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等容冷冻技术在食品保存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魏启航 张虹虹 +4 位作者 刘书成 夏秋瑜 刘阳 吉宏武 孙钦秀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5-342,共8页
冷冻是抑制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有效手段。但传统冷冻方法易形成大而不规则的冰晶,导致食品品质的劣变。找到合适的冷冻方式抑制冷冻导致的食品品质劣变是食品冷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容冷冻是一种新兴的冷冻技术,它利用... 冷冻是抑制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保质期的有效手段。但传统冷冻方法易形成大而不规则的冰晶,导致食品品质的劣变。找到合适的冷冻方式抑制冷冻导致的食品品质劣变是食品冷冻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等容冷冻是一种新兴的冷冻技术,它利用等容环境中,冰晶的形成增加环境内压,降低液相的凝固点,使得液相处于过冷的环境中,抑制处于液相中的食品中冰晶的出现,降低冰晶生长对食品组织的破坏。该文对等容冷冻的设备、基本原理以及其在食品贮存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等容冷冻在食品贮存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容冷冻 设备 原理 食品保存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皮多糖结构表征及抗氧化与益生活性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钟思彦 邹波 +5 位作者 吴继军 余元善 彭健 傅曼琴 程丽娜 徐玉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34-242,共9页
该研究以黄皮果肉为原料,分别采用热水、热酸和热碱法提取黄皮多糖(分别为WPP-W、WPP-A和WPP-AL),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益生活性研究。结... 该研究以黄皮果肉为原料,分别采用热水、热酸和热碱法提取黄皮多糖(分别为WPP-W、WPP-A和WPP-AL),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离子色谱法、傅里叶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扫描电镜对多糖结构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抗氧化活性和益生活性研究。结果表明,热酸法提取得率最高(13.2%),3种多糖的平均分子质量为1455.69 k~2111.67 kDa;由阿拉伯糖、半乳糖、半乳糖醛酸、鼠李糖、葡萄糖、木糖和葡萄糖醛酸组成,其中阿拉伯糖、半乳糖和半乳糖醛酸为其主要成分;从结构上发现黄皮多糖是一种不含晶体结构的β-D糖苷键吡喃环多糖。热重分析结果可以看出黄皮多糖最大热分解速率的温度为246.4~251.6℃,热稳定性较好。此外,WPP-W的乳化活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指数均显著优于WPP-A和WPP-AL。抗氧化活性实验发现,3种多糖对DPPH自由基、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存在显著性差异,WPP-A抗氧化活性最强。益生活性实验发现,3种多糖对植物乳杆菌、发酵乳杆菌、肠膜明串珠菌和鼠李糖乳杆菌都有一定程度的促增殖作用。该研究可为黄皮精深加工及黄皮多糖在功能食品和食品配料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多糖 结构表征 抗氧化活性 益生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固态发酵改良海红米速食粥品质特性的研究
3
作者 崔善华 罗轩全 +5 位作者 杨斐然 邱凡琳 陈枳宏 张迪 吉宏武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0-276,共7页
该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对海红米速食粥品质特性的改良效果。以海红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制备速食粥,通过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并探究固态发酵对海... 该研究旨在探究微生物固态发酵技术对海红米速食粥品质特性的改良效果。以海红米为研究对象,采用挤压膨化技术制备速食粥,通过酵母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对其进行固态发酵,并探究固态发酵对海红米速食粥营养及品质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经过微生物固态发酵后,海红米速食粥直链淀粉含量减少了50.89%,淀粉支/直比和可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分别提高了14.92%和16.59%,有机硒含量和硒生物利用度提高了60.51%和2.54倍,粥体色泽基本不变,复水时间降低17.30%,其糊化特性和感官品质均得到显著改善;差示扫描量热法分析结果表明固态发酵降低了变性起始温度、峰值温度及凝胶化终止温度,吸收焓值降低16%;固态发酵后速食粥微观结构发生了改变,表面粗糙,分布有裂痕和微孔。综上,微生物固态发酵显著提升了海红米速食粥的理化及品质特性,为海红米的高值化利用和精深加工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米 速食粥 微生物固态发酵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红米挤压工艺优化及理化性质、消化与营养特性研究
4
作者 孙武飞 汪卓 +2 位作者 钟赛意 邹文韬 胡嘉康 《食品与机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4-172,共9页
[目的]探讨挤压膨化技术对海红米理化性质、消化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红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通过水溶性指数(WSI)、糊化度、淀粉消化特性(包括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及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等... [目的]探讨挤压膨化技术对海红米理化性质、消化特性及营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海红米挤压膨化工艺参数。通过水溶性指数(WSI)、糊化度、淀粉消化特性(包括快消化淀粉、慢消化淀粉和抗性淀粉)及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等探究挤压处理对海红米粉理化性质的影响,并对挤压前后海红米粉的微观结构、淀粉晶型和结晶度进行表征。[结果]经过挤压膨化处理,海红米粉的水溶性和糊化度得到改善,其水溶性指数(WSI)为18.48%,糊化度达到了95.35%;海红米粉的淀粉晶型由A型转变为V型,结晶度下降了56.44%(P<0.01),且其黏度系数和糊化峰值温度显著降低。挤压膨化还能降低海红米粉中抗营养因子植酸含量18.83%(P<0.01),提高其快消化淀粉比例,降低抗性淀粉含量,体外淀粉消化率升至74.72%。[结论]挤压膨化技术显著改善了海红米的理化性质,降低了抗营养因子含量并有效保留了其营养成分,提升了淀粉的消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红米 挤压膨化 理化性质 结构表征 消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蒸煮罗非鱼片冻藏期间品质与肌原纤维蛋白结构变化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张辰晏 廖添洪 +1 位作者 吉宏武 张迪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48-55,共8页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sous-vide,SV)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常压高温蒸煮处理(TH)罗非鱼片作为对照组,以水分含量、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sous-vide,SV)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将常压高温蒸煮处理(TH)罗非鱼片作为对照组,以水分含量、质构、菌落总数、挥发性盐基氮(total volatile base nitrogen,TVB-N)值、pH、肌原纤维蛋白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等为指标,分析在-18℃冻藏120 d对真空低温蒸煮罗非鱼片品质特性和肌原纤维蛋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冻藏120 d后,SV组罗非鱼片的水分含量损失2.26%,低于TH组的3.61%;与TH组相比,SV组的罗非鱼片在冻藏过程中一直维持着优于TH组的硬度、弹性和咀嚼性;TH组的菌落总数、TVB-N、pH和硫代巴比妥酸值都显著高于SV组(P<0.05)。肌原纤维蛋白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冻藏过程中,SV组的总巯基含量、二级结构的α-螺旋比例与内源荧光强度都高于TH组,冻藏120 d后表面疏水性的升高较TH组低9.31%。综上所述,冻藏时间的延长会加剧罗非鱼片品质的劣变,其中SV组品质的劣变程度弱于TH组。该研究结果可为罗非鱼片预制食品的发展和冻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蒸煮 冻藏 罗非鱼片 品质特性 肌原纤维蛋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石斑鱼骨酶解工艺及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6
作者 刘美娇 黎铸毅 +6 位作者 陈秋翰 杨学博 刘寿春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陈康健 《中国调味品》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5-81,共7页
利用4种蛋白酶对石斑鱼骨进行酶解,以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水解酶,考察加酶量、料液比、酶解时间对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测定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活... 利用4种蛋白酶对石斑鱼骨进行酶解,以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为指标,筛选出最佳水解酶,考察加酶量、料液比、酶解时间对多肽含量和可溶性钙含量的影响,并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解工艺,测定最佳条件下得到的酶解产物中氨基酸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解时间4 h、料液比1∶6、加酶量4500 U/g时得到的多肽含量为11.07 mg/mL,可溶性钙含量为80.49 mg/L;酶解产物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总氨基酸的35.87%;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随着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升高,DPPH自由基清除率在质量浓度为5 mg/mL时为94.62%,达到同浓度VC的水平,说明其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该研究制备了一种富含多肽和可溶性钙并具有抗氧化活性的石斑鱼骨酶解产物,为石斑鱼骨资源的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骨 酶解 多肽 可溶性钙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羊栖菜速溶粉对秀丽隐杆线虫的抗氧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甘爱园 汪卓 +5 位作者 尹欢 黎梓玉 陈菁 潘明雪 王宇阳 钟赛意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77-184,共8页
为深入挖掘羊栖菜速溶粉的高附加值,通过分析测定羊栖菜速溶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一步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测定其对线虫寿命、繁殖力、运动能力、脂褐素、热应激、... 为深入挖掘羊栖菜速溶粉的高附加值,通过分析测定羊栖菜速溶粉的总酚、总黄酮含量以及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进一步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测定其对线虫寿命、繁殖力、运动能力、脂褐素、热应激、氧化应激、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活性氧积累的影响,评价其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速溶粉的总酚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64 GAE mg/g和52.97 RE mg/g。速溶粉可显著呈剂量依赖性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氧自由基和ABTS阳离子自由基。线虫实验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速溶粉的低剂量组(0.5 mg/mL)、中剂量组(1.0 mg/mL)、高剂量组(1.5 mg/mL)能分别提高线虫的平均寿命6.7%、14.12%和18.87%。羊栖菜速溶粉能降低线虫体内脂褐素的积累和繁殖力,改善线虫的运动能力,并提高线虫在氧化应激和热应激氧化损伤状态下的修复能力。此外,羊栖菜速溶粉还能够显著提高线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并降低丙二醛和活性氧的积累,表现出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栖菜速溶粉 秀丽隐杆线虫 抗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制备工艺及降血糖作用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钟凯翠 邹雯清 +1 位作者 陈忠琴 秦小明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94-203,共10页
该文旨在研究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及降血糖作用。以海红米花色苷和牡蛎肽作为原料,添加甜菊糖苷作为矫味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的制备工艺。评价稳定剂含量与贮藏条件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 该文旨在研究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及降血糖作用。以海红米花色苷和牡蛎肽作为原料,添加甜菊糖苷作为矫味剂,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饮料的制备工艺。评价稳定剂含量与贮藏条件对饮料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其体外淀粉消化酶抑制活性,并采用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研究其体内降血糖作用。结果表明,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的最佳制备工艺是:牡蛎肽1%、花色苷0.8%、甜菊糖苷0.1%,羧甲基纤维素钠0.15%、果胶0.2%,以上均为质量分数。此饮料宜低温贮藏,其对α-葡萄糖苷酶和α-淀粉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能有效改善Ⅱ型糖尿病小鼠高血糖、胰岛素抵抗、糖原合成困难及组织损伤等症状。该研究提供了一种海红米花色苷-牡蛎肽新型复合饮料制备方法,且成品饮料能有效发挥体内降血糖作用,为降血糖功能饮料研发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促进我国功能饮料市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色苷 牡蛎肽 复合功能饮料 制备工艺 降血糖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甲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表征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研究
9
作者 朱菲菲 孙正阳 +2 位作者 刘颖 陈建平 叶盛权 《农产品加工》 2025年第14期71-74,78,共5页
以铁甲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铁甲草粗多糖(CMLCP)并用DEAE-52型纤维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CMLCP-A、CMLCP-B和CMLCP-C组分;进一步测定4种组分的总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鉴定其结... 以铁甲草为原料,采用热水浸提法提取铁甲草粗多糖(CMLCP)并用DEAE-52型纤维柱对其进行分离纯化得CMLCP-A、CMLCP-B和CMLCP-C组分;进一步测定4种组分的总糖、蛋白质和糖醛酸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傅立叶红外光谱和扫描电镜鉴定其结构,采用MTT法测定CMLCP对HepG2细胞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MLCP、CMLCP-A、CMLCP-B和CMLCP-C这4种组分的总糖质量分数分别为83.33%,29.43%,27.34%和26.93%,糖醛酸质量分数分别为58.00%,8.40%,8.34%和8.56%,蛋白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5.21%,0.20%,0.20%和0.19%。进一步对4种组分进行结构鉴定发现,4种组分中只有CMLCP含少量核酸和蛋白质,且4种组分都具有多糖-OH和-CH的伸缩振动特征吸收峰。体外细胞试验结果表明,CMLCP对HepG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质量浓度依赖性,当CMLCP质量浓度为800μg/mL时,细胞存活率降低至47%,表明CMLCP能够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甲草 粗多糖 结构鉴定 HEPG2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的牡蛎酶解产物中免疫调节肽筛选及其抗氧化作用
10
作者 吴虹颖 黄倩倩 +2 位作者 秦小明 曹文红 林海生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5期185-192,共8页
该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牡蛎提取物中的免疫活性肽,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在分子对接结果中,LLQLGSGR(OP1)和DNSIAMESMK(OP2)肽段与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结合能分别为-7.7、-6.1 kcal/mol和-6.3、-4.1 k... 该研究基于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牡蛎提取物中的免疫活性肽,并通过体外实验探究其免疫调节和抗氧化作用。在分子对接结果中,LLQLGSGR(OP1)和DNSIAMESMK(OP2)肽段与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的结合能分别为-7.7、-6.1 kcal/mol和-6.3、-4.1 kcal/mol,展现出较强的结合能力。在体外细胞实验中,OP1在200μg/mL下显著增加了RAW264.7细胞NO的产量(P<0.05),并在100μg/mL下促进了细胞增殖、炎症因子的分泌以及细胞吞噬功能,吞噬指数达到1.45±0.04(P<0.001)。OP2在100μg/mL下,显著增强了RAW264.7细胞TNF-α的分泌(P<0.01),也表现出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在抗氧化实验中,OP1与OP2在200μg/mL下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49.10%、56.32%,羟自由基清除率分别达到37.82%、41.46%,同时在超氧阴离子清除实验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清除效果,显示出较强的抗氧化能力。综上,OP1和OP2展示了良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和抗氧化活性,为开发天然免疫调节剂和功能性食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 分子对接 RAW264.7细胞 免疫调节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真空低温蒸煮技术对凤尾虾品质与风味成分的影响
11
作者 廖添洪 张辰晏 +3 位作者 吉宏武 张迪 陈铭 刘书成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10-320,共11页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技术对凤尾虾的品质与风味成分的影响,本文以常压高温蒸制(ST)为对照,采用理化检测、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等方法研究了真空低温蒸煮(Sous vide,SV)对凤尾虾持水力、色泽、质地、滋味、挥发性化合物和感官的影响。结果... 为探究真空低温蒸煮技术对凤尾虾的品质与风味成分的影响,本文以常压高温蒸制(ST)为对照,采用理化检测、仪器分析和感官评价等方法研究了真空低温蒸煮(Sous vide,SV)对凤尾虾持水力、色泽、质地、滋味、挥发性化合物和感官的影响。结果表明,SV处理使凤尾虾的蒸煮损失率显著降低(P<0.05),质地得到显著改善(P<0.05),甜味得到提升。此外,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从凤尾虾中共检出18种挥发性化合物,其中2,3-戊二酮、2-环己烯-1-酮、己醛、2-甲基丁醛、戊醛、异戊醛是SV组的特征化合物。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结果与GC-IMS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GC-MS从凤尾虾中共检出54种挥发性化合物,包括16种标志性化合物(VIP>1)。通过OAV分析发现,SV组中存在6种香气活性化合物(辛醛、壬醛、癸醛、2-壬酮、1-辛烯-3-醇和三甲胺)。感官评价结果表明,SV组的质地和气味优于ST组。综上所述,与常压高温蒸制相比,真空低温蒸煮可以改善凤尾虾品质、提升风味,在对虾类预制食品加工领域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空低温蒸煮 凤尾虾 质地 挥发性化合物 滋味 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牡蛎肽和花色苷协同抑制胰脂肪酶的作用研究
12
作者 张萌萌 王婧 +7 位作者 曹文红 周龙建 谭明堂 朱国萍 高加龙 林海生 郑惠娜 陈忠琴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0-149,共10页
该研究以牡蛎肽和花色苷为原料,探究牡蛎肽和花色苷对胰脂肪酶的协同抑制作用。采用Synergy Finder和Compusyn协同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比例下牡蛎肽和花色苷的协同作用,利用酶抑制动力学探究牡蛎肽、花色苷及其协同复合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 该研究以牡蛎肽和花色苷为原料,探究牡蛎肽和花色苷对胰脂肪酶的协同抑制作用。采用Synergy Finder和Compusyn协同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比例下牡蛎肽和花色苷的协同作用,利用酶抑制动力学探究牡蛎肽、花色苷及其协同复合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类型,并通过多光谱学分析牡蛎肽与花色苷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牡蛎肽和花色苷对胰脂肪酶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1.35、3.54 mg/mL。当质量浓度为0.8~3.2 mg/mL时,其最高单药和零相互作用力得分为17.781和11.208,具有较强的协同效果。通过计算不同浓度比例下复合物的联合指数值,发现牡蛎肽∶花色苷=1∶1(浓度比)时,牡蛎肽和花色苷的协同作用最强。酶抑制动力学结果表明牡蛎肽、花色苷及其协同复合物对胰脂肪酶的抑制方式包括混合型抑制和竞争性抑制。多光谱学实验结果表明,牡蛎肽和花色苷主要通过氢键、疏水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形成非共价复合物,使得复合物疏水性降低,极性增加。以上结果表明牡蛎肽和花色苷具有良好的胰脂肪酶协同抑制作用,为其减肥降脂功能活性的深入研究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肽 花色苷 胰脂肪酶 协同作用 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凡纳滨对虾冰藏期间肌肉蛋白的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鸯鸯 吉薇 +2 位作者 吉宏武 苏伟明 刘书成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3-99,共7页
凡纳滨对虾是中国主要的对虾品种,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对虾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组织软化、肌肉自溶。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在冰藏过程中的肌肉蛋白的变化规律,筛选出其鲜度的指示蛋白,作者将新鲜凡纳滨对虾依次冰藏0、2、4、6、8 d,... 凡纳滨对虾是中国主要的对虾品种,深受消费者的欢迎,但对虾在运输销售过程中极易发生组织软化、肌肉自溶。为了揭示凡纳滨对虾在冰藏过程中的肌肉蛋白的变化规律,筛选出其鲜度的指示蛋白,作者将新鲜凡纳滨对虾依次冰藏0、2、4、6、8 d,采用蛋白质组学技术研究冰藏期间肌肉蛋白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肌球蛋白重链1和腺苷酸脱氨酶在冰藏期间生成的降解产物为差异蛋白I19和I14,两者的灰度值均随冰藏时间呈上升趋势。其中,差异蛋白肌球蛋白重链1的灰度值变化与冰藏时间呈良好的线性正相关,决定系数R^2为0.920;差异蛋白腺苷酸脱氨酶的灰度值与时间用二次多项式回归拟合效果较好,决定系数R^2达到0.986。因此,肌球蛋白重链1和腺苷酸脱氨酶对凡纳滨对虾新鲜度具有指示作用,有望成为对虾冰藏期间的新鲜度指示蛋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凡纳滨对虾 冰藏 肌肉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酶解-美拉德反应制备金鲳鱼调味基料的工艺研究及风味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美娇 黎铸毅 +6 位作者 陈秋翰 杨学博 徐颖怡 刘寿春 钟赛意 洪鹏志 朱春华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90,118,共9页
以金鲳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美拉德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美拉德反应感官评分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C)>葡萄糖添加量(A)>硫胺素添加量(B),最适美拉德反应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4%、硫胺素... 以金鲳鱼加工副产物酶解液为原料,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美拉德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影响美拉德反应感官评分的各因素主次顺序为反应时间(C)>葡萄糖添加量(A)>硫胺素添加量(B),最适美拉德反应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4%、硫胺素添加量0.4%、反应时间3 min。采用电子鼻和电子舌检测美拉德反应液,表明主要气味传感器WIW对硫化物敏感,口味传感器中的鲜味和咸味响应值显著上升(P<0.05)。酶解-美拉德反应液经真空冷冻浓缩后得到浅黄色、富有光泽、海鲜风味的粉状调味基料,其氨基酸总量为26.82 g/100 g,其中必需氨基酸占36.7%,鲜味氨基酸占24.5%,甜味氨基酸占29.3%,提升了调味基料的营养组成和风味成分;通过GC-MS分析调味基料粉,其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醇类、烃类、酮类、醛类等75种物质,具有醇香、果香和肉香等风味。该研究为今后其他鱼类加工副产物的综合利用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鲳鱼加工副产物 美拉德反应 电子鼻 电子舌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酸性电解水在肉品及水产品杀菌保鲜中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钟洪亮 黄欣欣 +5 位作者 刘颖琳 王进芳 魏帅 尚海涛 孙钦秀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48-355,共8页
肉品及水产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其杀菌与保鲜技术是食品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微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安全绿色以及高效杀菌的非热杀菌保鲜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品及水产品... 肉品及水产品在加工和贮藏过程中极易受到微生物污染,引起食品安全问题,其杀菌与保鲜技术是食品研究面临的一大挑战。微酸性电解水作为一种价格低廉、安全绿色以及高效杀菌的非热杀菌保鲜新技术,近年来被广泛研究并应用于肉品及水产品的杀菌保鲜中。该文概述了微酸性电解水的制备原理、特性、杀菌机理及优势,综述了微酸性电解水单独或联合其他技术在各种肉品及水产品杀菌保鲜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微酸性电解水的应用前景,可为微酸性电解水在食品保鲜杀菌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酸性电解水 肉品及水产品 杀菌机制 保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中砷脂形态分析及毒性评价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佳佳 钟映雄 +6 位作者 周雪巍 李瑞 陈建平 刘晓菲 贾学静 宋兵兵 钟赛意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77-284,共8页
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砷中毒会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砷脂属于有机砷,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之前的研究认为砷脂毒性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 砷是一种有毒类金属,已被确定为人类致癌物,砷中毒会造成人体多种健康问题。砷可以分为无机砷和有机砷,一般认为无机砷毒性大于有机砷。砷脂属于有机砷,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组织中。之前的研究认为砷脂毒性极低,但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对砷脂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砷脂的形态分析和毒性评价也逐步成为热点。目前已知的砷脂主要包括含砷脂肪酸、含砷碳氢化合物和含砷磷脂3种形态,且不同形态之间毒性各不相同。但由于其形态结构复杂、生物利用度低、含量低以及提取和检测难度高等原因,砷脂毒性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文综述了海洋生物中砷脂主要形态的分析方法和毒性评价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阐明砷脂的形态、毒性以及对人类健康的风险评估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砷脂 形态分析 毒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壳素绿色提取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家炽 张俊 +3 位作者 刘海 刘书成 谭明辉 李昆太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19-328,共10页
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大的天然高分子多糖,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生物质材料,其具备独特的理化性质,因而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受限于传统提取方法的缺陷及甲壳素本身难以利用等问题,目前甲壳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处于发展... 甲壳素是自然界中含量第二大的天然高分子多糖,作为一种来源广泛的生物质材料,其具备独特的理化性质,因而其应用方面的研究一直备受关注。受限于传统提取方法的缺陷及甲壳素本身难以利用等问题,目前甲壳素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仍处于发展的瓶颈阶段,以至于造成大量甲壳素生物质资源遭到废弃,因此寻找到一种绿色提取方法是当前甲壳素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该文以最新的甲壳素提取方法为对象,从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等方面多角度阐述甲壳素提取研究现状,重点归纳总结甲壳素化学法和生物法提取工艺的优缺点及发展现状,展望基因工程等现代生物技术在甲壳素提取方面的应用,以期为后续甲壳素绿色提取工艺的改良升级提供借鉴参考与实践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壳素 生物质 提取工艺 绿色技术 生物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虾原肌球蛋白致敏性消减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新 张焕兰 +7 位作者 邱惠 魏帅 孙钦秀 夏秋瑜 王泽富 韩宗元 吉宏武 刘书成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7-304,共8页
近年来,关于虾及其制品引起的过敏报道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关于虾过敏没有较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避免食用来预防过敏的发生。虾过敏中有80%是由原肌球蛋白引起的,研究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消减技术,对研... 近年来,关于虾及其制品引起的过敏报道持续增加,严重影响消费者的健康以及生命安全。目前,关于虾过敏没有较好的治疗办法,只能通过避免食用来预防过敏的发生。虾过敏中有80%是由原肌球蛋白引起的,研究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消减技术,对研发低敏或脱敏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详细介绍了常见的物理、化学、生物以及联合处理等加工技术对原肌球蛋白致敏性的影响,以期为研发低敏水产品或脱敏食品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 原肌球蛋白 致敏性消减 二级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LC-MS/MS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解析海洋源解淀粉芽孢杆菌CMT-9产抗菌脂肽的分子机理 被引量:1
19
作者 花梅芳 李东迅 +3 位作者 邓旗 孙力军 钟赛意 廖建萌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5,共7页
为探究海洋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MT-9产抗菌脂肽的分子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CMT-9发酵液的主要组分,结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解... 为探究海洋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CMT-9产抗菌脂肽的分子机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技术检测CMT-9发酵液的主要组分,结合Illumina高通量测序解析CMT-9的全基因组信息,并将其与B.velezensis CMT-6、B.amyloliquefaciens DSM7T、B.velezensis FZB42和B.subtilis 168中脂肽合成相关的代谢通路和关键基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CMT-9的发酵液含有表面活性素、伊枯草菌素、芬荠素3种脂肽。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CMT-9菌株染色体的基因组全长为3928149 bp,G+C含量为43.39%,tRNA数量为83,rRNA为9。通过GO、KEGG、COG数据库比对,其差异基因主要富集在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等合成脂肽的相关通路;脂肽谱相近的菌株CMT-9、CMT-6、FZB42在基因组组分、G+C含量、共线性、同源性和共有基因中均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该研究通过LC-MS/MS和比较基因组学技术联用解析芽孢杆菌脂肽谱的差异及其分子机理,以期为脂肽高产菌株的筛选及基因库的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CMT-9 抗菌脂肽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全基因组测序 比较基因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技术分析酵母-藿香复合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学博 陈秋翰 +4 位作者 刘寿春 刘美娇 黎铸毅 周春霞 洪鹏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19-326,共8页
为探究酵母-藿香复合液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脱腥工艺,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 为探究酵母-藿香复合液对罗非鱼脱腥效果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实验优化脱腥工艺,采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as chromatography 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对脱腥前后罗非鱼肉挥发性成分进行鉴定,结合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进行区分及差异分析。结果表明,在脱腥液质量浓度为2.1 g/100 mL,料液比为1∶3.09(g∶mL),浸泡时间为32 min条件下,腥度最低,感官评分最高。GC-IMS技术共检出22种挥发性物质,主要有醛类和醇类。经过脱腥后,醛类物质相对含量从50.64%降至40.82%,醇类物质从34.00%降至27.77%,根据气味阈值计算出相对气味活性值(relative odor activity value,ROAV)>1的物质有1-辛烯-3-醇、正己醇、庚醛、壬醛、辛醛、乙酸乙酯、乙酸己酯。通过OPLS-DA和变量投影重要性因子(variable importance in projection,VIP)筛选出5种关键腥味物质(VIP>1),分别是辛醛、壬醛、庚醛、1-辛烯-3-醇、正己醇,这些物质相互作用对罗非鱼腥味具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腥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 挥发性成分 相对气味活性值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