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RACK1为核心的口腔鳞状细胞癌差异基因的荧光定量RT-PCR表达验证及相互关系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郑建伟 杨淑娟 +6 位作者 丘洪添 利小平 韦从云 李婷 莫文娟 蔡秋云 罗刚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4期3925-3928,共4页
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前期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数据和前期蛋白组学实验筛选的52种差异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通过荧光定量RT-PCR实验去验证这些差异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目的:通过对实验组前期口腔鳞癌组织与癌旁正常对照组织基因芯片检测数据和前期蛋白组学实验筛选的52种差异蛋白进行综合分析,筛选出差异基因,通过荧光定量RT-PCR实验去验证这些差异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和癌旁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方法:(1)在前期实验组经典蛋白组学实验筛选出的52种差异蛋白中,我们综合口腔鳞癌的表达谱芯片检测结果,选择变化趋势相同且差异相对较大的基因。(2)收集广东省口腔医院等手术切除的口腔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各32份,通过荧光定量RT-PCR进行较大样本的验证并分析这些差异基因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经过荧光定量RT-PCR验证后,GNB2L1、ARHGDIB、STMN1、LGALS7、EIF5A、TAGLN表达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S100A7、S100A8、S100A9、ANXA1、ANXA2、ANXA5、CSTB、CRYAB、SERPINB3表达下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STRING构建的作用网络中RACK1蛋白与其他差异基因发生关系最多。结论:荧光定量RT-PCR验证差异基因的变化趋势与基因表达谱芯片数据结果具有很好的一致性。RACK1蛋白是口腔鳞癌的一个关键节点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鳞状细胞癌 差异蛋白 RACK1 荧光定量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溶血性的比较 被引量:2
2
作者 罗刚 徐平平 董俊英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3046-3049,共4页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离株的溶血性,及其与宿主机体免疫力(用CD4细胞计数表示)的关系。方法:40株白色念珠菌和40株光滑念珠菌按单一感染或是否与光滑(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及CD4细胞计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采用...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口腔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分离株的溶血性,及其与宿主机体免疫力(用CD4细胞计数表示)的关系。方法:40株白色念珠菌和40株光滑念珠菌按单一感染或是否与光滑(白色)念珠菌混合感染及CD4细胞计数的高低进行分组,采用羊血培养基法检测其溶血活性,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40株白色念珠菌和40株光滑念珠菌溶血活性均为阳性(100%),且光滑念珠菌的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结论:溶血性是念珠菌的重要毒力因子,HIV感染者口腔光滑念珠菌溶血性高于白色念珠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溶血性 白色念珠菌 光滑念珠菌 CD4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11
3
作者 丘洪添 尹高权 +1 位作者 张超 蔡秋云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159-3161,共3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颗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39颗)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B组,40颗)制作桩核,用烤瓷全冠进行修... 目的:观察并比较玻璃纤维桩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在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9颗需行桩核冠修复的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分别用玻璃纤维桩(A组,39颗)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B组,40颗)制作桩核,用烤瓷全冠进行修复,所有患者修复后经过3、6、12、24个月的随访观察,观察其临床修复效果。结果:A组治疗成功37颗(94.9%),2例失败;B组治疗成功36颗(90.0%),4例失败。两组修复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纤维桩树脂核和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烤瓷冠修复根分叉较大双根前磨牙均能达到较好的疗效,玻璃纤维桩具有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尖牙 玻璃纤维桩 插销式铸造金属桩核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关天燕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17-519,共3页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依从性差异分为完全依从性组以及不完全依从性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为期4周的基础治疗,对于无手术指征者给予牙... 目的:观察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维护期间依从性不同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慢性牙周炎患者70例,根据患者依从性差异分为完全依从性组以及不完全依从性组,每组35例。所有患者均首先进行为期4周的基础治疗,对于无手术指征者给予牙周维护治疗,并进行定期复查。观察治疗前与治疗12个月后患者菌斑指数(Plaque index,PI)、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以及牙周袋深度(Probing depth,PD)、探针出血(BOP)阳性率、临床附着水平(CAL)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PI、GI、PD、BOP阳性率、CAL水平等差异无显著性;完全依从性组患者治疗6个月、12个月的PI、GI、PD评分、BOP阳性率、CAL水平均明显优于不完全依从性组(P<0.05),具有统计差异。结论:依从性较好的慢性牙周炎患者在接受临床治疗后,疗效要明显优于依从性较差的患者。因此,临床医师需要对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定期随访,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牙周炎 牙周维护 依从性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5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陈赖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9期1021-1022,共2页
目的 :提高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的诊治率。方法 :回顾分析 5例误诊为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 ,探查窦道 ,摄X线片 ,确诊为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引起的面部窦道。治疗为拔除不能保留的患... 目的 :提高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的诊治率。方法 :回顾分析 5例误诊为鼻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详细询问病史 ,进行局部和全身检查 ,探查窦道 ,摄X线片 ,确诊为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引起的面部窦道。治疗为拔除不能保留的患牙 ,清除病灶 ,严密缝合伤口。结论 :上颌尖牙根尖周病并发面部窦道易误诊鼻部疾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尖牙根尖周病 面部窦道 误诊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