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特点的单中心分析 被引量:17
1
作者 万启军 何永成 +6 位作者 贺争鸣 栾韶东 陈洪滔 许慧丽 廖莹 龙霞 贺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7期1179-1180,共2页
目的:了解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1000份出院病历,统计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0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876份(87.6%),其中,使用一种抗生素者639... 目的:了解肾内科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肾内科1000份出院病历,统计各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1000份病历中,使用抗菌药物的有876份(87.6%),其中,使用一种抗生素者639例(72.9%),两种抗生素联合使用者237例(27.1%)。在使用抗生素的全部病例中,治疗性使用抗菌药物者606份(69.2%),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者270份(30.8%)。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时间≤3d者占89.3%,>3d者占10.7%。在手术前0.5~1h便开始接受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低。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途径100%为经静脉途径。结论:本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基本合理。肾内科住院患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比率较高,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的时机、肾内科常见有创操作术后是否可以予口服抗生素代替静脉使用抗生素以预防术后感染等问题均有待临床进一步对照研究,以便为临床更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药 肾内科 合理用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使用糖皮质激素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类固醇糖尿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万启军 何永成 +2 位作者 栾韶东 徐艺 许慧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613-61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induced diabetic mellitus SDM)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目的:探讨使用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类固醇糖尿病(steroid-induced diabetic mellitus SDM)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间我院肾内科收治的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385例,比较发生SDM和未发生SDM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血脂水平、24h尿蛋白定量、肾小球滤过率(eGFR)、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病理类型、C反应蛋白(CRP)、使用GC的起始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等因素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SDM的危险因素。结果:在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发生SDM组患者18例,其平均年龄(43.6±12.3)岁,未发生SDM组367例,其平均年龄(33.8±9.6)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CRP、糖尿病家族史、使用GC前糖耐量异常、使用GC的起始剂量、膜性肾病、24h尿蛋白定量是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SDM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P=0.023;OR1.613;95%CI1.233~1.832)、BMI≥26kg/m2(P=0.036;OR1.478;95%CI1.073~1.317)、糖尿病家族史(P=0.046;OR2.314;95%CI1.033~2.039)、CRP≥10mg/L(P=0.037;OR1.732;95%CI1.131~1.671)、使用GC前糖耐量异常(P=0.031;OR2.613;95%CI1.109~2.836)是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SDM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本组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SDM的发生率为4.7%。年龄≥45岁、BMI≥26kg/m2、CRP≥10mg/L、糖尿病家族史阳性、使用GC前糖耐量异常是本组使用GC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发生SDM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类固醇糖尿病: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尿与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Lee氏分级的相关性及疾病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廖莹 何永成 +1 位作者 齐东丽 宋海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2期110-112,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尿与Lee氏分级与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患者肾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6年10月登记的IgAN患者507例,根据Lee氏分级分为低级别病理组(n=163)和高级别病理组(n=344)。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蛋白尿与Lee氏分级与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患者肾损伤程度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12月—2016年10月登记的IgAN患者507例,根据Lee氏分级分为低级别病理组(n=163)和高级别病理组(n=344)。比较两组患者清蛋白(Alb)、24 h蛋白尿定量、血肌酐(Scr)、血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分析蛋白尿与Lee氏分级的相关性及其与免疫球蛋白A肾病患者肾损伤程度影响因素分析。结果高级别病理组患者Alb、24 h蛋白尿定量、Scr、UA、TC、TG、LDL-C高于低级别病理组,HDL-C低于低级别病理组(P<0.05)。IgA肾病肾损伤程度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ee氏分级、24 h蛋白尿定量是影响IgA肾病肾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肾脏病理Lee氏分级与24 h尿蛋白定量成正相关(P<0.05)。结论蛋白尿与Lee氏分级呈正相关,且Lee氏分级、24 h蛋白尿定量是影响IgA肾病肾损伤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蛋白尿 Lee氏分级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一例并文献复习
4
作者 廖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7期3270-3271,共2页
肾病综合征为肾内科常见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常见,而门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并复习文献资料,... 肾病综合征为肾内科常见疾病,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肾病综合征的严重并发症,其中以肾静脉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常见,而门静脉血栓形成较为少见。本文回顾分析了1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门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治疗,并复习文献资料,提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出现急腹症时应注意排除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早期诊断和治疗,以免出现小肠缺血性坏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 小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桃夹综合征合并IgA肾病1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关米洁 李彤 +3 位作者 何永成 万启军 姜世伦 胡浩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3148-3150,共3页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 A肾病(Ig 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合并Ig AN患者(Ⅰ组)、15例单纯NCS患者(Ⅱ组)、29例单纯Ig AN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Scr值、尿... 目的:探讨胡桃夹综合征(NCS)合并Ig A肾病(Ig A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并比较12例NCS合并Ig AN患者(Ⅰ组)、15例单纯NCS患者(Ⅱ组)、29例单纯Ig AN患者(Ⅲ组)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影像学及病理资料。结果:Ⅰ、Ⅲ组患者的Scr值、尿蛋白/肌酐比率、24 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位相计数、尿畸形红细胞比例均较Ⅱ组高(P<0.01);Ⅰ组患者尿红细胞计数[1 168 125.00±2 645 254.68 vs207 568.97±202 825.57个/m L,P<0.01]高于Ⅲ组;Ⅰ组患者尿畸形红细胞比例高于Ⅱ组[(62.4±21.7)%vs(9.4±10.0)%,P<0.01]和Ⅲ组[(62.4±21.7)%vs(42.2±21.3)%,P<0.05]。结论:对持续存在血尿和蛋白尿、畸形红细胞比例较高的NCS患者应考虑合并慢性肾炎特别是Ig AN的可能,需及时行肾活检明确诊断。NCS未加重Ig AN患者肾功能损害及尿蛋白排泄,但会影响Ig AN患者尿红细胞排泄情况,所以对规范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仍存在持续或反复发作性血尿的Ig AN患者,应警惕合并NCS的可能,避免过度应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病 血尿 胡桃夹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31
6
作者 彭庆 谢于惠 +3 位作者 祝卫红 董小慧 王秀林 何永成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49-1550,共2页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正规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管理,随访并指导3个月,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前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液体平衡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在本院正规血液透析6个月以上稳定的MHD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管理,随访并指导3个月,分析强化护理管理前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百分率、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的比例、血压达标率、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的差异,并进行前后自身对照分析。结果:经过强化护理管理后,血液透析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百分率低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3.36%vs4.67%),每次透析脱水占体重的比例低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3.88%vs4.83%),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率低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2.18%vs6.29%),而血压达标率高于强化护理管理以前(67.3%vs5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护理管理模式可有效的管理MHD患者的液体平衡,从而有效地控制MHD患者透析间期体重的增加,减少患者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实现更高的高血压达标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管理研究 维持性血液透析 高血压 充血性心力衰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