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7年版IgA肾病牛津分型与肾脏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赵悦 林海雁 +1 位作者 许日聪 何永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9年第9期804-807,共4页
目的:分析2017年版IgA肾病牛津分型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活检资料及临床资料,以初始肌酐翻倍或初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50%、进入终末期肾病为复合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 目的:分析2017年版IgA肾病牛津分型与肾脏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92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肾活检资料及临床资料,以初始肌酐翻倍或初始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下降50%、进入终末期肾病为复合终点事件,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IgA肾病牛津分型与肾脏预后的关系。结果:392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12~80个月),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为7. 2%。系膜细胞增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阻滞剂治疗呈正相关(P <0. 05),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或球囊黏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新月体比例与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呈正相关(P <0. 05),单因素分析显示毛细血管内细胞增生、节段性硬化或球囊黏连、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新月体比例与终点事件相关(P <0. 05),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为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01)。结论:在2017年版IgA肾病牛津分型中仅肾小管萎缩或间质纤维化为影响肾脏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小球肾炎 IGA 病理学 预后 牛津分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高糖致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中的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朱恒梅 祝胜郎 +3 位作者 陈结慧 叶玲 蒋莹 李向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1期8-11,共4页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高糖(25 mM)致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株(MCs 1097),使用高糖(25 mM)处理大鼠肾脏系膜细胞,部分实验组中应用PARP-1抑制剂PJ34(3&#... 目的探讨多聚二磷酸腺苷(ADP)核糖聚合酶-1(PARP-1)在高糖(25 mM)致大鼠肾脏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中的作用。方法①体外培养大鼠肾脏系膜细胞株(MCs 1097),使用高糖(25 mM)处理大鼠肾脏系膜细胞,部分实验组中应用PARP-1抑制剂PJ34(3×10-6M)进行干预处理。②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ARP-1、纤维粘连蛋白(FN)、胶原Ⅳ(COLⅣ)的mRNA及蛋白表达。③高通量比色测定法检测PARP-1的活性。结果①高糖显著诱导大鼠肾脏系膜细胞PARP-1 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较低糖对照组增加72.3%和68.4%(P<0.05),PJ34可明显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1 mRNA和蛋白的过度表达,mRNA和蛋白分别为高糖组的31.8%和55.5%(P<0.05)。同时,高糖显著诱导大鼠肾脏系膜细胞PARP-1激活,高糖组为低糖对照组活性的1.77倍(P<0.05),PJ34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PARP激活,活性降低为高糖组的67.8%(P<0.05)。②高糖显著增加COLⅣ和FN表达,PJ34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COLⅣ和FN mRNA过度表达(分别为高糖组的68.2%和54.7%(P<0.05);COLⅣ和FN蛋白水平的变化与RNA水平变化相一致,PJ34可显著抑制高糖诱导的COLⅣ和FN蛋白表达(分别为高糖组的54.0%及66.6%(P<0.05)。结论高糖可以诱导培养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内PARP激活,PARP-1表达增加,PJ-34预处理可以明显降低高糖诱导的大鼠肾脏系膜细胞内PARP的激活以及下游FN及COLⅣ的高表达,提示PARP1参与了肾脏系膜细胞细胞外基质沉积的发生发展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膜细胞 PARP 高血糖 细胞外基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维生素D3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祝胜郎 陈结慧 +4 位作者 蒋莹 叶玲 朱恒梅 彭伯深 李向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11年第7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透析前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α-酮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 目的: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的肾保护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透析前3~4期慢性肾脏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优质低蛋白饮食、α-酮酸、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或)钙通道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集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骨化三醇(0.5μg/d,疗程1年)。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后3,6,9和12月检测患者肾功能、血清白蛋白、甲状旁腺素、血钙、磷及24h尿蛋白定量等指标,并观察其副作用。结果:两组治疗后3月血肌酐、尿素氮、血尿酸和24h尿蛋白均明显下降(P<0.05),估算肾小球滤过率和血清白蛋白显著上升(P<0.05)。治疗组治疗12月后肾功能进一步改善(P<0.05),尿蛋白进一步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12月后肾功能和尿蛋白与治疗3月相比无明显改变。对照组患者血钙降低,血磷升高,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患者血钙升高,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水平明显下降(P<0.05),但无明显高钙血症等副作用。结论:骨化三醇能显著改善透析前CKD患者的肾功能,减少蛋白尿,抑制继发性甲状旁腺素分泌,具有明显的肾脏保护作用,且无明显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性维生素D3 慢性肾脏病 肾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剂量螺内酯对透析前慢性肾脏病患者蛋白尿的影响
4
作者 陈结慧 祝胜郎 +4 位作者 叶玲 朱恒梅 蒋莹 李向阳 李就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8期81-83,共3页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中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非糖尿病CKD 1~3期患者55例进行临床观察。按数字随机表法将...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在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CKD)1~3期患者中的降蛋白尿的作用及其应用的安全性。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深圳市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住院及门诊就诊的非糖尿病CKD 1~3期患者55例进行临床观察。按数字随机表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入选者均按慢性肾脏病综合治疗方案处理,并加用贝那普利(10 mg/d)治疗,对照组27例,治疗组28例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螺内酯(20 mg/d)口服,观察时间为6个月,观察治疗0、3、6个月后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量、肾功能及血清钾离子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中有1例患者在治疗1个月后出现高钾血症(血清K+浓度为6.31 mmol/L)而退出试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治疗组3个月:(1 314±302)mg/24 h vs(2 005±571)mg/24 h,P=0.006;6个月:(1 295±426)mg/24 h vs(2005±571)mg/24 h,P=0.001。对照组3个月:(1 689±603)mg/24 h vs(2 087±636)mg/24 h,P=0.026;6个月:(1 503±598)/24 h vs(2 087±636)mg/24 h,P=0.012];两组治疗6个月后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较同一组治疗3个月后水平无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与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相比,24 h尿蛋白定量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个月:(1 314±302)mg/24 h vs(1 689±603)mg/24 h,P=0.033;6个月:(1 295±426)mg/24 h vs(1 503±598)mg/24 h,P=0.027];治疗组治疗3、6个月后血清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略有上升,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略下降,但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3、6个月后上述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后3、6个月血清钾离子水平略上升[3个月:(4.23±0.41)mmol/L;6个月:(4.27±0.50)mmol/L)],但与治疗前[(4.01±0.44)mmol/L]及对照组治疗3个月[(4.11±0.46)mmol/L]、6个月[(4.16±0.43)mmol/L]后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能降低非糖尿病慢性肾脏病1~3期患者蛋白尿,且其作用独立于其降压及ACEI作用之外,其对血清钾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内酯 醛固酮 慢性肾脏病 蛋白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疼痛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杨新华 祝胜郎 常巨平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34期9-10,共2页
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是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维持生命的一种常用治疗方法,慢性疼痛是MHD患者常见的症状。本文就MHD患者慢性疼痛的流行病学及病因、评估方法、对MH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以及慢性疼痛的管理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终末期肾脏病 血液透析 慢性疼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辛伐他汀对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向阳 李就鸿 +5 位作者 常巨平 张军 彭伯深 祝胜郎 陈结慧 蒋莹 《中国血液净化》 2008年第10期534-537,541,共5页
目的前瞻性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测定基线血清Prohepcidin,血浆IL-6,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 目的前瞻性观察辛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的影响。方法将2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分为实验组(13例)和对照组(13例),测定基线血清Prohepcidin,血浆IL-6,以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实验组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共8周,对照组不使用辛伐他汀类或其它调脂药物。观察两组实验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26例MHD患者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73.6±52.7)ng/mL。实验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56.7±51.9)ng/ml,8周后为(180.5±33.7)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27。对照组实验前血清Prohepcidin浓度为(190.6±49.6)ng/ml,8周后为(193.5±36.0)ng/ml,与基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728。实验组8周后血清胆固醇和三酰甘油浓度分别降低18.6%(P=0.004)和55.1%(P=0.007);实验及对照组实验前后血浆IL-6,血清CRP、铁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无显著变化。结论本实验初步显示,每晚口服辛伐他汀20mg8周未能对MHD患者血清Prohepcidin浓度产生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HEPCIDIN HEPCIDIN 辛伐他汀 血液透析 CRP IL-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