电站液体放射性流出物中核素110mAg的轻微影响。... 本文介绍了大亚湾核电站运行后液体放射性流出物和周围环境海洋介质中核素110mAg的监督性监测的初步结果。监测结果显示:西大亚湾湾内部分海水和海洋生物检测到来自大亚湾核电站液体放射性流出物中核素110mAg的轻微影响。为了将来更好地评价和控制110mAg的影响,我们建议对大亚湾核电站周围环境监测中关键核素110mAg在海洋的形态及迁移扩散规律作进一步的研究,并加强对海洋的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流出物 核素 海洋监测 核电站 银110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沉积物中^(137)Cs的环境容量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俊丽 陈家军 +2 位作者 许嘉琳 李源新 黄乃明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14,共4页
参照水、土壤环境容量研究方法,提出沉积物环境容量的定义,并根据系统中物质平衡理论建立模型,对大亚湾沉积物中的137Cs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大亚湾内表层沉积物中137Cs的静容量,并选择代表性生物,计算了近岸区的年动容量和总动容... 参照水、土壤环境容量研究方法,提出沉积物环境容量的定义,并根据系统中物质平衡理论建立模型,对大亚湾沉积物中的137Cs环境容量进行了研究,计算了大亚湾内表层沉积物中137Cs的静容量,并选择代表性生物,计算了近岸区的年动容量和总动容量。结果表明,计算得出的环境容量接近于目前沉积物中137Cs年输入量,在控制年限内,将沉积物的输入量控制在该环境容量范围内,是大亚湾沉积物生态系统维持目前状态,不会出现明显恶化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环境容量 大亚湾 ^137C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医院核医学放射性“三废”现状及有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1
7
作者 孔令丰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4-148,共5页
广东省是我国核医学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全省医疗系统中设置核医学科(室)的医院有约50家(不包括只从事放免分析的医院),拥有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40余台,主要使用131I、125I、99Mo-99mTc、90S... 广东省是我国核医学较为发达的地区,在全省医疗系统中设置核医学科(室)的医院有约50家(不包括只从事放免分析的医院),拥有发射计算机断层仪(SPECT)40余台,主要使用131I、125I、99Mo-99mTc、90Sr、32P、153Sm等10多种放射性同位素。本文在笔者参加广东省换(核)发《放射性药品使用许可证》工作的基础上,调查和总结了全省医院核医学科放射性药品使用情况和放射性“三废”排放、处理的情况,并就当前各医院在放射性“三废”管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了加强对医院放射性“三废”排放进行监督管理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医学 医院 放射性 废气 废液 废物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省部分陶瓷产品的放射性水平
8
作者 李灵娟 宋海青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11-314,共4页
对广东省主要陶瓷产地 (南海、佛山和潮州三市 )的陶瓷产品中的天然放射性水平进行抽样检测 ,结果表明 :所检测 1 5 4个样品中 95 %的样品放射性含量指标符合国家标准GB 65 66 2 0 0 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
关键词 广东省 陶瓷产品 放射性 检测 空气质量 环境污染 装修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介绍与比较 被引量:26
9
作者 刘宝华 孔令丰 郭兴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1-56,共6页
在国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是IEEEC95.1和ICNIRP导则。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环保局等部委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但随着对电磁场生物效应及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基于短时热效... 在国外现行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是IEEEC95.1和ICNIRP导则。我国也于上世纪80年代由国家环保局等部委制订颁布了一系列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但随着对电磁场生物效应及电磁场对人体健康影响流行病学研究的深入,基于短时热效应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是否能够保障人体健康,已引起广大学者、专家的关注。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内外现行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不足,并对我国今后制订新的电磁辐射防护标准提出了几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辐射 防护标准 生物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环境中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 被引量:8
10
作者 黄乃明 陈志东 +4 位作者 邓飞 李灵娟 匡胜利 龙威 兆茹梅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321-327,336,共8页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南方使用了 3 6年的某废物填埋坑的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 )填埋坑壁和坑底对防止放射性核素废液的渗透具有很好的阻隔能力 ;(2 )核素2 2 6 Ra与2 32 Th在土壤中具有几乎相同的迁移特点 ;...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南方使用了 3 6年的某废物填埋坑的放射性核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行为研究”。结果表明 :(1 )填埋坑壁和坑底对防止放射性核素废液的渗透具有很好的阻隔能力 ;(2 )核素2 2 6 Ra与2 32 Th在土壤中具有几乎相同的迁移特点 ;(3 )核素137Cs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约为 1 .0~ 2 .6cm/a;(4 )用半无限沙柱中瞬时投源的溶质运移模型和简单求和法估算当年137Cs的填埋活度大致相符 ,且与分析的当年可能的情况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核素 土壤 中国 废物处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与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对环境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春粦 郑冬琴 +3 位作者 胡国辉 周治发 金问龙 李源新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0年第5期30-36,共7页
根据核电站和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放射性浓度、地表沉积量及其辐射剂量计算模式 ,讨论了核电站和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在大气和水体中输运过程和放射性照射途径 ;计算了假定建在广东核电站厂址上功率 1 8GW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放射性... 根据核电站和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放射性浓度、地表沉积量及其辐射剂量计算模式 ,讨论了核电站和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在大气和水体中输运过程和放射性照射途径 ;计算了假定建在广东核电站厂址上功率 1 8GW燃煤电站放射性排出物放射性的影响 ,并与广东核电站作了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燃煤电站气态排出物放射性影响与核电站相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电站 燃煤电站 辐射剂量 大亚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批LiF(Mg、Cu、P)剂量计在环境中测量结果的差异与原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睿东 黄乃明 +2 位作者 杨琳 孔令丰 万玉松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9,77,共6页
两批LiF(Mg、Cu、P)热释光剂量计对大亚湾核电站环境监测的结果产生了15%的差异。本文实验分析了差异产生的原因,发现并验证这种差异是由于它们对宇宙射线的响应和自身本底的差别而造成的。
关键词 LiF(Mg CU P) 宇宙射线 本底 差异 热释光剂量计 环境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食用大亚湾海洋生物所致内照射剂量研究 被引量:3
13
作者 朱本华 肖璋 孔令丰 《生态科学》 CSCD 2005年第2期124-126,共3页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在剂量防护中是十分重要的.对居民由于食入大亚湾核污染海洋生物所导致的内照射剂量给出一个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潮流污染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得出放射性核素浓度场的分布,进一步给出一个内照射剂量估算方... 内照射剂量的估算在剂量防护中是十分重要的.对居民由于食入大亚湾核污染海洋生物所导致的内照射剂量给出一个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在对潮流污染扩散进行数值模拟的基础上,得出放射性核素浓度场的分布,进一步给出一个内照射剂量估算方法.根据这一估算方法,可以简便的估算出每个居民由于食入大亚湾海洋生物所致的辐射剂量.估算结果表明,每人每年由于食入大亚湾海洋生物所导致的内照射剂量在10-6 ~10-95v之间,低于人类每年人均受到的本底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核电站 海洋生物 内照射剂量 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中γ能谱数据浅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宋海青 李灵娟 +1 位作者 牛广秋 黄乃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8-112,共5页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能谱室 ,在 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的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工作中 ,承担了 13个测站共 2 4个样品 (沉积物 9个、海水 13个和海鱼 2个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 3 8U、2 2 6Ra、2 3 2 Th... 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能谱室 ,在 1999年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织开展的东、南海近岸海域环境综合调查工作中 ,承担了 13个测站共 2 4个样品 (沉积物 9个、海水 13个和海鱼 2个 )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2 3 8U、2 2 6Ra、2 3 2 Th和 40 K)及人工放射性核素 13 7Cs含量的测量工作。本文主要介绍测量结果及其对数据的初步分析。结果显示 :对大亚湾核电站周围近海各类样品 ,本次测量结果与常规监测 (1993年 12月~ 1998年 12月 )结果及本底调查 (1990年 12月~ 1992年 3月 )结果之间 ,均没有发现显著性差异 ;且与广东省内其他测站的样品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东海 近岸海域 环境调查 γ能谱分析 环境监测 辐射监测 放射性核素 放射性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四段滤膜法进行干沉积监测
15
作者 孔令丰 玉置元则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31,共4页
在酸雨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是对降雨或降雪等湿沉积过程进行研究。近年来,干沉积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尚未建立成熟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利用四段滤膜法进行干沉积监测的方法,作为日本全国公害研究协会的合作项目在日本神户和丰冈市进行了... 在酸雨研究领域,人们普遍是对降雨或降雪等湿沉积过程进行研究。近年来,干沉积也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但尚未建立成熟的方法。文章介绍了利用四段滤膜法进行干沉积监测的方法,作为日本全国公害研究协会的合作项目在日本神户和丰冈市进行了实际测量和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沉积 监测 四段滤膜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7)Cs在大鹏澳中迁移分布的数值模拟与预测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俊丽 陈家军 +1 位作者 李源新 黄乃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95-99,共5页
137Cs作为广东核电站放射性排出核素之一,具有高残留,高积累的特点.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降是影响海湾水体中核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正确评价核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对大亚湾海湾水域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影响的深度平... 137Cs作为广东核电站放射性排出核素之一,具有高残留,高积累的特点.悬浮物对放射性核素的吸附沉降是影响海湾水体中核素迁移的重要机制之一.为正确评价核电站放射性排出物对大亚湾海湾水域的影响,建立了考虑悬浮物吸附沉降影响的深度平均二维对流扩散模型,模拟了放射性核素137Cs在大鹏澳内的迁移分布状况,并对未来湾内水质进行预测.模拟预测表明若维持当前排放量,未来50年内海湾中137Cs活度并没有呈持续上升趋势,局部虽略有累积,但活度值仍很小,最大仅约4Bq/m3,说明悬浮物吸附137Cs沉降对海湾的自净作用不容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鹏澳 ^137CS 悬浮物 吸附沉降 对流扩散 数值模拟 核电站 放射性 海湾水体 核素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大亚湾海水中^3H浓度与大亚湾核电站液态^3H排放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黄乃明 林清 陈志东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21-329,共9页
通过对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在西大亚湾海水中 3 H的浓度将近 6年的监测结果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GNPS)液态3 H排放的相关性分析和拟合计算 ,找出海水中全部 (13~ 18个 )采样点的3 H平均浓度与核电站液态3 H排放量的函数... 通过对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在西大亚湾海水中 3 H的浓度将近 6年的监测结果与广东大亚湾核电站 (GNPS)液态3 H排放的相关性分析和拟合计算 ,找出海水中全部 (13~ 18个 )采样点的3 H平均浓度与核电站液态3 H排放量的函数关系。利用这一函数 ,根据液态 3 H的年排放量 ,按照瞬时排放 (实际排放方式 )或准连续排放 (水动力方程计算的假设排放方式 )可以简便地估算出湾内海水中3 H平均浓度的瞬时值和年均值。结果表明 ,GNPS液态 3 H瞬时排放与连续排放在西大亚湾海水中产生的平均效果基本相同 ,这一结果与水动力方程计算的结果也基本相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大亚湾 浓度 排放 相关性 大亚湾核电站 海水 辐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亚湾核电站液态排出物H-3浓度场分布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春粦 李源新 +1 位作者 胡国辉 潘萌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1-58,共8页
通过潮流污染扩散数值模拟 ,预测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液态排出物H - 3在附近海域浓度场分布 .研究结果表明 ,大亚湾和岭澳核电站在正常运行时 ,两座核电站所排入的H - 3造成海水中年平均浓度不会超过年限值的 5 0 %.
关键词 浓度场 破开算子法 ADI法 压水堆核电站 液态排出物 H-3 含氘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Ge γ谱仪^(110m)Ag符合相加修正因子实验测定与拟合计算 被引量:3
19
作者 宋海青 李灵娟 +2 位作者 莫光华 李巧勤 黄乃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辐射分析室用实验方法测定三台不同效率的HPGeγ能谱仪110mAg符合相加修正因子的结果 ,并依据其中一台谱仪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 ,得到110mAg 65 7.76keVγ射线符合相加修正因子c与137Cs ... 本文介绍了广东省环境辐射研究监测中心 (GERC)辐射分析室用实验方法测定三台不同效率的HPGeγ能谱仪110mAg符合相加修正因子的结果 ,并依据其中一台谱仪的实验结果进行数据拟合 ,得到110mAg 65 7.76keVγ射线符合相加修正因子c与137Cs 661 .66keVγ射线效率的函数关系。利用这一函数关系 ,得到另外两台γ谱仪的c的计算值 ,与其实验值相比较 ,最大相对偏差为 6.4%。同时 ,还使用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环境实验室的部分数据 ,对此拟合函数进行了验证 ,相对偏差在 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GEΓ谱仪 ^110mAg 广东 放射性核素 辐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10)Ag^m在大亚湾表层沉积物上的吸附和解吸 被引量:3
20
作者 牟德海 宋海青 +3 位作者 闫世平 舒永红 辜英杰 蔡大川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8-163,共6页
为了解放射性核素110Agm在大亚湾水域中的迁移和运输,采用批次法研究了4个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在天然海水中对110Agm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在吸附反应体系中,Ag+的质量浓度为1.3 ng/mL,110Agm的放射性浓度为10.0 Bq/mL,海水的pH为8.20,盐度为3... 为了解放射性核素110Agm在大亚湾水域中的迁移和运输,采用批次法研究了4个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在天然海水中对110Agm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在吸附反应体系中,Ag+的质量浓度为1.3 ng/mL,110Agm的放射性浓度为10.0 Bq/mL,海水的pH为8.20,盐度为32.0,固液比为1.0 mg/mL时,在短时间(约40 s)内,110Agm的吸附率即达到28.6%。说明大亚湾表层沉积物对110Agm存在一个快速吸附过程;在吸附时间1 h以内吸附率变化很小,4个沉积物的平均吸附率为30.0%;从1 h^5 d,吸附率可上升至64.4%;5 d以后吸附趋于平衡,吸附分配比平均为1.86×103mL/g,与解吸实验达到平衡时的吸附分配比1.90×103mL/g相同。在固液比为4~250 mg/L时,110Agm的吸附分配比随固液比的增加而减小,在250~1 000 mg/L内,随固液比的增加而增加,当固液比大于1 000 mg/L时,分配比基本上保持一个恒定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10Ag^m 大亚湾 表层沉积物 吸附 解吸 固液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