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床一线医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真实体验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25
1
作者 张瑜 何苗 +1 位作者 李春华 许瑞家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78-1082,共5页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缺乏特异性预防和治疗药物等特点,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全国各地进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医师,不仅要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 背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具有潜伏期长、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缺乏特异性预防和治疗药物等特点,给社会带来了巨大恐慌,全国各地进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全国的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一线医师,不仅要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还要面临被感染的巨大风险,他们坚守职业岗位、抵御病毒、挽救患者,相关部门需要关注他们的心理体验,从而为后期的心理干预、应急预案的完善、公共卫生管理等提供依据。目的了解临床一线医师面对COVID-19疫情的真实体验和感受,为采取相应的心理干预和疫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2020-02-01至2020-02-07全国部分省市各级医院直接接触疫情工作的15名临床一线医师进行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提炼主题。结果临床一线医师在COVID-19疫情中的真实体验,主要提取6项主题:心理感受复杂多样(担心被感染、恐慌、气愤、无奈、自责)、临床经验不足、工作压力大、不被尊重和理解、以救死扶伤为己任、防护物资不足。结论临床一线医师在COVID-19疫情中有担心被感染、恐慌等心理感受,还有工作压力大、不被尊重和理解等问题,医院管理部门需要关注临床一线医师在面对COVID-19疫情时的真实体验,在保障防护物资的基础上,提供心理指导和人文关怀,并加强一线医务人员专业知识和应急能力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临床一线医师 疫情防控 质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患者肺功能异常特征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陈浩然 麦妙美 +6 位作者 李格丽 欧阳瑞萍 何洁华 米荟颍 招秋航 郑庚凤 陈珏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7-452,共6页
背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门诊最常见的心力衰竭(心衰)形式,但该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药物治疗不能改善预后。因为气短是HFp EF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主诉,笔者假设由于HFpEF直接效应和/或共存的其他危险因素,这些... 背景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是门诊最常见的心力衰竭(心衰)形式,但该综合征的病理生理机制仍不清楚,药物治疗不能改善预后。因为气短是HFp EF患者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主诉,笔者假设由于HFpEF直接效应和/或共存的其他危险因素,这些患者肺功能常常异常。目的探讨HFpEF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类型及严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2月在广东同江医院心内科门诊初诊为HFpEF的患者138例,进行用力肺量计检查、静态肺容量和肺弥散量测定,以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30例(94.2%)患者存在至少1项肺功能异常,80.8%(105/130)的肺功能异常患者未诊断、未治疗。81例(58.7%)用力肺量计检查异常,轻、中、重度分别为23.2%(32/138)、26.8%(37/138)、8.7%(12/138);115例(83.3%)肺弥散量异常,轻、中、重度分别为47.8%(66/138)、29.0%(40/138)、6.5%(9/138);84例(60.9%)有动脉低血氧,轻、中、重度分别为34.8%(48/138)、21.0%(29/138)、5.1%(7/138)。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分级Ⅲ级患者的肺量计检查异常发生率、肺弥散量异常发生率高于NYHA分级Ⅰ/Ⅱ级患者(P<0.05)。结论 HFpEF患者肺功能异常发生率较高,用力肺量计检查异常、肺弥散量异常及动脉低血氧常见,应加以关注;临床医生对此的更好理解,或许有助于改善患者管理和健康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 呼吸困难 肺功能 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