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河口及邻近海区沉积物中含氯有机污染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70
1
作者 康跃惠 麦碧娴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5-249,共5页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 对采自珠江三角洲河口及其邻近海区的表层沉积物样品中含氯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进行了定量分析测定,并探讨了其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沉积物已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澳门内港和广州河段的样品已经受到严重的有机氯污染.从有机氯农药来看,其分布为澳门内港>澳门南环湾>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多氯联苯的分布为广州芳村>澳门内港>珠江广州河段>狮子洋>伶仃洋≈西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沉积物 多氯联苯 有机氯农药 水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中脂肪酸在储藏过程中的稳定性 被引量:18
2
作者 劳邦盛 盛国英 +4 位作者 傅家谟 闻克威 张干 闵育顺 李可昌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40-342,共3页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及GC MS分析了新冷冻干燥及保存 1 5d ,30d ,45d ,60d ,75d ,90d后的鲜牡蛎粉中的 2 3种脂肪酸组分的质量分数。发现在存放过程中牡蛎脂肪酸的稳定性与其不饱和度有关 ;不饱和度越高 ,脂肪酸越易被氧化 ,其中多... 用超临界流体萃取 (SFE)及GC MS分析了新冷冻干燥及保存 1 5d ,30d ,45d ,60d ,75d ,90d后的鲜牡蛎粉中的 2 3种脂肪酸组分的质量分数。发现在存放过程中牡蛎脂肪酸的稳定性与其不饱和度有关 ;不饱和度越高 ,脂肪酸越易被氧化 ,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是逐渐进行的 ,没有特定的稳定期。放置 90d后 ,牡蛎脂肪酸中脑黄金EPA的质量分数由原来的 1 6 94%降至 5 43% ,DHA由 9 2 5%降至 2 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励 脂肪酸 氧化 稳定性 储藏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种贝类脂肪含量及脂肪酸组成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劳邦盛 盛国英 +3 位作者 傅家谟 闻克威 张干 闵育顺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用氯仿 甲醇法测定了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 5种贝类的脂肪含量 ,并用GC MS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种贝类鉴定出的脂肪酸都在 99% (质量分数 )以上。它们的脂肪含量都大于 1% (质量... 用氯仿 甲醇法测定了广州海鲜市场上棕带仙女蛤、波纹巴非蛤、文蛤、栉孔扇贝和园华扇贝等 5种贝类的脂肪含量 ,并用GC MS法测定了它们的脂肪酸组成。 5种贝类鉴定出的脂肪酸都在 99% (质量分数 )以上。它们的脂肪含量都大于 1% (质量分数 ) ,园华扇贝的脂肪含量最高。它们的ω 3多不饱和脂肪酸与ω 6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比值基本上都大于 2。两种扇贝的廿碳五烯酸 (EPA)和廿二碳六烯酸 (DHA)含量都比较高。分析结果表明 ,园华扇贝不仅脂肪含量高 ,而且EPA与DHA的含量也比较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 贝类 脂肪 脂肪酸 测量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萃取法测定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 被引量:73
4
作者 康跃惠 张干 +1 位作者 盛国英 傅家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4,共4页
采用固相萃取盘萃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一火焰光度检测器(CGC/FPD)定量测定了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研究了10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法(GC-FPD)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均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5... 采用固相萃取盘萃取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以大口径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一火焰光度检测器(CGC/FPD)定量测定了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研究了10种有机磷农药的气相色谱法(GC-FPD)的分析条件结果表明均加标回收率的范围为50%~96%.方法的最低检测限为119~534ng/L.对某水厂水源水中的有机磷农药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久效磷、敌百虫检出量较大,分别为 0.165μg/L和0.137μg/L,除草醚有痕量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萃取 有机磷农药 水源水 水质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叶中卢丁的分离与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宝才 闻克威 +3 位作者 董玉莲 周建元 盛国英 傅家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90-94,共5页
红树林中的秋茄Kandeliacandel叶乙醇萃取物,经大孔离子交换树脂DA201吸附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分离,甲醇反复结晶,得浅黄色针状结晶。1HNMR,13CNMR,UV和IR分析,确定了该结晶化合物为卢丁,其分子式为C27H30O16,分子量为610.51。
关键词 秋茄叶 分离 鉴定 红树林 黄酮 卢丁 ^1HNMR ^13CNMR 化学成分 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样品正构烷烃研究 被引量:43
6
作者 康跃惠 盛国英 +4 位作者 傅家谟 麦碧娴 张干 林峥 闵育顺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02-310,共9页
报道了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芯样品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和分布类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正构烷烃的来源加以初步探讨。沉积物柱芯样品于1997年3月采自珠江澳门河口区,沉积年龄以^(210)Pb法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CA模式)... 报道了珠江澳门河口沉积物柱芯样品中正构烷烃的浓度和分布类型,并通过因子分析方法对正构烷烃的来源加以初步探讨。沉积物柱芯样品于1997年3月采自珠江澳门河口区,沉积年龄以^(210)Pb法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CA模式)测定。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以二氯甲烷/丙酮混合溶剂索氏提取后,正构烷烃组分以GC/MSD定量分析测定。研究结果表明,该现代沉积物柱芯样品沉积时间约历时40 a,柱芯样品中正构烷烃的含量范围为0.47~27.5mg/kg(干重);在对应于沉积时间为1988年~1990年的两个样品中,正构烷烃的浓度有相当高的数值,呈现出明显的外源性石油污染。因子分析表明,沉积物柱芯样品中的正构烷烃可能来自于4种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其中以陆源径流的贡献最大,占52.5%,并且和样品中正构烷烃的不同组成特征相互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河口 澳门河口 沉积物 柱样品 正构烷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秋茄和榕树叶片中正构烷烃分布和单体化合物δ^(13)C值及其光合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李宝才 董玉莲 +4 位作者 李超 周建元 闻克威 盛国英 傅家谟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9,共8页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 对深圳福田、阳江、海南新竹红树林秋茄Kandelia candet及海口榕树Ficus microcarpa叶中类脂物进行萃取,分离出正构烷烃,通过气相色谱(GC)及色谱-质谱(GC-MS)分析,测出了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和相对含量。气相色谱-稳定同位素比质谱仪(GC-IRMS)测定了正构烷烃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组成δ13C。秋茄叶和榕树叶正构烷烃的碳数分布均为C17C33,主要集中在C23-C31 (>90%)。化合物含量最高为C27的有深圳福田秋茄、海南新竹秋茄、海口榕树,而阳江秋茄为C25。单体化合物的稳定同位素δ13C:深圳福田秋茄为-31.42‰——34.48‰,阳江秋茄为-31.69‰——33.62‰,海南新竹秋茄为-30.30‰-33.04‰.海口榕树为-29.92‰——33.56‰;平均值分别为-32.95‰、-32.67‰、-31.67‰、-31.74‰。结果表明,秋茄和陆地植物物榕树的光合作用都是通过C3途径,是典型C3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茄 榕树 正构烷烃 碳数分布 C3植物 红树林 碳同位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污泥/褐煤共水热碳化产物的热化学转化特性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宋艳培 庄修政 +3 位作者 詹昊 徐彬 阴秀丽 吴创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320-2332,共13页
污泥和褐煤通过共水热碳化预处理以制备高品质固体燃料,为污泥和低阶煤的有效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城市污泥(SS)和褐煤(LC)在不同温度下(120,180,240和300℃)进行共水热碳化制得的固相产物(水热炭)的热化学转化特... 污泥和褐煤通过共水热碳化预处理以制备高品质固体燃料,为污泥和低阶煤的有效处理提供了一种可行方案。本研究主要考察了城市污泥(SS)和褐煤(LC)在不同温度下(120,180,240和300℃)进行共水热碳化制得的固相产物(水热炭)的热化学转化特性和规律,包括燃烧、热解和半焦CO2气化过程,并分析了这些过程中的协同作用。结果表明,共水热碳化预处理对城市污泥和褐煤的热利用行为有显著影响。一方面,共水热碳化处理后的水热炭相对其计算值具有更高的产率、煤化程度、热值等,同时具有更低的灰分含量。另一方面,混合物水热炭在燃烧、热解和半焦CO2气化过程均表现出一定的协同作用(促进燃烧和热解行为,降低气化活性),且水热温度在240℃附近时,这种作用最为明显。鉴于热解和气化过程的协同效果均低于燃烧过程,共水热碳化产物被认为更适合用于燃烧。这些发现表明,将共水热碳化改性提质处理与后续热化学工艺相结合,对于能源的产生和有机废弃物的利用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褐煤 共水热碳化 燃烧特性 热解反应性 半焦CO2气化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热污泥与煤在混燃过程中的协同效应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庄修政 宋艳培 +2 位作者 詹昊 阴秀丽 吴创之 《燃料化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437-1446,共10页
以城市污泥衍生的水热污泥(SS-derived hydrochar)为对象,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比研究了水热污泥与三种不同品阶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有机/无机结构与燃料特性上的异同;... 以城市污泥衍生的水热污泥(SS-derived hydrochar)为对象,结合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FT-IR)、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对比研究了水热污泥与三种不同品阶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在有机/无机结构与燃料特性上的异同;同时,通过热重(TG)与偏差分析(Deviation)考察水热污泥与各阶煤在不同混合比例条件下的协同燃烧行为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污泥经过水热处理后其有机结构和燃烧行为均提升至与煤相似的水平,该过程不仅改善污泥的燃烧特性,并增强其与煤之间的协同燃烧效应。水热污泥中适量的轻质组分与(碱)碱土金属能在混合燃烧过程中加速煤的失重速率,其对三种煤的促进作用可达4.4%-16.1%(褐煤)、1.9%-9.4%(烟煤)和4.8%-12.1%(无烟煤)。总体而言,水热污泥与褐煤混合而成的燃料在燃料性能上具有较大的优势,并且其混合比例以30%(水热污泥):70%(褐煤)与50%(水热污泥):50%(褐煤)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炭化 混合燃烧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水热液化工艺参数优化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0
作者 宋艳培 庄修政 +2 位作者 詹昊 阴秀丽 吴创之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12-220,共9页
污泥年产量大、处理困难,但因其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水热液化是针对污泥等高含水废弃物的一种处理手段,其处理过程中各种化合物的形成取决于水热工艺参数。文中介绍了污泥的特点... 污泥年产量大、处理困难,但因其含有较多的有机物以及较多的氮、磷等营养元素,被认为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资源。水热液化是针对污泥等高含水废弃物的一种处理手段,其处理过程中各种化合物的形成取决于水热工艺参数。文中介绍了污泥的特点和处理现状,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发展历程,并重点综述了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反应机理与影响因素,包括原料参数、液化温度、停留时间、催化剂种类、催化剂用量、气氛条件等。最后,对污泥水热液化处理制备生物油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认为系统研究各类污泥组分水热液化过程的反应路径、提高生物油自身品质同时降低处理成本、寻找可替代的产物应用途径等是今后污泥水热液化处理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水热液化 油相产物 工艺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污泥与褐煤共水热碳化的协同特性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宋艳培 庄修政 +3 位作者 詹昊 王南涛 阴秀丽 吴创之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132-3141,共10页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对其进行水热提质处理后作为燃料应用是一种潜在的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探讨城市污泥(SS)、脱墨污泥(DS)分别与褐煤(LC)以不同混合比例(3∶7、5∶5、7∶3)共水热碳化时的协同作用,并分析其... 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焦点,对其进行水热提质处理后作为燃料应用是一种潜在的利用手段。本研究主要探讨城市污泥(SS)、脱墨污泥(DS)分别与褐煤(LC)以不同混合比例(3∶7、5∶5、7∶3)共水热碳化时的协同作用,并分析其固相产物(水热炭)的燃料品质。结果表明,当LC/SS、LC/DS混合比例为5∶5时,水热炭产率分别为81.08%和86.00%,并获得了最大协同系数(水热炭产率:1.69%和0.18%;有机物保留率:11.90%和2.64%;碳保留率:4.08%和0.77%)。其中,LC/SS的协同作用总是比LC/DS显著。随着LC添加量的增大,水热炭的热值和煤化程度均随之提高,不仅改善了水热炭的燃料特性,还使得燃烧过程更为稳定且充分。由此说明,通过共水热碳化预处理的方式可以制得较高品质的燃料,从而实现污泥/褐煤的有效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泥 褐煤 共水热碳化 协同作用 燃料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造板废弃物烘焙热解特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南涛 詹昊 +3 位作者 庄修政 宋艳培 阴秀丽 吴创之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83-291,共9页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人造板废弃物——胶合板(PW)和纤维板(FB)为原料开展烘焙实验,结合元素、热值、傅里叶红外(FTIR)、二维相关红外(2D-PC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表征手段,探究烘焙预处理对人造板废弃物化学结构及其燃料品质... 以具有代表性的两类人造板废弃物——胶合板(PW)和纤维板(FB)为原料开展烘焙实验,结合元素、热值、傅里叶红外(FTIR)、二维相关红外(2D-PC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分析表征手段,探究烘焙预处理对人造板废弃物化学结构及其燃料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和250℃下,PW和FB烘焙固体产物化学结构变化并不明显,但在300℃下,发生明显变化。随着烘焙温度的升高,人造板废弃物中低能态的"—C—H/—C—O/—C==O"键向高能态的"芳香族—C—C/—C==C"键转变,燃料热值显著提高,并在300℃下,PW和FB获得最大脱氮效率,分别为75.04%和72.4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废弃物 烘焙 化学结构 预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单颗粒质谱研究云雾水和降雨中颗粒物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2
13
作者 阳宇翔 彭加仙 +6 位作者 傅玉珍 张国华 林钦浩 李磊 代新 毕新慧 王新明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635-643,共9页
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参与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云雾水和降雨中的水溶性组分为研究对象,对于难溶性组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于2017年5~6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 气溶胶可作为云凝结核或冰核参与云雾和降水的形成。然而,现有研究大多以云雾水和降雨中的水溶性组分为研究对象,对于难溶性组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本研究于2017年5~6月在广东天井山观测站(24°41′56″N,112°53′56″E,海拔1690m)采集了21个云雾水和9个雨水样品,利用单颗粒气溶胶质谱直接分析其中的单颗粒化学成分。通过聚类分析发现:(1)海盐、矿尘颗粒和生物气溶胶对云凝结核和冰核的贡献较高(数量占比为67.3%~75.1%)。结合气团轨迹分析发现,海盐气溶胶经长距离的内陆输送后仍是重要的云凝结核和冰核;(2)云雾水和雨水中颗粒类型差异较大,云雾水中海盐(35.7%)、有机物(12.1%)、有机胺(8.0%)及Fe(6.4%)的贡献更大,而雨水中矿尘(35.6%)、与有机物混合的黑碳颗粒(18.9%)的贡献高,反映了气溶胶形成暖云和混合相云过程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雾水 雨水 化学组分 单颗粒气溶胶 天井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南高山背景地区黑碳云内清除特征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海保 马楠 +8 位作者 杨争 彭龙 谢林宏 何瑶 陶江川 洪娟 王俏巧 王伯光 毕新慧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4475-4485,共11页
基于2020年南岭背景高山地区的3个典型云事件,利用地用逆流虚拟撞击器采集云中颗粒物,结合单颗粒黑碳光度计和激光雾滴谱仪分析黑碳浓度及云参数特征,探讨黑碳云内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入云内的黑碳约占整体的20%,而云中含黑... 基于2020年南岭背景高山地区的3个典型云事件,利用地用逆流虚拟撞击器采集云中颗粒物,结合单颗粒黑碳光度计和激光雾滴谱仪分析黑碳浓度及云参数特征,探讨黑碳云内清除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进入云内的黑碳约占整体的20%,而云中含黑碳云滴的占比(4.67%)则少于含黑碳间隙颗粒的占比(15.31%);黑碳的分粒径质量清除率和数量清除率接近,变化范围均为28%~59%;高液态含水量和云滴数浓度有利于黑碳云内清除率的增加,而黑碳云内清除率会随黑碳总浓度的增加而降低,各因素对于黑碳云内清除的影响由大到小为:云滴数浓度>液态含水量>总黑碳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事件过程 黑碳气溶胶 云内清除率 高山背景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在线质谱在室内化学中的应用
15
作者 许昕 邓惠帆 +2 位作者 王康毅 GLIGOROVSKI Sasho 李雪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16-424,共9页
室内空气化学组分复杂,包括各类氧化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在空气中或室内表面发生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生成危害性更大的二次有机污染物.检测室内空气中未被发现的新有机污染物并揭示其... 室内空气化学组分复杂,包括各类氧化剂、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等污染物.这些污染物会在空气中或室内表面发生均相和非均相反应生成危害性更大的二次有机污染物.检测室内空气中未被发现的新有机污染物并揭示其室内形成机制,不仅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室内空气质量,也有利于室内空气污染物的精准控制.本文总结了室内空气化学近十年的重要进展,并重点介绍了室内化学研究中3种代表性的实时在线质谱分析技术,这些实时在线质谱分析技术的应用极大促进了对室内污染物及其化学过程的理解,对评估室内空气暴露风险、精准防控室内空气污染、改善我国室内空气质量,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室内化学 臭氧 羟基自由基 挥发性有机物 实时质谱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