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缝背核注射丙泊酚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睡眠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肖军 朱易凡 +2 位作者 张宁新 刘建国 褚锋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616-618,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背侧中缝核(DRN)微量注射丙泊酚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睡眠影响及相关机理。方法睡眠剥夺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对照组。采用DRN团微量注射、多道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记录大鼠在使用丙泊酚后睡眠... 目的探讨大鼠背侧中缝核(DRN)微量注射丙泊酚对睡眠剥夺模型大鼠的睡眠影响及相关机理。方法睡眠剥夺模型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组和对照组。采用DRN团微量注射、多道睡眠描记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记录大鼠在使用丙泊酚后睡眠生理行为、中缝核5-羟色胺(5-HT)能阳性神经元细胞数目。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丙泊酚组的觉醒期(W期)时间明显缩短(P<0.05),慢波睡眠(SWS)期中SWS1、SWS2睡眠时间显著延长,总睡眠时间(TST)也明显延长(P<0.05);丙泊酚组大鼠大脑皮层5-HT阳性染色细胞明显减少,平均积分光密度值降低(P<0.05)。结论应用丙泊酚DRN团微量注射可改善睡眠剥夺大鼠的睡眠。其机制可能为通过减少大脑皮质细胞内5-HT能阳性神经元细胞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剥夺 丙泊酚 背侧中缝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得宝松治疗腕管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刘建国 肖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5期1802-1803,共2页
目的:观察得宝松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为观察组,采用得宝松1mL+VitB12500μg+2%利多卡因2mL共4mL混合液局部注射。Ⅱ组20例为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40mg+VitB12500μg+2%利多卡因2mL... 目的:观察得宝松在治疗腕管综合征中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4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20例为观察组,采用得宝松1mL+VitB12500μg+2%利多卡因2mL共4mL混合液局部注射。Ⅱ组20例为对照组,采用曲安奈德40mg+VitB12500μg+2%利多卡因2mL共4mL局部注射(部位同Ⅰ组)。7d未愈可加注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而两组在不良反应方面差异却有显著性。结论:得宝松在治疗“鼠标手”及多种软组织损伤疾病方面有较好的疗效和较轻的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综合征 得宝松 曲安奈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自控镇痛或臂丛鞘内自控镇痛用于上肢骨折术后镇痛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静 陈鸣洪 +4 位作者 曹济宏 肖水平 褚锋 刘海颖 陈永亮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7期3000-3001,共2页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 目的:观察上肢骨折手术后采用芬太尼复合液经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的效果。方法:40例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分为:臂丛鞘内患者自控镇痛组(PCNA组)和静脉患者自控镇痛组(PCIA组),各20例。根据骨折部位不同施行臂丛神经肌间沟或腋路阻滞,PCNA组穿刺并置管固定(置管是硬膜外导管)。术中常规监测NBP、ECG、HR、RR、SpO2。手术结束前20min两组患者均予连接自控镇痛泵。PCNA组用0.125%罗哌卡因+芬太尼0.4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PCIA组用芬太尼0.8~1mg+氟哌利多5mg+生理盐水至100mL。记录用药4、8、12、24和48h时的呼吸、循环指标,镇痛评分及恶心、呕吐、头晕、皮肤瘙痒、尿潴留等副作用。疼痛评分采用VAS法。术后48h进行镇痛满意度调查,满意率调查采取患者的自我感受。结果:PCIA组SBP、HR与术前比较升高10%~15%,PCNA组循环无明显变化;两组SpO2在95%~100%。术后6~48h的VAS评分,以PCNA组低于PCIA组,PCNA组患者满意率为95%,PCIA组为80%,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不良反应PCNA组少小于PCIA组,但PCNA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肤瘙痒。结论:芬太尼复合液经鞘内自控镇痛用药或经静脉自控镇痛用药,都安全有效,但鞘内用药的镇痛质量优于静脉用药,更适用于上肢骨折手术后患者自控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镇痛 病人控制 鞘内或静脉内 上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