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抑制缺氧状态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表达 被引量:5
1
作者 李雯霖 姜德咏 +1 位作者 郭丽花 张莉 《眼科新进展》 CAS 2006年第7期504-507,共4页
目的研究葛根素缺氧状态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分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的抑制作用。方法用100μmol·L-1CoCl2模拟缺氧环境,不同浓度(0g·L-1、0.01g·L-... 目的研究葛根素缺氧状态下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pigmentepithelial,RPE)细胞分泌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HIF1α)的抑制作用。方法用100μmol·L-1CoCl2模拟缺氧环境,不同浓度(0g·L-1、0.01g·L-1、0.1g·L-1、1g·L-1)葛根素作用于RPE细胞24h。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Westernblot分析法检测RPE细胞中HIF1α的表达,并以计算机图像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不同浓度葛根素作用于100μmol·L-1CoCl2刺激的RPE细胞24h。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与对照组比较,0.01g·L-1以上浓度葛根素均能显著抑制CoCl2诱导的RPE细胞HIF1α的表达,其中0.01g·L-1葛根素使HIF1α的表达降低了12.67%,0.1g·L-1葛根素则降低了39.83%,1g·L-1葛根素则达到53.93%.Westernblot分析显示,与CoCl2组比较,3种不同浓度的葛根素不同程度地抑制HIF1α的表达,随着葛根素浓度的增加,HIF1α免疫印迹带逐渐减弱,0.01g·L-1葛根素使HIF1α的表达降低了12.45%,0.1g·L-1葛根素则降低了39.21%,1g·L-1葛根素则达到53.61%.结论葛根素可显著抑制缺氧状态下RPE细胞HIF1α的表达,提示抑制HIF1α的表达可能是抑制缺血性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形成的新策略,葛根素有望用于缺血性视网膜病变药物治疗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缺血性视网膜病变 低氧诱导因子-1Α CoCl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婴幼儿鼻泪管螺旋CT三维重建及相关解剖学数据测量 被引量:3
2
作者 钟晖 孙洁 +3 位作者 张莉 王莉 张越骊 陈剑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35-537,共3页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婴幼儿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对27例(54眼)婴幼儿鼻泪管三维重建后,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等解剖学数据,同时测量15例(30眼)成人骨... 目的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探讨婴幼儿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应用螺旋CT对27例(54眼)婴幼儿鼻泪管三维重建后,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等解剖学数据,同时测量15例(30眼)成人骨性鼻泪管的相应解剖学数据作对照,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婴幼儿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0.06±1.76)mm,成人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1.51±1.54)mm,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幼儿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分别为7.96°±1.62°、73.24°±6.75°、12.31°±2.03°;成人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分别为8.08°±0.63°、72.69°±3.85°、12.09°±1.21°,婴幼儿和成人鼻泪管长轴与3个切面投影间夹角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是测量婴幼儿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所得解剖学数据对婴幼儿泪道疾病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鼻泪管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婴幼儿鼻泪管测量中的应用 被引量:2
3
作者 孙洁 钟晖 +4 位作者 干芸根 曾洪武 赵彩蕾 曹卫国 叶文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5期498-500,共3页
目的:应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探讨正常婴幼儿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27例因不同原因行眼鼻部CT扫描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层面重建法(MPR)及表面遮盖法(SSD)对骨性鼻泪管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及鼻泪管长轴与... 目的:应用螺旋CT后处理技术探讨正常婴幼儿鼻泪管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27例因不同原因行眼鼻部CT扫描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层面重建法(MPR)及表面遮盖法(SSD)对骨性鼻泪管进行图像后处理,测量骨性鼻泪管长度及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水平切面、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等解剖学数据。结果:27例(54侧)的鼻泪管三维立体形态显示良好,可从各个角度完整显示;婴幼儿骨性鼻泪管长度为(10.06±1.76)mm;婴幼儿鼻泪管长轴与正中矢状切面投影的夹角为7.96°±1.62°,与水平切面投影的夹角为73.24°±6.75°,与冠状切面投影的夹角为12.31±2.03。结论:螺旋CT后处理技术是测量婴幼儿鼻泪管解剖学数据的一种有效方法,对婴幼儿泪道疾病的手术治疗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幼儿 鼻泪管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的共焦显微镜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杨浩江 吕秀芳 +3 位作者 窦晓燕 司马晶 杨斌 王铮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7期538-541,共4页
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 目的通过共焦显微镜对角膜细胞水平的观察,了解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后角膜伤口的愈合情况,角膜各层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及密度变化,角膜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以指导手术设计及术后的处理。方法通过Nidek公司的CONFOSCAN2.0共焦显微镜观察29例(58眼)接受LASIK手术的患者,将手术前后各时间段的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角膜细胞激活范围作方差分析,两两比较有无差异;同时观察术后上皮下神经纤维的生长情况。结果LASIK后1周见多数患眼出现不同程度的前弹力层及浅基质层皱褶,角膜瓣板层切口前后见基质细胞激活,细胞稀疏,排列紊乱,边界不清,层间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反光颗粒,随时间延长变少。角膜最浅层基质细胞密度较术前下降,直至术后6个月仍未恢复;最深层基质细胞密度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术前无显著性差异。基质激活范围与切削量无相关性(P>0.05),而与角膜瓣厚度呈负相关(r=-0.828,P<0.05),并且随时间延长激活范围减小(r=-0.580,P<0.01);术后第1周大部分未见上皮下神经纤维,少数出现短的无交联神经纤维,术后3个月约半数出现短的上皮下神经纤维,直至术后6个月才出现长的神经纤维,但密度及形态仍未恢复。结论LASIK手术导致角膜层间出现微小皱褶和碎屑,角膜基质细胞激活,范围随时间减小,并且角膜瓣越薄激活反应范围越广。调整手术相关参数(角膜瓣的厚度、大小、激光切削的深度和范围等)能减轻术后伤口的愈合反应和角膜神经的受损程度,减少术后干眼等并发症,促进术后角膜神经和基质细胞的早期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焦显微镜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