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圳市南山区社区绝经过渡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调查 被引量:21
1
作者 吴永红 胡铧文 韩春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00-1403,共4页
目的调查深圳市南山区社区绝经过渡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2013年2—6月利用每年计划生育免费为社区女性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的平台选择南山区南头、南... 目的调查深圳市南山区社区绝经过渡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现状及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为早期实施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方法,2013年2—6月利用每年计划生育免费为社区女性进行妇科病普查普治的平台选择南山区南头、南山、桃源3个街道36个社区,年龄40—55岁的绝经过渡期女性1200例采用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尿失禁问卷表及压力性尿失禁相关知识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200例中患有压力性尿失禁211例,总患病率为17.58%。其中轻度185例(15.42%),中度19例(1.58%),重度7例(0.58%)。不同年龄组压力性尿失禁患病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6.67,P〉0.05)。压力性尿失禁疾病知识中,生育孩子越多的女性,越容易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知晓率为37.92%(455/1200);压力性尿失禁日常生活管理知识中,轻中度的压力性尿失禁可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特殊的锻炼得到一定改善知晓率为86.75%(1041/1200);压力性尿失禁盆底肌锻炼知识中,盆底肌锻炼(提肛训练)有助于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知晓率为12.25%(147/1200)。211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就诊率仅为7.11%(15/211)。结论深圳市南山区社区绝经过渡期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病情况与年龄无关。但压力性尿失禁相关知识缺乏.应加强对社区绝经过渡期女性的宣传教育及相关知识的讲座。增强社区绝经过渡期女性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 尿失禁 绝经过渡期 患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流动人口避孕现状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成超 王倩 +4 位作者 黄健初 吴柱国 赵永鲜 赵银珠 程怡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9期1780-1782,共3页
目的了解工厂中流动人口的避孕措施使用情况、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避孕知识知晓的因素。方法于2008年1—4月在深圳市、东莞市的4个工厂中现场抽取符合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78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结果95... 目的了解工厂中流动人口的避孕措施使用情况、避孕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避孕知识知晓的因素。方法于2008年1—4月在深圳市、东莞市的4个工厂中现场抽取符合标准的流动人口进行匿名自填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78份,回收有效问卷950份。结果950人中有838人(占88.2%)采取了避孕措施,使用最多的是避孕套避孕(占69.7%)。避孕知识得分的中位数为9.00分,低分者332人(占34.9%),高分者618人(占65.1%)。影响避孕知识得分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年龄和是否采取避孕措施。结论大多数工厂流动人口采取了避孕措施(使用避孕套最多);文化程度低、年龄<25岁和未采取避孕措施者的避孕知识得分低。对文化程度低的年轻流动人口应有针对性地加强避孕措施的宣教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 流动人口 避孕行为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联合奥湿克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俊华 韩春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9期786-787,共2页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奥湿克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3例妊娠妇女(妊娠 6 ~9周内)随机分成两组,A组61例,单纯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62的,应用异丙酚麻醉术前30~60 min 口服奥湿克600mg... 目的:探讨异丙酚联合奥湿克应用于无痛人流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3例妊娠妇女(妊娠 6 ~9周内)随机分成两组,A组61例,单纯使用异丙酚静脉麻醉,B组62的,应用异丙酚麻醉术前30~60 min 口服奥湿克600mg。结果:(1)两组镇痛效果成功率为100%。(2)宫口松弛情况,A组有2例(3.3%)出现宫 颈松弛,B组有53例(85.5%出现宫颈松弛,两组比较P<0.01。(3)术中出血情况,A组有25例(41%)术中出 血<20 ml,B组则有60例(97%),两组比较P<0.01。结论:异丙酚联合奥湿克应用于无痛人流术中,镇痛效 果明显,便于手术操作,可同时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在临床中应用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湿克 异丙酚 无痛人流术 人工流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内膜异位症107例临床病理分析
4
作者 谢卫芳 吴秋良 余卫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0年第3期215-216,共2页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 ,旨在提高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水平 ,预防或减少本病的发生。方法 :分析总结了 10 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内在型 (子宫内宫内... 目的 :观察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特点 ,旨在提高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水平 ,预防或减少本病的发生。方法 :分析总结了 10 7例子宫内膜异位症病例 ,并在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 :内在型 (子宫内宫内膜异位症 ) 4 9例 (45 8% ) ,外在型 (子宫以外部位 ) 5 3例 (49 5 % ) ,混合型 (子宫内及子宫以外其它部位 ) 5例 (4 7% )。部位以子宫多见 ,其次为卵巢、宫颈、输卵管、阴道及子宫直肠窝等 ,其它部位少见。主要症状及体征为痛经、月经异常、阴道出血、腹痛及下腹不适 ,以及病灶处可扪及明显包块。结论 :子宫内膜异位症术前诊断较困难 ,大多需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外在型子宫内膜异位症 ,大多病变不典型 ,应密切结合临床表现 ,多取材切片观察 ,并注意鉴别诊断。积极治疗女性生殖器官慢性炎症及卵巢功能异常 ,避免或减少医源性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 ,是降低本病发病率的基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 病理学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