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西江流域橘园除草剂使用和残留情况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蒋惠 陈桢贤 +4 位作者 郭丽英 郭雁君 吉前华 杨凤梅 胡亚平 《广西植保》 2024年第2期10-15,共6页
调查了广东省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带(下称产业带)33个橘园除草剂使用和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产业带橘园年均除草次数为3.48次;除草方式以单用除草剂为主,占比达60.61%;人工机械割草使用率偏低,涉及机械以背负式割草机为主;75.76%的果园均使... 调查了广东省西江流域柑橘产业带(下称产业带)33个橘园除草剂使用和残留情况。结果表明,产业带橘园年均除草次数为3.48次;除草方式以单用除草剂为主,占比达60.61%;人工机械割草使用率偏低,涉及机械以背负式割草机为主;75.76%的果园均使用过除草剂,混合使用草铵膦和草甘膦的比例最高,达39.39%;30.30%的橘园土壤中检测出草甘膦残留,2个橘园地表径流水中检测出草铵膦残留。分析了橘园除草剂残留的潜在原因,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柑橘 除草剂 土壤残留 径流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西江流域橘园基本情况调查与发展思考
2
作者 蒋惠 丘幸芳 +3 位作者 杨凤梅 郭丽英 郭雁君 吉前华 《南方园艺》 2024年第3期7-14,共8页
广东西江流域柑橘是西江晚熟柑橘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两年,缺乏对该产业带橘园情况和种植管理技术状况的系统调查与分析。为此,本研究对肇庆、云浮地区主产县(市)的39个代表性橘园的周围环境、海拔、地形状况、土壤类型、有效土层、... 广东西江流域柑橘是西江晚熟柑橘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近两年,缺乏对该产业带橘园情况和种植管理技术状况的系统调查与分析。为此,本研究对肇庆、云浮地区主产县(市)的39个代表性橘园的周围环境、海拔、地形状况、土壤类型、有效土层、水肥管理和农药使用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了目前该地区柑橘产业基本情况、生产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依此提出了今后的工作重点,为有效促进产区柑橘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西江柑橘带 柑橘园 基本情况 生产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基环氧-PDMS涂层的热性能与防污性能研究
3
作者 陈君华 曾志浩 +4 位作者 江海林 沈嘉怡 唐伟灿 陈振兴 刘沙沙 《现代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267-272,280,共7页
为提高环氧涂层的隔热与防污性能,采用环氧树脂E51和环氧基封端PDMS作为基体、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固化剂,添加2-甲基咪唑促进剂,掺入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复合涂层,并对其热固化后的涂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E51... 为提高环氧涂层的隔热与防污性能,采用环氧树脂E51和环氧基封端PDMS作为基体、甲基六氢邻苯二甲酸酐作为固化剂,添加2-甲基咪唑促进剂,掺入不同含量的石墨烯,制备了石墨烯复合涂层,并对其热固化后的涂层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E51与固化剂质量比为1∶0.4、E51与石墨烯质量比为1∶0.01、PDMS添加量为1 wt%时,涂层表现出最佳性能,其隔热温差约为38℃,在600℃时的残炭率为7.5%;此外,涂层还具有出色的疏水、疏油、防污、自清洁和耐热老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环氧树脂 隔热 复合涂层 环氧基封端聚二甲基硅氧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碳微球快速芬顿降解苯酚的研究
4
作者 黄云薇 冉源富 +1 位作者 肖纯 操江飞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3-189,共7页
本研究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磁性Fe_(3)O_(4)为赋磁剂,采用简单高效的水热碳化法,并在700℃活化,制备磁性碳微球(Fe_(3)O_(4)@CMSs)。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所... 本研究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磁性Fe_(3)O_(4)为赋磁剂,采用简单高效的水热碳化法,并在700℃活化,制备磁性碳微球(Fe_(3)O_(4)@CMSs)。并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粉末衍射仪、扫描电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等对所得样品进行表征分析。用苯酚溶液模拟有机废液,考察Fe_(3)O_(4)@CMSs的降解性能及可能的降解机理,考察Fe_(3)O_(4)@CMSs的添加量、溶液体系的pH、H_(2)O_(2)用量、温度以及反应时间对苯酚的降解性能影响,研究表明,当苯酚溶液浓度为100 mg·L^(-1),Fe_(3)O_(4)@CMSs的添加量为2 g·L^(-1),溶液pH为5,H_(2)O_(2)添加量为0.6 mL·L^(-1)时,室温下降解5 min,苯酚能够完全降解。通过淬灭实验发现,·O_(2)-、·OH、1O_(2)均参与了反应体系中苯酚的降解,且循环利用实验表明Fe_(3)O_(4)@CMSs循环利用四次后降解率仍有88%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_(3)O_(4)@CMSs 苯酚 水热法 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蒙脱石(001)晶面水化作用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5
作者 戴敏 刘炳鑫 +3 位作者 肖纯 卞恒智 荣嵘 彭昌盛 《化学研究与应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4-630,共7页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环境温度、离子种类、浓度和表面电荷对蒙脱石表面水化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温度由280 K升至330 K,蒙脱石表面水化膜密度及蒙脱石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能逐渐降低,水分子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增加,但水化膜的... 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究了环境温度、离子种类、浓度和表面电荷对蒙脱石表面水化作用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温度由280 K升至330 K,蒙脱石表面水化膜密度及蒙脱石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能逐渐降低,水分子的自扩散系数逐渐增加,但水化膜的厚度基本没有变化;阳离子与水分子在蒙脱石表面存在竞争吸附,离子的加入增加了蒙脱石表面水化膜的厚度,但降低了水化膜的密度,而且水化膜出现位置后移现象。二价阳离子与蒙脱石的相互作用大于一价阳离子,离子浓度的增加会降低蒙脱石与水分子的吸附能。表面电荷对蒙脱石表面水化作用的影响最为显著,蒙脱石与水分子之间的吸附能随表面电荷的升高而增大,水化膜厚度也从1.11 nm升高至1.44 nm,增加约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脱石 水化膜 影响因素 分子模拟 吸附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市那龙河水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秦建桥 蒋东航 +5 位作者 冯志权 揭盈丽 郑泽敏 徐浩佳 廖小小 刘燕芳 《绿色科技》 2023年第6期122-126,共5页
基于阳江市那龙河2018~2020年的水环境常规监测数据,对河流的溶解氧、COD、氨氮、总磷含量等相关水质参数,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断面的水质从Ⅲ类下降为Ⅳ类,氨氮、总磷同比分别上升了0.36、0.5... 基于阳江市那龙河2018~2020年的水环境常规监测数据,对河流的溶解氧、COD、氨氮、总磷含量等相关水质参数,运用单因子分析法及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断面的水质从Ⅲ类下降为Ⅳ类,氨氮、总磷同比分别上升了0.36、0.56和0.29倍,溶解氧下降了0.61 mg/L,污染状况加重。从超标频率来看,主要超标因子为氨氮和总磷,且不同位置的支流的水质检测指标沿那龙河上游到下游方向呈上升趋势,同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加快范围内城镇污水和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治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那龙河 水质检测 阳江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铜/羧基化碳纳米片修饰玻碳电极用于尿酸的灵敏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利健文 黄象金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451-1457,共7页
制备了氧化铜(CuO)纳米棒和羧基化碳纳米片(cCNSs)两种材料,并通过滴涂方式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尿酸(UA)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 制备了氧化铜(CuO)纳米棒和羧基化碳纳米片(cCNSs)两种材料,并通过滴涂方式将其修饰在玻碳电极(GCE)表面,构建了一种用于检测尿酸(UA)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表征。通过微分脉冲伏安法(DPV)和循环伏安法(CV)研究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CuO/cCNSs修饰电极对UA的氧化有很好的催化效果。与GCE电极相比,UA在CuO/cCNSs修饰电极上的峰电流增强了约122倍。在0.3~-30.0μmol·L^(-1)浓度范围内,UA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0.087μmol·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选择性、重现性和稳定性,应用于人体尿样中UA的检测,加标回收率为83.2%~10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酸 电化学传感器 羧基化碳纳米片 氧化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明区沧江水利枢纽重建工程水环境影响分析
8
作者 秦建桥 陈冰娜 +4 位作者 刘沙沙 戴洪文 陈嘉雯 姚晨昕 刘昊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2期57-60,共4页
沧江水利枢纽是一项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为研究其重建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分析了重建工程在施工期间的施工方式和运营期的调度对地表水环境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水现状监... 沧江水利枢纽是一项以防洪、排涝、灌溉为主的综合性水利枢纽工程,为研究其重建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根据相关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分析了重建工程在施工期间的施工方式和运营期的调度对地表水环境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地表水现状监测项目除COD、溶解氧和氨氮超标外,其余均满足地面水环境质量Ⅲ类水质标准;施工期的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高明区中心城区第一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水环境影响不大;运营期雨水径流经设置在高明河两岸的事故池隔油沉淀处理后排放,对地表水环境影响较小。故该项目在采取相应的减缓或预防对策措施之后,对水环境的影响可以降到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 水环境 水利枢纽 工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理性黄化沙糖橘园矫正施肥及其效应研究
9
作者 蒋惠 伍燿豪 +3 位作者 吉前华 苏昭然 郭丽英 郭雁君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63-68,共6页
为解决沙糖橘(Citrusreticulata‘Shatangju’)园传统种植方式下,由于错误的施肥习惯和单一用肥而导致的土壤退化、叶片黄化、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问题,以广东省肇庆市11年生沙糖橘为试材,根据土壤和叶片的养分分析诊断情况进行连续2年... 为解决沙糖橘(Citrusreticulata‘Shatangju’)园传统种植方式下,由于错误的施肥习惯和单一用肥而导致的土壤退化、叶片黄化、果实品质和产量下降问题,以广东省肇庆市11年生沙糖橘为试材,根据土壤和叶片的养分分析诊断情况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矫正施肥,设置了农户习惯施肥(XG)、推荐用量的专用肥(TJ)、与XG等养分量的专用肥(DL)3个处理。2年后测定产量、果实品质、土壤和叶片养分含量,并对施肥前后果园黄化情况进行分级。结果表明,在减少了37.14%养分施用量条件下,施用推荐量专用肥提高了叶片磷、钾、钙、镁、锌和硼含量,达柑橘叶片养分标准,能满足沙糖橘正常生长所需,矫正了处理前叶片中钙和锌缺乏,氮、磷和钾低量等问题;有效提高土壤氮、磷、钾、钙、镁、硼和锌等速效养分,增加土壤有机质;显著提高产量,比习惯施肥(XG)增产89.07%,增加了15.25 t·hm^(2);显著提高果实维生素C含量,比习惯施肥显著提高19.17%;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维持了果实原有的亮度、红色度、黄色度和固酸比等品质。矫正施肥在维持原有品质基础上,既提高沙糖橘产量,又健壮树体和培肥土壤,对橘园营养性黄化矫治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橘 生理性黄化 土壤退化 矫正施肥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金属氧化物负载对污泥生物炭吸附重金属Cd(Ⅱ)和Pb(Ⅱ)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林伟雄 周佳丽 孙水裕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244-1253,共10页
纯污泥生物炭由于其比表面积较低等导致其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有限,需要对污泥生物炭进行改性强化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本文采用污泥生物炭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强化污泥生物炭吸附水中重金属.考察了金属组合,金属离子比例,负载金属浓度... 纯污泥生物炭由于其比表面积较低等导致其去除水中污染物的能力有限,需要对污泥生物炭进行改性强化其对污染物的去除.本文采用污泥生物炭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强化污泥生物炭吸附水中重金属.考察了金属组合,金属离子比例,负载金属浓度和焙烧温度对双金属氧化物(LDO)强化污泥生物炭(ASB)吸附水中重金属的影响,进而确定双金属氧化物-污泥生物炭复合材料(LDO-ASB)的制备方法.同时对制备的LDO-ASB进行表征并与ASB相比,探讨了双金属氧化物的负载对污泥生物炭的重金属吸附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Mg^(2+)和Fe^(3+)组合制备的LDO-ASB较其他金属组合具有更好的Cd(Ⅱ)和Pb(Ⅱ)的吸附能力.在Mg^(2+)∶Fe^(3+)物质的量比为3∶1,Mg^(2+)的负载浓度为0.4 mol·L^(−1),焙烧温度为500℃的条件下制备的(Mg/Fe)LDO-ASB对Cd(Ⅱ)和Pb(Ⅱ)的吸附量分别为149.72 mg·g^(−1)和183.69 mg·g^(−1),较ASB的吸附能力有显著的提高.材料的表征结果显示,Mg和Fe以氧化镁和三氧化二铁的形态负载在污泥生物炭表面,负载后污泥生物炭表面粗糙,加大了细纹隧道,同时也增加了—OH官能团的含量,进而强化了污泥生物炭的重金属吸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生物炭 双金属氧化物 重金属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湿地技术在循环水养殖废水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姜学霞 朱照亮 +1 位作者 谢春生 伍华健 《南方农业》 2024年第7期99-103,共5页
随着水产养殖模式的改进,循环水利用的生态处理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总结了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人工湿地提质改造技术... 随着水产养殖模式的改进,循环水利用的生态处理技术得到了发展和应用,人工湿地在水产养殖废水循环利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总结了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人工湿地提质改造技术对策,解决了传统人工湿地处理水产养殖废水的局限性问题,为提高净水效率提供了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水养殖 人工湿地 氮磷 水质净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酸和酒石酸对稻田土壤中砷解吸行为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文哲 黄秋香 +4 位作者 孟凡德 高金妍 李敏 张恩俊 袁国栋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298-1305,共8页
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如草酸(Oxalic Acid,OA)和酒石酸(Tartaric Acid,TA),是土壤水溶性有机质(DOM)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类)重金属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以As污染超标土壤为研究对... 低分子量有机酸(Low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acids,LMWOAs),如草酸(Oxalic Acid,OA)和酒石酸(Tartaric Acid,TA),是土壤水溶性有机质(DOM)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土壤(类)重金属的吸附和解吸行为具有明显的影响。以As污染超标土壤为研究对象,利用泡桐制备的生物炭(BC),通过批解吸试验研究了TA和OA对土壤中As解吸行为的影响,分析了BC对OA和TA影响土壤As解吸行为的作用,探讨了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OA和TA均能降低土壤pH,且其浓度越高pH值越小;OA对土壤pH的作用强于TA,在40 mmol·L^(-1)时pH分别降为1.89和2.62。BC的添加未改变土壤pH降低的趋势,但减小了pH降低的幅度,OA和TA在40 mmol·L^(-1)时使pH分别降为2.34和2.72,BC使土壤pH分别提升了0.45和0.10。OA和TA明显影响土壤As的解吸行为,As的解吸量随OA或TA浓度的增加而先降低后增加;OA对土壤As的解吸量明显高于TA。BC的添加未改变土壤As的解吸趋势,但使OA和TA对土壤As的解吸量分别增加了15%-98%和21%-509%。OA和TA可能是通过降低pH和羧基结合作用而影响土壤As的解吸行为,BC的添加可能提升DOM含量和土壤表面质子化反应而促进As的解吸。结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分析,OA和TA对土壤As的解吸主要以其与As化学结合作用为主。该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对LMWOAs对土壤As解吸行为影响的认识,明晰了生物炭修复As污染土壤存在的风险,对土壤污染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石酸 草酸 生物炭 解吸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对氨基苯磺酸/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灵敏检测恩诺沙星
13
作者 张庆珍 黄象金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68-74,共7页
以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恩诺沙星(ENR)的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循环伏安法(C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ABSA与MWCNTs具有良好的协... 以聚对氨基苯磺酸(PABSA)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为修饰材料,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恩诺沙星(ENR)的电化学传感器,并通过差分脉冲伏安法(DPV)及循环伏安法(CV)对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进行了表征和研究。结果表明,PABSA与MWCNTs具有良好的协同效应,其修饰电极对ENR的催化效果优于单独的PABSA和MWCNTs修饰电极。在优化条件下,ENR的峰电流与其浓度在0.005~3.0μ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S/N=3)为0.5nmol·L^(-1)。该传感器具有较好的选择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应用于鸡肉和虾中ENR检测,回收率为81.1~9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诺沙星 电化学传感器 聚对氨基苯磺酸 多壁碳纳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铝土泥浆包覆与淬灭强化荔枝木炭化物的碳固存率
14
作者 校亮 吴静华 +2 位作者 李文瀚 李悦诗 袁国栋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214-221,共8页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富碳多孔材料,具有固碳、减污和培肥等多重功效。基于当前限氧高温热裂解制炭技术及炭改性方法,该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荔枝木为原材料、选取铁铝土制成泥浆,通过泥浆包覆和淬灭实现生物质“自限氧”和“水”淬灭,探...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富碳多孔材料,具有固碳、减污和培肥等多重功效。基于当前限氧高温热裂解制炭技术及炭改性方法,该研究以亚热带地区常见的荔枝木为原材料、选取铁铝土制成泥浆,通过泥浆包覆和淬灭实现生物质“自限氧”和“水”淬灭,探讨铁铝土泥浆在荔枝木炭化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对炭质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铁铝土泥浆包覆和淬灭制得的荔枝木炭的碳含量和碳固存率最高,分别为83.5%和83.9%,较无包覆水淬灭炭品的碳含量和碳固存率提高了16.7和37.8个百分点。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的结果表明,铁铝土泥浆包覆和淬灭生成的炭品的碳骨架结构规整且其表面有铁铝矿物负载。一方面,泥浆通过涂层包覆形成了包覆壳,以物理阻隔作用截留了碳(防止炭化物中的碳在持续燃烧中生成COX);另一方面,铁铝矿物在高温热裂解过程中与炭化物结合,形成了矿质(Fe/Al)-碳质复合体,实现了碳固存。研究可为生物质炭的制备提供新的便捷、廉价的技术思路,以生物质就地炭化和应用的碳负排放方案助力碳中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炭 包覆 碳固存率 铁铝土泥浆 淬灭 荔枝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饱和石灰水涂层对玉米芯炭碳固存能力的影响
15
作者 校亮 李文瀚 +6 位作者 吴静华 袁国栋 陈思洁 李悦诗 徐青 陈满洪 陈啟林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5-134,共10页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富碳多孔材料,具有固碳、培肥和减污等多重功效,目前面临着产量有限和成本昂贵的突出问题.将生物质就地炭化和应用可解决上述问题,而如何实现限氧是其核心.以玉米芯为原材料,通过饱和石灰水涂层包覆实现生物质“自限氧... 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富碳多孔材料,具有固碳、培肥和减污等多重功效,目前面临着产量有限和成本昂贵的突出问题.将生物质就地炭化和应用可解决上述问题,而如何实现限氧是其核心.以玉米芯为原材料,通过饱和石灰水涂层包覆实现生物质“自限氧”,以“水-火联动”方法成炭,探讨暴露时间和饱和石灰水涂层对玉米芯在炭化过程中碳固存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暴露时间延长,玉米芯炭的碳含量、比表面积及官能团(—COOH和phenolic—OH)含量均逐渐降低,以0 min暴露时间炭的碳转化率最大(45.17%);饱和石灰水涂层下其碳转化率进一步提升至92.60%;涂层包覆壳通过物理阻隔产生的“自限氧”作用及其所含的Ca^(2+)以离子架桥、络合或π电子作用增强了碳截留量.“水-火联动”和饱和石灰水涂层技术的成炭过程为玉米芯在曝氧环境下的“包覆壳限氧-水淬灭”高温热裂解过程.期间,Ca^(2+)或可通过多种方式阻止C=O,O=C—O键断裂生成气体CO_(x)以提高碳截留量并优化碳骨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截留 水-火联动 石灰水 暴露时间 玉米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石墨烯多孔环糊精印迹聚合物对喹诺酮类抗生素的吸附性能研究
16
作者 操江飞 黄燊维 +2 位作者 谢春生 张宝杰 韦寿莲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814-2823,共10页
以磁性氧化石墨烯(MGO)为载体基质,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石墨烯多孔环糊精印迹聚合物(MGO@β-CDMIP)。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 以磁性氧化石墨烯(MGO)为载体基质,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β-环糊精(β-CD)为模板分子制备磁性石墨烯多孔环糊精印迹聚合物(MGO@β-CDMIP)。采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仪(XRD)、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仪(BET)、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表征了MGO@β-CDMIP的结构和性能,考察了MGO@β-CDMIP对双氟沙星(DFLX)、恩诺沙星(ENR)、沙拉沙星(SRAX)、环丙沙星(CIP)、吡哌酸(PIP)、恶喹酸(OXO)等6种喹诺酮类抗生素(QNs)的吸附性能。由表征结果可知,成功制备了MGO@β-CDMIP,相比磁性石墨烯非印迹聚合物(MGO@NIP),MGO@β-CDMIP分散性更好、具有更高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对6种QNs的吸附量远高于MGO@NIP。由静态吸附和动态吸附结果可知,MGO@β-CDMIP吸附过程符合Freundlich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MGO@β-CDMIP具有多种吸附位点,吸附速率受化学吸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聚合物 Β-环糊精 吸附 喹诺酮类抗生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速生蔬菜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17
作者 吴遂菲 王伟 +3 位作者 尹立鹏 余伟坚 温家泓 谢春生 《河北农业》 2024年第5期40-41,共2页
基于速生蔬菜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水产养殖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速生蔬菜系统的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的去除效果与特点,提出适用的速生蔬菜处理养殖废水的建议,为速生蔬菜的废水... 基于速生蔬菜的养殖废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前景。本文以水产养殖废水和畜禽养殖废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基于速生蔬菜系统的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的去除效果与特点,提出适用的速生蔬菜处理养殖废水的建议,为速生蔬菜的废水处理技术在养殖废水处理中合理高效运行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生蔬菜 养殖废水 废水处理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过硫酸铵氧化多孔碳/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修饰电极灵敏检测铜离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利健文 黄象金 +1 位作者 韦寿莲 叶慧娟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86-592,共7页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了多孔碳(PC),再用过硫酸铵(APS)氧化后得到APS氧化PC(APS-PC)。经APS氧化后的PC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既提高了其表面润湿性又增强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基于APS-PC及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p-... 以壳聚糖为原料,通过高温热解法制备了多孔碳(PC),再用过硫酸铵(APS)氧化后得到APS氧化PC(APS-PC)。经APS氧化后的PC表面含氧官能团增多,既提高了其表面润湿性又增强了其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基于APS-PC及聚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p-CTAB)的高导电性、大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吸附性能,构建了一种灵敏检测Cu^(2+)的电化学传感器。采用差分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DPASV)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法(EIS)表征了传感器的电化学性能,并考察了电聚合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圈数、APS-PC的修饰量、缓冲溶液种类、溶液pH、搅拌速率、沉积电位及沉积时间等条件对传感器响应的影响。在最优条件下,该传感器对Cu^(2+)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25~25μg·L^(-1),检出限为0.04μg·L^(-1)。该传感器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重现性和稳定性,应用于检测实际样品中的Cu^(2+)含量,与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结果接近,加标回收率为86.0~9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多孔碳 电化学传感器 铜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怀集药用野生稻农艺性状及其抗氧化酶特性分析
19
作者 周丽萍 李嘉庆 +3 位作者 刘拥海 彭春芳 俞乐 李新昌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7,共8页
【目的】明确自然条件下不同生长期怀集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中花11的农艺性状及叶茎根中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挖掘药用野生稻的有利抗性基因及培育抗性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饱满的怀集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中花11种... 【目的】明确自然条件下不同生长期怀集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中花11的农艺性状及叶茎根中抗氧化酶活性差异,为进一步挖掘药用野生稻的有利抗性基因及培育抗性水稻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饱满的怀集药用野生稻和栽培稻中花11种子进行常规催芽及营养液种植培养,培养至3叶期时进行移栽定植,测定农艺性状指标;继续用木村B营养液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进行培养,分别于移栽后第30 d和抽穗期后第10 d对叶茎根取样,测定叶茎根中的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结果】怀集药用野生稻的发芽率(45.83%)显著低于栽培稻中花11(97.65%)(P<0.05,下同),且生长至3叶期的时间显著长于栽培稻中花11;怀集药用野生稻的株高和地上高显著高于栽培稻中花11,但其根长、地上重和根重显著低于栽培稻中花11。不同生长期怀集药用野生稻与栽培稻中花11的植株生长表型差异明显,表现为怀集药用野生稻叶面宽大、叶长较长、叶倾角大,植株分蘖数少、根系欠发达,植株穗数少、穗上着粒少、籽粒灌浆慢。在抗氧化酶活性方面,怀集药用野生稻叶片和茎的SOD活性显著低于栽培稻中花11,而根SOD活性在移栽后第30 d显著高于栽培稻中花11;叶片和茎的POD活性均在移栽后第30 d显著高于栽培稻中花11,抽穗后第10 d显著低于栽培稻中花11,根POD活性在2个不同生长期均显著低于栽培稻中花11;叶片CAT活性在移栽后第30 d显著高于栽培稻中花11,茎CAT活性在2个不同生长期均显著低于栽培稻中花11,根CAT活性则显著高于栽培稻中花11。【结论】怀集药用野生稻的种子存在深休眠性,萌发困难,其植株农艺性状及生长表型与栽培稻中花11差异显著,且在关键营养生长期具有较高的POD和CAT活性,即怀集药用野生稻具备高光效叶片生长特点及优良抗氧化特性,可作为今后有利抗性基因高效筛选和利用的优质野生稻种质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野生稻 栽培稻 农艺性状 生长表型 抗氧化酶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料和制炭方式对生物炭吸附抗生素的影响 被引量:19
20
作者 冯丽蓉 校亮 +2 位作者 袁国栋 毕冬雪 韦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6-1165,共10页
为研究原料和制炭方法对生物炭吸附抗生素性能的影响,选取芦苇、棉杆和竹柳,经限氧和曝氧法制备得到生物炭,研究其对土霉素(OTC)和磺胺甲恶唑(SMX)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机理.研究发现:物源特征和制炭方法共同决定了生物炭对抗生素的吸附功... 为研究原料和制炭方法对生物炭吸附抗生素性能的影响,选取芦苇、棉杆和竹柳,经限氧和曝氧法制备得到生物炭,研究其对土霉素(OTC)和磺胺甲恶唑(SMX)的吸附性能及其吸附机理.研究发现:物源特征和制炭方法共同决定了生物炭对抗生素的吸附功效.芦苇和棉秆宜采用限氧法制备成炭,竹柳宜采用曝氧法制备成炭;整体上以曝氧竹柳炭对抗生素的吸附性能最优,单一浓度(50mg/L)下,其对OTC和SMX的吸附量分别为11.98和10.12mg/g.批吸附实验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表明,π-πEDA相互作用是竹柳炭吸附抗生素的主要机理.静电吸引有助于高pH值下曝氧竹柳炭对OTC的吸附,而孔隙填充可能对曝氧竹柳炭吸附SMX起到促进作用.曝氧竹柳炭对抗生素的吸附性能优于其他炭品,是去除水体抗生素的优选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制炭方式 土霉素 磺胺甲恶唑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