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辐射自动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赖力明 章哲豪 +3 位作者 廖建华 陈爱 黄耿诚 张衍津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2-80,共9页
随着核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辐射监测也逐渐要求应用创新型手段及技术,以达到及时监测、准确监测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化辐射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从辐射监测设备和数据生产环境智能感知、辐射... 随着核技术的深入研究与广泛应用,辐射监测也逐渐要求应用创新型手段及技术,以达到及时监测、准确监测的目的。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与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化辐射自动监测系统,该系统从辐射监测设备和数据生产环境智能感知、辐射监测设备故障研判、辐射环境监测数据安全传输及存储等方面进行设计,已成功应用于广东地区。该系统提供了实时的γ空气吸收剂量率数据、监测站环境数据、监测设备运行参数数据,对数据异常和设备故障的发现有及时性和准确性,可通过远程监控和处置解决部分设备故障,对核与辐射应急响应、核电厂外围辐射监测保障具有一定积极意义,并且对未来辐射环境智能化监管能力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区块链 智能化 辐射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战勇 宁健 +4 位作者 李华琴 罗森文 王华刚 黎文辉 谢平展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21-228,共8页
为规范广东省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在《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1151—2020)的基础上,采用理论预测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以完善其监测技术规范。研究建议监测... 为规范广东省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在《5G移动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1151—2020)的基础上,采用理论预测和实地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技术研究,以完善其监测技术规范。研究建议监测仪器分辨率带宽(RBW)设置为500 kHz,量程采用监测仪器自适应功能设置或设置为稍大于实际场强的量程,监测仪器和5G终端距离设为1 m,监测范围为以5G通信基站天线为圆心、以80 m为半径的空间范围内,同时还对终端设备和监测点位布设等提出技术要求,以进一步规范广东省5G通信基站电磁辐射环境监测,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基站 电磁辐射 环境监测 技术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频电磁辐射监测仪器电波暗室比对测量分析
3
作者 宁健 李占优 +1 位作者 周峰 袁修华 《辐射防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7-61,共5页
为了提高监测仪器比对结果的可比性,选择场强稳定且不受外界电磁环境影响的场所开展比对是必要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在标准电波暗室里开展选频射频电磁辐射监测仪器比对测量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比对,暴露出日常工作难以发现的问题,提出监测... 为了提高监测仪器比对结果的可比性,选择场强稳定且不受外界电磁环境影响的场所开展比对是必要的。本文分析总结了在标准电波暗室里开展选频射频电磁辐射监测仪器比对测量的经验和做法,通过比对,暴露出日常工作难以发现的问题,提出监测仪器期间核查相关建议;在稳定的、标准的电磁场环境开展比对,为电磁环境监测仪器比对提供一种新做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频 5G NR信号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 电波暗室 比对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食品中铯-137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4
作者 孙功明 李冠超 +2 位作者 黄玲玉 李巧勤 李美丽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8-63,共6页
[目的]提高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食品中铯-137含量的测量结果准确性。[方法]根据GB 14883.10-2016中第二法建立食品中铯-137测量的不确定分析模型,对影响检测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探讨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对样... [目的]提高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食品中铯-137含量的测量结果准确性。[方法]根据GB 14883.10-2016中第二法建立食品中铯-137测量的不确定分析模型,对影响检测过程的不确定度分量进行分析,探讨不确定度来源,并进行评定。[结果]通过对样品测量、监督源测量、样品铯回收率校正、样品取样、样品灰鲜比、标准源校正监督源、自吸收系数校正引入的不确定度分析,得到磷钼酸铵法测定食品中铯-137的活度浓度为1.44 Bq/kg,其扩展不确定度为0.13 Bq/kg(k=2)。[结论]影响低本底α/β测量仪测定食品中铯-137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为样品测量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其次为标准源校正监督源引入的不确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铯-137 低本底α/β测量仪 磷钼酸铵法 不确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钴镁复合材料处理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性能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李冠超 徐志良 +5 位作者 温丽容 孙功明 王战勇 毕明亮 李小燕 李琨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46-156,共11页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钴镁复合材料,运用SEM、XRD、FTIR和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了去除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U(Ⅵ)性能的影响。吸附试验表明,在去除时间30 ...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钴镁复合材料,运用SEM、XRD、FTIR和XPS等手段对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并探究了去除时间、溶液pH、离子强度、U(Ⅵ)初始浓度、固液比、反应温度对复合材料去除废水中U(Ⅵ)性能的影响。吸附试验表明,在去除时间30 min、溶液pH为4.0、固液比6.0 g/L、反应温度75℃的条件下,钴镁复合材料对水中U(Ⅵ)的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约100%。等温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并且是一个自发且不可逆的吸热反应过程。根据最佳吸附条件,将钴镁复合材料应用于广东省某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中U(Ⅵ)的去除,结果表明,U(Ⅵ)去除率为98.1%,处理后的废水铀含量达到《稀土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451—2011)排放标准要求,该复合材料在伴生放射性矿含铀酸性废水处理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钴镁复合材料 吸附 稀土冶炼放射性废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