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花黑麦草-水稻”轮作对稻瘟病发生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颜志波 赵甜 +2 位作者 王方海 辛国荣 李广宏 《草学》 2020年第2期54-58,64,共6页
2016~2017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稻瘟病菌越冬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田残留稻兜上的稻瘟病越冬菌丝随越冬时间的推进,存活率从2016年12月的72.80%显著下降到2017年4月的52.80%... 2016~2017年在湘西水稻两熟制地区开展了冬种黑麦草对稻瘟病菌越冬存活力及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冬种黑麦草田残留稻兜上的稻瘟病越冬菌丝随越冬时间的推进,存活率从2016年12月的72.80%显著下降到2017年4月的52.80%,冬闲田无明显下降。从越冬病菌产孢量看,冬种黑麦草田稻兜的稻瘟病菌产孢数量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4月均在显著减少,冬闲田则从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减少显著,2017年2月到4月降低不显著;比较同一调查时间冬种黑麦草田与冬闲田越冬病菌产孢量,发现冬种黑麦草田的越冬病菌产孢量均比冬闲田显著降低。在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影响上,在同一调查时间,无论是病叶(穗)率还是病情指数,冬种黑麦草田均显著低于冬闲田,其中2017年7月、8月和9月冬种黑麦草田的病叶(穗)率分别比同时期冬闲田的病叶(穗)率低52.83%、26.97%和20.61%,病情指数分别低66.82%、45.48%和39.84%。冬种黑麦草对后作水稻稻瘟病发生的控制以2017年7月最高,为40.05%,8月和9月的控病率分别为31.26%和28.49%。综合以上结果,在稻区实施冬季种植黑麦草,不仅能够显著降低稻瘟病越冬菌丝的存活率,而且也显著降低越冬病菌的产孢数,有效减少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初侵染源,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后作水稻稻瘟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麦草-水稻轮作 稻瘟病 越冬病原菌 存活力 发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