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城市河流近自然修复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恢复与环境驱动机制
1
作者
莫露清
杨扬
+11 位作者
邰义萍
戴玉女
陶然
张晓萌
余佰伦
张杰
区廷哲
李明
禤倩红
朱文玲
周新民
黄家俊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6-1937,共12页
对附着藻类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是深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本研究以广州市实施低水位运行策略的代表性穿城河流——车陂涌(自然生境)、猎德涌(高度渠道化)和沙河涌(混合生境)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修复后连续4年(2020...
对附着藻类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是深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本研究以广州市实施低水位运行策略的代表性穿城河流——车陂涌(自然生境)、猎德涌(高度渠道化)和沙河涌(混合生境)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修复后连续4年(2020-2023年)丰水期附着藻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近自然修复措施影响下附着藻类群落恢复及环境驱动机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记录到193种附着藻类,隶属于6门53科90属,其中硅藻门占主导(51.26%)。附着藻类现存量在空间变化上均无显著差异,年际间均有显著差异,时间异质性高于空间异质性。空间上,车陂涌附着藻类总物种数最高(184种);猎德涌附着藻类丰度(2.17×10^(9)cells/m^(2))、生物量(3.16×10^(3)mg/m^(2))、香农多样性指数(3.14)及均匀度指数(0.66)均值最高。时间上,猎德涌附着藻类的物种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年际增幅最大,分别为41.43%和15.58%;沙河涌附着藻类丰度和生物量年际增幅最高,分别为92.62%和96.53%,均匀度指数为0.6左右,年际变化较为平稳,反映所研究河流附着藻类恢复的有效性。基于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的分析表明,所研究河流间的附着藻类群落生态位宽度总体保持稳定,且大部分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低于竞争阈值(0.6),反映出资源利用效率高、种间竞争压力较低,群落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校正随机率结果显示,在修复过程中确定性与随机性过程均可能占主导,其相对贡献受环境异质性调控。冗余分析进一步识别总氮、总磷、溶解氧、水深和流速是驱动河流附着藻类群落恢复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城市河流的近自然修复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河流
低水位运行
附着藻类恢复
群落构建
时空异质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城市河流近自然修复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恢复与环境驱动机制
1
作者
莫露清
杨扬
邰义萍
戴玉女
陶然
张晓萌
余佰伦
张杰
区廷哲
李明
禤倩红
朱文玲
周新民
黄家俊
机构
暨南大学生态学系
广东省深圳市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
广州市水务局
广东省
广州市河涌监测中心
出处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926-1937,共12页
基金
广州市水务科技创新项目(GZSWKJ2022-004,GZSWKJ2023-003,440101-2021-10693)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3A1515030019)
+2 种基金
广东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项目(2019A050505005)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24B03J1230)
国家重点实验室水灾害防治专项基金“一带一路”专项(2022491511)联合资助。
文摘
对附着藻类群落构建机制的研究是深入了解河流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的关键。本研究以广州市实施低水位运行策略的代表性穿城河流——车陂涌(自然生境)、猎德涌(高度渠道化)和沙河涌(混合生境)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了修复后连续4年(2020-2023年)丰水期附着藻类群落结构与功能响应的动态变化过程,探讨近自然修复措施影响下附着藻类群落恢复及环境驱动机制。结果显示:本研究共记录到193种附着藻类,隶属于6门53科90属,其中硅藻门占主导(51.26%)。附着藻类现存量在空间变化上均无显著差异,年际间均有显著差异,时间异质性高于空间异质性。空间上,车陂涌附着藻类总物种数最高(184种);猎德涌附着藻类丰度(2.17×10^(9)cells/m^(2))、生物量(3.16×10^(3)mg/m^(2))、香农多样性指数(3.14)及均匀度指数(0.66)均值最高。时间上,猎德涌附着藻类的物种数和香农多样性指数年际增幅最大,分别为41.43%和15.58%;沙河涌附着藻类丰度和生物量年际增幅最高,分别为92.62%和96.53%,均匀度指数为0.6左右,年际变化较为平稳,反映所研究河流附着藻类恢复的有效性。基于生态位宽度与重叠指数的分析表明,所研究河流间的附着藻类群落生态位宽度总体保持稳定,且大部分物种间生态位重叠度低于竞争阈值(0.6),反映出资源利用效率高、种间竞争压力较低,群落整体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校正随机率结果显示,在修复过程中确定性与随机性过程均可能占主导,其相对贡献受环境异质性调控。冗余分析进一步识别总氮、总磷、溶解氧、水深和流速是驱动河流附着藻类群落恢复的关键环境因子。研究结果为城市河流的近自然修复措施的有效实施提供了数据支撑与科学依据。
关键词
城市河流
低水位运行
附着藻类恢复
群落构建
时空异质性
环境因子
Keywords
Urban rivers
low water level operation
attached algae restoration
community construction
spatiotemporal heterogeneity
environmental factors
分类号
X171.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城市河流近自然修复过程中附着藻类群落恢复与环境驱动机制
莫露清
杨扬
邰义萍
戴玉女
陶然
张晓萌
余佰伦
张杰
区廷哲
李明
禤倩红
朱文玲
周新民
黄家俊
《湖泊科学》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