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养殖鱼类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应用研究
1
作者 符云 叶卫 +2 位作者 林群 王琳 梁旭方 《南方水产》 CAS 2009年第4期73-76,共4页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代谢多种内源或外源毒性物质之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end point test)是基于不同毒物最终均将导致鱼体肝脏去毒酶GSTs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固定方法检测G... 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s)是代谢多种内源或外源毒性物质之解毒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药等毒物终点检测技术(end point test)是基于不同毒物最终均将导致鱼体肝脏去毒酶GSTs基因表达变化,通过固定方法检测GSTs基因表达水平这一个指标即可反映生物体受不同毒物的污染情况。通过采用该检测技术可以简便而可靠检测淡水鱼类体内所含的毒物含量,进而确定了淡水养殖鱼类的食用安全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S-转移酶 毒物 终点检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F_1家系亲权关系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罗明坤 郭金涛 +3 位作者 赵金良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5,共7页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2代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对3组不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F1家系内亲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个微卫星位点中共筛选出20个在尼罗罗非... 利用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第2代遗传连锁图谱标记,对3组不同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F1家系内亲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86个微卫星位点中共筛选出20个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中存在差异的扩增位点,含13个种间特异性和7个共享带差异位点。尼萨杂交F1中,平均等位基因2.90,平均多态信息含量0.439,位点多态性较高。3个尼萨杂交F1家系组间遗传距离0.362~0.504,组内个体间遗传距离0.245~0.316,组内遗传距离明显小于组间。利用3个种间特异位点组合,可对3个不同家系组父、母本个体进行鉴别。通过对各组亲本与子代位点基因型分析,家系A、B和C组分别使用4、8和12个特异位点组合进行亲权鉴定,累积排除概率分别为99.99%、99.99%、99.91%,家系A、B组分别含3个半同胞家系,家系C组含2对非同胞或4个半同胞家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 家系 亲权分析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季节鳜及饵料鱼池塘水质调查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程炜轩 梁旭方 +1 位作者 符云 叶卫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4期43-48,共6页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基地的6个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用药情况及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容易复发,而同时施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与减少应激行为药物及抑菌类药物,鳜... 于高温多雨季节对广东省清远市鳜(Siniperca chuatsi)养殖基地的6个鳜及饵料鱼养殖池塘发病、用药情况及水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单独施用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容易复发,而同时施用增强动物免疫力与减少应激行为药物及抑菌类药物,鳜出血病不易复发。鳜及饵料鱼塘发病期间,水中氨氮(NH4+-N)质量浓度始终高于1.0 mg.L-1,亚硝酸盐氮(NO2--N)质量浓度高于0.18 mg.L-1,氮磷比(N/P)也有偏高的情况发生,而所调查的6个池塘硝酸盐氮(NO3--N)质量浓度均随养殖时间延长而逐渐下降。NH4+-N与NO2--N质量浓度过高可能预示鳜的细菌性疾病即将发生。可按实际情况种植浮萍等植物吸收过量NH4+-N;开增氧机保持水中高溶解氧(DO)以降低NO2--N质量浓度或投放减少动物应激行为的药物。N/P过高可适当释放磷肥以调节水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氮 硝酸盐氮 氮磷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翘嘴鳜人工雌核发育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余锐 梁旭方 +3 位作者 张进 易提林 符云 叶卫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4-87,共4页
采用紫外线照射灭活精子,经冷休克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育种。灭活翘嘴鳜精子,紫外线照射剂量80 mJ/cm2是最佳的辐射剂量。冷休克结果表明,在0~3℃冰水下,冷休克起始时间为授精后3~7 ... 采用紫外线照射灭活精子,经冷休克诱导染色体加倍的方法对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进行人工诱导雌核发育育种。灭活翘嘴鳜精子,紫外线照射剂量80 mJ/cm2是最佳的辐射剂量。冷休克结果表明,在0~3℃冰水下,冷休克起始时间为授精后3~7 min均有效,以5 min为最适;冷休克持续时间10-50 min均有效,以30 min最佳。综合以上两项因素,授精5 min后,休克时间持续30 min组的原肠胚存活率和孵化率均为最高,与其他处理组差异显著(P<0.05),此时雌核发育率最高,达到4.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 雌核发育 紫外线灭活 冷休克 二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对罗非鱼免疫效果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俊 黄木珍 李安兴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0-53,共4页
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淡水分离株TBY-1菌株灭活后制备成无佐剂和添加白油佐剂的疫苗,利用浸泡和腹腔注射复合免疫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比较其相对保护率及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以评价佐剂的存在与... 将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淡水分离株TBY-1菌株灭活后制备成无佐剂和添加白油佐剂的疫苗,利用浸泡和腹腔注射复合免疫方式对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进行免疫,比较其相对保护率及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以评价佐剂的存在与否及免疫次数对海豚链球菌灭活疫苗的免疫效果的影响,同时还对实验前后罗非鱼的体长体重进行测量和统计,并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用无佐剂疫苗进行首次浸泡免疫后,再分别用无佐剂疫苗及白油佐剂疫苗注射免疫1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50.50%和71.10%,血清中抗体凝集效价分别为1∶4.8和1∶128;而注射免疫2次的相对保护率分别为82.50%和58.80%,其血清凝集效价分别为1∶6.4和1∶2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 灭活疫苗 相对保护率 抗体凝集效价 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人工杂交卵子、精子形态观察 被引量:2
6
作者 罗明坤 赵金良 +4 位作者 赵岩 魏继海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7-130,F0003,共5页
采集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6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 采集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6杂交中人工挤压亲鱼腹部获得的卵子、精子.用光学显微镜和解剖镜对卵子形态进行观察、拍照,比较分析不同成熟阶段卵子形状、卵径、表面色泽及卵黄颗粒积累特征,结果表明,未成熟卵细胞呈椭圆形,表层布满细长血管;成熟卵细胞呈梨形,卵径0.5~1.6 mm,外层有透明卵膜,充满金黄色卵黄颗粒;过成熟卵细胞形状极不规则,卵黄颗粒开始液化.用扫描电镜对精子外形特征进行观察,发现正常精子由头部、中片及尾部组成,头部呈长锥状,长径1.82(±0.35)μm,宽径1.41(±0.34)μm;中片近圆柱形、较短,长径0.74(±0.08)μm,宽径0.16 (±0.06)μm;尾部极长,为16.42(±0.35)μm,单鞭毛结构;同时,还观察到短尾、双头、双尾3种异常类型.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人工杂交技术改进提供一定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卵子 精子 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_1亲本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金涛 赵金良 +6 位作者 颜标 唐首杰 李思发 范武江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144-147,共4页
为查明在广州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的第一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杂交F1群体的亲本信息,以原杂交试验中的亲本群体及杂交F1为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基因重组法推测F1的亲本数... 为查明在广州罗非鱼良种场获得的第一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melanotheron)杂交F1群体的亲本信息,以原杂交试验中的亲本群体及杂交F1为对象,利用微卫星标记和基因重组法推测F1的亲本数目。结果发现:86对微卫星引物中有74对稳定扩增;筛选出14对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中存在不同等位基因的引物,对杂交F1进行扩增,发现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的等位基因在F1中均结合为杂合基因型,证实杂交F1为真杂交种;应用基因型重组法根据各位点在F1中的基因型,对比其亲本群体的特异等位基因,推测F1中各位点的等位基因是来自于母本或父本,进而判断F1真实有效的父母个体的等位基因,推测出最小的有效亲本数目为一雌一雄,表明F1可能互为全同胞,为尼萨罗非鱼杂交种的进一步选育提供了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亲本 微卫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_2与F_3群体遗传特征的微卫星分析 被引量:11
8
作者 魏继海 赵金良 +4 位作者 吴俊伟 罗明坤 叶卫 符云 陈辉崇 《南方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35,共6页
利用罗非鱼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_2、F_3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8对引物中有22对引物能有效扩增,未... 利用罗非鱼第二代遗传连锁图谱中微卫星标记对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杂交后代F_2、F_3群体遗传特征进行了初步比较分析。结果显示,28对引物中有22对引物能有效扩增,未观察到杂交后代F_2、F_3中有多倍体个体现象。筛选出7个在尼萨罗非鱼杂交后代F_2、F_3群体中存在差异的位点。杂交F_2群体平均等位基因(Na)为2.71,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66,平均观测杂合度(Ho)为0.632;杂交F_3群体平均Na为2.14,平均PIC为0.370,平均Ho为0.432,杂交F_3遗传杂合性较杂交F_2降低。F_2自繁F_3过程中,F_3群体4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与F_2完全相同,3个位点的等位基因少于F_2,且F_3群体在2个位点出现完全纯合,杂交F_3群体位点等位基因呈现纯合趋势。研究结果为尼萨罗非鱼杂交世代遗传变异与杂交利用积累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罗罗非鱼 萨罗罗非鱼 杂交后代 遗传变异 微卫星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鳍银鲫的人工繁殖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李国文 林碧海 +3 位作者 谢刚 彭锦询 黎惠真 钟焕高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5-56,共2页
介绍了红鳍银鲫在池塘培育成亲鱼的主要方法; 详解了人工催产技术, 包括催产药物的剂量、注射方式、效应时间、胚胎孵化方法和胚胎发育特点; 对人工繁殖的部分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银鲫 催产药物 人工催产技术 育成 人工繁殖技术 池塘培育 亲鱼 注射方式 剂量 胚胎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宝石鲈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0
10
作者 黄木珍 黎炯 +1 位作者 潘忠超 石和荣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7-251,共5页
2013年高温季节在广东广州2个养殖场患病宝石鲈(Scortum barcoo)病灶处共分离到2株细菌Py1和Py2。宝石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具有较强毒力(半致死量分别为7.42×106和1.72×106 CFU/mL),且都对罗非鱼具有高度感染性(半... 2013年高温季节在广东广州2个养殖场患病宝石鲈(Scortum barcoo)病灶处共分离到2株细菌Py1和Py2。宝石鲈攻毒试验结果显示2株分离菌均具有较强毒力(半致死量分别为7.42×106和1.72×106 CFU/mL),且都对罗非鱼具有高度感染性(半致死量分别为3.39×106和8.66×105 CFU/mL)。经ATB生化鉴定及cfb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离株为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并对其进行了相关药敏试验检测,以期为该病的预防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鲈 无乳链球菌 鉴定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养彩虹鲨的人工繁殖和胚胎发育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国文 叶卫 +3 位作者 谢刚 彭锦询 黎惠真 黎汝坤 《内陆水产》 2005年第2期42-42,共1页
关键词 鱼苗 池养 人工繁殖 彩虹 人工配合饲料 菜叶 吃食 首次 胚胎发育 小型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非鱼无乳链球菌与嗜水性单胞菌病的防治初探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和荣 黄木珍 +4 位作者 黎炯 潘忠超 陈善真 李其昌 王志花 《当代水产》 2014年第1期67-68,共2页
罗非鱼是华南地区鱼类养殖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因其抗病力强、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适合内销与外销等优点而受广大养殖户青睐,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罗非鱼也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养殖品种.然而近... 罗非鱼是华南地区鱼类养殖中数量最多的品种之一,因其抗病力强、生长快、繁殖力强、适应性广、营养价值高、适合内销与外销等优点而受广大养殖户青睐,使我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罗非鱼生产国,罗非鱼也成为我国对外出口的主要养殖品种.然而近年来由于养殖水体环境恶化、气候变化异常及养殖密度大、饲料品质参差不齐等诸多因素,使其病害发生率明显增加,其中细菌病的爆发是造成罗非鱼经济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自2009年7月,广东、广西、海南等华南地区爆发链球菌病(海豚链球菌、无乳链球菌)以来,近几年一直呈现高发态势;与此同时,嗜水气单胞菌作为主要的病原菌之一,其发病率及耐药性也逐年增加,给广大养殖企业和养殖户造成重大损失,也给罗非鱼产业带来严重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水气单胞菌 无乳链球菌 罗非鱼 防治 水性 华南地区 养殖品种 经济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条纹鲈 被引量:1
13
作者 叶卫 符云 +1 位作者 黄维 陈辉崇 《科学养鱼》 2000年第10期21-22,共2页
关键词 杂交条纹鲈 生物学特性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