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的前额叶背外侧皮层MRS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汤小俐 郑海荣 +3 位作者 金军 吕贵文 莫信 曹晋博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7年第3期422-425,共4页
目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MRS技术观察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区域代谢物的改变。方法本研究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作为RFCA组,同期纳入年龄、... 目的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出现焦虑状态,目前对于其发病原因缺乏全面了解,本研究通过MRS技术观察前额叶背外侧皮层区域代谢物的改变。方法本研究搜集符合纳入标准的32例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作为RFCA组,同期纳入年龄、性别相匹配的32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左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RFCA组(0.71±0.16)与对照组(0.87±0.14)相比,Cho/Cr比值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22,z=2.364);在右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RFCA组(0.73±0.12)与对照组(0.84±0.15)相比,Cho/Cr比值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9,z=2.304)。其余代谢物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后焦虑状态患者双侧前额叶背外侧皮层Cho水平的下降,可能反映病理性焦虑状态神经元的损伤及潜在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为该疾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多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焦虑症 磁共振成像 前额叶背外侧皮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影像识别 被引量:3
2
作者 汤小俐 陈文晶 +7 位作者 莫信 金军 曹晋博 黄宽龙 徐丙仁 高德宏 谭四平 陆普选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821-182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CT影像学征像特点,加用手绘画对比,尝试医学与艺术结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通过双盲读片法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 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临床特点及CT影像学征像特点,加用手绘画对比,尝试医学与艺术结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CT影像资料,由两名高年资主治医师通过双盲读片法对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总结并与手绘画对应。结果COVID-19患者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GGO伴血管增粗征及充气支气管征,可伴粗大纤维索条影及胸膜下小叶间隔增厚,早期CT主要表现形态为羽毛征、蒲公英征、石榴征;雾淞征为重症表现,占比少。结论COVID-19肺部早期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羽毛征、蒲公英征、石榴征都与疾病病理机制吻合并都属于相对早期或普通型肺炎改变,早防、早诊、早治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影像征象 手绘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源双能量CT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莫信 王明月 +1 位作者 金军 汤小俐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0期56-57,共2页
目的探究单源双能量CT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或确诊泌尿系结石患者,行泌尿系宝石能谱CT成像(GSI)及常规平扫或CT尿路造影(CTU)检查,观察分析结石部位、大小、数目,通过GSI图像上结石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预... 目的探究单源双能量CT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疑似泌尿系结石或确诊泌尿系结石患者,行泌尿系宝石能谱CT成像(GSI)及常规平扫或CT尿路造影(CTU)检查,观察分析结石部位、大小、数目,通过GSI图像上结石的有效原子序数(Zeff)预测结石成分,并与红外光谱仪分析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单源双能量CT检查100例患者,共检出8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通过GSI图像上有效原子序数分析,尿酸为主结石19例,非尿酸结石67例。红外波谱分析仪分析结石显示,尿酸为主结石18例,非尿酸结石68例。GSI分析泌尿系结石成分与红外光谱仪分析结石成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4, P=0.853>0.05)。结论单源双能量CT对泌尿系结石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可以有效预测体内结石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源双能量CT 泌尿系结石 有效原子序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诊断颌面部骨折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土兴 莫信 王明月 《中国医学工程》 2016年第3期132-133,共2页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0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与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准确率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30例颌面部骨折的患者,所有患者均行X线与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检查,比较两种影像学检查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准确率以及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在不同图像模式下的显示效果。结果多层螺旋CT与X线诊断颌面部骨折的总诊断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颌面部骨折的多层螺旋CT扫描重建中,图像的显示总体效果从高到低依次为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多层螺旋CT横断面和3D容积再现(3D-VR)图像。结论在诊断颌面部骨折的影像学检查中,多层螺旋CT扫描及重建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颌面部X线,其中图像质量最佳的图像模式为重建MPR图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颌面部骨折 X线 3D容积再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